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4.1家的意味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第一课时内容《家的意味》。教材主要介绍家的含义与意义,阐释了家庭对学生个人成长的作用,与社会的关系。在学生不断拓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区域,是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父母更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足以见得家风、家教的重要性。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含义及家庭关系的确立,帮助学生明白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对社会的重要性,使学生加深对于家的理解,只有对家有深刻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责任感不强,对于家庭的重要性理解不足,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的家庭文化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本框涉及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七年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引导他们学习、理解中国家庭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培育家国情怀。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初步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自觉践行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理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初步了解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生命安全意识和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健全人格:具有自立自强、理性平和、坚韧乐观的人格,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主动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具备应对挫折的积极心理品质。 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民主实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家的意义。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明白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对社会的重要性。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什么是家” 观看视频设计意图:通过文字材料和视频,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环节二:什么是家庭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展示核心素养目标 展示“生活观察”材料—— 关于“家”,有人这样说...... 展示任务——“画一画“家”的样子” 1.请每位同学在3分钟内,简要画出你心目中“家”的样子。 2.完成后分享你画作中“家”的含义。 引导学生完成绘画,并小组讨论—— 关于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和家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一个家庭的呢? 设问“你和你父母的家庭关系是哪些情形确立下来的呢?” 引导学生得到知识—— 1、什么是家庭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阅读文字材料,思考问题,分享答案。 绘画心目中的“家”,小组讨论,分享交流。设计意图:通过文字资料料和设问,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家庭。环节三:家的意义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播放视频“家,是我们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1、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2、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引导得出结论—— 家的意义 (1)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播放视频“中国古代四大名母”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1、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2、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为什么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很重要? 引导得出结论—— (2)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展示材料——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梁启超注重把自己的爱国情怀传给子女,在家书中常教育孩子们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作贡献。儿子梁思礼曾说:“我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很多宝贵的财富,但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 展示材料——“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信” 播放视频“习主席的家风” 引导得出结论—— (3)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优良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优良家风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观看视频 小组讨论,分享交流 观看视频 小组讨论,分享交流。 阅读文字材料,思考问题,分享交流 观看视频,分享交流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材料、文字材料、设问、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分享探讨中生成知识,让学生懂得家的意义。板书设计 1、什么是家庭 2、家的意义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基础作业: 整理知识点,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拓展性作业: 以“家”为主题,绘制手抄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第4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4.1 家的意味1234567素养目标新知导入新知讲解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1素养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学习目标;理解家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感受亲情的温暖,增强对家人、家庭的热爱之情。2新知导入什么是家庭3新知讲解什么是家庭生活观察关于“家”,有人这样说...家是地域?“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家是房子?“这是我和家人的住所,是我的家。”家是一群人?“爸爸、妈妈、妹妹、爷爷、奶奶,还有……我们是一家人”家是关爱?“哪里有家人的关爱,哪里就是家。”3新知讲解家1.请每位同学在3分钟内,简要画出你心目中“家”的样子。2.完成后分享你画作中“家”的含义。画一画“家”的样子关于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和家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一个家庭的呢?3新知讲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结婚生育收养再婚你和你父母的家庭关系是哪些情形确立下来的呢?3新知讲解相关链接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男女结婚成家;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3新知讲解笔记梳理1、什么是家庭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3新知讲解家的意义3新知讲解家,是我们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小组讨论:1、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2、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3新知讲解笔记梳理2、家的意义(1)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3新知讲解中国古代四大名母小组讨论:1、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2、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为什么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很重要?3新知讲解笔记梳理(2)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3新知讲解“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梁启超注重把自己的爱国情怀传给子女,在家书中常教育孩子们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作贡献。儿子梁思礼曾说:“我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很多宝贵的财富,但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3新知讲解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信3新知讲解习主席的家风笔记梳理(3)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优良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优良家风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3新知讲解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3新知讲解随堂练习4课堂练习随堂练习A1、自古以来游子总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心里惦记着“临行密密缝”的母亲,满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家是身心寄居之所和心灵的港湾B.我们要与父母加强沟通增进感情C.我们总是长大后才理解父母的爱D.我们离开父母之后感觉失落不安4课堂练习B2、《大地之灯》等5部聚焦“家”的著作,用深情的笔触,描写家的样子,描绘家的美好。以“家”为题材的作品特别能打动人心,这是因为( )①家是我们身心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②家里充满爱,每个家庭的爱的表现完全相同③在中国人心中,家是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④家中有亲人、亲情,能满足我们的一切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课堂练习B3、2024年央视春晚节目歌咏《如果要写年》中唱到:“如果你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要写站台上一双双期盼的眼,写母亲的眺望,游子的情切,写千里归途;向着一处团圆……”这一句句深情的歌词让我们感悟到( )①父母的真切关怀和温暖牵挂②家庭成员的交流方式在变化③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相同④家人间割舍不断的亲情之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课堂练习c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朝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传承千年,影响深远。下列行为与诗中情感意思表达一致的是( )①天气降温,小明认为妈妈反复嘱咐穿外套的做法没必要②临近中考,妈妈把小单最喜欢的游戏电脑锁进了保险柜③晚上回家,小红把妈妈做的不合胃口的饭菜扔进垃圾桶④暑假结束,妈妈把小强的行李箱塞满了各种可口的食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课堂练习B5、有人说,春节是中国人的信仰。每年春节都是中国人的一次人口大迁徙,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这是因为( )①在外拼搏一年,实在太累,回家放松一下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③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④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课堂练习课堂小结5课堂总结课堂小结——思维导图5课堂总结6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册7板书设计1、什么是家庭2、家的意义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名称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一)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初步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自觉践行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理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初步了解宪法主要内容以及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强化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和守法用法意识,初步树立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观念,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生命安全意识和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健全人格:具有自立自强、理性平和、坚韧乐观的人格,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主动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真诚、友善,具有互助精神。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具备应对挫折的积极心理品质。 责任意识:关心公共事务,关心国家发展和前途命运,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具有现代生态文明观,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自觉保护环境。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民主实践。 总目标: 能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基本的道德要求,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够明辨是非善恶,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能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主动承担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 学段目标: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认识青春期的身心特征,建立同学间的友谊,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自觉分担家庭责任,体会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在团队合作互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和领导力。(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包括包括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第五课“和谐的师生关系”、第六课“友谊之树常青”和第七课“在集体中成长”。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成长的时空,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更好的在集体中成长,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让自己成为“在集体中成长”。 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学段对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交往,过集体生活问题的集中关注,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的问题入手,选择幸福和睦的家庭、和谐的师生关系、友谊之权常青、在集体中成长四个角度 ,采用对话的方式,力图在一定程度上由家庭认知,逐渐过渡到对师生关系、友谊和集体的认知,进一步适应集体生活,并为共建美好集体出力。这一思路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继少年有梦之后,由学生自己过渡到与他人交往,承接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在原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中继续深入展开,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 以“大单元”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摒弃每一课程单独教学的传统方式,按照大单元学习目标规划设计本单元的学习,组织引导学生明确如何与父母、老师、朋友及同学相处,让学生学会创意生活,让学生在集体中健康成长。(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是一个处在由儿童向青少年时期过渡的特殊群体,具有既幼稚又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想活跃,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等都有待进一步发展。教材从学生刚刚入学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同学朋友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集体生活的能力,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七年级学生阅读、分析、知识运用能力,比较欠缺,教学设计中强化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材料的涉及,为提升能力奠定基础。 七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设计利用视频、故事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四)教育价值 1、自我成长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从现有生活经历和认知基础出发,感知家庭、师生关系、友谊等与自己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 ——成长的时空,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处理好各方面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2.我与他人的关系 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在认识初中生活与自我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各方面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3.我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初中阶段的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黄金时期,进而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为将来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二、单元目标 1.了解家的内涵,知道在中华文化中家有深厚的意味和内涵。通过分析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家、家与家庭的联系及确立家庭关系的情形。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懂得每个家庭表达亲情的方式是不同的,学会体味亲情。懂得家风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懂得家庭生活中需要每个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学会表达亲人之间的爱。 3.多角度了解教师职业,理解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和专业性。树立职业观念,懂得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培养尊师爱师的情感。 4.能够有效地建立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认识并接纳不同风格的教师,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5.理解友谊的特质,知道在友谊中什么特质是重要的。培养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的情感,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梳理对友谊的感受,培养自己正确的友谊观念。 6.懂得建立友谊和经营友谊的方法,并在生活中主动实践。梳理正确的友谊观,学会和同学、朋友建立并发展真正的友谊。 7.懂得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提升热爱集体的情感和意识。学会在集体生活中发展个性、完善自我,提高在集体生活中自我觉察、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8.树立建设美好集体的意识与责任感;了解集体愿景的内涵及作用。能正确处理班集体中不同的意见、竞争与合作;正确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了解我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学会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在集体的建设中尽责并勇于担当。三、单元重点 1、家的意义。 2、怎样建设美好家庭。 3、怎样正确认识老师。 4、怎样建设美好师生关系。 5、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6、怎样正确交友。 7、过集体生活的意义。 8、怎样建设美好集体四、单元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建设美好家庭,建设美好师生关系,正确交友,建设美好集体。五、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一)设计思路: (二)单元实施: 子任务四: 在集体中成长子任务一:幸福和睦的家庭 内容 安排课时设置达成评价任务活动当堂 检测家的意味1了解家庭的含义,理解家的意义。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等手段,了解家庭的含义,理解家的意义。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课堂学历案效果检测部分让家更美好1学会为促进家庭和谐做贡献,体味家中的亲情,正确处理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学会传承家庭美德,与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相互协作,让家更美好。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为促进家庭和谐做贡献,体味家中的亲情,正确处理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学会传承家庭美德,与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相互协作,让家更美好。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教师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逐步解决问题和困惑,有所收获和感悟。 课堂学历案效果检测部分子任务二:和谐的师生关系 内容安排课时 设置达成评价活动任务当堂 检测走近老师1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理解如何正确认识老师。利用创设的情境,通过参与讨论、争论、辩论,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如何正确认识老师。课堂学历案效果检测部分珍惜师生情谊1了解美好师生关系的状态,掌握如何建设美好师生关系。利用创设的情境,通过参与讨论、争论、辩论。 倡导自主探究、自主交流,掌握如何建设美好师生关系。课堂学历案效果检测部分子任务三:友谊之树常青 内容安排课时 设置达成评价活动任务当堂 检测友谊的真谛1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掌握如何正确对待友谊。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通过探究合作来解决问题。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友谊的美好,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课堂学历案效果检测部分交友的智慧1理解为什么要正确交友,掌握如何正确交友。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来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如何正确交友”。课堂学历案效果检测部分子任务四:在集体中成长 内容安排课时 设置达成评价活动任务当堂 检测集体生活成就我1了解集体的含义,理解为什么要过集体生活。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通过探究合作来解决问题。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人格。课堂学历案效果检测部分共建美好集体1了解为什么要建设美好集体,掌握如何建设美好集体。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来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如何建设美好集体”。课堂学历案效果检测部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家的意味 课时教学设计.docx 【大单元整体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少成长的时空).docx 什么是家?.mp4 古代四大名母的故事.mp4 家风世泽长.mp4 家,是我们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wmv (新教材—大单元整体教学)4.1家的意味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