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的耳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教学总目标:真读真听真感受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2.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教学过程复习词语,回顾故事复习词语,认读生字。提问:大象散步时遇到了小兔子,请你说说小兔子的疑问是什么吧。读好问句,探究疑问从哪来角色代入,读好动物们的疑问。引导: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小羊,小羊也很好奇,让我们一起读出小兔和小羊的疑问吧!指导朗读句中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师:语气要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根据第七自然段的内容拓展对话。提问:不仅是小兔子、小羊怎么说,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大象,都要说他的耳朵。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意思,并且要读好问句的语气。预设:小鹿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总耷拉着,和我们不一样呢?”小马说:“大象啊,你的耳朵竖不起来,是不是出毛病了?”小老鼠说:“大象啊,你的耳朵出毛病了吧,怎么耷拉着?”观察插图,动物们为什么都问大象同样的问题呢?预设:因为大象的耳朵跟动物们的不同,他们都觉得很奇怪。朗读大象自言自语的话,感受大象的心理变化。引导:看着大家惊奇的样子,听到大家都这么说,大象也不安起来。指两名学生读,全班讨论怎么读出大象当时的不安,自言自语。教师提示:这是大象的自言自语,他在小声嘀咕呢。朗读时,“都”“真的”可以读重音,读出心中的疑惑不安;读出大象做出的决定。学生再次练读,展示读。整体回顾第一至八自然段,演故事。指名分角色朗读小兔、小羊、大象的话,全班旁白。想象体验,探究“改变”默读课文第9至12自然段,说说后来大象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预设:大象用竹竿把耳朵竖起来,结果总有蚊虫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最后大象又把耳朵放下来了。创境想象,体会“又头痛,又心烦”。引导:假如你就是那只掌起耳朵的大象,小虫子整天在你耳边嗡嗡嗡,嗡嗡嗡,你有什么感受?头痛 心烦3.完成预习单。4.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引导: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这样可以把虫子赶跑,这是大象做出改变后的想法。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部分内容。指名读。指导朗读大象最后说的一句话,“还是”要重读,读“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时,语速稍慢,读出坚定的语气。联前想后,话说改变。体会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我生来就是这样啊。”“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情境谈自己的理解情境一:大象重新把耳朵耷拉下来后,又碰到小兔子。小兔子感到更加奇怪了,他问道:“大象啊,你怎么又把耳朵耷拉下来了?”大象自信地说:“ 。”情境二:小红短跑很好,百米能跑出12秒的好成绩。我不如她跑得快,但是我画的画很好。我对自己说:“ 。”课堂升华类文推荐阅读:《小猪变形记》。板书设计大象的耳朵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