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2课济南的冬天
【教导学目标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品味济南的冬天之美。 2.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导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领悟内容。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和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导学过程方法】
教导学过程(2课时) 教导学 方法
第 1 课 时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我的资料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 作家、人民艺术家。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 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 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30年前后,老舍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对 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山东称为“第二故乡”。第二年春天,他有感于济南 冬天的美景,写下优美的散文《济南的冬天》。 2.我的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着落(zhuó ) 狭窄(zhái ) 贮蓄(zhù) chéng清(澄) 济南(jǐ) xiāng边(镶)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温暖
晴朗) ②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秀美小巧)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 把他们唤醒。(拟人) ②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 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 名手画的吧。(对比、拟人、比喻) 3.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朗读课文 要求: 1.把握好重音和停连,体会声韵和节奏; 2.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 3.边读边想象文中秒回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 二、理清思路 明确: 天气——山景——水色 (1段) (2~5段) (6段) 三、初探课文 1.课文如何写出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明 确 :通过三组对比(济南的冬天分别和北平的冬天、伦敦的冬天以及热带气 候相比),写出其温晴的特点。
2.课文描写了济南的哪些山景 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①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②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博闻强技】 1.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 十分真切。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 请谈谈你的感 受并写下来。 2.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 法。请同学们课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 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基础题 第 2 课 时 【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举出老舍的小说、剧本各一部。 答 :小说如《骆驼祥子》,剧本如《茶馆》。 2.济南的冬季有什么特点 济南冬季里的山有什么特点 答 :济南的冬季有温晴的特点,济南冬季里的山有温静/秀气/淡雅的特点。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课文如何写济南的水色的 水的暖、绿:作者先写济南冬天的水冒着热气。接着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
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
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第1段首句中“风声”改为“风”行不行 为什么 明确:不能,“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 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3.第4段按什么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明确:按照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的空间顺序。 4.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明 确 :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既和开头“济 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
地。 5.体会文中拟人句的表达效果。 第2段后句:增添了趣味性,创造出一种舒适、温馨的意境。 第3段次句: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喜爱之情。 第4段倒数第二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夕阳斜射中薄雪的色彩。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问题:《济南的冬天》画面精美,语言优美。它与学过的课文《春》 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 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小结: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 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 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一、阅读第3段,完成下列各题。 1.文段中②④句中“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 请简要说明。
答 :前者指这一圈小山,后者指济南的人们。 2.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 答 :先俯视,后仰视。 3.“小摇篮”比喻济南周围的小山,作用是生动表现了冬天济南承受着周围小 山给予的暖和安适,“小”照应了前面“小山”一 词 。 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济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答 :济南被一圈小山围住。 二、读句子,回答问题。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受是什么 ) 答 :济南的冬天不刮大风,真可算一个奇迹。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尖只是一个点,怎能说是“一 道银边”呢 ) 答 :因为上文已说过,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一个个积雪的山尖围成圈后, 看上去就像镶了一道银边。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 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从修辞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水也不忍得冻上”,用拟人方法写。因为要助长水藻绿的精神,要让垂 柳在水里照个影儿(也是拟人方法),所以她不忍心冻上。这里融入了作者独特
的感受。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的收获 2.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提高题(弱差生不做课外阅读题)。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