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1《学习伴我成长》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1《学习伴我成长》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学习伴我成长》
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概述
《学习伴我成长》是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做学习的主人》中的开篇课文。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多样性和重要性,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理解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和书本,而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2. 教材编排特点
单元主题鲜明:本课作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以“学习伴我成长”为主题,为后续课程如“我学习,我快乐”和“做学习的主人”奠定了情感与认知基础。
内容贴近生活: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如学说话、学走路、学礼仪等,展示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无处不在。
注重体验与感悟:通过活动、讨论和分享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加深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白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2. 能力与方法目标
初步掌握调查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认识到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3. 知识目标
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每个人都是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
理解并认同“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明白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体验并认同学习的多样性和乐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升学”的观念,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
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持续性和终身性,初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四、学情分析
1. 学生基础
经过两年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和学习能力。
他们对学习有一定的认识,但大多停留在表面,尚未形成深入的理解和系统的学习观念。
2. 认知特点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事物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的生活实例和情境。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参与活动和讨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 学习需求
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解。
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伴我成长》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并初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关于不同年龄段人们学习的视频,如幼儿学走路、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成年人参加培训等。
2.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怎样的存在呢?”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普遍性。 视频导入法、提问法 5 分钟 激发学生对学习这一主题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学习伴我成长”。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在不同阶段的表现。
二、新课讲授 1. 成长中的学习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忆自己从幼儿园到现在的学习经历,包括学会了哪些技能、知识等。
(2)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教师总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从最开始的走路、说话,到后来的读书、写字、画画等,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每一步成长。 小组讨论法、发言展示法、总结法 10 分钟 帮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认识到学习在成长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回忆、总结和表达能力。
2. 生活处处有学习
(1)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如在超市购物认识商品标签、在公园观察植物、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等。
(2)提问学生:“这些场景中有没有学习呢?如果有,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学习机会。
(3)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各种学习,如从旅行中了解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从与他人交往中学会沟通和合作等。 图片展示法、提问法、举例法 10 分钟 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发生在学校,生活中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学习的意义
(1)讲述一些关于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故事,如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走出大山,科学家通过不断学习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等。
(2)组织学生讨论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的重要意义,如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实现梦想等。 故事讲述法、讨论法、引导总结法 10 分钟 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4. 终身学习
(1)介绍终身学习的概念,即人在一生中都要不断地学习。
(2)展示一些成年人继续学习的例子,如老年人上老年大学、职场人士参加各种培训等。
(3)提问学生:“为什么要终身学习呢?” 引导学生思考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概念讲解法、案例展示法、提问法 10 分钟 让学生了解终身学习的理念,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长远学习意识。
三、课堂活动 1. “学习大转盘” 游戏
(1)制作一个大转盘,将转盘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写上不同的学习场景,如学校学习、家庭学习、社会学习等。
(2)请一位学生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个区域,就请其他学生分享在这个区域中的学习经历或收获。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不同场景下学习的重要性。 游戏法、分享法、点评总结法 10 分钟 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场景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学习之星” 评选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推选一位 “学习之星”,可以是学习努力、方法得当、进步明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
(2)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推选的 “学习之星”,并说明推选理由。
(3)全班同学投票选出班级的 “学习之星”,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小组推选法、介绍展示法、投票评选法 15 分钟 通过评选活动,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巩固练习 1. 学习发现大比拼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找出身边更多的学习场景,并进行记录。
(2)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发现,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3)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小组活动法、展示法、点评法 10 分钟 通过实际寻找学习场景,巩固学生对生活处处有学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我的学习计划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短期的学习计划,包括要学习的内容、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等。
(2)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说明制定的理由。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指导和建议。 制定计划法、分享法、指导法 10 分钟 帮助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计划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课堂小结 1.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成长中的学习、生活处处有学习、学习的意义、终身学习等。
2. 教师总结:“同学们,学习是我们成长的阶梯,它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希望大家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提问法、总结法 5 分钟 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六、布置作业 1. 回家后,和父母一起讨论他们在生活中的学习经历,并记录下来。
2. 观察身边的一个人,了解他是如何学习的,并写一篇小短文介绍。 口头布置作业 2 分钟 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拓展对学习的认识,增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加入课堂活动环节后,进一步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学习大转盘” 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不同场景下的学习,加深了对学习的理解。“学习之星” 评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活跃。然而,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时间控制不够精准,部分学生在评选活动中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了学习他人的优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活动的组织和时间管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活动结果,注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同时,我也会不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