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司马光》认识 “司、跌” 等 5 个生字,会写 “司、庭” 等 7 个字。能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一)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朗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体会司马光的品质。(二)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掌握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视频、课文录音等。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教师生动地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故事的紧张和精彩。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对司马光砸缸故事的了解,如司马光很聪明、勇敢等。引出课题,介绍文言文。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 ——《宋史》里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言文《司马光》,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语文素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读书要求。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向同学、老师请教。同时,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相机正音。教师让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字,如 “司、跌、皆、弃、持” 等,进行重点认读。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词语,巩固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如 “群儿、戏、于、庭、登、瓮、足、跌、没、众、皆、弃、去、持、击、破、之、水迸、儿得活” 等,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看注释等方式进行理解。教师让学生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齐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如语言精练、简短,概括能力强,但不好懂;现代文长篇大论才能写出文章,一听就懂等。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文言文的初步感受,如文言文的语言很简洁、很有韵味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举手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同伴。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概括,互相评议,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生字。教师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生字,相机正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分析生字的特点和难点。分类指导书写。教师根据生字的结构特点,分类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生字 “司、庭”,注意笔顺是先外后内;上下结构的生字 “登、众、弃”,注意 “登” 写上边部分时撇、捺要舒展,“众” 注意第二个 “人” 捺变点,整个字呈三角形;左右结构的生字 “跌、持”,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教师重点指导易错字,如 “司、庭” 的笔顺,“登” 的笔画,“众” 的结构等。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认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错误。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顺序,力求书写规范、美观。展示评议,反馈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评议,表扬书写工整、规范的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生根据评议意见,对自己的书写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书写水平。(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学生认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问题,然后举手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书写生字。同时,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准备在第二节课上分享自己的理解。”学生认真记录作业,准备课后完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要求和时间,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第二课时(一)配乐朗读,引入新课播放音乐,营造氛围。教师播放一段古筝弹奏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教师提问:“同学们,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有什么感受?这段音乐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如音乐很优美、很舒缓等,以及音乐与课文的关系,如音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文言文的美等。配乐朗读,激发情感。教师进行配乐朗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情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读得这么有感情?”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老师读得很好听、很有感情等,以及自己也想读得更好的愿望。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进行配乐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配乐齐读等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二)理解文意,感悟品质自读自悟,理解句意。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自悟,每读一句,就看看这句话的相关注释,把注释的每个字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学生按照要求认真阅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小组合作,共同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将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学生在小组内积极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全班交流,突破难点。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话的意思不要求完全一致,但要求主要意思没有错误。如果学生说不准确,教师应予以点拨。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如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等,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教师结合注释、图片、生活经验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如 “群儿、戏、于、庭、登、瓮、足、跌、没、众、皆、弃、去、持、击、破、之、水迸、儿得活” 等,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情感和韵味,如 “群儿戏于庭” 要读出开心、高兴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要读出着急、紧迫的语气,“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要读出沉着、敬佩、高兴的语气等。感悟人物,体会品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读了几遍课文,大家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课文里的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想对他说什么话?”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然后举手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总结司马光的品质,如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善良果断等,以及学生对司马光的赞美和敬佩之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想象等方式,深入体会司马光的心理和行为,如让学生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想象司马光砸缸时的想法,感受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让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和责任感。(三)讲故事,练表达交流经验,提出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我们讨论了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吧!讲故事要生动形象,只讲意思不免有些枯燥乏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既生动又形象呢?”学生交流讲故事的经验,如补充想象的内容、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等。教师对学生的经验进行总结和补充,提出讲故事的建议,如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融入故事中,让故事有画面感、有声音、有动作,讲故事的时候要有感情、有表情、有语气等。小组试讲,互相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试讲故事,让学生互相倾听、互相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参与讲故事活动,认真倾听同学的讲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讲故事的水平。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学生的讲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全班展示,评选最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让学生到讲台上讲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进行评价和投票,评选出最佳故事讲述者。学生积极参与全班展示活动,勇敢地到讲台上讲故事,展示自己的风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进行评价和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故事讲述者。教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评价和总结,表扬讲得好的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介绍司马光的成就。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司马光的成就,如主持编纂了著名的《资治通鉴》等,让学生了解司马光不仅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还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史学家。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吗?课后可以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对司马光的敬佩和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布置作业,拓展阅读。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课后可以阅读一些其他的文言文故事,如《曹冲称象》《孔融让梨》等,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学生认真记录作业,准备课后完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要求和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拓展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决定了诵读感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节奏美和语言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配乐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文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