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2.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体会文章的精巧构思。 3.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品味文章的语言。2.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精巧构思,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精神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 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 这就需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 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看看作者是如何阐述这个问题的。2. 作者毕淑敏的介绍: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 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 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 《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二、字词教学1. 展示字词,让学生认读:襟怀 (jīn) 广袤 (mào) 要诀 (jué) 憎恶 (zēng)轻觑 (qù) 麾下 (huī) 游弋 (yì) 自惭形秽 (huì)2. 按每行4个词语解释词义:广袤:开阔,广阔。广,从东到西的长度。袤,从南到北的长度。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自惭形秽: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李代桃僵: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文中指事业因事业外赘生物而不得发展或荒废。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房屋、土地、产业等。文中指事业以外的赘生物占据了事业。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金戈铁马:指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抽丝剥茧: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三、整体感知1. 细读课文,把文章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6段):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8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第一层 ( 7 - 9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第二层(10-14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第三层(15-18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第三部分(19 -20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 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2. 提问:为什么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呢 明确: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3. 提问: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4. 提问:这三间小屋能不能调换顺序 明确:不能调换顺序。第一间小屋是关注外部,对别人的情感;第二、三间都是关注自己。 这是由外而内的顺序。第一间小屋是基础,只有让希望永恒在前,才可以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 业。第三间小屋中安放自己最重要,如果没有自己的思维、意见,精神的小屋就会坍塌。四 、课文赏析(一)1.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 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 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具体交代第一间精神小屋内存放的情感。表明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情感丰富的精神世界。五、课文赏析(二)1 .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 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 铮铮作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 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六 、课文赏析(三)1.“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 大福气。”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爱比 恨多的精神小屋的美好。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知道了作者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概念,以及它 们的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同时,我们也赏析了文章中的一些精彩语句,感受了作者的语言魅 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神的三间小屋》,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谁能来说说作 者所说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是什么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2. 这三间小屋的顺序能不能调换 为什么 明确:不能调换顺序。第一间小屋是关注外部,对别人的情感;第二、三间都是关注自己。 这是由外而内的顺序。第一间小屋是基础,只有让希望永恒在前,才可以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 业。第三间小屋中安放自己最重要,如果没有自己的思维、意见,精神的小屋就会坍塌。二、深入探究1. 开头两段的内容:“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宰相肚里能撑船, 因为他有博大的胸怀。”“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2.提问: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都从空间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企及的 宽广的心灵境界,也就自然引出了本文话题——心灵空间如何布置,即建设“精神小屋”。3.最后一段的内容:“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 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4. 提问: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内容上,提出建议,扩建精神大厦,深化了文 章中心。三、写作手法分析1. 提问: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例 如,“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 气。”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爱 比恨多的精神小屋的美好。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第一间小屋中爱与恨的对比, 突出了我们应该拥有丰富的情感。2.提问:文章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 明确: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哲理。作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道理,如“有一 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这句话简洁地表达了拥有宽广胸怀的重要性。同时, 文章中还运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如“金戈铁马”“铮铮作响”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四 、拓展延伸1. 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 明确: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关爱他人,学会包容和理解;同时,要追求自己的 事业,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最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保持独立的思考和人格。2. 提问:除了文中提到的三间小屋,你认为还可以有哪些“精神小屋” 明确:还可以有盛放梦想的小屋、盛放友情的小屋、盛放善良的小屋等。每个人的精神世 界都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来构建不同的“精神小屋”。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精神的三间小屋》,我们明白了精神世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的心灵更加充实和美好。六、布置作业1. 仿照课文的写法,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 一 篇500字以上的文章。2. 阅读毕淑敏的其他作品,如《素面朝天》《提醒幸福》等,感受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 涵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