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树立遵守网络规则、 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养成文明上网的个人素质。 责任意识:培养面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不回避网络生活,享受 健康的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同时勇于承担维护网络环境的 责任。 法治观念:了解网络环境中的法律法规,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 依法依规有序参与网络生活。教学重点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学会“信息节食”,辨析网络信息,自觉遵守 道德和法律。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生活中提高网络素养,传播网络正能量,能够积极利用网 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 文化。教学过程导入 新闻一:唐山一少年沉迷手机游戏,荒废学业,因不服父亲管教, 当即写下了断绝父子关系的“保证书”; 新闻二:江宁一孩童喜欢玩游戏,被爷爷没收手机后离家出走,想 借此“吓唬”老人,结果自己迷路找不到家; 新闻三:杭州11岁男孩,不肯写作业,父母砸了手机,他一气之 下从12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 很多孩子都面临着网络的诱惑——白天睡大觉,晚上熬夜看视频打 游戏。有的孩子沉迷看剧追星甚至网恋,以此逃避现实生活;有的 孩子偷拿父母的钱充值游戏和打赏主播,最后甚至用生命去抵。 思考: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利用好网络 授新课 【探究一】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 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 力。(完普未成年入未成年人在规定时问网络保护体系网格产品和服务视供者不得向同络游或、闻络直播、网络音视颜、同络社交等同络服务提服务段置相应的时月量理,权)思考:中学生年级较小,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学生: 教师: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探究二】你有没有遇到过下面图片中的问题 网络带给你哪些困 扰 思考:互联网上的信息是无限的,但时间何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处 理这个矛盾 学生: 教师: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 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探究三】网络谣言 谣言一:陈某为博取流量,在社交平台编造发布有关某景区儿童走 失的不实信息,造成群众广泛热议,严重扰乱互联网公众秩序。 谣言二:近日,吕某为牟取经济收益,编造、发布有关本市某学校 的不实信息。经查,违法行为人在发布谣言内容后并未实际获利, 但其行为已构成制作、发布、散布网络谣言,严重扰乱互联网公众 秩序。 谣言三:郝某某为赚取中介费用、吸引流量,增加关注度,发布有 关某机关单位招聘的不实信息。(定罪新华社发朱慧卿作谣言)思考:面对众多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又该如何辨别网络谣言学生: 教师: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 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方法:①注意信息出处。 ②关注官方信息。 ③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④辨识信息内容。 ⑤向他人求助。 知识小结: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 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 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 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 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案例分享】案例1:2023年4月12日,太原市试点建设的首个 专为老百姓排难解忧的互联网平台——迎泽区服务群众工作信息 系统正式上线,这意味着迎泽区在城市和社会管理方面向“互联网 十”迈进了一大步。过去市民跑腿才能解决的小事儿,如今通过电 脑网页、微信、QQ、手机APP、电话等方式就能立即反映到网络平 台,使之得到快速解决。 思考:1.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2.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利用网络有什么启示 学生: 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案例2:某单位职工因患病走失,该单位官方微博发布寻找该职工 的信息。信息发布后很快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被大量转发,许多官 方微博加入关注的行列,一场寻找该职工的爱心接力活动在线上线 下同时展开。两万多份寻人启事、千余人次搜寻,无数充满爱心的 网友参与寻人活动。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走失的职 工终于被找到。(水滴筹)大病筹款0手续费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网络公益活动 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 教师: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 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 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知识小结: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向有关 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 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 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课堂小结 合理 利用 网络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提高媒介素养 学会“信息节食”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传播网络正能量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 展建言献策 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课堂练习 1.为帮助大家提高反诈意识,防范各式骗局,广州市中级人民法 院于2022年12月1日发布一批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结合案例, 同学们总结出一些防骗招数。下列防骗招数正确的有(A ) ①及时在手机上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②点击陌生网址,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③朋友通过微信求助,电话求证后再做决定 ④不向任何人泄露个人信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2.近年来,各类谣言在网络上传播扩散,严重误导公共舆论、损 害网民权益、污染网络环境。整治网络谣言乱象,成为社会各界的 共同心声。为此,国家应该( ) A.限制公民对热点话题发表个人见解,从而净化网络空间B.充分 利用网络后台管理优势,查找源头,彻底根除网络谣言C.对无法 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或专家求助D.打造专业化的 网络辟谣平台,及时广泛、精准、高效地传播辟谣信息 3.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透过文学性的旁 白与画面记录下二舅的一生,迅速走红网络。央广网评论说,虽然 二舅的这幕人生剧场景不大,却充满向上生长的张力和韧性。这给 我们的启示是( ) A.网络是文化传播最有效的途径 B.想网络走红,需要记录真人真事 C.通过畅游网络可以增强生命韧性 D.要传播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传播正能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