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朱、德”等15个生字,会写“扁、担”等8个生字,理解“扁担、会师、巩固、粉碎、储备”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吃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认识“朱、德”等15个生字,会写“扁、担”等8个生字,理解“扁担、会师、巩固、粉碎、储备”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1.课题板书“扁担”(1)指名读,注意“担”是轻声。(2)开小火车读(3)出示扁担图片有没有同学见过扁担?扁担是干什么用的?扁担就是放在肩上挑东西的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制成。在以前,扁担很常见,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扁担能够便捷地搬运货物。我们可以用扁担挑水、挑粮食。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这把扁担的主人是?板书:朱德的(1)学习“德”谁能给“德”找找好朋友?(道德、品德)你怎么记住的这个字?(德的右边:十四一心)3.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4.了解朱德,出示图片朱德和毛主席一样,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为全文标上小节号。想一想文中朱德的扁担到底有几根?请划出相关的句子。2.学生交流①有两根,之前被战士藏掉了一根,后来又找出来一根。②有一根,因为只有一根写着“朱德的扁担”。三、再读课文过渡:朱德为什么要在这根扁担上写上他的名字呢?让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小节。(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出示: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师:谁来读读这句话?2.出示停顿符号,借助阅读小帮手再来把这句话读好。师: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好,一句短短的话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都说清楚了。接下来请你找到这些关键的信息,读得时候读得响一些,谁再来试试看。3.理解“会师”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部队与毛主席胜利会师。不久,毛主席就把这两支队伍整编成立了红军,朱德任红军最高指挥官——军长。那什么是会师呢?老师找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师:看完了视频,你知道了会师的意思了吗?(指几支部队从不同的地方赶来汇合在一起。在这里就是毛泽东的部队和朱德的部队在井冈山汇合。)4.体会情感,朗读指导(1)刚才战士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喜悦、兴奋)(2)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个别读,齐读。过渡:虽然战士们见面了特别高兴,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却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那是因为——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读出危机感)(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小节1.不仅山下到处是敌人,而且红军还碰到了一个更加困难的问题。变红: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个别读)2.介绍根据地。1927年,毛主席带领的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建立了保存战斗实力的唯一基地,要知道,当时所有的战士加起来也仅仅一万多人。所以被称之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所谓带兵打仗,粮草先行,可是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农作物几乎没有,要想巩固根据地,就一定要有足够的粮食。3.理解“巩固”(1)指名读(2)词语解释,让学生选择①巩固 ②增加力量或活力(加强防御地位)4.理解“粉碎”字面意思是碎成粉末,在这里就是指让敌人围攻的计划彻底失败。5.理解“储备”(1)给“储备”找个近义词(储藏)(2)为什么要储藏足够的粮食呢?两支队伍整编成了一支队伍,人多了自然之前的粮食就少了,所以才要储备粮食。6.了解地点刚才说到了,井冈山地势险要,周围都是高山峻岭,几乎没有农作物,那从哪里才能弄到粮食呢?出示: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岗的茅坪去挑梁。(个别读)出示:地图解释宁岗、茅坪这些地名。7.体会挑粮的不易别看地图上只有一点点的路程,实际上却是路途遥远。一路上可谓是跋山涉水,困难重重。(1)出示句子: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指名读、齐读)(2)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理解①“五六十里”有多远?我们的操场一圈400米,一里是500米,五六十里相当于六七十圈操场,是不是很累啊。路程远,而且路还不好走,文中讲到了“山高路陡、非常难走”。②山高路陡“陡”正音,陡的意思是坡度很大,接近于垂直。(出示图片)你们爬过山吗?爬过最高的山是哪座山?想想看,刚才让你走五六十里的平路,很多小朋友已经受不了了,现在要让你爬五六十里的山路,你受得了吗?如果现在你的肩上扛着扁担,扁担挑着几十斤的粮食,再爬五六十里的山路,你能承受得住吗?(3)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挑着粮,走得_______;下雨天,红军战士走在山路上,脚下的路会变得________;弯曲狭窄的山路上,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会___________。(4)体会红军不怕吃苦的精神出示:即使挑梁如此辛苦,可是每次挑梁,大家都争着去。①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样的品质?(红军战士团结、不怕吃苦)②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从“大家都争着去”中的“争”可以看出。)③扮演红军,大家试着演一演8.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条件的艰苦,战士们的热情。(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轻声读读第三小节,边读边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请用曲线划出相关的句子。2.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3.出示:白天挑梁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白天挑粮已经够累了,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战士们担心朱德休息不好,体谅他,所以才把他的扁担偷偷藏了起来。4.朗读指导齐读句子,着重读出“整夜整夜”,强调是一个晚上都不睡觉。而且这样的情况还是常常发生的,感受朱德军长的异常辛苦。5.学习第二句话(1)那么朱德军长白天又是怎样爬山的呢?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你瞧,朱德军长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2)师生配合读(3)指名读,齐读6.总结朱德军长晚上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作战方案,白天还要走五六十里的山路挑粮食。战士们实在是心疼他,所以才把他的扁担偷偷藏了起来。从“藏”这个字,我们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那扁担被藏之后,朱德军长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