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学习目标1. 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作文赏读】散 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 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 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 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 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 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 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 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 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 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 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 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 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写作指导一】作者一家人在初春散步,可是出现了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的分歧,“我”爱幼 更敬老,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展现了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的画面。完成下列思 考: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高潮和结局: 明确: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预 设:起因:母亲身体不好,需要锻炼身体,因此一家人决定出去散步。经过:在散步的 过程中,母亲想走大路,而儿子想走小路。经过一番讨论和协商,最终决定走小路。高 潮和结果:一家人最终选择了走小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背母亲,妻子背儿子, 一家人一起和谐地走完了整个散步的过程。【写作总结】写清楚一件事情,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就是所说的 记叙的六要素。其中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动笔之前要理清事 情的来龙去脉,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写下来。记叙的过程中,要注意详略处理,事情起因要略写,事情经过和能够表现文章主旨的部 分详写。【课堂练笔】回忆生活、学习中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按照要求简洁写出来。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高潮:事情的结局:【写作指导二】分析下列句子所包含作者的情感。①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②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学生展示,点评。预设:①体现出“我”对母亲身体一整个冬天都担心后的如释重负,表现了浓浓过的爱母 之情。引导学生理解“总算”“又”“熬”三个词的表达效果【写作总结】记事是为了传达情感,分享体验,所以在记事中还要学会融入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 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情感抒发时可以直接用抒情性的句子表达,也可以挑战向上文那样将 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抒发的方式。【课堂练笔】在上述练笔的基础上,合理增加语句,把那一刻的情感表达出来,然后读出来供大家欣 赏。【写作指导三】选择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①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 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②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学生展示,点评。预设:①“大块小块”“浓”“淡”“起着水泡”等词语,抓住细节描写,展现了南方 初春的特点。②“慢慢”“稳稳”“走得很仔细”,抓住细节,写出了我们背着母亲和儿子散步 时小心谨慎的样子,表现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的心理。【写作总结】要想记事生动形象,有感染力,锤炼语言不可少。记事中要学会使用修辞手法组织生 动形象的描写的句子,可以是一些贴切的词语,进行细节的描写,从而使文章更有感染 力。【课堂练笔】在上述练笔的基础上,再次修改润色,增加细节描写,使事件更充实、生动。 学生展示,互评,教师点评。【课堂总结】1. 记事要抓住要素,写清楚2.记事要融入情感,写感人3.记事要学会描写,写生动【课后作业】将课堂练笔的成果,从以上三个方面再修改润色,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并以“那一 次,我真 ”为题,补全题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