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人人爱护公物》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 《人人爱护公物》一、教材分析 本课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中,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护公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德。教材通过展示校园及生活中的公物,让学生了解公物的作用和意义,同时通过一些不文明行为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爱护公物的思考。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二、核心素养目标 1. 道德品质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德心,让学生明白爱护公物是每个人的责任。(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公共资源。2. 心理健康素养目标(1)通过爱护公物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2)让学生在爱护公物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3. 社会责任素养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共同维护公共环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爱护公物的行动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4. 文化基础素养目标(1)了解不同文化中对爱护公物的重视程度和做法,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2)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爱护公物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掌握爱护公物的方法和行为。2. 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将爱护公物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良好的习惯。(2)处理好个人需求与爱护公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但对公物的概念和爱护公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破坏桌椅、乱扔垃圾等。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公物的种类和作用,以及不文明行为对公物的破坏。2. 故事教学法:讲述与爱护公物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中领悟道理。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爱护公物的实践活动,如清理校园垃圾、修补损坏的桌椅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爱护公物的重要性。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爱护公物的认识和做法,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爱护公物。5. 榜样示范法:教师和学生中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六、教学准备 1. 收集与爱护公物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2. 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如扫帚、垃圾袋、胶水等,用于实践活动。3. 制作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 分钟)(1)播放一段校园美景的视频,展示整洁的校园环境和完好的公物。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为引出爱护公物的主题做铺垫。(2)提问学生:视频中的校园漂亮吗?你喜欢这样的校园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整洁的校园环境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引出爱护公物的话题。2. 认识公物(10 分钟)(1)展示一些校园及生活中的公物图片,如桌椅、黑板、图书、垃圾桶等。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公物,了解公物的种类。(2)请学生说一说这些公物的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公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公物的认识和珍惜之情。3. 不文明行为的危害(10 分钟)(1)展示一些不文明行为对公物造成破坏的图片,如乱涂乱画、损坏桌椅、乱扔垃圾等。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到不文明行为对公物的破坏,引起学生的反思。(2)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不文明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后果。4. 爱护公物的方法(10 分钟)(1)讲述一些爱护公物的小故事,如小朋友主动捡起垃圾、爱护图书等。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学习爱护公物的方法和行为。(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可以怎样爱护公物。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做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5. 实践活动(10 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清理校园垃圾、整理图书等实践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爱护公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2)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安全,互相合作。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6. 总结与拓展(5 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护公物的重要性和方法。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学习目标。(2)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爱护公物的小使者,监督身边的人爱护公物。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责任感。八、板书设计 《人人爱护公物》认识公物 不文明行为危害 爱护公物方法 实践活动九、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们对爱护公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直观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公物的种类和作用,故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实践活动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行动能力。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够积极主动,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爱护公物的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