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分子热运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分子热运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资源简介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课题:《分子热运动》 课型:授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教材给出物质的的构成,以及分子的大小。接通过生活简单实验现象验证组成物质的分 子是运动的。并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最后通过实验介 绍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且这两个力同时存在。并且通过分子间的 作用力介绍了组成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间的距离和作用力差异性。在初中阶段对于 抽象的概念的认知是个难点。也就是说眼睛不能看出微观世界的内容。但还有对其进行 研究,其过程是个很严谨的推理过程。对于分子是运动的,以及分子作用力的大小判断 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而推理等活动形成初步思维习惯。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 难点是利用生活现象推理微观世界。本节应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的过程,引导学 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所以,建议采用教师指导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应不断发现问题,做好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让学生体验推理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归纳能力。
二 、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了一年的物理,对于物理学科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大都停留在宏 观现象的研究上。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表象探究微观世界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它也 是由形象思维变成抽象思维的过程。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是一个变化。尤其对于女生而言 更是难点。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表象推理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关系,进而解释生活中的各 种现象。
三、学习目标
(一)物理观念: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科学思维:
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本质。知道建构模型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三)科学探究
演示二氧化氮与空气扩散、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把两个铅柱紧压在一起的实验 探究分子运动和作用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
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
本节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本节难点: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五、教学资源及技术应用
1. 试管、水、红墨水。2.导学案3.ppt 课件
六、教学模式或流程
情景导入——自主学习——精讲点拨——巩固练习——回顾总结
七、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 生发展
我们闻到花 的香味,香味 到 底 是 什 么,她是如何 传播的 物 质 的 构 成 人体皮肤、眼睛 耳朵鼻子是信 息的采集器官 还是发出信息 的 器 官 鼻 子 闻到花香是因 为鼻子收集到 了什么“信息” 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 展学习活动;围绕完 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 活动与教的环节对 应,学生体会有光进 入眼睛、有鼓膜振动、 皮肤表面的神经元被 触碰推理鼻子感受味 道是因为有物质的分 子触碰了“鼻孔内神 经元 ” 让学生体会推 理的过程,感 知闻到花香, 是真实物质和 人体感官接触 导致的。产生 唯 物 主 义 思 想。
环节二:分子是小的
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 生发展
生活中将质量 体积较大的物 理分割成更小 的物体,保持物 质本来属性的 极小微粒到底 有多小。 分 子 是 小 的,小的程 度 怎 么 形 容 我们将一滴水H O 不断的减小,小到 只剩一个水分子。 虽然可以再分,但 是已经不具有水的 特质,那是化学变 化。 阅读描述单个分 子到底有多“小” 1、人眼甚至光学 显微镜都不能分 辨2、用10-10来 衡量 明确学生分子 不 是 不 能 再 分,而是再分就 是化学变化。培 养学生阅读和 归纳能力
环节三:分子是运动的
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 生发展
看书:二氧化氮 为何移动到上 面 的 集 气 瓶 中;硫酸铜分子 移动到上面淡 水中;铅和金移 动到对方中 如何证明 分子是运 动的 1、被动的移动(既 有外力作用的结 果)和主动的移动 (没有外力作用下 依然移动) 2、引导学生识记: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 在不停的做无规则 运动 观察图片前后的 变化;理解在重 力作用下依然向 上移动,说明分 子是运动的不是 我们平日理解的 物体运动 侧重对比的思 维,从根本上理 解何为“分子是 运动的”;利于 学生对扩散的 理解
环节四:一切分子不停无规则运动和扩散的理解
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 生发展
固体液体气体 实验和事实我 们可以得出什 么结论:扩散的 事实告诉我们 分子是运动的 1、如何理 解扩散 ; 2、如何理 解“一切” “ 不停 ” “ 无 规 则 ” 引 导 学 生 归 纳:课本中多个 实验说明了什 么 结论中的关键 词是什么 回答老师的问题:1、 一切、不停和无规则 的含义。 2、扩散(结果)和 分子运动(原因)的 关系 练习学生的归 纳 总 结 的 能 力,以及事物之 间 的 因 果 关 系;利于学生物 理观念的彻底 理解
环节五:分子间的作用力
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 生发展
单个的分子特 点 是 小 和 运 动,一个分子和 临近的另一个 分子之间有无 关系 老师也 是有分子构成 的,为何组成老 师的分子没有 分散开,(变成 看 不 见 的 幽 灵,哈哈哈) 既然分子是 运动的,为什 么固体和液 体的分子为 何没有分散 开 (或者说: 临近的分子 间有无作用 力 ) 演示固体如粉 笔直尺等很难 被压缩和拉 伸,提出问题: 分子是运动 的,在外力作 用下是否更容 易分散 可是 事实上是扩散 了吗 结合课本中铅柱实 验图思考一个分子 和临近的另一个分 子间是否存在作用 力 引导学生推理 组成物体的分 子没有散开必 定有原因。
环节六:利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特点
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 生发展
我们学过物态 变化。不同的物 态的物体其表 现出来的特性 是不同的,固体 用固定的体积 和形状,而液体 和气体具有流 动性这和分子 间的作用力有 关系。 为何固体很 难被压缩和 拉伸这个分 子间的作用 力有着泽怎 样的关系 为何液体和 气体具有流 动性 引导学生观 看课本第5页 “ 三 个 圆 形”的固液气 图,说出分子 排列和分子 间距离差异 性;解决课后 题第5题。 构建固液气分子间 距离差异和固液气 物理性质差异性逐 之间的关系:固体分 子距离近—作用力 大 一 难 压 缩 和 拉 伸;液体分子间距离 相对大一作用力 小——具有流动性 引导学生思考 固液气的物态 特性是有原因 的。学会由表及 里的思维。学会 溯源的学习意 识
环节七:小结本节内容
情境 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学 生发展
阅读本节最后 一段:分子动理 论内容,学会用 使用其内容解 释生活中的扩 散说明什么 分子间作用力 会引起物态特 性有哪些变化 学习因果推理
今天我们学了 分子动理论——扩
些什么 1、“小 到底有多小。2 “分子是运动 的”——如何运 动,分子之间用 作用力——导 致固液气有何 组织学生归 纳个知识点 的关联 散现象 固体分子间距离 小 — 一 作 用 力 大——难拉伸和压 缩 液 体 分 子 距 离 大 一 一 作 用 力 训练学生归纳 总结能力以及 因 果 推 理 能 力,提高学生的 科学思维的核 心素养
不同特性 小——易压缩和拉 伸甚至流动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二 、分子个体特征
1、分子是“小”的——肉眼不能区分
2、分子是运动的。——没有外力作用依然运动
3、扩散现象(果)——分子是运动的(因)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有引力
2、分子间有斥力
3、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四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态特征的关系
1、固体分子间作用力大——难压缩、难拉伸
2、液体和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小——具有流动性
九、作业设计
质量检测第一节A 组练习。突出基本概念和抽象思维推理
十、学习评价设计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 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 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 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 目标的达成度。
十一、教学反思与改进
分子热运动中热和分子运动剧烈的关系没有过多探讨,有必要强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