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2024新版科学七上 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同步练习】2024新版科学七上 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第1节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一、基础达标
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亚运会吉祥物 B.生石花
C.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D.恐龙化石
2.当“胜哥”用手触碰含羞草,含羞草叶片会自然下垂,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应激性 B.繁殖 C.新陈代谢 D.生长
3.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细胞学说。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早由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
B.有了显微镜,细胞学说才有可能被提出
C.1831年,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为细胞学说的诞生起了积极的作用
D.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1665年,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细胞”的科学家是(  )
A. 魏尔啸 B.胡克 C.达尔文 D.施旺
5.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植物体外合成,这是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细胞实现这一过程的结构是(  )
A.叶绿体 B.细胞膜 C.细胞壁 D.液泡
6.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实现以上功能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液泡
7.整瓣蒜几乎闻不到气味,但碾碎,蒜味就会变浓。这是由于碾碎时,细胞被破坏,细胞液中的蒜氨酸酶与细胞质中的物质反应,产生了气味。蒜氨酸酶分布在(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
8.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科学视频,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当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将视野由图甲转换成图乙,下列操作不需要的是(  )
A.移动装片 B.转动物镜转换器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转动粗准焦螺旋
9.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熟练的掌握了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技能。如下图所示是显微镜操作的几个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10.根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液泡、   和   。
(2)图中结构①的功能是   。
(3)植物细胞中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
二、巩固提升
11.神奇的大自然激发了人们的灵感,为文人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素材。下列诗句不包含自然 界生命现象的是(  )
A.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2.如图为酒店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它具有迎宾、引领、配送、自主充电、自主乘坐电梯等功能。下列能作为判断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能否乘坐电梯 B.能否和客户对话
C.能否自由移动 D.能否生长和繁殖
13.下列有关事实①胡克通过显微镜发现细胞;②施旺和施莱登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构成;③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④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内有细胞核。按照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下列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4.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
B.图乙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
C.图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图丁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15.“胜哥”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胜”字,如图甲所示,怎样使图像变成图乙?(  )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16.仙居三黄鸡被誉为“中华第一鸡”,曾得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钟爱,列为贡品,“三黄鸡”的名字由朱元璋钦赐。
(1)一只仙居三黄鸡的质量约为1   (填写单位)
(2)甲、乙两图中可以表示三黄鸡细胞结构模式图的是   
17.某同学在实验室完成“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时。在讨论和交流中,其中某一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帮他们回答。
(1)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图2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中,已经看到细胞,需要看得更清晰,按下来需要转动【   】   (提示:【】内填数字, ▲ 填名称)
(2)图2是甲两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形,这表明该同学在装片制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合要求的操作。请你指出:为什么会出现甲这种情形?   (写出操作不当处)。
(3)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图3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
(4)图4显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操作步骤,据图回答问题。图中甲往装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
18.石榴是常见的水果,石榴果皮煮水可以治疗肠胃不适、腹泻等。(括号中填图中数字、横线上填名称)
(1)甲、乙两图中可以表示石榴叶肉细胞的是   。
(2)石榴果肉晶莹剔透,宛如珍珠,用手轻轻一掐就会流出很多汁液,手被染成红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果肉细胞的   。
(3)石榴皮煮水后,汤汁呈黄色,是因为控制营养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  】被破坏。
19.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境内,如图甲为青山湖水上森林,大片的水杉笔直挺拔,像一把把收拢好的绿色巨伞插进水里,水面上长满了浮萍,所到之处都是满眼的绿色,不时还有野鸭从浮萍中穿游而过,被誉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请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并根据图乙回答下列问题。(注:在“[]”中填图乙中的数字,在“下划线”上填与数字相应的结构名称)
(1)A、B两图中,可能是野鸭上皮细胞的是图   (选填“A”或“B")。
(2)水杉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   有关。
(3)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在细胞[   ]   内。
(4)浮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是因为浮萍细胞中有[   ]   。
20.科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科进行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制作,并制作细胞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其目的是   。
(2)图甲中,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从A到D的调节过程中,一定不需要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是   。(填序号)。为了将视野从A调到B,应将装片往   移动。
(3)图乙是小科用橡皮泥制作植物细胞示意图,现将制作的评价标准制定如下。
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名称标注有误。
根据评价指标,小科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理由   。
21.小明制作某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观察到的像如图甲所示。
(1)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中间滴   
(2)通过观察可知,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3)重新制作装片后,小明在乙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进行观察,所成物像如图丙所示。欲将丙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观察。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直至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B.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C.物镜换成高倍镜后,若视野模糊,应先调节粗准焦螺旋
22.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动装片。
(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细胞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并简要说明理由   。
(3)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三所示。
根据评价指标a,你认为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哪个指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
23.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坚持与努力。
(1)如右图所示是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其实是软木细胞的细胞壁。细胞壁具有   的功能。
(2)小文同学在整理有关细胞学说内容时写道: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你认为他整理的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
(3)结合所学,下列关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合理的有____。
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B.人们对细胞的认识借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C.组成不同生物的细胞在基本结构上是完全相同的
D.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
24.现代生物研究经常用到显微镜,认识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对于我们研究生物及医学极其重要,如图甲是显微镜结构图,请同学们认识,并回答问题:
(1)写出图甲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③   ,⑤   ,⑦   。
(2)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对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
(3)图乙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填序号)
(4)小科同学在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Ⅰ.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Ⅱ.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
Ⅲ.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均匀涂往水滴;
Ⅳ.盖上盖玻片;Ⅴ.用稀碘液染色;Ⅵ.用低倍镜观察。
请你根据小科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科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
②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物存在,于是移动临时装片,污物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物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物最有可能在   上。
③图丙是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一到视野二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向右上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
B.向右上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下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
D.向左下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25.下列是某同学“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操作步骤。
①盖盖玻片 ②染色 ③展平 ④滴清水
(1)上图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填序号)
(2)若装片现中出气泡,可能是上图中步骤    (填序号)操作不当导致的。
(3)如下图的显微镜中,结构①的名称是   。当使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4)小科将图中的物像a调至物像b,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顺序是   。
A.增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B.转动物镜转换器
C.向左移动载玻片
D.向右移动载玻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亚运会吉祥物、不断长大的钟乳石、恐龙化石,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所以ACD不符合题意。
生石花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A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有生命,能呼吸,能生长,能新陈代谢,能繁殖,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遗传和变异等;
【解答】植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叫做植物的应激性;
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 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解答】A.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最早提出,A正确;
B. 有了显微镜, 人们观察到了细胞结构,才可能提出细胞学说,B正确;
C. 1831年,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为细胞学说的诞生起了积极的作用,C正确;
D.细胞学说表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没有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人类发现生命活动都大同小异,从而去观察生物的特征,对动植物细胞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有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答】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从软木塞上切下的薄片时,看到软木塞薄片是由许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并绘制了显微图。他将这种小室命名为细胞,意为有间隙的小房间。故首次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时胡克。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解答】 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故A正确。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故B错误。
C.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故C错误。
D.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解答】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能够控制有益的物质不随意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随意进入细胞。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的各个结构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同时起着保护细胞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能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解答】成熟植物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液泡,内有液体,叫做细胞液, 细胞液中的蒜氨酸酶,蒜氨酸酶分布在液泡, C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的操作技巧(不动粗:不转动粗准焦螺旋):
①将所要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②先转动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由于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所以应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选用凹面反光镜,④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即可。
【解答】图甲到图乙可以看出物象被放大了,由上面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可得A、B、C均属于其中操作,D不属于。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解答】①是放置玻片标本;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寻找玻片标本的视野;③是眼睛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双眼注视物镜和玻片距离,防止压碎玻片;④为对光步骤,眼睛注视目镜,双手转动反光镜,在镜筒内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③②。
故答案为:C。
10.【答案】(1)乙;细胞壁;叶绿体
(2)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壁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由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
【解答】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因此,甲图是动物细胞,乙图是植物细胞。
(2)①细胞膜起着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一层较薄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11.【答案】C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命现象指的现象中肯定有生物。
【解答】A.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生物的生长,开花结果现象,A正确;
B.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和蜻蜓都是生物,富有生命,B正确;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讲的是瀑布,所以没有生命,不是生命现象,C错误;
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是生物,属于生命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C.
12.【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 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酒店的智能配送机器人不能生长和繁殖,不具备生物的特征,因此判断这种大堂经理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能否生长和繁殖,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①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他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④1831年布朗显微观察兰花时,发现花朵外层细胞有一些不透光的区域,将其称为“areola”或“nucleus”,这是人类首次发现植物细胞的细胞核;
②18世纪,施莱登和施旺受到德国科学家的启发,决议证明两大有机界最本质的联系,建立了细胞学说;
③1858年,德国魏尔啸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则“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正确顺序为①④②③。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A. 图甲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①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从而来观察物像,错误;
B. 图乙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①,低倍物镜,放大的倍数小,范围广,细胞数目多,错误;
C.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上下左右都相反的倒像,采用在哪移哪的方式;图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正确;
D. 图丁中黑色的圆圈是因为盖片不当所产生的气泡,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解答】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所以载玻片上的物体和看到的像是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的。“胜哥”在载玻片上写好字母“胜”,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显微镜下将“”逆时针转动90°变成“”,实际的物体的旋转方向也是逆时针,所以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胜”,使图象变成图乙,应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故答案为:B。
16.【答案】(1)kg或千克
(2)乙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 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解答】 (1)一只仙居三黄鸡的质量约为1千克。
(2)三黄鸡是动物,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即乙图可以表示三黄鸡细胞结构模式图。
17.【答案】(1)12;细准焦螺旋
(2)盖盖玻片时不当
(3)⑤④③②
(4)生理盐水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1)看的更清晰,需要调节12细准焦螺旋,帮助图像变得清晰;
(2)图2出现气泡,原因是盖盖玻片时不当;
(3) 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图3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⑤④③② ;不需要调节①,因为①是用来找图像的,图像已经找到了;
(4)图4显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操作步骤,据图回答问题。图中甲往装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为了维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故答案为:(1)12、细准焦螺旋(2) 盖盖玻片时不当 (3) ⑤④③② (4) 生理盐水
18.【答案】(1)甲
(2)液泡
(3)2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
细胞的各个结构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
①细胞膜是位于细胞最外层的一层薄而透明的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同时起着保护细胞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
②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
③细胞质是介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半透明胶状物,内含多种结构,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④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⑤细胞壁位于细胞膜外,与其紧贴在一起,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⑥成熟植物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液泡,内有液体,叫做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营养物质。
【解答】
(1)图中甲属于植物细胞,乙属于动物细胞,石榴叶细胞是植物细胞,故答案为“甲”。
(2)题中的“汁液”是细胞液,来自液泡。
(3)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故答案为“1”。
19.【答案】(1)A
(2)6;细胞壁
(3)3;细胞核
(4)5;叶绿体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1细胞膜、1细胞质和3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6细胞壁,4液泡,5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解答】(1)A 、B两图中,可能是野鸭上皮细胞的是图 A;因为A是动物细胞,B是植物细胞;
(2) 水杉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6]细胞壁有关。
(3) 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在细胞[3]细胞核内。
(4) 浮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是因为浮萍细胞中有[5]叶绿体。
故答案为:(1)A(2)6,细胞壁(3)3;细胞核(4)5;叶绿体
20.【答案】(1)防止气泡产生
(2)③;左边
(3)良好;细胞质、液泡未标注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熟悉显微镜操作以及装片制作是解题关键。
【解答】(1)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其目的是防止气泡产生。
(2)A到D的调节过程是换用高倍镜观察,一定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即③,A中物象位于视野左侧,但实际位于右侧,所以应将装片往左移动。
(3)细胞质、液泡属于植物细胞组成部分,图中未标注,所以评为良好。
21.【答案】(1)生理盐水
(2)盖盖玻片时出现气泡
(3)A;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1.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
【擦】用干净的纱布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用胶头滴管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刮】用牙签在口腔内壁轻轻刮几下。
【涂】将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均匀地图在生理盐水中,目的是避免细胞重叠。
【盖】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端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
【染】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1-2滴稀碘液(或亚甲基蓝溶液),目的是给细胞染色;
【吸】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对侧吸引,使染液能浸润标本。
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距、观察。
准焦螺旋:先粗后细、镜筒:先下后上、物镜:先低后高。
【解答】
(1)从图中细胞模式图可知,本实验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以应该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2)通过观察可知,视野中出现气泡,是由盖盖玻片不当造成的。
(3)根据题意可知,需要更换高倍镜,步骤是先移动装片使像位于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改用高倍物镜,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洗。故答案为:AB。
22.【答案】(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
(2)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细胞膜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组织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解答】(1) 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和结构;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采用在哪移哪的方法,图二中像在左下方,所以把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其跑到视野的正中央;
(2) 选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
(3) 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故答案为:(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2) 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 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23.【答案】(1)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2)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A;B;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解答】(1)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能够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2) 错误,细胞学说中讲到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是所有生物,生物中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细胞学说的建立历程体现了ABD的思想;C是错误,不同的生物细胞结构是不同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不同;
故答案为:(1) 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2) 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A B D
24.【答案】(1)转换器;载物台;粗准焦螺旋
(2)B
(3)bc
(4)步骤Ⅰ错误,应将清水替换成生理盐水;物镜;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2)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⑥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解答】 (1)图中:①目镜、②镜筒、③转换器、④物镜、⑤载物台、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⑨镜臂、⑩镜座。
(2)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画图。故答案为:B。
(3)无螺丝纹是ab目镜,有螺丝纹是cd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视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若想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短目镜b和长物镜c。
(4)①小科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更正: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②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物存在,于是移动临时装片,污物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物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物最有可能在物镜上。
③视野一在视野的右上方,视野二的图像在视野的正中央,且图像变大,从视野一到视野二的操作,向右上移动装片,将装片称到视野正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清晰。
故答案为:B。
25.【答案】(1)④③①②
(2)①
(3)目镜;400
(4)CBA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因此图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④滴清水、③展平、①盖盖玻片、②染色。
(2)若装片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图中步骤①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导致的,盖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
(3)显微镜的结构图中,①的名称是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40倍=400倍。
(4)小科将图中的物像a调至物像b,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顺序是:C、将玻片向左移动,把 a 移动到视野中央;B、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使物像放大;A、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如果物像模糊,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C、B、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