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视频+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视频+教案)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1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区域认知】
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综合思维】
结合地球所处的字宙环境,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地理实践力】
通过认识与制造太阳系及地球模型,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及地球的基本形状
【人地协调观】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了解我国航空事业的成就,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新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或视频,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示意图或视频,认识太阳系八颗行星及其位置。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
4.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了解我国航空事业的成就,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夜空中的银河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思考
夏天,在旷野上仰望星空时,我们能看到繁星点点。通过观看刚才的视频,你可知道,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也是宇宙繁星中的一颗?地球又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
新知学习
一、地球在宇宙中
(1)宇宙:
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是什么----
天体
猎户座大星云
太阳(恒星)
土星(行星)
基本天体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月球(地球的天然卫星)
划过天际的流星体
海尔—波普彗星
如在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银河系中的恒星、星团、星云、星际物质,以及河外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星系际物质等。通过射电探测手段和空间探测手段所发现的红外源、紫外源 、射电源、X射线源和γ射线源,都是天体。
思考:人造卫星是天体吗?
人类发射进太空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各种探测器则被称为人造天体。
一般情况下,教材所说的天体均指天然天体。
(3)天体系统
可观测宇宙
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最少有两个天体)
银河系
银河系有各类恒星
2 000多亿颗,太阳只是其中的一颗。
(3)天体系统
太阳系模式图(非真实比例)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
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3)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活 动
2.你能根据以上的地址推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吗?
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其乃巴格街办迎宾小区20-2-308
1.请你说出你的家庭地址
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可观测宇宙
_______
_______
地球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大到小的层次,依次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
归纳
2.太阳系八大行星
(1)太阳系
太阳吸引着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围绕着它运行,组成太阳系。
2.太阳系八颗行星
(2)八颗行星
太阳
水星
金星
地球
木星
火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距离太阳由近及远:
3.观察图表,思考地球在太阳系八颗行星有哪些特性?
(3)地球的普通性
从距日远近、自身体积、自身质量来看,地球都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5
464
167
-63
-160
-140
-210
-220
/°C
2.太阳系八颗行星
(3)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自身体积和质量不大不小,容易形成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
3.思考: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
①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适中,保证了地球表面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2)自身条件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这样大量气体就被吸附在地球表面,为生命活动提供了理想条件。
思考:假如地球处在木星的位置,其表面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还适合人类居住吗?
如果地球处在木星的位置,其表面温度会大幅下降,变得极其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除非有高度发达的技术来创造和维持适宜的生存环境。
我们生活在一颗美丽的星球上,而我们生活的星球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在这广阔的宇宙环境中,我们一直对太空充满好奇,从未放弃对太空的探索,你知道人类探索太空的事迹都有哪些?世界和中国在太空那域取得了些领成就?
合作探究
二、人类的太空探索
1.世界对太空的探索
(1)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人造地球卫星的新纪元。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1961年苏联“东方1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太空、第一个看到地球全貌)
1.世界对太空的探索
(3)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
旅行者号
(4)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发射器成功发射。
1.世界对太空的探索
(5)1990年,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
哈勃空间望远镜
旅居者号
(6)1997年,美国“旅居者号”火星车登陆火星。
国际空间站
(7)2010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
世界对太空的探索取得的成就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人类进入太空探索的新纪元。此后,人类不断开展各项研究,在太空观测、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和成就
我国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空间站建设、月球与火星探测、太空观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成就,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
2.中国对太空的探索
(1)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
神舟五号
(2)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
(3)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
中国天眼
(4)2016年,我国在贵州平塘建成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带着月壤。
中国探月工程如期实现“绕、落、回”三步走规划。
拓展
(5)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祝融号
“天宫”空间站
(6)2022年,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拓展
2023年9月21日下午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拓展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6日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拓展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
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在月背“蟾宫挖宝”,挖月壤后留下的痕迹形似“中”字。
拓展
小结
我国太空探索,自20世纪60年代起稳步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空间站建设、月球与火星探测、太空观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和成就,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
航天员在月球上需要克服那些困难?
思考
航天员需要克服低重力对身体的影响。月球大气十分稀薄,太空辐射强,易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辐射伤害。航天员还要面对剧烈的温度变化,以及没有水、氧气、食物、能源等生存必需资源的困难。
3.探索太空的意义
(1)推动科技进步
(2)促进新资源的开发
(3)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4)体现人类的探索精神
拓展
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
——比邻星
夜晚天空中最亮的恒星
——天狼星
积极探索
求真务实
用科学和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勇敢的去寻找自己的星辰与大海
课堂总结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在宇宙
中的位置
宇宙、天体、天体系统
位置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他恒星系
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家园的条件
人类的太空探索
世界对太空的探索
中国对太空的探索
探索太空的意义
体现人类的探索精神
1.天体:宇宙中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我们把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例如星云、 、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天体不停运动,相互吸引,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由大到小分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 、地月系。
4.太阳我们看到很多星星,大多都是恒星。太阳就是一颗 。
随堂练习
恒星
太阳系
恒星
5.太阳吸引着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围绕它运行,组成 。太阳系是 的一小部分,而银河系也只是茫茫宇宙的一小部分,
6.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7.在太阳系中,与金星、火星等其他行星相比,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自身体积不大不小,容易形成适合和生命存在的 、 和 等条件,因此地球才成为迄今我们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
太阳系
银河系
地球
温度
大气

8.1957年人类发射了第一颗 ,开启了人类进入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9.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动 ,促进 的开发,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 与 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10.通过太空探索,更好地保护 。
11..太空探索也体现了人类的 和对未知世界的 。
人造地球卫星
科技进步
新资源
起源
演化
地球家园
探索精神
好奇心
拓展延伸
地月系
地月系是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由地球与月球构成的天体系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3)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课时教学设计
第 1 周 第 1 课时
新课题目 第1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综合思维:结合地球所处的字宙环境,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3.地理实践力:通过认识与制造太阳系及地球模型,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及地球的基本形状 4.人地协调观: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 点 1.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2.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难 点 理解宇宙空间的广阔性和复杂性,构建空间概念 2.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球宇宙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 具 多媒体课间(天文图片、视频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包括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教师二次备课使用其他颜色的笔在原备课内容上修改、标注)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1.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学生观看视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提问:夏天,在旷野上仰望星空时,我们能看到繁星点点。你可知道,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也是宇宙繁星中的一颗?地球又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学生结合视频,思考并尝试回答。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地球的宇宙环境。”二、新课教学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教师:讲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包括宇宙、天体的概念,通过图片认识什么是天体,能够区分天体和人造天体的区别。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观察天体系统模型或图片,认识天体系统,通过展示天体系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大到小的层次,依次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 4.展示太阳系图片。引用课本内容,详细解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通过直观的视觉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5.练习,展示太阳系模型或图片,学生回答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与其他行星的相对位置。 6.小组讨论,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地球位置的特性,说出地球位置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引导学生从距日远近、自身体积、自身质量,自然环境等方面思考并回答问题。 共同总结:(1)普通性:从距日远近、自身体积、自身质量来看,地球都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自身体积和质量不大不小,容易形成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 7.活动,根据课本第7页活动,探究地球适应人类生存的条件,并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说明 (1)外部条件 ①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适中,保证了地球表面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2)自身条件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这样大量气体就被吸附在地球表面,为生命活动提供了理想条件。 三、课堂小结: 地球所处的位置在银河系的太阳系中,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这样的位置为地球上的温度、大气和水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也为我们人类的存在提供了安全、有利的条件。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热爱她,并保护她。 宇宙环境充满了神秘与未知,这世界上到底还有没有和我们地球一样拥有智慧生命的星球还未知,我们人类自古以来就有飞天梦,一直在尝试探索太空的奥秘,探索更广的天地,下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类的太空探索。
随堂 练习 1.天体:宇宙中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我们把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例如星云、 、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 2.天体系统:天体不停运动, ,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由大到小分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 、地月系。 4.太阳我们看到很多星星,大多都是恒星。太阳就是一颗 。 5.太阳吸引着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围绕它运行,组成 。太阳系是 的一小部分,而银河系也只是茫茫宇宙的一小部分, 6.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7.在太阳系中,与金星、火星等其他行星相比,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自身体积不大不小,容易形成适合和生命存在的 、 和 等条件,因此地球才成为迄今我们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
课后作业 填充图册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教研组长意见及签字 2024年 月 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