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本单元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10条“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人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第11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本单元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设置了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和感悟先辈们走出苦难、复兴中华的艰难历程,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知道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我国遭受的列强侵略;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革命先驱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所进行的奋勇抗争;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等重要史实;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悲痛的记忆,以及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事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 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懂得辛亥革命在推动近代中国变革上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仁人志土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感悟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的革命精神,感受新中国建设者奋力拼搏、不畏艰难、为国献身的爱国热情和爱国精神。 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等) 本单元共六课,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与爱国精神。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引导学生知道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我国遭受的列强侵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推翻帝制民族觉醒》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所进行的奋勇抗争,体会仁人志土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懂得辛亥革命在推动近代中国变革上的重要意义。 《中国有了共产党》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井冈山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等重要史实,懂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感悟先烈们的革命精神。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悲痛的记忆,以及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事迹,领悟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的革命精神,认识抗战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感受新中国建设者奋力拼搏、不畏艰难、为国献身的爱国热情和爱国精神。 《富起来到强起来》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初步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本课是位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9课 《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三课时,通过初步学习红军长征重大历史事件,讲述过雪山草地、飞夺泸定桥、一彝海结盟等红军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感情,使学生感受红军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感知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在生活中学习、传承长征精神。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革命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长征,充满探究的兴趣。其它学科如语文课上也学习过《飞夺泸定桥》等长征故事,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熏陶,但这些都是割裂的,片段式的,对长征过程及长征精神没有系统的、完整的了解。五年级学生关于长征已有的经验难以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和红军不畏艰难的原因。学生对长征精神只停留在了解层面,怎样结合学习和生活,用平时的行动进行传承认识还不够到位。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1、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探索红军战士体现的长征精神。 2、懂得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在生活中学习、传承长征精神。 3、懂得今日的美好生活是由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4、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民族责任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价值观。
4.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原因、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遵义会议的意义。 学习难点:感知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懂得今日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志向。感悟长征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5.学习活动设计
音乐导入
播放《十送红军》歌曲,引出长征主题
设计意图 经典歌曲激起学生兴趣,抛出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
环节一:重走长征路线,感知悲壮历程。
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 题、学习任务类型等) 出示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地图,小组合作探究红军长征去了哪里?遇到了哪些困难? 图文结合,创设红军长征情景,引导学生理解红军长征时的路途遥远、环境险恶、生活艰苦、敌人围堵。 计算“两万五千里”的长度。 介绍湘江血战,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明白遵义会议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 1、小组合作探究红军长征去了哪里?遇到了哪些困难?讨论完毕后上台汇报。 2、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红军长征时的路途遥远、环境险恶、生活艰苦、敌人围堵。 3、动手计算“两万五千里”相当于学校操场的多少圈。 4、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遵义会议的重要性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
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小组合作探索长征路线,融合数学学科,通过计算得出“两万五千里”相当于31250圈操场的长度,通过直观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湘江战役的悲壮和遵义会议的重要性,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
环节二:讲述红军故事,感悟长征精神。
教师活动 请学生分享他所知道的红军故事。 提问:你认为红军战士拥有哪些可贵的精神? 提问:我们还需要长征吗?我们还需要学习长征精神吗?你身边有长征精神的实践者吗? 图文结合,播放视频,领悟现代长征精神。 学生活动 学生上台讲述红军故事。 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红军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 发现身边的“长征精神践行者”,思考回答发言长征精神对于现代的重要性。 4、观看视频,发表感想。
设计意图 图文与音乐的结合,创设故事情境,通过革命英雄事迹,使学生体会红军在长征中的不易,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应该好好珍惜。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国家发展到哪一步,无论取得多大成就,每代人都有每代人要走的长征路,我们都要继承并弘扬长征精神。
环节三:书写“我的长征卡”,践行“现代长征魂”。
教师活动 1提问: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呢?、 出示习近平主席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会上说的话。 总结回顾。 出示《七律·长征》 学生活动 1、请学生书写“长征卡”,贴在黑板上,并与同学分享。 2、齐读习近平主席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会上说的话。 3、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4、配乐诗朗诵《七律·长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践行“长征精神”,弘扬革命精神,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培养高尚品德,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感情,初步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志向,建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
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 请同学们跟家人讲一讲红军的故事,并绘制一张关于“长征”的手抄报。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融合数学学科计算两万五千里的长度,融合语文学科进行诗朗诵《七律·长征》,融合音乐学科,将音乐的渲染作用发挥极致,烘托学生的革命情感、爱国情感。 2、撰写“长征卡”,为学生打造“种下‘长征精神’的种子”仪式感。 3、多视频、图文、音乐结合,给学生直观感受,冲击学生心灵,更好地塑造践行长征精神的价值观。 4、巧妙结合时事,引用2022年暑假期间发生的新闻——“现代飞夺泸定桥”来烘托和弘扬长征精神。 5、引经据典,引用了习近平主席和毛泽东爷爷的金句作为学习内容。 6、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请学生来做小历史家、小地理家、小故事家。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本节课融合了多学科,结合视频、图片给学生直观视觉冲击,加之音乐进行情感烘托,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引用了习近平主席和毛泽东爷爷的金句、时事新闻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长征永远在路上。本节课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动手算,动口说,讲故事,贴上长征卡,学生的课前准备得较充分,对革命历史了解较多,教学过程流畅、顺利。没有把握好时间是不足之处。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本节课的评价方式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最后师生共同小结。从学生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学生已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感悟到了长征精神,并明白遵义会议对长征的重要性,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学生写的“长征卡”可以看出,学生懂得今日的美好生活是由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初步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民族责任感,有为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志向。在生活和学习中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