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梅兰芳蓄须【教学目标】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3.能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识梅兰芳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23课,梅兰芳蓄须。(“蓄”上方是草字头,下面是畜牧的蓄)2.补充资料,了解梅兰芳。(1)梅兰芳是谁呢?一起看这段视频,看完以后,请你说说对他有什么了解。(播放视频)(2)交流对梅兰芳的了解。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主要唱旦角,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热爱京剧表演艺术。3.学习第1自然段,进一步认识梅兰芳(1)同学们说得都不错,课文开头是这样介绍梅兰芳的,一起读(第1句话)。(2)京剧有“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我们知道梅兰芳是演——旦角的,这就是他在《贵妃醉酒》当中的扮相。师:发现了吗?旦角是戏剧中女性的形象,第2句话谁来读。(3)但课文的题目却是,一起读——梅兰芳蓄须,“蓄须”的意思就是——留着胡须。师: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吗?预习过课文了,谁来说。(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有几年”指的是哪一段时间?预设:“有几年”指的是1941年到抗日战争胜利这段时间。评:是的,文章所讲的事情就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板书:抗日战争期间)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事件。1.课文围绕梅兰芳蓄须讲了哪几件事?请你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试着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读完之后,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2.集体交流师: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按照课文顺序谁来交流?预设1:1937年,日本人占领上海,不断纠缠梅兰芳,梅兰芳藏身租界;后来他远避香港,不再登台。评价:都出现在梅兰芳蓄须之前,我们把它当作一件事。(板书:藏身租界,远避香港)预设2: 1941年,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拒绝的借口用用尽了,梅兰芳只能蓄须明志。随机理解:沦陷:侵略者占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沦陷了。(沦陷标红)评价: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件事就是——蓄须明志。(板书:蓄须明志)预设2:梅兰芳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只能卖房度日。(板书:卖房度日)预设3:日军为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梅兰芳必须登台演戏,梅兰芳为了拒绝演出,打针装病。追问:结果怎么样?(生:险些丢了性命)(板书:装病拒演,险丢性命)3.小结: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事件,我们知道了梅兰芳先生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可谓是想方设法。四、再读课文,深入学习课文主要事件过渡:这4件事中,与蓄须明志直接相关的是哪件事?(第2件事)那我们先来学习这件事。1.学习第2件事,理解梅兰芳暂别艺术舞台的决心。(1)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明志?明的什么“志”?(2)谁来交流,梅兰芳蓄须明的是什么“志”?预设:梅兰芳蓄须是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评价:是啊,梅兰芳以蓄须来表明自己不给日本人演戏的决心。那梅兰芳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预1:梅兰芳是在香港沦陷,日本人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而且不停地骚扰他。预2: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的借口都用尽了,只能蓄须明志。师:是啊,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可见日军骚扰的次数之多,课文中告诉我们“他难以抵抗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师:同学们,“蓄须明志”意味着什么?生:这意味着梅兰芳要暂别京剧舞台了,不能去唱戏了。师:是啊,尽管梅兰芳视艺术为生命,但为了抵抗侵略者的骚扰,他不惜留起了胡须。让我们合作来读读这两句话。(标红)师: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生)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2.学习第3件事(1)在民族大义面前,梅兰芳舍弃了自己最爱的京剧艺术,这给他带来了什么?请位同学来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老师的问题。预设:梅兰芳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困顿,只能卖房度日。师:梅兰芳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他想要有收入,容易吗?预设:容易,戏园子的老板说,只要他把胡子一剃,不愁没钱花。评价:你理解这句反问句的意思了。师:为什么在这些都是京剧迷的戏园子唱戏,梅兰芳也不肯呢?预设1:因为一旦梅兰芳把胡子剃了,可能就会有日本人来找他演戏,他就没有借口拒绝了。预设2:因为梅兰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的决心十分坚定。师:是啊,尽管生活困顿,但在梅兰芳心中,民族大义高于一切,他蓄须明志的决心是那样坚定,一起读句子,读出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的坚定决心。(但是,无论……登台演出。关联词标红)3.学习第4件事,理解梅兰芳为了民族大义,不顾生命的精神过渡:但就算如此,日本人仍未停止对梅兰芳的骚扰。(1)默读5-7自然段,想一想这件事能不能和“卖房度日”这件事换换顺序?为什么?预设1:不能换顺序。因为第2件事,梅兰芳面临的是个人的经济困难,第3件事是直接面临日本人,危险更大了。预设2:我想补充一下,梅兰芳在第3件事中面临的危险是危及到了自己的生命的。评价:是啊,这不是一场普普通通的装病,不仅危及自身性命,而且日本人甚至派出了军医来检查。预设3:他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连性命都不顾了,说明他的决心更坚定了。小结:是啊,卖房度日,面临的是生活的困顿,是无法继续自己热爱的京剧艺术;打针装病,却是承受着生命的危险。危险更大,决心更坚定,所以不能换。(2)再读读这几段话,日本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要梅兰芳演戏的?为什么一定要他演戏?预设:日本人为了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梅兰芳必须上台演戏。追问:这已经是在“强迫”梅兰芳登台演戏了。“圣”的意思是“神圣”,这场战争对我们来说是神圣的吗?为什么日本人一定要强迫梅兰芳登台演戏呢?提示:因为梅兰芳先生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家,日本人想利用梅兰芳的声誉来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来美化自己的所谓的“圣战”。小结:是啊,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梅兰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领袖啊!日本人要求梅兰芳来演戏,是妄想逼迫中国的文化领袖屈服于他们,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凌辱!(3)梅兰芳先生没有屈服,所以他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当然更不会去了。”师:正是这份对民族大义的坚守,这份拳拳的爱国之心让梅兰芳先生不顾自己的性命,也要打针装病拒演。4.思考:为什么还要写2自然段?(1)从这三件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蓄须明志,一个坚守民族大义的梅兰芳,那么课文为什么还要写第2自然段呢?(2)交流。预设:第2自然段虽然梅兰芳还没有开始蓄须,但它也写了梅兰芳不给日本人演戏。评价:有道理,这件事交代了梅兰芳蓄须的背景,事情的发展更合理了。师:这一段除了告诉我们这一点,还讲了什么?继续读读。预设1:这段话还讲了梅兰芳在香港只能在寓所里悄悄地唱戏。追问:这说明什么?预设2:这说明梅兰芳非常热爱京剧,不能唱戏就像虚度生命。评价:是呀,梅兰芳视艺术为生命,不再登台,对他来说是多么痛心的决定啊。预设3:第二段还讲了梅兰芳视艺术为生命,他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蓄须明志,他为了民族大义舍弃了自己的艺术年华。师: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标红: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虚度生命)(3)小结:这段话道出了梅兰芳受日本人的逼迫,也道出了他对京剧艺术的无限热爱,与下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更反衬出他身上的这份民族大义。五、概括全文内容1.抗战胜利了,梅兰芳又是怎么做的?一起读,“梅兰芳当即……”(板书:抗战胜利 剃须登台)2.学到这里,梅兰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梅兰芳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在个人的艺术生命和国家之间,他选择了国家,选择了坚守民族大义。师:是啊,梅兰芳在一次次拒演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危险和困难,但他仍坚守着民族大义。 难怪课文最后这样写道(一起读):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钦佩!3.现在能不能借助板书的提示,完成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自己先准备一下。(借助练习册填空)4.梅兰芳先生身上的民族大义和爱国精神令我们敬仰,课后阅读链接中,《难忘的一课》中,台湾老师和学生是怎么表现他们的爱国热情的,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读一读,了解主要内容。六、板书23* 梅兰芳蓄须坚守民族大义藏身租界,远避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 生活困顿打针装病 险丢性命剃须登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