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简介

种群和群落
【考纲要求】
1. 种群的特征(Ⅰ) 2. 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 群落的结构特征(Ⅰ)4. 群落的演替(Ⅰ)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一)什么是种群密度?
种群在或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法:植物种群 (活动能力的动物 昆虫卵、蚜虫、跳蝻)
法:动物种群 (活动能力,活动范围)
法:有趋光性的昆虫
法: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微小的动物
1. 样方法:
注意:(1)取样的关键:,不能参入因素。
⑵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⑶样方法计数时,压线的如何统计?
统计二个邻边及顶角的
2. 标志重捕法
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并标记部分个体(N1) 放回 重捕并计数:重捕个体数
种群数量(N)
(N2) 、标记个体数(N0) 计算种群密度:种群密度 =
分布面
标记个体数(N1)X 重捕个体数(N2)
种群数量(N)=
重捕标记数(N0)
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5只,其中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为多少?
三、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在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
四、迁入率和迁出率:
某种群时间内或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或迁出率。
注意:这四个名词都是在单位时间内
五、年龄结构(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不一定,因为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和迁出率的影响。
六、 什么是性别比例?有什么意义?如何应用?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个体数目的比例。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种群密度。
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引诱剂诱杀害虫的性个体
类 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幼年个体很,老年个体很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
老年个体很 ,幼年个体很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
种群特征
空间结构
【总结】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
. 种群密度和大小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一、构建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
用数学形式描述一个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提出→作出合理→用形式表达→。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
1.模型假设:
状态——和条件充裕、气候、没有等;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倍。
2.建立模型:
t年后种群数量为: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思考】“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当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是什么类型?为什么?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当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呈“”型曲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的曲线,称为“”型曲线.
原因:
种群密度
资源和空间 种内竞争 出生率,死亡率增高
增大 增加
当死亡率增加到 种群增长停止,在.
与出生率时
【思考】
1.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值。如:上述大草履虫种群的K值是375个。
2.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同一种群的K值的,会受到等因素的影响。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讨论: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为什么要轻轻震荡几次?
使酵母菌,减少,以保证估算的
2.该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及重复实验吗?
随着时间的延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所以无需
设置。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实验,求得。
3.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可后再计数。
4.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怎样计数?
只计算及其的酵母菌。
5. 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影响酵母菌菌种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及有害代谢废物等。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内聚集在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主要研究群落的结构
回忆:细胞这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三、群落的物种组成:
1.研究物种组成的意义是什么?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物种组成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丰富度____,群落的结构_______。
四、种间关系
画出几种种间关系的曲线
五、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群落具有空间结构的意义:
【思考】
1.一座山的山坡上由下到上依次分布着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属于垂直结构还是水平结构?为什么?
2.生物群落都有垂直和水平结构吗?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采集方法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等级划分:
3.实施计划
(1)准备 选取地点,制作        
(2)取样
(3)采集小动物
(4)观察分类
5.统计分析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演替的概念
随着的推移,一个群落的过程
二、演替的类型
(一)初生演替
例: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地衣分泌的加速岩石风化
形成土壤的速度.于是,逐渐增多.
苔藓阶段 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便能生长起来.苔藓比地衣高,获得更多阳光,在,逐渐扩展取代地衣.苔藓的生长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壤中也越来越丰富.
草本植物阶段 土壤能保持一定水分时,草本植物种子能萌发生长.竞争中 。占优势.这时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开始进入该地.在动植物共同的作用下,土壤中,越来越好.
灌木阶段 灌木和小树开始生长,比草本植物更具优势,争夺更多的阳光,逐渐取代部分草本植物.灌木起到遮阴和避风的作用,同时提供更多食物,为提供栖息地.物种的多样性使群落结构更稳定,抵御环境变化能力更强.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在灌木群落形成的湿润土壤上,各种乔木种子萌发.比灌木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生长占优势,.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变的更丰富多样,于是群落演替到了的森林阶段。
【思考】
1.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能找到。在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取代,而不是“”。形成森林后,,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2.废弃的农田是怎样发展为树林的呢?
(二)次生演替
1.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丛  乔木(树林)
2.群落演替的一般趋势是
一般趋势:物种,群落。
3.比较: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例子
概念
所需时间
影响因素

直接 影响

影响
预测
决 定
决 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