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5.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 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生存困境 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继续学习朗读:在语句的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在全文的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 变化。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本文唤起了你对母爱和生命的哪些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 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
’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 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这段文字出自史铁生的散文《有关庙的回忆》,表达了作 者对一个人强烈的思念之情。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让我们走进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感受这份沉甸甸的思念。
朗读感知
1. 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明确】母亲。
2. 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课文写了四件事: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②母亲为了“我”隐 瞒病情。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④母亲的临终嘱托。
3.文中母亲对“我”的嘱托是什么
【明确】“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4.细读课文,说一说“我”双腿瘫痪后,有没有“好好儿活” “我”的生活态度是 怎样的 体现在哪里
【明确】没有“好好儿活”,“我”对生活充满了绝望,体现在: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②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③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④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说:“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⑤母亲说推“我”去看花,“我”虽同意了,但表现出烦躁的情绪,无视母亲的用意。
品味细节,感悟人物
1. 朗读第1、3段,标画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句子,带着你的理解,先把 最感动你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再说说该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让你读懂了怎样的 母爱。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 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 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写出了母亲动作之轻,怕打扰“我”,以及对儿子的理解,为 儿子伤心的心情,突出了母亲的细心。“偷偷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关注,表 现了母亲的慈爱。“眼边儿红红”的细节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无私地关爱、呵护 儿子。(传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体贴、牵挂、关切)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扑”“抓”“忍”三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 她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3)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明确】动作描写。母亲挡住的不是窗外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细 心呵护儿子)
(4)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神态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已病入膏育,“央求”表现出母亲屡遭拒绝却 从未改变的关怀和渴望。(慈爱、执着)
(5)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还记得那回我带你 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 一脚踩扁一个 …… ”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了“我”答应去看菊花使母亲喜出望外,表现母亲要“我 ”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乐观、慈爱)
(6)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明确】细节描写。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 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和敏感。(细心、体贴)
2.本文多处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 呢
【明确】答题基本格式为: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 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3.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母亲对“我”细腻而深沉的爱
【明确】母亲知道自己的病情却没有告诉“我”。因为“我”遭遇不幸,本来就对生活 感到绝望,如果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会受到更大的打击,丧失活下去的勇气。母亲为了 让“我”“好好儿活”,隐瞒自己的病情,体现了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升华总结
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把“我”与母亲的情感态度进行对 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出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
布置作业
运用神态或者动作描写,写一写你的母亲。
第 2 课 时
名言导入
“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 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艾君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史铁生的散文。 看菊怀人
1. 课文三次写到看花。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 “我”的态度
第一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 走 。 ”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第二次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好吧,就明天。”
9
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2.文中母亲几次要带“我”去看菊花,仅仅是因为母亲喜欢花吗 母亲为什么要带“我 ”去看菊花
【明确】不是。母亲生前两次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其实是想借此缓解“我”强烈 的悲观情绪,让“我”在秋天、在这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丽,明白 生命的美好,从而好好地活着。这反映了母亲希望孩子活下去的良苦用心,也是母爱的集中 体现。
3.文末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明确】不同颜色的花有不同的寓意: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 而深沉。
通过绚丽多彩的菊花展现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对母亲 的歌颂与赞美,体现出“我”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 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4.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明确】①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希望。②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 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的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③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 怀。④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 变。
读文悟情
1. 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怀念母亲而写的,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情感的 品味下列语句, 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当时只顾沉浸在自 己的悲苦情绪中,没能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而无比悔恨。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 心情。
(3)“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 无常”而懊悔。
(4)“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 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
2.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句关键语,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1)首段“好好儿活”是母亲对儿子说的,她想告诉史铁生:
①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他的路还长着呢。
②要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压倒,要笑看人生。
③她会陪伴儿子好好儿活。
(2)结尾的“好好儿活”是史铁生说的(也是给母亲的回答),首尾照应,表明“我”明白 了“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变得坚强、自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信心,往后定不辜负 母亲的期望,会和妹妹好好儿活下去。
3. 联系全文思考:题目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秋天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 【明确】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母亲。
秋天里去看菊花,是母亲对“我”的希望,“我”用行动向母亲表示,不仅自己会好好 儿活,还要带着妹妹好好儿活,让母亲在九泉之下放心。
秋天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菊花”是母亲坚韧、乐观精神的象征,看到菊花绽放得那样 鲜艳、灿烂,“我”明白了要好好儿活,活得精彩,做生活的强者。
4. 总结主旨
【明确】文章通过写“我”在瘫痪后与母亲之间的几件小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 和关爱,突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现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也对生命和生存问题进行了 深刻反思。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淡雅 高洁 热烈 深 沉

菊花 化身
聪慧
坚忍的意志 艰难的命运
毫不张扬的爱
母亲
更爱
懊恼 (怀念)史铁生
悲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