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 3 水结冰了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 3 水结冰了 教案

资源简介

《水结冰了》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其状态的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水的结冰过程以及水和冰的性质差异,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探究水结冰的条件、过程和变化,认识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以及热量在其中的作用。
明确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理解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掌握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到水和冰在本质上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能够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包括温度变化、体积变化、形态变化等。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分析水结冰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能够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物理性质,如颜色、透明度、硬度、光滑度等。
(一)教学重点
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包括温度变化、体积变化、形态变化等。
理解水结冰的条件和过程,掌握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难点
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分析水结冰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冰块模型、冰雕图片、防滑措施图片、实验演示视频。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冬天的视频,展示冬天的雪景、冰湖、冰雕等场景。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冬天的美丽景色。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冬天的水有什么变化呢?” 引导学生思考冬天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提到水会结冰、变成冰雕等。
教师出示冬天屋檐下的冰和水面的冰的图片,提问:“这个场景我们在什么时候能见到?到了冬天,水容易结冰,原因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忆冬天水结冰的现象,并思考水结冰的原因。
学生可能会回答:“冬天温度低,水就会结冰。”“水在低温下会变成冰。” 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让试管里水的温度一直不断下降,会怎样呢?”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水结冰了”。
(二)知识铺垫
复习水的三态变化
教师提问:“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谁能说一说水的三态分别是什么?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呢?”
学生回答:“水的三态是液态、气态和固态。水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在冷却的条件下会变成冰。”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明确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
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实例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如烧水时水变成水蒸气、冬天的冰融化成水等,帮助学生回忆水的三态变化的现象。
介绍热量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了水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那热量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加热会使水变成水蒸气,冷却会使水变成冰。”“热量会影响水的状态。” 等。
教师解释:“热量是影响物质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会升高,可能会从固态变成液态或气态;当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会降低,可能会从气态变成液态或固态。水在结冰的过程中,就是向周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示意图展示热量与物质状态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热量在水结冰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一:水结冰的过程
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一支试管(内有约四分之一的清水)、一个冰杯、食盐、温度计。提问:“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使试管中水的温度越来越低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把试管放在冰杯里。”“可以在冰里加盐。” 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水到了多少摄氏度的时候会变成冰?怎样才能知道?预测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水结冰的条件和过程中的变化。
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讨论的问题包括:
(1)如何利用实验材料降低试管中水的温度?
(2)如何测量水的温度?
(3)如何观察水在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互相倾听和补充。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将各小组的方案写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把试管放入冰杯里,再在冰里加入食盐,这样可以降低试管中水的温度。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我们可以在试管的水面处做标记,观察水在结冰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我们还可以观察水在结冰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看看水是如何从液态变成固态的。”
进行实验
学生分成小组,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使用温度计和试管时要小心谨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水在结冰过程中的变化,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可以将各小组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师提问:“从你们的实验结果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水在多少摄氏度时结冰了?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经过测量,发现水在 0℃时结冰了。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形态也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等。
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体积变大了。”
(四)实验探究二:水和冰的异同点
观察冰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试管中的冰,提问:“观察试管中的冰,简单说说冰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回答:“冰是无色透明的。”“冰是固体。”“冰比较硬。” 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引导学生思考比较水和冰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比较颜色、透明度、硬度、形态等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明确比较水和冰的方法。
小组讨论
教师出示维恩图,指导记录方法。教师讲解:“我们可以把水和冰的不同点写在两侧的空白处,相同点写在交叉的空白处。大家可以从颜色、透明度、硬度、形态、温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
教师提醒学生要认真观察水和冰的特点,准确记录比较结果。
汇报结果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可以将各小组的结果写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师提问:“大家对各小组的汇报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 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一些观点,教师要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
教师总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水和冰有很多相同点,如都是无色透明的、无味的、有一定的体积等。水和冰也有一些不同点,如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的流动性比较好,冰的流动性比较差;水的硬度比较小,冰的硬度比较大等。但是,水和冰在本质上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五)研讨与交流
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研讨,讨论的问题是:“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学生可能会回答:“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水在低温下会结冰。”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水在这个条件下会结冰呢?” 引导学生思考水结冰的原因。
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水在这个温度下会放出热量,变成固态的冰。”“水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从液态变成固态。” 等。
教师总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这是因为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达到了结冰的条件。”
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教师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呢?” 引导学生回顾水结冰后的变化。
学生可能会回答:“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水结冰后形态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呢?” 引导学生思考水结冰后体积变化的原因。
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水变成冰后,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了。”“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体积变大了。” 等。
教师总结:“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体积变大了。这是因为水变成冰后,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了,密度变小了。水结冰后的形态也从液态变成了固态,变得比较坚硬。”
冰还是水吗?
教师提问:“冰还是水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冰和水的本质关系。
学生可能会回答:“冰是水的固态形式,本质上还是水。”“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进一步提问:“我们是怎么知道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呢?” 引导学生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进行思考。
学生可能会回答:“冰和水的化学组成都是 H O。”“冰和水的物理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无色透明的、无味的等。” 等。
教师总结:“冰和水在本质上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冰是水的固态形式,水是冰的液态形式。它们的化学组成都是 H O,物理性质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六)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水结冰了》,谁能说一说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学生回答:“我们学会了观察水结冰的过程,知道了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我们还比较了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了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我们还讨论了水结冰现象对我们生活的好处和不便,以及如何取出试管里的冰和冰融化成水的条件。”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强调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提问:“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呢?我们是如何通过实验和分析来解决问题的呢?”
学生回答:“我们首先提出了问题,然后设计了实验来观察水结冰的过程和水、冰的性质。我们通过实验和分析,发现了水结冰的条件和变化,以及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我们通过讨论和总结,得出了结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板书设计:
3.水结冰了
温度下降
水 0℃ 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