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6年苏州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七)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考导航单元知识内容目标要求识记理解运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司母戊鼎图√《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的作者及著作类别√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的修建时间及图√四大发明√考点梳理【考点一】农学、地理学、科技成就 类别人物朝代成 就农学贾思勰北朝著有《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地理学郦道元北魏著有《_______》,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科技宋应星明朝著有《_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青铜工艺和古代著名建筑1.青铜文化:(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青铜器:_________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_________是青铜器中的精品。2.古代著名建筑:(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_____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长城:秦长城西起_____,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_______。(3)大运河。①隋朝:_______时开通,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②元朝:为便利南粮北运,_______令人开通了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4)赵州桥:隋朝时_____设计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考点三】古代四大发明?1.造纸术:(1)概况:西汉发明,东汉_____改进。(2)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唐朝印制的《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2)活字印刷术:北宋_____发明,比欧洲早约四百年,促进了文化的传播。3.指南针:(1)概况:_____时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_____时广泛用于航海,并由______人传入欧洲。(2)意义: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4.火药:(1)概况:唐朝已有记载,_____开始用于军事,_____广泛用于战争。后传入阿拉伯和欧洲。(2)意义:对欧洲社会产生震动。达标训练1.文物反映一定时朗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①司母戊鼎 ②人面鱼纹彩陶 ③兵马俑 ④汉、胡服佣A.① B.② C.③ D.④2.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然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3.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我们为他们祈福的同时,自然不会忘记“四川成都平原上有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4.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A.江南的手工业技术 B.全国江河水道系统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北方农业生产经验5.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此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科技成就?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C.张衡发明地动仪 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6.“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是指8.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 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右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9.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清皇宫 D.长城10.小丽同学想利用假期,实地去感受一下“天衣飞扬,满璧风动”的飞天艺术。她应该去的地方是A.陕西西安 B.四川都江堰 C.河南洛阳 D.甘肃敦煌11.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A.唐朝繁荣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12.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为后来欧洲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的是A.造纸术 B.印刷术C.火药 D.指南针参考答案1-10 AABDD BCBDD11-12 B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