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测试
政 治 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生态哲学的概念。从古代的农业文明到近代的工业文明再到当代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由此可见( )
①哲学是“现世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
②哲学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③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在精神上的能动反映
④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随着我国量子物理学、生物科学、前沿社会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理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这表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④哲学科学地回答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庄周梦蝶”是关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的一个故事,它描述了“物我不分”的美妙意境:到底是我变成了蝴蝶 还是蝴蝶变成了我 同时它也向世人抛出了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现实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的哲学议题。庄子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很难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的哲学命题。该命题( )
①体现了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思考②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③是人们在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④体现了中国人对人生的基本看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③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
④大脑之所以理性活动,只是比完善的动物多几个齿轮弹簧
②→①→③ B. ①→②→④
C. ③→④→② D. ④→②→③
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这两种对立的是( )
①气者,理之依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②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③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认识史上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下列不属于其基本特征的是( )。
A.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B.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C. 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7.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恩格斯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物质概念就是各种事物的总和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③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④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周易》有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句话体现了( )
A.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B. 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C.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D.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9. 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向高处,灌溉农田,供人使用。根据生物学知识,人们可以将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的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的物种。这启示我们( )
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要善于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③要能改变规律,创造规律,创造出新的物种
④要充分发挥意识的作用,通过意识,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新的客观事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0. 台风是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台风的形成和路径受气温、气压、地形等多种因素、条件的影响。高风速的台风带来的强降水会给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人们通过发布台风预警、预报,提前采取停航等各种措施来减少其带来的损失。这表明( )
①突破台风形成条件的制约是科学防灾减灾的关键
②尊重台风发生规律是主动减轻台风灾害程度的基础
③台风运动虽然复杂多变,但一定有其内在本质和规律
④意识反映事物的形式具有自觉选择性和客观物质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等日前发布的《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影视产业总营收83.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6%,《独行月球》更是以超过31亿元票房获得年度票房亚军。从哲学角度理解( )
①科幻电影都是创作者独特想象力的产物②意识活动能够创造出一个科幻的世界
③凭空产生的意识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④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甚至能完成撰写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最新版本GPT4还增强了高级推理和处理复杂指令方面的能力,其“聪明”程度可以轻松通过GRE、SAT和美国法学院考试等。由此说明( )
①人工智能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是人类认识和实践能力的飞跃
②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其在某些领域能替代人类开展能动创造性活动
③人工智能已经“进化”到能够对人意识活动进行高级模拟和“学习”
④人工智能““聪明”程度的标志是其具有较强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一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展示了当时的人们对未来邮寄方式的憧憬。随着科技进步,当时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 )
A. 人类的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
B.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幻想变为现实
C. 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
D. 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
14. 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可以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 )
A. 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B. 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
C. 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化”实现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多种多样的条件建立事物新的联系
15. 《人民日报》在点赞《国家宝藏》节目时指出:精心谋划打开历史、打开传统的独特方式,让沉默的国宝说话,古今交响、凝魂聚气。我们的先人顽强如石,坚韧如丝,绚烂如画,优雅如瓷,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就从我们眼前渐次“活”了起来,一石、一丝、一画、一瓷,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这表明( )
①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中华文化价值的创新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通过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搞好局部,就能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6. 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该曲线显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从哲学角度看,它启示我们( )
①把握好事物量变中的“度”②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事物发展是由盛而衰的过程④要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17.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体现了( )
①事物发展的途径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④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构建首都水网、强化水资源战略储备中发挥作用日益凸显。在北京,南水供水水网犹如一个变形的“10”字形,全市构建起“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三水联调、环向输水、放射供水、高效用水的安全保障格局。截至2022年,南水已占北京市城区供水七成以上。南水北调对北京供水格局的改变说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
③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解放思想,突破规律的束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19. 人工智能是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更出色的生成能力和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也引发了数据安全、伦理道德、知识产权保护等数字治理的现实难题。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
①要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分析人工智能发展的利弊得失
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着重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
③人工智能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④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思维和实践结合的产物,具有主动创造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体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③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1. 2023年5月1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扩大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的批复》一文发布。该文件同意扩大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调整后,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下列对国务院试点工作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要求②基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基本原理
③扩大试点能够进一步提高经验的可靠性④说明只有承认矛盾特殊性才能解决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 报废汽车产生大量的废塑料,出于各种原因,这类材料很难被再利用。近日发表的一项可持续性研究称,能将回收利用的汽车废塑料变成石墨烯,并通过一种节能技术将其用于制造新的汽车部件。这一研究结果将为全球报废汽车产生的废塑料垃圾处理提供一个潜在处理办法。材料表明( )
①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②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认识发展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唯一标准 ④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
A. 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B. 反映了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
C. 充分证明了科学理论已经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能够不断实现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4. 从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得到月球表面的立体影像,到嫦娥五号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绕、落、回”中的第三步。通过探月工程,我们对月球的认识由无知到知之不多、再到知之较多,往后我们还会继续发射嫦娥六号、七号和八号。这说明( )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青稞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占农牧民粮食消耗总量的60%。但由于土壤肥力差,青稞平均亩产只有100千克左右(1亩≈666.7平方米)。
“青稞博士”尼玛扎西在研究中大胆提出青稞加工要突出β-葡聚糖含量品种等想法,带领团队长期在试验田里对成千上万的育种材料进行对比观察、积累素材。尼玛扎西不断调整优化育种目标,主攻青稞茎秆弹性与抗倒伏品种选育,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培育,最终研究出了一种具有产量高、产草多、抗倒伏、抗蚜虫、籽粒白等优点的青稞新品种,并最终通过品种审定,被命名为“藏青2000”。目前,该品种平均亩产可达350千克。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尼玛扎西带领团队为什么能创造青稞育种奇迹。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涵盖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重大成效,开放型经济格局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西部12个省区市,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把脉定向、擘画蓝图,要求西部各省份根据各地禀赋条件、发展潜力等差异,培育更多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能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内其他区域战略,积极融入国际循环,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合理性。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24年中国探月工程迎来二十周年。二十载光阴如白驹过隙,我国探月人不断拼搏、勇于创新。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精准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探月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深化,并为下一阶段奠定基础。一个个中国“首次”、世界“首次”,持续闯向科技创新“无人区”,不断拓展着人类的知识厚度。深空浩瀚无垠,人类求索无限。后续嫦娥七号、八号任务正在按计划推进,向着星辰大海,勇攀科技高峰的中国,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有关知识,对我国探月工程发展历程加以分析。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测试政治答案解析
1.【答案】B【详解】①③:从古代的农业文明到近代的工业文明再到当代的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由此可见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在精神上的能动反映,哲学是“现世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①③正确。
②: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②排除。
④: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科学的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排除。
2.【答案】A【详解】①:随着我国量子物理学、生物科学等理论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说明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①正确。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但不一定是科学的方法论指导。②错误。
③:我国量子物理学、生物科学等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握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新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③正确。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回答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不是任何哲学都作出了科学的回答。④错误。
3.【答案】B【详解】①③:庄子提出了人很难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的哲学命题,这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回答,是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的初步的探讨,是人们在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①③正确。
②: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错误。
④:庄子的这个观点不涉及中国人对人生的基本看法,④错误。
4.【答案】C【详解】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试题限定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①排除。
③:“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③排首位。
④:“大脑之所以有理性活动,只是比完善的动物多几个齿轮弹簧”认为人的大脑只比完善的动物多几个齿轮弹簧,具有机械性,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④排第二。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②排第三位。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②。
5.【答案】A【详解】①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气者,理之依也”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与“天不变,道亦不变”分别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③符合题意。
②:“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体现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道理,属于辩证法观点,②与题意不符。
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同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④与题意不符。
6.【答案】B【详解】本题是反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选项。
ACD: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都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CD不合题意。
B: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说法正确,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B符合题意。
7.【答案】B【详解】③④:材料中“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表明物质的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③④符合题意。
①: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各种事物的总和,①说法错误。
②: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物质的概念,没有体现物质的唯一特性,②与题意无关。
8.【答案】B【详解】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A错误。
B:“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的大意是太阳去月亮来,月亮去太阳来,太阳与月亮相互推进,所以光明就产生。寒冬去暑夏来,暑夏去寒冬来,寒冬与暑夏相互推进,所以就形成了年岁。这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B正确切题。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错误。
D:材料强调的是物质离不开运动,强调的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强调的是运动离不开物质,D排除。
9.【答案】A【详解】①②:根据生物学知识,人们可以将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的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的物种。这启示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善于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①②正确。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规律和创造规律,③错误。
④:要充分发挥意识的作用,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新的客观事物,④错误。
10.【答案】C【详解】②③:人们通过发布台风预警、预报,提前采取停航等各种措施来减少其带来的损失,说明尊重台风发生规律是主动减轻台风灾害程度的基础,台风运动虽然复杂多变,但一定有其内在本质和规律,②③正确。
①:突破条件的制约说法错误,①排除。
④;意识反映事物的形式是主关的,不具有客观物质性,④说法错误,排除。
11.【答案】D【详解】②④:科幻电影受到欢迎是因为它描绘了一个天马行空的未来,满足了我们对未来的幻想,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能够创造一个科幻的世界,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②④正确。
①:科幻电影的创作离不开实践,是实践的产物,而不是创作者独特想象力的结果,①排除。
③: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任何意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③排除。
12.【答案】B【详解】①③:ChatGPT的工作机制是对人脑意识活动的模拟,是人类能力的飞跃,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人工智能没有意识,没有语言和思维能力,不能代替人类发挥意识的能动创造性,②④说法错误。
13.【答案】D【详解】D: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D项正确。
A:实践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A项说法错误,排除。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实践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B项说法错误,排除。
C: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C项中的“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说法错误,排除。
14.【答案】A【详解】A: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可以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的小蛋白,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这说明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A正确。
B: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是就联系与实践的关系划分的,二者无法比较哪一个更高级、更复杂,B错误。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 错误。
D: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D排除。
15.【答案】A【详解】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故③错误。
④: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④排除。
①②:题目中,我们的先人顽强如石,坚韧如丝,绚烂如画,优雅如瓷,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就从我们眼前渐次“活”起来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吧——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这表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中华文化价值的创新,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通过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事物的新联系,故①②选项入选。
16.【答案】A【详解】①:本题图示表明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正方向变化,在x1之后,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从哲学角度启示我们要把握好事物量变中的“度”,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持事物的性质,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不涉及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不合题意。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③说法错误。
④:本题图示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该曲线显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启示我们要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④符合题意。
17.【答案】D【详解】①: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①错误。
②③: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说明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③符合题意。
④: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新事物不是形式的新旧,而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④错误。
故本题选D。
18.【答案】A【详解】①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构建首都水网、强化水资源战略储备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南水北调对北京供水格局的改变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①③正确。
②: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而非自在事物的联系,②不符合题意。
④: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突破规律的束缚,④错误。
19.【答案】B【详解】①: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更出色的生成能力和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也引发了数据安全、伦理道德、知识产权保护等数字治理的现实难题,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分析人工智能发展的利弊得失,①正确。
②:材料强调的是全面看待问题,未体现抓住主要矛盾,②排除。
③:人工智能是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体现出人工智能作为新事物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③正确。
④:主动创造性是人类特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具有主动创造性,④排除。
20.【答案】B
【详解】①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体”、“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体现事物的变化、发展,②排除。
④:矛盾双方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而不是矛盾同一性和斗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③错误。
21.【答案】C【详解】②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材料中试点工作的目的是从个性中总结共性经验进而推广,国务院同意扩大试点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试点经验的可靠性,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只有承认矛盾特殊性才能解决问题”强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点工作是为了从个性中总结共性经验,是把个性和共性结合,而不仅仅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个性,①④不符合题意。
22.【答案】A【详解】①:这一研究结果将为全球报废汽车产生的废塑料垃圾处理提供一个潜在处理办法,表明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①正确。
②:报废汽车产生大量废塑料,出于各种原因,这类材料很难被再利用。后来的研究称这一研究结果将为全球报废汽车产生的废塑料垃圾处理提供一个潜在处理办法,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认识发展,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为废塑料垃圾处理提供解决办法,未涉及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排除③。
④:材料未涉及认识的反复性,④不合题意。
23.【答案】A【详解】A:材料说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说明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的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正确。
B:实践决定认识,但是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认识与实践并不完全同步,所以说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是错误的。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科学理论,错误。
D:实践决定认识,所以是不断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颠倒了主观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错误。
24.【答案】C【详解】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错误。
②③: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七号和八号等等,我们对月球的知识由无知到知之不多、再到知之较多,我们对月球的认识会不断的深化,这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②③符合题意。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但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5.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尼玛扎西在育种研究中大胆提出青稞加工要突出β—葡聚糖含量品种等想法,探究到青稞育种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科学育种方法。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尼玛扎西带领团队,克服困难,最终研究出具有产量高、产草多等优点的青稞新品种,创造青稞育种奇迹。
③尼玛扎西带领团队在青稞育种中坚持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从而创造奇迹。
26.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会影响整体。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西部地区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西部各省份根据各地实际,提升地区发展能力,为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推进,这种推进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中国探月工程从开始实施到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的取回,体现着对月球的认识是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呈现出一种螺旋式前进或破浪式上升的过程;深空浩瀚无垠,人类求索无限,求索月球的真理性认识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推动对月球的真理性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超越自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