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一、教材解析 《创新改变生活》下设两目,分别是第一目“感受创新”、第二目“创新引擎”。本框主要论述“如何理解创新”和“为什么要重视创新”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感知创新到理解创新,把握创新的内涵,理解创新的引擎作用。第一目侧重对创新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创新处处皆在,理解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指明创新可以让生活更美好。第二目侧重对创新的理性分析,阐述创新对人类的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还不全面;学生关心民生问题,特别是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共同富裕之间还不能清晰地建立联系,还不能用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思考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囿于对创新的浅层次理解,青少年学生往往局限于从科技发明的角度理解创新,而较少从文化、制度等角度理解创新,可能会认为创新只是个体的行为,而没有认识到创新对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在感受国家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 法治观念: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认同创新的价值,支持我国改革创新事业。 责任意识: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意义。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习近平谈话内容资料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七、教学内容设计导入预设过程(约3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播放两会代表/委员采访视频。 提问: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采访视频中,提到了哪些“两会”关键词? 呈现材料:习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讲话。 提问: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播放视频) 认真观看视频并回答老师提问。 2.根据老师提问仔细思考,运用生活经验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第一目:感受创新教学内容:正确认识创新;创新的作用(个人、社会、生活)。预设过程(15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教师呈现材料:李明平凡的一天。 设问:李明平凡的一天中有哪些创新元素? 2.组织活动:七嘴八舌“话”生活。 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创新点”? 3.教师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点——正确认识创新1。 4.组织活动:抢答中国新“四大发明”。教师言语过渡,总结知识点——正确认识创新2。(通过对屠呦呦和神州十八号团队的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加深对创新的认识) 5.设置讨论情景:中学生、医生、微信团队的创新活动。设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6.教师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点——创新的作用(个人、社会、生活)。 7.组织活动:连一连。设问:以下图片分别属于哪方面的创新?对社会有什么作用? 8.组织学生整理课堂笔记。 1.认真阅读材料,仔细观察,举手回答问题。 2.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根据自身经验寻找生活中的“创新点”,主动分享,踊跃举手和班级同学进行交流。 3.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从两个方面正确认识创新。 4.根据课前知识积累,积极举手参与抢答活动。认真阅读材料,同时仔细聆听老师讲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仔细阅读情景材料,并充分联想自身创新经历。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掌握创新的作用。 6.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正确认识创新,理解创新的作用,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第二目:创新引擎教学内容:创新的重要性;改革和创新的关系。预设过程(15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呈现习近平语录——习近平在2023年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标注讲话中对创新强调的词句。 思考:这一讲话内容揭示了什么道理? 2.绘制人类文明史时间轴: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 3.呈现材料:不同国家对于创新战略的重视。(中国、德国、印度、美国、韩国) 4.呈现材料:华为手机对美芯片和核心技术依赖过高,发展受阻。(补充知识点:相关链接) 5.呈现材料:深圳—小渔村到大都市的蜕变。 设问: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从深圳的发展中得到什么启示? 6.教师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点——创新的重要性。 7.以图示方式演示讲解改革和创新的关系。 8.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1.仔细阅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材料,思考心得启示。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在老师的引导提示下绘制人类文明史时间轴。 3.阅读材料,思考对应问题并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4.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多角度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和正确认识改革和创新的关系。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5.跟随教师引导,梳理本课逻辑,做好知识提纲总结。板书设计八、作业设计 1.1.【2023·辽宁鞍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是因为( C ) 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唯一动力 B.创新能彻底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D.创新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 2.【2024·北京海淀期中】近段时间以来,“新鲜”成为海鲜市场的顶流,新疆多地采用“海鲜陆养”模式,在贫瘠荒凉的戈壁荒漠养殖出鲜活美味,如乌鲁木齐米东区的南美白对虾、麦盖提县的澳洲淡水龙虾、察布查尔县的罗氏沼虾等。这体现了( B ) 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生活更美好 ②知识的创新为我们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④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云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云南热作所等单位,攻克多个育种技术难题,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战略资源安全提供了品种与技术支撑。据此可知( B ) ①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②我国已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③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④创新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