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中国古代史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2024年 新教材时空观念: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01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史料价值;道甲骨文的发现及意义,掌握甲骨文记事及造字。02家国情怀: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及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03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2022年课程标准视频导入:大张伟守护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目录一天文、历法和医学二甲骨文与青铜器三《诗经》和“楚辞”一天文、历法和医学一天文、历法和医学01天文:(1)原始社会末期:为从事农业生产,观察和记录、总结天文;(2)商朝:甲骨文里有日食、月食记载。(3)周朝:①《诗经》中记载有确切日期的日食;②《春秋》种有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确切记载。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02历法:(1)夏朝:相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2)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天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3)周朝: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03医学:(1)传说: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2)战国:①名医扁鹃能用针刺,能用按摩、汤药治疗疾病。总结出来望、闻、问、切四种诊法;②《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扁鹊行医画像石拓片(局部):图中鸟身人首描绘的是局鹊,由于对也的紫拜,后人就把他神化了。《黄帝内经》是一部古老的医学经典。它成书于先秦至汉,包含《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该书以黄帝与岐伯等大臣的问答形式,系统阐述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养生、预防为主的理念,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至今仍被广泛研习和应用。《黄帝内经》二甲骨文与青铜器二甲骨文与青铜器01甲骨文:(1)概念: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2)文字:商朝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字在1500个以上。(3)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1899年王懿荣发现龟腹甲牛肩胛骨史料实证制作方法教学视频:甲骨文记事《卜辞通纂·375片》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甲骨拓片丁亥卜,亘贞:子商妾娩,嘉。商“日食”牛骨癸酉贞日夕又食史料实证材料1: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毋庸置疑,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教学探索》材料2: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材料3:世界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只有以甲骨文所代表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并对周边国家(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文字研究》甲骨文的地位评价①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便于了解汉字发展形态;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③对世界影响深远。02青铜器:(1)铸造:商周时期工匠已能准确地掌握铜、锡、铅的比例来制作各种器具。(2)用途: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主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教学视频:青铜器的制作-模范建筑法(3)典型代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面具等商代司母戊鼎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商代四羊方尊高58.3厘米,边长52.4厘米重34.5公斤青铜纵目面具宽1.38米,高0.645米。西周“利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公斤教学视频:司母戊鼎知识拓展:利簋及其铭文,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史料实证特点:(4)①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特点:(4)②规模宏大,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司母戊鼎,重达833kg ,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 司母戊鼎制作想象图特点:(4)③分布地区广泛,史料价值高。(5)金文: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被称为“金文”何尊及铭文拓片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6)三星堆:古蜀文明+中原夏商王朝密切关系玉璋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青铜人像三《诗经》和“楚辞”三《诗经》和“楚辞”01《诗经》:(1)概念:先秦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2)代表:《诗经》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关注现实,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节选自《诗经·秦风·无衣》阅读下述《诗经》中的诗句,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战乱不休的特点,同时体现了秦人在战争中团结互助,共同抗敌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02“楚辞”:(1)概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及宋玉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2)代表: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学史崇德:屈原出身楚国贵族,担任重要官职,后来因遭到排挤而被流放。流放期间,他忧国忧民的心志从未改变。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泰军占领。屈原知道后无比悲愤,带着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决心,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人们用种种方式追思他。据说,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课后练习1.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精美、种类繁多,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下图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器爵和斝,其主要用途是( )A.酒器 B.礼器C.炊具 D.兵器【答案】A 【详解】据题干“如图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器爵和斝”及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容器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爵和斝的胎质都很薄,整治不精,多无花纹,或有简单的乳钉纹,反映了早期青铜器的特点,它们的主要用途是饮酒器物。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斝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A项正确;青铜礼器是古代礼器的一种。西周奴隶主,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青铜鼎是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青铜兵器是一种由狩猎工具发展而来的战斗用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课后练习2.在商周时期,统治者都将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从“大禹造九鼎”的传说开始,青铜鼎被视为国家的重器。在一些典章制度以及册封、祭祀等重大场合中,青铜鼎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材料表明了( )A.鼎制作工艺高超 B.鼎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C.鼎制作数量稀有 D.鼎主要用于日常的生活【答案】B 【详解】“在商周时期,统治者都将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从“大禹造九鼎”的传说开始,青铜鼎被视为国家的重器。在一些典章制度以及册封、祭祀等重大场合中,青铜鼎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课本所学,青铜器的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象征,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鼎的形制,看不出制作工艺,排除A项;材料也并未描述鼎的数量,排除C项;鼎是重要的礼器,材料也说鼎被视为国家重器,排除D项。故选B项。课后练习3.2022年1月31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与全国人民共庆新春佳节。此文物出土的地点是( )A.北京周口店 B.四川广汉 C.河南殷墟 D.浙江余姚【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22年1月31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与全国人民共庆新春佳节,让全国人民体会到了四川青铜文明的久远,B项正确;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均处于旧石器时代,河南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浙江余姚河姆渡人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CD项。故选B项。课后练习4.河南安阳出土古物“龙骨”,有人卖给王懿荣,王懿荣发现了龟甲上的文字,首次发现甲骨文,并将其断为商代,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据此,研究我国文字历史最有力的证据是( )A.考古发现 B.史料文献 C.文学作品 D.神话传说【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我们的研究提供最有力的证据,第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 资料。考古发掘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属于第一手资料,因此研究我国文字历史最有力的证据是考古发现,A项正确;史料文献,是指史家研究历史事实的各种文献资料,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B项;文学作品,有加工的成分,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C项;神话传说属于没有可靠的来源,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D项。故选A项。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