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会认“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等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注释,抓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教学预设:【谈话导入】我们三年级开始学习文言文,《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你喜欢文言文吗?你觉得它和一般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一、揭示课题,初见王戎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篇文言文,读题目《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是一个人的名字。戎是半包围结构,右上“戈”是一种兵器,左下“十”是盾牌。戎可以指“兵”,女兵就叫“女戎”;戎也可以指兵器,组词“兵戎”。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王戎不取道旁李”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打开课文。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2.读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反馈:1.指名读,为了帮助读好,老师在停顿处加了斜杠。(词语连得紧凑一点)2.指名领读。3.借助注释,你能读懂吗?不懂的问问同学?(预设:诸小儿是几个小朋友?多子是什么意思?“走”在古文中指?)交流三、研读课文,感受变化1.这篇文言文主要写谁?王戎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个地方尽管没有写王戎,但也应该有王戎?2. 诸小儿这个称呼有没有变化?师生合作读。(背诵)3.除了称呼多变,小古文的富于变化还表现在“同一个字有不同的意思”。你们看同一个“之”出现了3次,但意思都一样吗?四、复述课文,试说王戎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一个回家作业:请你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有困难吗?我们先来练练好不好。用自己的话讲不是背一遍,也不是解释一遍。而是抓住主要人物、关键行为,其他的可以发挥点想象,可以有点不同。那么,主要人物是谁?他主要做了什么呢?(游-看-答)同桌试讲,指名讲(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你觉得王戎和其他小朋友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个故事如果让王戎自己讲或者诸小儿中的一个来讲,肯定很有意思,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指名试讲。这个王戎你喜欢吗?五、拓展阅读,探究王戎1.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读拓展资料,用一个词形容。2.篇章页: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就是王戎的家族,琅琊王氏。王戎的先辈王翦和王贲,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其中五国都是他们灭的。卧冰求鲤的孝圣王祥就是王戎的祖父辈。书法家王羲之是他侄儿。《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王戎本人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王戎可以去读读《世说新语》。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游 看 (不动)答 言简义丰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称呼多变一字多义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