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章第三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第1课时:沧海桑田和大陆漂移学说)课题 3.3.1《海陆的变迁》 单元 第3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上教材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在教学内容中贯穿科学史教育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例如,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关内容。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了以求证和探索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内容。教材叙述式课文部分用事实阐述基本观点,即大地是不断变化的。教材活动式课文则围绕基本观点,以实例举证、实例解释和实证分布为主。2022新课标要求 1.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与陆地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 2. 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3. 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综合思维】学会从自然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人为原因(填海造陆)等方面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理解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海岸线变化、调查当地地质地貌特征等,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能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特点,掌握一些常见的地震防灾知识,指导生产和生活。学情分析 前面刚刚学习了“大洲和大洋〞和“世界的地形”,知道了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概况和世界主要的山脉分布,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程度,要顺利完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重点和难点 1.了解人类探索海陆变迁的过程。2.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及其基本观点,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史,培养学习兴趣。课时 1课时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学说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播放沧海桑田的故事视频)教师小结:沧海桑田的故事告诉我们,海洋和陆地是会发生变化的,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也可能变成陆地。(承转)你知道哪里发生过海陆变迁吗?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用成语故事的视频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了解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方法指引】研读课文P57-58页,读图3.18-图3.20。【问题引领1】(1)描述下图海陆变迁的实例。(2)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1)喜马拉雅地区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地壳运动会让海洋变成陆地(自然原因);(2)我国东海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古河道和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海平面的升降也会让陆地变成海洋(自然原因);(3)荷兰填海造陆,说明人类活动也可以把陆地变成海洋(人为原因)。(承转)在认识到局部海陆变迁后,全球范围内的海陆轮廓形成的探讨引发新的讨论。【学生活动二】了解海陆变迁理论—大陆漂移学说【方法指引】研读课文P58-61页,读图3.21-图3.25。【问题引领2】关于海陆轮廓的争论,你赞成哪种看法?【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20世纪上半叶在认识到局部的海陆变迁后,全球范围的海陆轮廓形成的探讨在地学科学史上引发了一场争论。主要存在“活动论”和“固定论” 两种观点。【问题引领3】关于海陆轮廓的形成,魏格纳提出了什么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1】大陆漂移假说。【学生2】大陆漂移说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们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教师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地球板块演化史”视频。【问题引领4】大陆漂移说有哪些证据?看图3.22、图3.24、图3.25回答问题。【学生1】证据一:两个大洲之间有高度吻合的海岸线形态。【学生2】证据二:两个大洲之间具有相似的古老地层结构。【学生3】证据三:两个大洲之间具有相似的古生物。【教师】还有其他证据吗?【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证明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证据还有:(1)根据测量,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收缩。(2)红海在扩张,地中海在收缩。(3)人们在南极大陆发现了煤。(4)在赤道附近地区发现了古冰川遗迹。等等。 看图析图,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合作探究,交流发言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回答问题合作探究,回答问题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发现问题—着手探究—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要认识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发现问题—着手探究—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理论研读课文,发表看法,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研读课文,发表看法,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发现问题—着手探究—解决问题。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P61页,运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合理解释地理现象。 学练结合,培养地理实践能力课堂小结 本节课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按照“发现问题—着手探究—寻找证据—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沧海桑田”和“大陆漂移说”两个内容,知道了大陆漂移学说及其基本观点,既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史,又培养了学习兴趣。板书 略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发现问题—着手探究—寻找证据—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初并没有提出“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而是通过时空穿梭呈现大陆漂移过程,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尝试一种新的探究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自主生成探究结论,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探究。最终归纳出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原来一个伟大深奥的学说,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一步步总结出来。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