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一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节 细胞的分裂第二节 组织的形成第三节 器官和系统第四节 生物体第一节 显微镜的使用第二节 细胞的形态第三节 细胞的结构第四节 细胞的生命活动第一章 细胞第二章 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体从雄伟的高山之巅到广阔的海洋深处,从广袤的森林草原到无垠的农田沙漠,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功能不同的组织可以形成器官,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的器官可以形成系统。多细胞生物体依靠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表现出生命现象。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学习本单元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初步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等观念,逐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第一章 细胞我们身边的生物多姿多彩。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什么样子的?细胞是怎么生活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细胞的奥秘吧!想一想,议一议通过本章学习,学会正确、规范地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能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阐明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能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单细胞生物的运动或趋性。学习目标第一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 细胞第一节 显微镜的使用思考讨论丰富多彩的初中学习生活开始了。同学们走进生物学实验室,就会看到其标志性仪器——显微镜。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结构。那么,显微镜是由哪些部件构成的?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呢?02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上”字载玻片,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科学思维01举例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生命观念04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态度责任03尝试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象。探究实践学习目标重点重点难点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目标1.说出显微镜主要部件的名称和用途。2.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材料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擦镜纸,纱布。.方法步骤根据获得的证据思考下列问题:1.显微镜由哪些部件组成?2.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哪些步骤?3.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玻片移动的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寻证据.实验镜柱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压片夹目镜物镜反光镜通光孔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遮光器17625431312111098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结构:无螺纹作用:放大物像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放大倍数物镜结构:有螺纹作用:放大物像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2.显微镜各结构的作用(1)显微镜的镜头粗准焦螺旋作用:大范围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2)显微镜的调节部分遮光器作用:调节穿过通光孔的光线遮光器上的孔称为光圈转换器作用:安放并转换物镜注意:转换物镜的时候,不能直接拨物镜,而要转动转换器。作用:小范围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光线强用小光圈光线弱用大光圈平面镜凹面镜强光时弱光时反光镜作用: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之分压片夹作用:固定玻片标本通光孔作用:使光线通过,进入物镜和镜筒内载物台作用:安放玻片标本(3)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镜筒作用:连接目镜和物镜作用:稳定镜身镜座镜臂作用:握镜的部位镜柱作用:支持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一手握住_______,一手托住________,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约_____厘米处。镜臂镜座102.对光转动_________,使_____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__________,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两手转动________,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使视野均匀白亮。转换器低遮光器反光镜3.安放装片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写字的一面向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对_______中心。通光孔4.调整焦距从侧面看着________,转动____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物镜接近载玻片为止。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再轻轻转动_____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物镜粗细注意从侧面注视镜筒下降的目的是以免压坏标本或损坏镜头。5.观察移动玻片,将“上”字移到视野中央,进行观察。看到的像: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6.收放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载玻片。将显微镜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处。转动反光镜使镜面竖直。最后将显微镜放入镜箱,送回原处。注意擦拭显微镜的镜头时,需要使用擦镜纸。1.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玻片移动的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思考讨论答: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2.如何移动玻片,使物像置于视野中央?上下左右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右下方答:向左移动玻片就可以使物像置于视野中央总结:同向移动法(偏向哪边就向那边移动)答:(1)移动玻片——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同向移动法)(2)换高倍镜——转动转换器(3)调亮视野——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转动反光镜,用凹面镜(4)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3.观察时低倍镜转高倍镜的操作方法是怎么样的?4.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若看到视野中有一污点,请问这个污点可能存在哪些位置?将如何判断?移动装片污物移动在装片上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移动污物不动在目镜上在物镜上答: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有玻片上 、目镜、物镜。其判断方法如下:5.(1)若在10x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8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图1),则转换为10x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约为多少个?(2)若在10x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充满视野(图2),则转换为10x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充满视野的细胞数大约为 多少个?细胞单行排列(图1)细胞均匀分布(图2)放大倍数10x10 10x40(÷4)28放大倍数10x10 10x4064(÷42)4总结: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长度和宽度1.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基因研究细胞观察生物学家使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结构,了解细胞功能和生命活动。生物学家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基因结构,研究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异。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学家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各种生物样本,研究生物多样性和进化关系。三、显微镜的应用2.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医学研究中,显微镜被广泛用于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如细胞分裂、细胞凋亡等。细胞学研究显微镜在病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观察组织切片、诊断疾病等。病理学研究在微生物学研究中,显微镜被用于观察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情况。微生物学研究3.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材料科学研究中,显微镜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如晶粒大小、晶界分布等。01观察微观结构显微镜还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性能,如硬度、韧性、耐磨性等。02分析材料性能在材料失效分析中,显微镜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材料的失效机理,如疲劳、腐蚀、磨损等。03研究材料失效机理做中学.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用滴管吸取池塘水,滴一滴在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中注意各种微小生物的形态。课后作业当堂练1.将显微镜的部件与作用用线连接起来。①粗准焦螺旋 A.放大物像②细准焦螺旋 B.小幅度升降镜筒③物镜和目镜 C.大范围升降镜筒④反光镜 D.固定玻片标本⑤压片夹 E.反射光线2.实验课上,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细胞,发现这台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X,物镜有两个,放大倍数分别是10X和40X。他进行了一系列操作,看到了清晰的物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2)将下列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把涂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②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⑤左眼注视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⑥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400③④①②⑤⑥(3)对光时,依次将物镜、通光孔与目镜置于一条直线上,但仍未有清晰明亮的视野,分析原因并说出改进措施。(4)举例说出显微镜对人类的意义。答:可能原因1:外界光线较暗,解决方法1:增强光源、将反光镜的平面镜换成凹面镜、增大光圈。可能原因2:光圈未正对通光孔解决方法2:将光圈正对通光孔。答:显微镜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使人们渐渐的认识到微生物对人类的帮助和危害.使人类在生命科学、医学、农业、材料科学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果,大大的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开眼界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束代替光波的一种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远大于光学显微镜。借助电子显微镜,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微观世界。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了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已超过300万倍。显微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进步。2017年,三位科学家因为发展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观测到了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扫描电子显微镜随堂演练1.一物像处于显微镜视野右上方,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应向( )方向推玻片。A、右上方 B、右下方C、左上方 D、左下方2.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需要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物镜C.选用凹面镜反光 D.调节准焦螺旋AC同向移动法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镜3.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A、玻片上 B、物镜上C、反光镜上 D、目镜上4.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A.b B.d C.q D.pDD看到的像是倒像5.显微镜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视野被128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x,则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目为( )A.8个 B.4个 C.2个 D.1个6.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其(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AC128÷42=87. 如下图中镜头①、②有螺纹,镜头③、④无螺纹,⑤、⑥表示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获得最大物像时,正确的组合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物镜目镜低倍 高倍高倍 低倍高倍 低倍物镜D1.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目镜放大物像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转换器调换物镜物镜放大物像通光孔光线通过载物台放玻片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反光镜反射光线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身镜臂提握镜身压片夹固定玻片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大范围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本课小结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整焦距→观察→收放3.显微镜的操作要点(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2)目镜和物镜的区别:目镜无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大。(3)成像问题:倒像(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即标本旋转180°后所成的像(如玻片标本是字母“d”,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p”)(4)移片问题:物像偏向哪边就向那边移动(同向移动法)。(5)光线通过的路径:反光镜→光圈→通光孔→拨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6)低倍转高倍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变大,数量变少,视野变暗,这时可以调节使用更大光圈或转动反光镜使用凹面镜。(7)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8)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转动谁发现污点移动,污点就在谁身上。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向右移动玻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