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9月入学摸底考试
思想政治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7月15-18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的重要方法论。这一方法论的依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
①是4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密码 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③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坚持完善党的监督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强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把监督贯穿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各项工作,党的自我革命监督网逐步形成。坚持完善党的监督体系( )
①有利于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②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③旨在巩固党内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政治生态
④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年7月29日,十四届全国政协第二十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深刻领会和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部署,围绕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协商议政。这体现了( )
①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为共同目标奋斗 ②人民政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③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是亲密无间友党关系 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柳宗元在《天对》中提到:“从蒙昧混沌到天地形成,皆为元气之作用,故元气才是宇宙之本源。”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王阳明把人的客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②二者分别属于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③柳宗元的观点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④二者对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是根本对立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新时代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之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新时代实践的总结和升华 ②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具体的方法 ④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唐朝诗人李峤和朋友一起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清风徐来。李峤见此情景,便随口吟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成为写“风”的千古名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意识源于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加工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④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二者相互依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细胞大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的本质,还为疾病的治疗和健康维护提供了新的视角。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学家已能通过基因编辑、细胞工程等手段,精确调控细胞大小。这些技术在医学、生物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体现了(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科技可以改造客观规律来造福人类
③科技可以使人摆脱客观规律的制约 ④人能够把握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重庆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拥有超过1000台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3000多台机器人智能协同。在新能源汽车下线前必经的总装车间,我们只看得到机械手臂在没有人工辅助的情况下,将汽车座椅运送到线上进行装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机器人发挥能动创造性实现智能协同 ②机器人是人的思维或精神运动的物质载体
③机器人智能协同是对人的意识的模拟 ④机器人缺乏人的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进行了4次修改,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由此可知( )
①意识可以正确反映物质,二者具有同一性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③实践可以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④世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各地正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唯物论角度分析,这要求人们( )
①重视意识的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把握主要矛盾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深刻把握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4年入夏以来,我国北方持续高温,局地气温一度冲上40℃。为何今年热得这么猛?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表示,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是区域高温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这体现了( )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
④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全方位、深层次、多要素的问题考验,能否实现各项改革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机协同关乎改革的最终成效,因此更要以科学的方式方法予以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这要求我们( )
①立足关键部分,树立全局观念 ②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推进社会变革
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④实现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的理想效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新质生产力本身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我扬弃、自我发展、螺旋式上升的生动实践过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充满信心
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经历从否定到肯定过程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好改革试点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要解放思想,大胆闯,大胆试,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质运动都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②意识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③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④正确地把握了矛盾问题的精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18世纪以来的人类工业革命历程表明,技术进步具有不可逆性,因为技术对生产力的提升是巨大的,这种诱惑力是不可阻挡的。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又具有复杂性,因为技术并不能必然普惠地造福多数人,而且技术既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制造杀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②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技术进步
③要积极创造条件防止矛盾向不利方面转化
④既要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者,乃炎热之极也”。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正常的排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过程,将体内堆积的毒素排出,对身体有益。但是泄汗太过容易导致气津耗伤,所以要避免剧烈运动,劳逸结合,及时调节体温状态,避免汗出过多。这说明了(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②联系是有条件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境卫生检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指出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入境检疫,增强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筑起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坚固防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国境卫生检疫法修改工作专班。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按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先深入一线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2023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境卫生检疫法修订草案。2024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提高国境卫生检疫法治保障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的出台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段家堡乡立足于本地天然绿色等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乡位优势,依托地势较高、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果品含糖高等独特的气候特点,积极引导村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乡共发展蔬菜大棚120个,通过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聘请技术人员从大棚建设、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现场指导,鼓励农户参加农业技能培训,参保农业保险,不断激发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热情。农户通过分散采摘、打包供货等销售形式,将蔬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京津市场。同时,为解决农户销售难题,该乡在部分村建设了蔬菜分拣房,设置了收购点,方便农户就近销售,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段家堡乡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统领,以产业扶贫和项目建设为抓手,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乡村振兴的实路子。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阐述段家堡乡是如何实现转型发展、乡村振兴的。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改善,人民生活需要日趋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短板。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有序推进,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说明党中央应如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持之以恒,不断向纵深推进,京畿大地发生着深刻变化。
十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式提出,一张宏伟蓝图在京畿大地徐徐铺展。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年来,协同发展成果熠熠生辉;十年来,京津冀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活力不断显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中,以北京为核心,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为两翼的“一核两翼”格局逐渐明晰。“一核”辐射、“两翼”齐飞,三地发展蝶变升华。京津冀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将京津冀打造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使命。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更加注重示范引领、结构优化、产业协同和软实力建设,力求实现上述目标。
材料二 苏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在城市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保护古城风貌,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护航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通过修缮更新姑苏古城、开发大运河文旅项目等方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扎实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历史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火”起来。实践证明,以文化为资源要素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强势,能够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引擎。
(1)结合材料一,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阐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苏州在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