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原子素养目标1. 了解原子的概念,以及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2.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3.介绍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史,初步认识原子-分子论在发生化科学中的重要历史作用。4.了解原子组成的关系。教学重点原子概念的形成。教学难点1.原子与分子的比较。2.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分子本身怎样构成?分子能不能分割?[引入新课]原子的概念最初是由古代哲学家提出的。到了近代,科学家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发展出近代原子学说,并逐渐认清了原子与分子之间的关系。现在,让我们通过化学变化的实际例子来说明这种关系。[阅 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3氧化汞受热实验过程及图2.2-5,总结氧化汞分解实验的微观过程。[总 结]氧化汞受热分解实验:实验内容 将红色的氧化汞粉末装在试管里加强热实验现象 红色粉末渐渐消,试管内壁上出现银光闪闪的液体,同时还收集到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氧化汞汞+ 氧气(HgO) (Hg) (O2)[思 考]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氧化汞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构成氧化汞分子的汞原子和氧原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展 示]教师多媒体展示氧化汞分解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提出问题]反应生成的物质--氧气和汞分别是由什么微观粒子构成的?[学生回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汞由汞原子构成。[教师讲解]氧化汞分子由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分解成单个的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聚集构成了汞,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氧分子聚集构成了氧气。[提出问题]第一步变化与第二步变化微观过程有何不同?[交流回答]第一步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第二步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学生讨论]组织学生根据以上学习内容,分组讨论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教师总结]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分解成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换句话说,氧化汞分子是由汞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由此可见:分子由原子构成。[思 考]在氧化汞分解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交流回答]在氧化汞分解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发生了变化,汞原子和氧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组合方式发生改变,它们重新组合后构成新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过 渡]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原子。[总 结]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有的物质可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2.分子由原子构成,如氧化汞分子由汞原子和氧原子构成。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构成新物质。[学生活动]组织学生根据以上总结绘制原子、分子、物质的关系模型图。[成果展示]原子 分子 物质[教师讲解]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他们具有一些相同点:①质量、体积都很小;②都在不断地运动着;③微观粒子之间都有间隔;④同种微观粒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观粒子化学性质不同;⑤都能直接构成物质;⑥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过 渡]学过前面的内容后,你知道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了吗?[布置任务]分析空气中各组成气体的微观构成,并完成课本P44“检查站”表格。[汇 总]空气中的物质 构成该物质的分子 构成该分子的原子氮气(N2) 氮分子 氮原子氧气(O2) 氧分子 氧原子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分子 碳原子、氧原子水蒸气(H2O) 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稀有气体[氦(He)、氖(Ne)、氩(Ar)等] 它们由相应的原子直接构成物质[过 渡]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那么它是不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呢?原子的内部有什么奥秘呢?[教师讲解]为了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科学探索。[阅 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5“知识视窗”内容,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历程。[提出问题]在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中,用到了构建模型的方法。什么是构建模型呢?[学生回答]化学科学发展历程中,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建构模型往往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得模型更接近实物的本质。[教师讲解]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我们知道了原子的基本构成: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的电子构成。2.原子核由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构成。3.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讨 论]观察课本P46表2-2列出的几种常见原子内部微观粒子的数目,讨论从中能得到什么结论?[交流回答]同一种原子,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教师讲解]原子由嗲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因此原子核带正电,其所带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与质子所带总电荷数(即质子数)相等,故有: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拓展提问]所有的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吗?[学生回答]不是,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教师讲解]我们知道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在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中,随着科学探究方法的不断改进、新的科学理论的不断提出,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也不断在加深,因此原子模型也在不断的改进当中。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被称为电子元模型。[板 书]第2课时 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2.原子、分子与物质的关系:原子 分子 物质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原子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带负电)规律: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有中子。3.微观粒子的相同点:①质量、体积都很小;②都在不断地运动着;③微观粒子之间都有间隔;④同种微观粒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观粒子化学性质不同;⑤都能直接构成物质;⑥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4.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课后练习。构成构成构成构成构成构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