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9a4.1夯实法治基础 讲义1、7 月 1 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 30 周年后的首部配套行政法规,人们期盼这一条例能够打通新型消费,让钱花得更省心,更舒心。消保条例共七章五十三条,体例上与消保法呼应。值得注意的是,《条例》对预付式消费、直播带货、“大数据杀熟”等新领域新问题均作出了规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其中诸多亮点吧!6、据新京报报道,一辆刚卸完煤制油的罐车未经清洗就装上了35吨大豆油,并进入了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的厂区。槽cáo头肉是指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肉,含有大量淋巴结、脂肪瘤和甲状腺,是猪肉中品质较差的部分。这种肉未经严格处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安徽厨先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被曝光使用这种劣质肉制作梅菜扣肉。7、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曾说过“法律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有了良好的法律,我们还要有民主的政治,让良法真正得以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因此,我们说法治的两大要义——良法+善治,一个都不能少!9、①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同:人类世界还没有产生宪法以及民主的时候(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就存在“法制”;“法治”则是晚近才产生。例如: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5世纪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在中国封建社会,如唐朝时期,有《唐律疏议》等法律文献【板书】②在社会规范中的地位不同:在法制社会中,法律只是确保社会秩序的正式框架,但在日常生活中,道德、文化、宗教和习惯(比如说人情世故)等社会规范往往地位更重要,作用更持久,发生矛盾的时候,法律往往会让位,成为一纸空文。中国从法治社会走向全面法治社会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我们待会儿会学到这个历程中的一些里程碑事件,这里暂时按下不表。③基本价值追求不同:“法治”追求法律至上、社会民主、维护自由平等正义等;法制和这些追求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可以和“法治”相结合,也可以和“人治”相结合。11、赠品是“法外之物”的负面案例:过期或变质产品:赠品是食品或化妆品,但已经过期或因储存不当而变质,消费者使用后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或皮肤问题。不合规的充电设备:赠品是一个手机充电器,但不符合国家标准,使用时可能会过热甚至引发火灾,危及消费者的财产安全。12、五花八门的“高端”词汇eg:奢华、顶级、尊贵、精品、旗舰、高端定制、尖端科技、原单外贸、限量版1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保法)中的“退一赔三”原则是指在一定情况下,消费者因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而受到欺诈时,可以要求经营者退还已支付的款项,并且经营者还需要支付相当于商品价款或者服务费用三倍的赔偿金。14、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各国”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所有国家,而是绝大多数国家。因为在现实中,不同国家对于法治的理解和实践可能存在差异。有些国家可能在法律体系、法治实施等方面存在不足,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法治原则可能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虽然法治是一种普遍追求,但在具体实践中,不同国家的状况和进展可能会有所不同。17、透过消保条例与诸多法律的衔接和同频,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法治格局的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20、全面依法治国要求这些主体分别要怎样做?社会公众-公民:全民守法市场监督部门-人民政府:严格执法市场监管总局在中国政府的体系内具有一定的立法权限:科学立法23、整体而言,消保条例回应了传统消费模式下预付式消费等新问题,也关注了经营者和消费者在新型消费模式下的各方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我们期待条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推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进步,也期待“一法一条例”不断落实,让诚信成为市场底色,让公平成为消费基石,让造福百姓的制度真正见效!26、B:完善法律体系,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就能”说法绝对,B说法错误;C:党领导人民制定和修改法律,C说法错误;D:题文中体现的是制定或认可法律,没有体现国家强制力,D说法与题不符27、BCD与题无关28、A过于绝对,说法错误;BD与题无关。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