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录

资源简介

【实录】《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文体,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半白话、半文言的文章,题目叫——
生:少年中国说。
师:没有气势。再来一遍,预备读。
生:少年中国说。
师:这还差不多。什么是“说”,我们了解一下,做一点积累,预备读。
(PPT出示:“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篇幅一般不长,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
生齐读。
师:说是一种文体,阐述事理的文体。我们以前有没有学过什么带有“说”字的文章。
生:《爱莲说》。
师:不错。
生:《师说》。
生:《马说》。
师:对,太棒了!同学们读过的古文还不少。再了解一下作者,作者是——
生:梁启超。
师:梁启超是哪里人?
生:中国人。
师:(笑了)来,一起认识一下梁启超。预备读。
(PPT出示: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他和老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也是一位国学大师。学生齐读。)
师:现在知道了吧,梁启超哪里人?
生:广东新会人。
师:离我们现在距离估计不到100公里。广东人,自豪不自豪?
生:自豪。
师:他不仅是一位变法的领袖,也是一位国学大师。清华大学国学院有4位国学导师,梁启超就是其中的一位。(学生鼓掌)
二、有滋有味读
师:这样的文章,首先我们就要好好地读,读出它的气势,读出它的情感。给大家一点点时间,自由地、放声地读一读这篇文章。
(生自由朗读)
师:我们一起来一遍!(全班齐读)
师:这里有几个词语,大家读得还不太准,跟我读一读:鳞爪飞扬,这里读zhǎo,张牙舞爪,也是读zhǎo。猛兽的脚,我们称之为爪zhǎo。干将发硎 ɡān jiānɡ fā xínɡ,干将是一个人名,也是宝剑的名字,是一把名剑。
师:咱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吧。PPT出示(师生合作读):
(师)故今日之责任,(生)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师)少年智(生)则国智,
……
(师)美哉,我少年中国,(生)与天不老!
(师)壮哉,我中国少年,(生)与国无疆!
师:太棒了!这样,女同学读刚才老师读的部分,男同学读刚才全班同学读的部分。
(男女生合作读)
师:为大家点赞,越读越好!这样的美文,我们就应该读着读着把它给背下来。大家试试吧。(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师:我们试一试,好不好?(学生齐背)
师:其实背起来也没那么难。比如第一自然段,其实只要记住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它们是——
生:志、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师:是不是很简单?
生:是。
师:第2段其实也不难。记住几个事物:红日、河、龙、虎、鹰、奇花、干将、天、地。后面几句稍微难一点,但是读的遍数够了,自然而然也就背出来了。最难理解的是哪一段?
生:第2段。
师:因为意思比较难懂,是不是?来,我们一起看看第2段到底说了些什么?我读一句,大家读它的解释。(PPT出示解释)
师: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生: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
师: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生: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
师: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生: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
师: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生: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
师: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生: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
师: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生: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
师: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生: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
师: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生: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
师: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生:从纵的时间看历史悠久,从横的空间看疆域辽阔。
师: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生:前途像大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三、贴近思路想
师:如果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分别独立成文,请你为这两篇短文各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以和同学讨论。(学生讨论)
生:第一段,我们的题目是《少年之责任》。
生:我觉得在前面再加一个词,《中国少年之责任》。
师:中国少年的责任是什么呢?
生:是强国的重任。
师:对。第一段讲的就是少年和国家的关系,我们应该承担起强国的责任,因为一个国家强不强大,决定于少年。所以我们还可以拟题《试论少年与国家之关系》。请问各位,咱们中国的强大,责任在谁?
生:我们。
师:那位同学拍拍自己的胸脯,明白责任在哪里了,责任在我们身上,在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身上。来,同学们,我们把这里的“少年”都换成“我们”读一读。
生(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们。我们智则国智,我们富则国富,我们强则国强,我们独立则国独立,我们自由则国自由,我们进步则国进步,我们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我们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师:我通过大家刚才表情的变化,感受到了大家心中的那种担当。如果第2段独立成文,你给它拟一个什么样的标题?
生:《少年中国》。
生:我觉得应该是《国家之雄壮》。
师:你感受到了这样的国家非常雄壮,还不够准确。
生:我觉得是《少年中国的辉煌》。
师:这样辉煌的国家,是现实中的国家,还是梁启超想象中的国家?
生:想象中的国家。在梁启超那时候,中国还不是他想象中的样子。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梁启超想象中的样子。
师:你说得很好,我们现在的中国就是梁启超想象中的中国,或者说想象中的中国已经变为了现实。但是在100年前,梁启超笔下的中国是想象的,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国家想象成这个样子?
生:因为当时百日维新失败后,中国社会非常腐败,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梁启超希望中国能变得更加美好。
生:这篇文章是激励当时中国的少年发愤图强的。
师:那个时候的中国满目疮痍,任何一个发达的国家都可以来欺负我们,欺压我们,剥削我们。我们是那样羸弱、那样贫穷、那样落后。于是梁启超在他的心目中描绘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强大的中国。所以我们给它拟一个题目——《试论我心中理想之中国》。
四、敞开心扉说
师:未来的中国怎么样?梁启超先生他看不到,但是他用了7个瑰丽的比喻,把他心中的这份理想描绘出来了。
师:他觉得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中国就应该像初生的太阳,读——
生: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师:就应该像奔腾的黄河——
生: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师:就应该像腾飞的潜龙——
生: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师:就应该像怒吼的老虎——
生: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师:就应该像展翅的雄鹰——
生: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师:就应该像鲜艳的花朵——
生: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师:就应该像锋利的宝剑——
生: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师:这样的中国,
生: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师:这样的中国,
生: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师:这样的中国,
生: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师:啊!这才是我心中的中国啊!这是怎样的中国?你说说。
生:这是十分强大的中国。
生:这是灿烂辉煌的中国。
生:这是富裕强盛的中国。
生:这是瑰丽无比的中国。
师:是的,这每一句、每一个比喻都写出了梁启超心中理想的中国的样子。好,下面我们合作起来说一说。我读一句,大家往下面说一句,明白吗?【课件出示。】
师: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生:啊,这才是我心中光明的中国!
师: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生:啊,这才是我心中蓬勃的中国!
师: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生:啊,这才是我心中自由的中国!
师: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生:啊,这才是我心中强大的中国!
师: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生:啊,这才是我心中威猛的中国!
师: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生:啊,这才是我心中美丽的中国!
师: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生:啊,这才是我心中耀眼的中国!
五、 隔空对话写
师:这一把宝剑,还有暗含着的意思。俗话说人要善良,但不能少了锋芒。什么意思懂吗?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宝剑。这是梁启超100多年前心中理想的中国,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们用我们的语言来告诉梁先生吧。谁能说说我们现在的中国是怎样的光明、怎样的美丽、怎样的强大、怎样的富裕、怎样的灿烂、怎样的辉煌……我们能不能隔空告诉梁先生:任公且看,今日中国——至少写两句,一句八个字,大家试一试。
(学生安静写)
师:好,时间到。愿意分享的请举手。
生:任公且看,今日中国,神舟上天,嫦娥观月;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人民团结,军队强大。
师:很棒,但几句在意思上有点重复了。
生:任公且看,今日中国,蛟龙下水,神舟上天;导弹兵器,一往无前。
生:任公且看,今日中国,科技发达,武器先进;人民幸福,国家强盛;蛟龙潜水、嫦娥奔月……
生:任公且看,今日中国,经济发达,科技先进;大好山河,繁荣昌盛;威严军队,勇敢出兵。
师:担负起神圣的维和使命来。
生:今日中国,威武雄壮;无国能敌,百国震惶;今日少年,积极向上。
生:任公且看,今日中国,嫦娥探月,蛟龙入海;沪西高铁,世界速度;钢铁军队,视死如归。
师:掌声送给以上同学。老师也写了几句,你们来读读,看看能不能表现出任公理想之中国。
(PPT出示:
任公且看,今日中国——
工农革命,镰刀锤头;
国共合作,驱逐日寇;
中华民族,阔步昂首;
两弹一星,震惊全球;
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香港澳门,回归自由;
高端技术,独占鳌头;
奥运赛场,健儿风流;
一带一路,广交朋友;
伟大复兴,壮志得酬!)
师:镰刀锤头是什么?
生:指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取得了成功。
师:梁先生的一片壮志终于在今天实现了,我们相信梁先生的后人都看到了。跟大家透露一点秘密,梁先生写文章的时候押韵了,陈老师写的时候也注意了押韵。如果你们回去把你们想告诉梁先生的话写得更长一点,再注意一下押韵就更好了。
师:最后一次活动——通力合作诵,我们大声地把《少年中国说》朗诵给我们自己听,朗诵给老师们听。谁来做领诵?你们推荐一人。(选好领诵同学)请全班起立,看着朗诵稿朗诵。
PPT出示:
(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男合)少年智则国智,
(女合)少年富则国富;
……
(全班)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全班)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师:试问,让我们的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谁的责任?
生:我们!
师:谁的责任?
生:我们!
师:好!下课。
点评:
《少年中国说》是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先生的同名作品《少年中国说》。该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本处于文言向白话文过渡时期,生僻词较多,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鲜明,气吞山河。德兵老师抓住文本特点,设计了“有滋有味读”“摇头晃脑背”“贴近思路想”“敞开心扉说”“隔空对话写”“通力合作诵”等教学板块,看似平平常常,却一如登山,不断给学生以崭新的阅读体验,豁然开朗。
比如开课之初,老师通过多种方式组合,帮助学生熟读成诵,以为课已经如此,不料老师话锋一转,提出“我们把这里的‘少年’都换一个词,应该换什么?”学生不约而同说道“换成‘我们’”,于是,从读课文,变成了读“我们”。设计实在巧妙之极!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表情的变化,情感的变化,朗读的变化,思维的变化。体会“中国少年之责任”这一难点化解无痕。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对中国少年的责任,作者与读者,共情共生,融为一体。刘勰说“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说的就是这样的阅读过程。
又比如,“隔空对话写”这一板块,也非常精妙。老师没有用几句话写“你想对任公说什么”这样常用的小练笔形式,而是设计了和作者对话的方式,给出了 “任公且看,今日中国——” 这样的开头,让学生在语境中进行表达训练,既有利于迁移运用文本的表达方法,又有利于帮助学生升华主题。
语文课当以语言的学习与实践为主要过程。本文写作年代与学生相距甚远,且时代背景复杂,文中生僻词语也很多。德兵老师没有像一般老师那样,陈述复杂的时代背景,分析讲解难点词句,而是恰当地提供学习支架,化解难点,巧妙地设计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听说读写任务中,润物无声地走进了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激荡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比如文中作者描写少年中国的景象时,运用了新奇的比喻,极力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德兵老师在学生通读全文后,以《试论我心中理想之中国》来引出这段话的学习。他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借助注释逐一翻译理解这些比喻,而是直接把文言变成了现代汉语,然后以师生对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走进“少年中国”的学习。在对读中,文言与现代文不断实现了转换,学生化解了理解的难点,也慢慢发现了语言的奥秘。从学生越读越起劲,师生配合越来越默契可知,学生完全意会了这段生僻的比喻,一个灿烂的锦绣江山已经浮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朗朗读书声中,在师生越来越激昂的对话中,课堂沸腾起来了,学生的情感喷薄而出:这是十分强大的中国!这是灿烂辉煌的中国!这是富裕强盛的中国!这是瑰丽无比的中国!可是老师没有就此停住,又直接提出了新的支架,在“敞开心扉说”这个环节,给出“啊!这才是我心中 的中国!”这样的句式,再次用师生对读的方式来引领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浓郁的抒情,是本文显著的表达特点,在教师的共读伴读下,学生也直抒胸臆,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渴望祖国繁荣昌盛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只有当语言的学习叩开了学生的情感大门,感受到了蕴含其中的温度,语言的学习才能发生真正的作用。语言学习的实效性一定是在于“感受”而不是“知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