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匆匆学习目标:1. 会正确书写“藏、蒸”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徘徊、空虚”等11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3. 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4.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在品读中发现作者连续追问直接表达感情,以及融真情于事物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悟时光匆匆,作者遗憾焦灼,又不甘碌碌无为的情感。5.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学习重难点:1.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在品读中发现作者连续追问直接表达感情,以及融真情于事物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悟时光匆匆,作者遗憾焦灼,又不甘碌碌无为的情感。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正确书写“藏、蒸”6个生字以及“徘徊、空虚”等11个词语。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3.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第1、4自然段,发现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感悟时光匆匆,作者遗憾焦灼,又不甘碌碌无为的情感。学习过程:板块一 吟,时光清浅1.揭示课题,理解题目意思。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篇课文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我们积累过哪些写时间的名言呢?(背诵写时间的名言)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是怎么样写时光匆匆的。你了解朱自清多少呢?出示朱自清的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生涯的。他的代表作有《匆匆》《背影》《春》《荷塘月色》等。教师补充写作背景:《匆匆》这篇课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他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找不到方向。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抒情散文,以此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作家赵景深说:朱自清的文章,语言清丽凝练,常通过一点家常琐事,来传递真挚的感情。边读边思考:这些资料中哪些信息能帮助我们读懂这篇课文?(时光的感叹,写作的原因,语言的特点)3.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思考。那么就让我们聆听著名主持人康辉朗读《匆匆》,边听边思考: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个记号。4.学生自由朗读感触深的词句,然后反馈,相机出示词语:空虚 徘徊 蒸融茫茫然 头涔涔 泪潸潸 赤裸裸(1)请学生读读上面的词语,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组叠词的音律美,重点理解“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这也是作者在面对时光流逝时内心的感慨。(2)学生交流感触深的地方,教师小结过渡: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有无奈,有惋惜,有自责,真是百感交集。但是又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这就是散文的明显特点:形散神聚。板块二 追,时光易逝过渡: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心中是五味杂陈,那他又是怎样自然流露自己情感的呢?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在哪里?(第一和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第一自然段。1.研读第一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划划句子,圈圈词语,做上简单的批注。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2.全班交流,学习表达。(1)预设一:体会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情感。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①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写燕子、杨柳、桃花这些自然景物的循环往复,写出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②仿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这样循环往复的呢?让我们仿照着课文来说一说。太阳落下,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的时候。③指导朗读。预设二:感悟用“对比”的方法表达情感。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①提问:是啊,世界万物仿佛是循环往复,可以重来的。但只有我们的时间,一去不复返,你从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了什么?②指导朗读。(3)预设三:重点学习用“连续问句”直接表达情感。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①质疑:作者真的不知道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吗?那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呢?预设:他明明知道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但还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通过这样的问题强调他对时光流逝的惆怅。②讨论:作者为什么还提出了后面这么多问题?会不会重复、多余?预设:层层递进、加强语气,强烈表达情感……③指导朗读:四个问句,尤其是后面三个,读时要紧凑,停顿间隔短,像这样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紧凑地短间隔的追问,就叫连续问。作者就是在这样直接问和连续问中表达自己对时光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的怅然若失的感叹。(板书:直接问 连续问)(解决《作业本》阅读一(1))3.配上音乐,带着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再读第一自然段,能背诵的可以试试。4.研读第四自然段。(1)出示自主学习要求: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学习单。(2)小组交流、整合。(3)全班反馈。第四自然段学习单第1自然段 第4自然段追问的对象 时间表达方法 排比、对比,连续问,直接问作者内心感受(标注问句,批注情感词语) 无奈,惋惜①重点点拨:这一个个的问句中,有作者难以把握时光、觉得惆怅;有一事无成,焦虑,苦闷,恐慌,也有自己强烈的不甘,但又充满无奈与留恋。②对比朗读:出示把问句改成陈述句后的段落:如果把这些问句都换成肯定或否定的表达,好不好?为什么?预设:表达情感的强度不一样——这一连串的问句,有直接问,有连续问,层层推进,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无奈、不甘虚度时光的情感,也呼吁人们更珍惜时光,这样的表达畅快、直接,能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用陈述句就显得平淡了,无法体会作者的这种情感。(解决作业本阅读一(2))朗读指导。大家带着这样的情绪,朗读问号处时语气要上扬,其他地方则轻缓朗诵。学生自己练读,配乐朗读。6.写话拓展。根据下面的情境,运用一连串的问句来表达当时的情感。这次语文考试,我因为不专心考砸了。望着试卷上鲜红的85分,我的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三 诵,不负时光1.在师生合作朗读中尝试背诵第1、4自然段。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是的,我们发现了作者在第一、四两个自然段中的表达秘密——用连续问句,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感叹。读着这些问句,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朱自清,年轻的他早已成果累累,但他不满足现状,不想浑浑噩噩地度过自己短暂的一生,怀着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他想留住时光,过有意义的人生,让自己的生命发出更多的光芒来。那么面对难以挽留,匆匆而过的时间,作者又是怎样把它具体可感地写出来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3.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作业本第1题:提醒“藏”与“蒸”的写法。(2)背诵第1、4自然段。板书设计:8、匆匆排比 无奈对比 惋惜☆连续问、直接问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合作读、配乐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2.在品读中继续发现作者表达感情的特色,体会作者将情感融入事物描写之中的方法,感悟时光匆匆,作者遗憾焦灼,又不甘碌碌无为的情感。3.迁移练笔,仿照第三自然段,把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习过程:板块一 忆,时光岁月过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朱自清先生和他的《匆匆》。1.读词语:头涔涔 泪潸潸 茫茫然 赤裸裸轻轻悄悄 伶伶俐俐这些叠词的运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是这般无声无影,轻轻悄悄挪移,匆匆溜走不回,让人心生惆怅,还使文章的语言有了一种美感。2.合作背诵第一、四自然段,积累语言:自古文人慨叹时光匆匆的文章无数,而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诗却成为了经典,不只是因为文字的清秀隽永,更因为他对真情实感的独特表达。在上节课中,我们在朱自清先生直接、连续地叩问中,直面他内心的情感,让我们一起合作着来背一背,感受他那无奈惆怅,眷恋遗憾,又焦灼不甘的情愫。板块二 品,时光匆匆过渡:你还从课文的哪些段落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这种情感呢?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第二、三自然段)1.出示自学要求:读读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描述有哪些独到之处?用圈画、批注、朗读的方法进行自学。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整合,完成学习单。3.集体交流分享,教师适时点拨深入。预设:第2自然段(1)小组派代表发言。(第2自然段用比喻、对比的手法描述时间的流逝,抒发感情,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能够发现和体会的,可以让学生自主表达。)(2)教师小结。是的,时间原本看不见摸不着,但作者用了新奇的比喻,让时间的流逝变得形象可感,在对比中又突显了日子流逝的无声无影,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在人类历史长河面前是如此渺小,作者头涔涔泪潸潸,我们感受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惶恐不安,焦灼伤感的强烈情感。(3)有感情朗读。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有感情地来读读这段话。预设:第3自然段(1)小组代表发言,组际补充。(2)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作业本进行引导、梳理:A.平凡之处显真情:抓住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①圈出作者描述的生活中的小事,完成作业本阅读(二)(2)tan②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独特之处:作者把时间的流逝放入了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中。③追问:作者可写的事情很多,为什么偏偏写吃饭、睡觉这么平常的事呢?预设:是的,这些事如此寻常,人们不易察觉,甚至淡忘,但朱自清先生恰恰选取了这些平凡琐碎的、让人不经意的小事,更能充分说明时光的匆匆流逝,特别真实,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B.无形时间有形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①划出描写时间流逝的动作词,完成作业本(二)(1)②读读这些动作词,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动作描述越来越快,感受到作者越来越焦灼不安的情感。③小结: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时间的象征太阳人格化,在作者笔下时间有了生命,长出了脚,会移动,会跳跃,会奔跑,原本抽象、空灵的时间流逝,有了踪迹,变得具体可感,让我们读来也和作者一样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4.多种形式有感情朗读。最后跟着著名的演员孙道临先生一起再来读一读。板块三、叹,时光悠悠1.朱自清先生的日子是这样过的,你的日子是怎样过的呢?2.充分练说,打开思路。重点指导学生找到具体可感的事物或生活现象来表现。(课件提示:________________时,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迁移练笔。你对时间的流逝,又有怎样的感触呢?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下你对时间流逝的感触吧。完成作业本阅读(二)(3)4.同桌交流、评价、修改。(出示评价标准)评价标准:(1)选取适当的生活场景。 ☆(2)用上拟人或比喻等手法。 ☆☆(3)将情感融入事物描写之中。☆☆☆5.回顾全文,总结写法。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如此情真意切,如此引人共鸣,启人深思,不愧为一首文情并茂的经典散文诗,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一是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借助具体事物来表现情感,融真情于事物,让人更真实。朱自清先生认为,能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充分表现的就是好文学。的确,做人做文章都应如此,最是真情能动人。这也符合单元导语中所说的——“让真情在笔尖流露”。6.布置作业:(1)推荐阅读《朱自清散文选》,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2)背诵第2、3自然段。板书设计:8、匆匆直接表达情感 连续发问生活场景融真情于事物 拟人……附:学习单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学习单。第1自然段 第4自然段追问的对象 时间表达方法 排比、对比,连续问,直接问作者内心感受(标注问句,批注情感词语) 无奈,惋惜小组合作学习提示1.交流讨论:作者描述时光流逝表达情感的独到之处。2.完成学习单,派代表分享。我们的发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床洗手吃饭默思遮挽躺床上睁开眼叹息叹息挪移过去过去起床洗手吃饭默思遮挽躺床上睁开眼闪过溜走跨过飞去过去过去叹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