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短诗三首-繁星》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 个生字,读准“啊”的音变和“膝”等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调高低变化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较难理解的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调高低变化。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调高低变化。教学过程一、主题引入,理解诗题 (一)名言导入,引出导语。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这个世界上的美无处不在,人们常说“发现美是能力,留住美是本事”,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留住美? 预设:拍照、画画、写诗、唱诵…… 美就像一扇门,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用诗歌这把钥匙打开美这扇门。 出示单元导语: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冰心奶奶的三首短诗。什么是短诗呢?诗的篇幅有长有短,其中长度不超过十四行的可以称之为“短诗”。 (二)板书诗题,指导书写。 这三首短诗的题目是什么 《繁星》 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三)解释“繁星”,理解课题。 繁星是指多而密的星星。 再读诗题“繁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什么 这首诗的题目就是一幅美丽的画,此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繁星满天的星空,静谧而美好的夜晚。 (四)了解诗序,简介作者。 1.仔细看诗题《繁星》后面都有一些数字,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呢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 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 164 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七一、第一三一和第一五九首。 2.简介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女作家、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其诗歌作品大多短小精悍,以歌颂母爱、童心和自然为主。 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小说集《超人》等。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和语调的高低变化。 2.学生练读,师指导读准“啊”的音变。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指名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3.易错提示:“藤”读后鼻音,“膝”读“x”,不要读成了“qī”。 4.师引导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 (1)同音字识记:漫(漫灭)慢(快慢)萝(藤萝)箩(箩筐) (2)形近字识记:膝(膝盖)漆(油漆)躲(躲开)剁(剁肉) 5.指导书写,生看动画笔顺书写演示视频。 “藤”下面的“氺”,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要写成了“水”。 “躲”左边的“身”里面是两横,“身”为偏旁时第七笔长撇改成短撇。 三、整体感知,体会节奏 (一)通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出示朗读提示: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调高低变化。 1.出示: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理解“漫灭”的意思:磨灭,模糊不清。“永不漫灭”就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意思。在这首短诗中指冰心奶奶永远不会忘记这些美好的回忆。 (2)诗歌特点:句式工整,句子优美。 2.出示: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 哪一朵花/没有香 ↓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 (1)理解“思潮”的意思:脑海里涌现的念头。 (2)诗歌特点:节奏感强,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3.出示: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诗歌特点:节奏感强,情感真挚。 四、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都被三首诗的美深深感染了。这节课我们走近冰心,在她的三首短诗“繁星”中感受到了现代诗节奏感强、情感真挚的特点,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中表达的爱和现代诗的更多特点。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本上认真抄写生字词; 2.熟读这三首短诗; 3.阅读冰心的诗集《繁星》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