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2江南 教案(表格式,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2江南 教案(表格式,2课时)

资源简介

2 江南
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叶”等4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叶”等4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随文识字 观察图画 师生合作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认识“江、南”等6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2个字和竖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块一 读儿歌,初识美丽江南 师:老师今天要带小朋友们去的一个地方,它就藏在一首儿歌里。 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师:小朋友们听老师读。(师范读) 师:哪位小朋友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发现那里怎么样? 生:那里树木很多,禾苗绿油油的。 生:那里很美。鸟儿唱,鱼儿游。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个地方禾苗长得好,人们有吃有住,被称为“鱼米之乡”。那个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江南”。(板书“江南”) 师:小朋友们念一念。 生:江南。 师:“南”是鼻音,读得真好,奖励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生带读) 师:有人知道秀美的江南在哪里吗? 生: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师:名字藏不住秘密,你看江南中有个“江”字,你知道这里的“江”指的是什么江吗? 生:是不是长江? 师:对了,就是长江。小朋友们看图上(课件出示长江)这条蓝蓝的带子,就是咱们国家最长的河流,它的名字叫——长江。长江水滚滚向东流,“江”中有个偏旁就表示了这个意思,知道叫什么吗? 生:三点水。 师: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偏旁。(师生书空)你知道还有哪些字中也有三点水呢? 生:江、河、湖、海。 师:他一口气说了四个,很了不起。原来和水有关系的字,大部分都是三点水。你们再想想还有哪些字会有三点水。 生:池、洋。 师:小朋友们能知道这么多字,真是识字高手。奖励你们继续看图,长江中下游以南的这些地方,就是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江南。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个美丽的名字—— 生:江南。 师:所以江南指的是长江的哪个方向? 生:南方。 师:那你知道南方是哪个方向吗? 活动一:看图认方向。 板块二 读《江南》,读准字音 师:江南好,江南风景美,许多诗人把江南美景写进诗中。今天咱们就学习一篇课文——《江南》。(课件出示《江南》全文) 师:请小朋友们翻开书,借助拼音好好读一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拼读几遍。实在读不准,小朋友们可以圈画出来。(生读) 师:听小朋友们读,老师也想读。双手捧书书外斜,小眼睛跟着转,小耳朵仔细听。(范读) 师: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会读的小朋友请举手。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会了?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来听一听。(指名几位小朋友读,关注其中的生字读音,随机纠错。) 师:读得很好。“采莲”的“采”是平舌音,“莲”是边音,读得非常准确,奖励你带着其他小朋友把这个词读一遍。谁还会读?(接连请几位小朋友读) 师:这首诗老师还没有教,你们都会读,看来都是读诗小能手。下面奖励你们改变一个节奏读,听老师念——江南/可采莲。每句的前面两个字和后面三个字中间停顿一下,你能这样读吗?自己读一读。(生自由练读) 板块三 了解汉乐府,听唱《江南好》 师:这首诗出自哪里呢? 生:汉乐府。 师:你能从书中找答案,说明你很会思考。不过,汉乐府可不是一个人的名字,它是一种专门为民谣或诗歌写曲子的机构,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音乐制作单位呢。是汉乐府,就可以唱,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曲子。(课件播放《汉乐府》) 板块四 整体感知,认识江南莲 师:小朋友们读着唱着,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江南特别特别美。 生:我看到有人在采莲。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这首诗讲的就是人们采莲的情景。跟老师读“采莲”这个词。(生跟读) 师:小朋友们做一个采的动作。对啦!采上面就是一只手,下面代表花木,手伸到花木上就是采,采果子的采。 师:采,是一种动作。你们还看见过别人采什么呢? 生:采花,采果子。 师:花是给大家看的,小朋友们一定不要轻易采花。采果子、采花,这些都叫“采摘”。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读一读这个词。(师带读) 师:莲,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荷”。它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连”。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草字头。(师生练写“艹”) 师:和花花草草等植物有关的字,很多都是草字头。莲,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种植物,所以也是草字头。 师:小朋友们认识“莲”吗?请先看一看图,再认一认。 活动二:看图读词,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莲叶 2.莲花 3.莲蓬(pénɡ) 4.莲藕(ǒu) 5.莲子 师:我们来交流莲的叶子叫什么—— 生:莲叶。 师:莲的果实呢? 生:莲子。 师:莲子藏在哪里? 生:莲蓬里。 师:莲花的茎是什么? 生:莲藕。 师:小朋友们真会思考! 板块五 明确要求,写好生字 师:小朋友们会读诗,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也难不倒你们。你们先看蓝线条中的字,自己读一读,一会儿我们做个小游戏。(生练读) 师:火车火车谁来开?(开火车读)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个笔画:竖钩。和老师一起写。(生学写) 师:“可”和“东”中都有它。你们先看看这两个字的笔顺。 师:谁来教老师写一写?(生教,老师板书。) 师:在田字格中怎么写好它们呢?请你们来教教老师。(生自由说) 师:小朋友们看得很仔细。横长,“口”部偏上,竖钩立稳当。(师板书) 师:小朋友们写“东”的时候,注意下面两点不要贴着竖钩。你们试试看。(老师反馈、点评指导。) 师:小朋友们完成课中导学单活动三。 活动三:看拼音写字,再读读词语。 师:课后小朋友们可以听一听、唱一唱《江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我主要采用随文识字,集中巩固,书写再指导的分步走方式。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年级的学生,写字刚刚起步,笔画和笔顺的学习非常重要。在书写生字前,我重点指导了两个新笔画的书写,再让学生借助笔顺图自学笔顺,最后才是指导生字书写。 设计意图 从读儿歌中感性认知江南,再通过看地图,理性认识江南所指区域。 设计意图 《江南》结构简单,篇幅短小,节奏轻松愉悦。上课伊始,指名让学生尝试读诗。让那些先“富”起来的学生做老师,带动暂时不会读的同学。同时,在听学生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正音与指导。 设计意图 用听唱的方式,认识汉乐府。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并能在看图中认识“莲”,积累词语。 设计意图 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才开始写字,需要引导他们学会关注笔顺和笔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认识“戏、间、北”3个生字;会写“叶、西”2个字和竖弯。 2.背诵课文。 板块一 认方向 师:这些词谁会读? (课件出示:江南 采莲 可以 中间,生读。) 师:接着,我们做个小游戏,看谁能在图中找到东西南北。 活动一:早上太阳升起了,你能找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吗? 早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 生:早晨,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 师:东的对面是—— 生:西。 师:面向太阳,右面是——,左面是—— 生:右面是南,左面是北。 师:小朋友们不知不觉编了一首小儿歌。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 师:小鱼在莲叶间嬉戏,可不管东南西北,它们自由自在地游,咱们一起读一读诗。(齐读) 板块二 有滋有味赞江南 师:小朋友们一定见过莲叶,说一说:你看到的莲叶是什么样的? 生:绿绿的。 师:他说了莲叶的颜色。除了这些,莲叶还是什么样的? 生:大大的,圆圆的。 师:他说出了荷叶的样子。还有吗? 师:我们来看看江南的莲叶。你们看到的这一大片莲叶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一片密密的莲叶) 生:很茂密。 师:是呀,像这样茂密的莲叶一片挨着一片,立在水中央,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挨挨挤挤、亭亭玉立。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说。 生:挨挨挤挤、亭亭玉立。 师:“莲叶何田田”是说莲叶绿绿的,圆圆的,大大的,亭亭玉立,挨挨挤挤,非常精神。下面,小朋友们和老师来对着读。(师生对读) 师:采莲的小船在莲叶间穿梭,满眼都是美丽的莲叶。船儿向东行—— 生:莲叶何田田。 师:船儿向西行。 生:莲叶何田田。 师:船儿向南行。 生:莲叶何田田。 师:船儿向北行。 生:莲叶何田田。 师:莲叶醉了我们的眼,小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画面进入了我们的心。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鱼儿会怎样嬉戏呢? 生:捉迷藏、游泳比赛、聊天 师:原来,这里的“戏”是说小鱼儿在玩耍。诗中有五个“鱼戏”,太单调了,老师把后面的几个“鱼戏”分别换成“鱼玩”“鱼耍”“鱼游”,这样不重复,是不是更好呢?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比一比。(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不好。但我不知道原因。 师:你感觉不能换,但理由说不清。原来呀,连续用“鱼戏”表现了小鱼自由自在地尽情嬉戏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小鱼儿,一边念诗,一边快活地游起来。(生边读边做向各个方向游的动作。) 师:鱼儿这样没有拘束,想到东就到东,想到西就到西,多自在呀。小朋友们和老师再合作读。鱼戏莲叶间——(师生合作读) 师:这首诗还可以这么读,你听—— 江南可采莲(啦),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啦),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啊),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小朋友们也来读一读试一试,看谁像小鱼儿那样快乐自在。(生读) 板块三 背一背《江南》 师: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江南》,要是能背下来就更好啦!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背一背。(生自由读背) 师:接下来,老师和你们对读。我说句子,请小朋友们接和这句子对应的诗句。 师:夏天的江南,正是采莲的好时节—— 生:江南可采莲。 师:采莲的姑娘们划着小船来了,只见莲叶挨挨挤挤,碧绿碧绿的,这真是—— 生:莲叶何田田。 师:小鱼儿见到采莲的人儿,也快乐地嬉戏起来,你看—— 生:鱼戏莲叶间。 师:它们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南,一会儿又向北—— 生: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师:读着读着,小朋友们也成了采莲人。同桌互相背一背吧。(同桌互背) 师:哪个小朋友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一起不看书,来背背这首《江南》吧。(生背) 板块四 写好字 师: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写字时间到。先和老师学写新笔画“竖弯”。弯的时候略圆一点。(生练写) 师:小朋友们,自己先看着“西”的笔顺图,描一描。(生描红) 师:谁能提醒老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下面的口有点扁。 师:火眼金睛,一眼发现了最重要的地方。下面的口比上面的横要宽一些。(生写)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写“叶”,“口”部偏上,瘦瘦的,右边的“十”,横短竖长。(师写) 师:我们来写一写吧。 活动二:看拼音写字,再读一读词语。 师:今天我们去了江南,和采莲人一起看到了美丽的画面。江南美如画,奖励小朋友们课后读一读,背一背《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竹排,顺水流, 鸟儿唱,鱼儿游。 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江南》是一首采莲曲,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一池莲的美丽光景,采莲人的欢乐心情,均可通过读来传递。因此,教学中我选取了以“读”来传递这份喜悦和欢乐的策略。 读,不能只是在同一个平面泛泛而读,而是要通过有层次的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向文字深处漫溯,读出眼中景,心中情。我首先设计了“读正确”的学习活动。本首诗歌运用了反复的手法,“鱼”“戏”“莲叶”等生字不停出现,学生一遍又一遍读诗,生字自然也能在不断熟悉中认识。接着,通过“用不同节奏读”的点拨,让学生摆脱读无发现、读无新知的疲倦。本课设计时,我应和着古诗传递出的欢快愉悦的主题,给学生一些明快的节奏,鼓励用清新明丽的旋律替代往日拖读的习惯。同时,我还设计了加衬词的方式读,让学生读有发现,读有欣喜。如果仅改变读的形式,那么,学生也只能停留在肤浅的好玩层次,这份喜悦来得快,去得也快。于是,我又设计了“有滋有味赞江南”。先是通过情境创设,再现“莲叶何田田”的美丽画面。学生在情境中,如同采莲人,划着小舟,抬头所见,都是莲叶何田田的景象。接着,采用换词比较读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鱼戏”出现四次,看似单调重复,其实,正是这复沓的节奏,才凸显了鱼在水中灵动迅捷、欢乐可爱的活泼形象。接着,通过变身鱼儿,让学生在表演中读,体会鱼儿忽左忽右,忽东忽西,自在穿行的欢乐。最后,我采用了情景描述来引读,既让学生了解了诗意,又避免了字字落实、句句对应着翻译的呆板。几个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诗中走了几个来回,读通了,也读好了。 设计意图 认识东西南北方向的同时,感知鱼儿戏莲时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 在接读、换词比较读和加衬词读中,不知不觉沉浸诗中,读出诗中之情。 设计意图 古诗积累,不是抛给课后,而是在经历无数次不同层次的阅读后,自然而然地在课堂中完成。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互动来引导学生注意写字规范;在课后拓展中让学生再次深入感受江南的迷人景色。让学生在诗中游走,引起学生与诗歌的共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