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 网络改变世界 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 网络改变世界 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网络改变世界》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网络对国家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政 治认同,认同网络规则,并学会合理利用网络。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养成网络素养,遵守网络公德,文明上网,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了解网络法律法规,对网络陷阱具有分 辨能力,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责任意识:能够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负责,辨析网络中的不良信 息,有序参与网络生活,遵守网络秩序,承担网络主人翁的责任。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理解网络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 工作方式,以及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对网络陷阱的辨识能力,避免网络危害,同时培养学生的 自控力和网络媒介素养,学会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
导入 小明和父母说,他希望家里有电脑能上网,小明的爸爸说:“网 络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假的,骗人的,而且孩子小,没什么自控 能力,很容易玩游戏上瘾,我不赞成买电脑上网。”妈妈说:“网 络能使孩子增长见识,获得更多更及时的信息,还能用来上网校学 习,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再说了,以后电脑越来越普及,他不懂电 脑,不会上网,怎么和别人交流,怎么适应社会呢 我看上网很好, 我赞成。”
(
认清网络
双刃剑
)
思考1.小明的父母说的有道理么 2.你怎么看待上网这件事 3.你知道网络的那些作用
授新课 【 探究一 】
(





)
2024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30周年。30年来,我国互联发展突飞猛 进,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电视、互联网理财……带有强烈 互联网思维的产品不断涌现,如微信、移动支付、移动订餐等功能 性服务也不断诞生。 思考:网络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生: 教师: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探究二】 (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馆研突院、前附产业研究院鉴理
②前
) 思考:请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学生: 教师: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探究三】 (
问政于民就是
互联网十
政务服务

行网上审批和服务

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异地
可办,使更多事项不见面
办理。
■器意锡
思考:请从政治的角度分析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学生:
教师: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探究四】
我要留言
)
(
我们的时代背景大数据时代
)
思考:请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学生: 教师: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课堂笔记: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讨论】“有事情,发微信”“找好友,摇一摇”“有趣事.朋友圈 里晒一晒”“微信摇一摇,朋友自然来”。眼下,使用微信交友已经 成为很多年轻人热衷的交友方式。然而,“摇一摇”摇来了朋友,也 摇来了凶险和危机。近来,由于微信交友引发的抢劫、诈骗、勒索 等犯罪数量增多。 思考:你怎样看待网络 学生: 教师: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材料分析】材料一:2023年12月起,山东聊城网民林某美在抖 音平台发布7条“让住院婆婆吃泡面”视频,引发大范围传播和网 络热议。经查,林某美伙同其母亲摆拍上述虚假视频,以炒作“虐 待婆婆”虚假信息吸粉引流,并通过直播带货将流量“变现”。山 东聊城公安机关已对林某美处以行政拘留5日。
(
装修吗
)
思考: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 怎样防范网络谣言 中学生迷恋网络 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 学生: 教师:①在网络时代,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防范: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依法管理,追究造谣者责任 ②社会:加强对网络的监督,避免网络谣言传播,加强法治宣传, 提高公民法律意识,规范上网行为。③网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网, 不信谣,不传谣;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④网站:应加 强自律、严把关口,强化信息发布管理,不给网络谣言提供传播渠 道。
课堂小结 (
信息传递和交流更方便迅捷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促进人际交往
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

经济注入新活

网络改变世界
同络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信息良芳不齐
网络是把双刃剑
沉迷于网络
个人隐私易被侵犯等
)
课堂练习 1.今天,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很多人习惯随手拍并传到网络共享。这 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带来威胁,甚 至会出现隐私被侵犯的现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上网使我们没有安全感,拒绝上网②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泄露 个人隐私行为防不胜防 ③增强保护隐私的意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④侵犯他人隐私会给被 侵权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而没有门槛的发言权,很容 易放大自我,忽视别人的存在。“任性”地发言,可能会埋下不友善 的种子。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在网络交往中,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最起 码的要求 ②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不得超越法 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以及其他公 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互联网是虚拟世界,对一些扩大自我、“任性”跟帖,不要太在意 ④网络跟帖发表意见时,应具有严格的法治观念和向善的道德意识 A.①②③B.②C.①②④D.①③④ 3.据权威机构调查,在某省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当中,有近50%的未
成年犯存在网络依赖.有60%的未成年犯受到过网络、手机等不良 信息的影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②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觉 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③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问题, 我们要远离网络④我们上网要遵守道德.更要遵守法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