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背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文章中的14个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能随文理解。 (重点)2圈出四处出现“背影”的语句,说出这篇散文感伤深沉的风格。(重 点)3.聚焦四次写“泪”的瞬间,梳理“我”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难 点)4.赏析朴素、典雅、隽永的语言,描述并评价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难 点 )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播放(或教师演唱)歌曲:《父亲》(原唱筷子兄弟),谈谈这首歌曲 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教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亿万儿女对父母给予的厚重而深沉的爱的回馈 和感恩。我国著名现代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写了一篇散文,他是怎样表达 对父亲的爱这一情感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背影》。环节一:朗读课文,学习词语活动:1.朗读课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卖典质 (diǎn zhì) 颓唐(tuí) 狼藉 (jí) 交卸 (xiè) 奔丧(bèn sāng)簌簌(sù) 迂腐(yū) 琐屑(suǒxiè) 栅栏(zhà) 差使 (chāi) 蹒 跚(pán shān) 踌躇(chóu chú)3.根据解释填词语。(1)乱七八糟的样子。 (狼藉)(2)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蹒跚)(3)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迂)(4)精神不振作,衰颓败落。 (颓唐)(5)细小而琐碎的事。 (琐屑)(6)纷纷落下的样子。 (簌簌) 3,简介作者预设: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 字“佩弦”,号秋实,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 诗人、散文作家。他的散文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字里 行间贮满一种诗意,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为开拓新诗的道 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在1920年毕业后从事教学和文学创作;1922年与 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诗》月刊;1932年后参与编辑《文学季刊》《太 白》《新文学大系》等;其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其 中《背影》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环节二:略读感知,聚焦“背影”活动1.请同学们关注开头、结尾并读出你的理解 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 ·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 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 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 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学生读首句:读出自责读出遗憾读出思念信中之语有夸张成分,有矛盾心理。父亲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儿子 啊,我想你了,你快回来吧!结尾部分的文字,读出理解读出思念读出叹息读出自责活动2.明确基调。你认为这篇文章的整体基调和风格如何 (A.感伤深 沉 B.愉悦激昂) 活动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文中提到了几次“背影”,将相关语句用 “——”画出来。你从哪些词句上感受到了什么 在书上做简单批注后交流。预设:文中写背影的文字: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 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 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流下来了。”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 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 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1.从内容来看,作者以“背影” 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从结构来 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2. 作者这样写父亲的背影:先描写外貌衣着,然后描写动作,仿佛用特写镜 头细致地展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并用“我”的感情反应烘托这个背影。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将父亲的慈爱与迂执、艰难与 努力、困顿与挣扎都聚焦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也都倾注在这一 点上,所以写得这样详细。环节三:精读品味,赏析语言活动1.精读第6自然段,赏析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方法点拨:关注人物描写方法、聚焦关键词法。和学生一起详细分析晶莹的泪光中回忆父亲买橘子的背影,重点赏析 并表演“蹒跚、探、爬、攀、缩、倾”等一连串动作,感受浓浓的父爱。预设:(1)动作描写:作者通过父亲穿铁道、爬月台的行动来描写父 亲的背影。作者用了“探”“穿”“攀”“缩”“倾”等动词,这一系列 的动作描写,描写出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情景。“攀” 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让人想象父亲爬时的吃力,“缩”点明了他爬时 的困难,“倾”说明了他身子肥胖,爬时很费劲。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 贴、爱护之情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含蓄地表现出来的。重点赏析“紫 毛大衣和黑布马褂”对对比,突出父爱;赏析“聪明过分和太聪明”两处 反语,侧面烘托出父亲对我不放心和爱。.(2)语言描写:父亲在第⑥段中共说了三句话,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①“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赏析:父亲已把儿 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 自己没尽够心意,看见月台上有卖橘子的,便要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 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 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②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赏析:父亲担心儿子路途是否平安,要 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后,才能放心。③“进去吧,里边没人。”赏析: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他心里 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 么都为儿子着想。活动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勾画四次写“泪”的瞬间,父子关系如何 梳理“我”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文章中写到自己的流泪有四次。第一次是在“我”回家奔丧,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 眼泪。”20出头的青年,面对祖母的故去,父亲的失业,家境的凄凉等多 重打击,情绪脆弱而敏感,怎么能不流泪呢 所以这次是为家境流的“伤 心的泪”。这泪里蕴含了对祖母的思念,对家境的感伤,对父亲的担忧。第二次是写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 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之前进站后,“我”还为他的迂腐,烦琐,“说 话不漂亮”而暗自埋怨,为什么时隔不长,仅看到他买橘的背影就很快流 泪了 显然是父亲此时的行为感动了“我”。一个胖子,已老态龙钟,爬 上爬下费力地为儿子做本应儿子轻松能做的事,爱怜、关照之情饱含其中。 但只这一点是不够的。联系前文,父亲在家庭出现大的变故,今后生活窘 困,前途未卜的境况下,承担着多大的心理压力、生活负担啊!但是父亲 却表现得镇定、坚强而慈爱。在出外谋职的同时,也没忘记把关爱、照顾 无私地给予已经自认为长大的20岁的儿子,这是怎样一种情深似海的爱子 之心!所以这里是为父亲流的“感动的泪”,是前次流泪情感的积淀。第三次流泪紧接着第二次。父亲觉得已为儿子做完了力所能及、想所 能想的一切之后,“心里很轻松似的”与“我”分手。“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上次的流泪,感 情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宣泄①,心情还沉浸在难过、感动等复杂情感当中, 这时又父子别离,想到父亲的艰难与坚强,感到父亲的至亲至爱,顾念到 父亲的前程命运,真可谓百感交集,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眼泪自然就不 可抑制了。因此这里是为父亲流的“惜别的泪”,是上次流泪的继续和延 伸。3.背景资料,加深理解 资料助读11915年,朱父包办婚姻,子有怨言。1916年,朱自清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1917年,朱父当上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后,因纳妾、挪用公款被解职, 疼爱朱自清的祖母被活活气死。1921年,朱父私自扣留朱自清的工资,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多年冷战。 1925年,朱自清收到父亲来信,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资料助读2“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 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 好象猛然放射出光彩。“父亲在看到《背影》的几年后,便带着满足的微 笑去世了。”——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环节四:作业布置1. 仿照第6自然段的动作描写,写一写亲人的背影或亲人疼爱你的一 件事。2.课下阅读《朱自清散文集》。附录:《父亲》歌词 演唱:筷子兄弟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做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多想和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