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物质的变化 教案 2024-2025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物质的变化 教案 2024-2025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1.3 物质的变化
素养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某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新课引入]你一定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吧,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过 渡]请仔细观察以下生活中常见的变化现象,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课本P16【实验1-6】火柴梗被折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学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课本P17【实验1-7】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现象:石蜡的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学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课本P17【实验1-8】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学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课本P17【实验1-9】,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现象:食盐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食盐,食盐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讲 解]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
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板 书]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作物理变化。
[学生交流]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
[观察活动]教师演示课本P18【实验1-10】火柴梗燃烧
[观察记录] 燃烧前:火柴梗
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有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后:黑色的固体
[观察活动]教师演示课本P18【实验1-11】 镁条燃烧
[观察记录] 燃烧前: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
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白光,并且放热。
燃烧后:生成的是白色的粉末状物质。
[讲 解]火柴梗燃烧后生成黑色的灰烬、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后两者散发到
空气中),它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它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
[板 书]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作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讲 解]观察是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需要我们借助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进行感知。观察化学反应通常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现象:反应前的现象→反应进行时的现象→反应后的现象。
[讨论交流]请你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比较镁条燃烧前后的不同。最能说明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什么?
[总 结]
颜色 形状
镁条燃烧前 银白色 固体条状
镁条燃烧后 白色 粉末状
最能说明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生成白色粉末状新物质
[观察活动]由教师演示课本P19观察活动中【实验1-12】【实验1-13】【实验1-13】【实验1-14】,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判断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观察记录]
气体生成 颜色变化 沉淀生成
实验操作 在装有少量小块石灰石固体(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在装有少量黑色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2 mL稀硫酸。 将未开封的可乐瓶的瓶盖打开后,改用带导管的瓶塞把瓶口塞紧,把导管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轻轻摇动可乐瓶。
实验现象 变化前 白色固体与无色液体 黑色粉末与无色液体 褐色液体与无色液体
变化中 白色固体不断减少,产生大量气泡 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无色液体逐渐变蓝 摇动可乐瓶时有气泡放出,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变化后 得到无色、澄清液体 得到蓝色液体 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判断及理由 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 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硫酸铜)生成 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碳酸钙)生成
[讲 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
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这些现象并不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
据。
[板 书]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即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
新物质生成
[讲 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
化学变化。
[练 习]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课后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