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12 古诗三首 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2课时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乃、熏”等5个会认字和“祭、乃”等7个会写字 。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 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体会古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但古诗的语言、意境、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示儿》。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学习任务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过渡:就在陆游临终之际还在盼望统一的时候,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呢?(二)学习《题临安邸》1.解题:“题临安邸”是什么意思?(写在临安旅店的墙壁上)2.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林升的生平及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展示当时临安城的繁华景象和统治者的奢靡生活图片。了解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压榨;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3.诗句解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理解“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的繁华景象。体会“西湖歌舞几时休?”表达的对统治者的质问。“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理解“暖风”“游人”“醉”“汴州”的含义。感受诗人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批判。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却什么也不去做;仿佛听到了被金兵占领地区的老百姓在说:“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情感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不是)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师:也就是说那些家伙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教师解说: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请大家看一看画中的部分景象。(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你们着急不着急?(着急)着急什么?(着急他们这样吃喝玩乐,金兵又会把杭州占领了。)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再和诗人一起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是啊!那些权贵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朗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题临安邸》,读出诗人的愤慨和忧虑。男女生分读,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三)学习《己亥杂诗》解题:“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写的一组诗。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龚自珍的生平及清朝末年的社会状况- 展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图片。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亥”两个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教师适时出示:“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农历的干支纪年,即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的途中所作,他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你们知道1840年的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这是他的日记体组诗中的第220首。诗句解读:“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理解“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渴望。(1)“九州生气恃风雷”中“生气”真的是指九州“发脾气”吗?(在这里用“朝气蓬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2)“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中“万马齐喑”指什么?(指社会政局毫无生气,人们都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理解“天公”“抖擞”“不拘一格”的含义。感受诗人对人才的期盼。(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诗句中的“重抖擞”指再次振作精神。那“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呢?(清朝用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不拘一格降人材”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情感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变革的强烈愿望。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朗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己亥杂诗》,读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磅礴气势。学习任务三:对比三首古诗,总结情感组织学生讨论三首古诗的异同点,从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三首古诗共同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让学生深刻体会古代诗人的高尚情操。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爱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课堂小结回顾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情感,强调爱国情怀的重要性。布置作业: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示儿》。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古诗三首》示儿 陆游 爱国之情 至死不渝题临安邸 林升 讽刺批判 忧国忧民己亥杂诗 龚自珍 变革愿望 心系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