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诫子诸葛亮诗句: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 甫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 游歇后语: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认识作者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隆山对刘备在隆中拜访诸葛亮,诸 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 战略构想。【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 请他出山相助,成就了蜀汉的一 统天下大业。上 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武侯祠内对联)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人称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 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死后被追谥为“ 忠 武侯 ”,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悲 遂 年 险 淫 非 也 夫 非 非 静 夫 守 成 与 躁 慢 志 ’ 学 宁 淡 以 君 穷 枯 时 则 则 无 非 须 静 泊 修 子 庐 落 驰 不 不 以 学 静 无 无 身 之 , ,’ 能 能 成 无也 以 以 ’ 行 将 多 意 治 励 学 以 , 致 明 俭性。精, 志,及!-,世 去9 学德才须广才何接日复不与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北伐前写下了《出师表》和《诫子书》。·其年,诸葛瞻8岁左右。·其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说文解字》:敕也。从言,戒声。左“舌”上加—小横,表示从口出,由舌头发 出的声音。作偏旁多与说话等语言行为有关。右“戒”的下部两只手,拿着武器“戈”, 表示手拿着武器警戒的意思。解 题 意书即书信,又叫“尺牍”或 曰“信札 ”, 是 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知文体告诫、劝勉儿子的一封家书,属于家教、家训一类。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解题意家书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典籍,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为学教子思想文化的载体。古人通过家书告诫子弟如何立德、立功、立言、立志、 立家、修身、齐家、治学,目的是教育子弟崇德向善, 树立一种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中华 民族仁、义、礼、智、信以及忠孝勤俭的精神实质。知 文 体要求:①朗读,划分节奏。②小组合作,疏通文义。(包括朗读、翻译、解读等)③思考探究任学以为诫听范读,正字音,通音律,划节奏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 躁(zào)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lú), 将复何及!诵佳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夫 (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划节奏口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 句式上看,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一种对称、匀称的 感 觉 ; · 注 意押韵的字,注意反复的词,可以读出—咏三叹的感觉,朗朗上口的味道。诵佳篇口字正腔圆诵佳篇要求:· 语音准· 断句准· 有感情形式:· 自由读·全班齐读一男女生轮读个人表演读诵 佳 篇助词,用于句 操守, 诫子书首,表示发端。品德。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品德高尚的人。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做到)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明确志向。这里指安静,达到远大目标。 明,明确、集中精神, 致,达到。坚定。 不分散精力。小组合作疏通文义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译 文理 文 意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 就不能修养性情。增长才干。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振奋精神。 励,振奋。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与上“宁静”治,修养。相对而言。险,轻薄。译 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最终,竟。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穷困潦倒之人住又怎么来得及。的陋室。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到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疾行,指迅速逝去。岁月。理 文 意译 文思考探究● 要求:①理清思路。② 论证结构。思考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理思路思考1:本文的主 要观点是什么 思考2: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是 如何展开论述的 诫子书就学习(治学)和做人(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 :修 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 “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二L 田理思路思考2 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思考1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理思路思考3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第一个条件——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二个条件—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理思路思考3 这三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 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 系的 ,缺 一 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 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口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 身养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 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 惰险躁。口小组互读:想象作者的情感,揣摩语气,读出韵味。可以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可以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可以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抒真情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告诫儿子:珍惜时光,有所作为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理思路提出论点证明论点修身:俭、静(反面)治学:志、静-学-才(正面)(反面)诫 子 书的在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 的人生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 值的体现。《大学》里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口诸葛亮希望儿子宁静、淡泊又希望儿子能明志致远而“接世”,如他自己当年隆中隐居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后来出山 成为蜀国丞相,这是否矛盾 应该如何理解 不矛盾。 (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目悟精神这种“修身一齐家—治国一平天下”由内到外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的有识之士成长追求的目标,所谓“穷则 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为人的社会观念,是传 统意识中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的儿子不“接世”,全文的劝诫以修身起,以高标准要求,“夫君子之行”,做人要做君子,处世要能“接世”,以淡泊之心,立志、为学、广才正是君子最终能够接世的途径。悟精神所以诸葛亮最担心的是年少早成诸葛亮还非常节俭,清正廉洁。家中“内无余帛,外无赢财”,上交国库或奖励有功军士,却将清正廉洁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后世。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在弥留之际诸 离亮嘱咐后人勤俭节约,不追求奢侈。“生不奢侈,死不厚葬”的习俗一直影响到今天的普葛后人。诸葛亮享年54岁;人生可分为两个27年。前27年:博览群书,修身养性,广交名士,静观天下:宁静修身,积累阶段; 后27年:身体力行,尽忠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行动诠释志向。悟精神□诸葛亮做到了《诫子书》中所说的了吗 《诫子书》是诸葛亮一生的总结回顾,也是诸葛亮的深度思考,更透露着一个父亲丰富的精神世界。他 推己及人,将自己从一介布衣成长为蜀汉丞相,成为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的人生体悟,都通过 这封家书倾吐给儿子,他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思想和 遗志,为国捐躯。诸葛亮父子均身居高位,成为蜀汉的中流砥 又以三代满门忠烈成就了诸葛的千年美名。悟精神口诸葛瞻做到了《诫子书》中所说的了吗 诸葛瞻的故事带着父亲诸葛亮的劝诫,诸葛瞻也成了优秀卓越的人。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 后退守绵竹。邓艾派使者来诱降,意欲封诸葛瞻为琅琊王, 诸葛瞻大怒并斩杀使者,与其子诸葛尚率军抵抗,后英勇 牺牲。诸葛瞻卒年37岁;其子诸葛尚卒年17岁。随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的内容主旨在于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 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家训的语言一般具有对仗工整、简明扼要、朗朗上口的特点。从《诫子书》中提炼出2-3则作为诸葛亮的家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岁想磋跤,那将于事无补。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 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 励着他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严谨治学;我们要陶冶性情,也需要静,只有在静的时候,才能屏除杂念,审视自己的内心,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这对处于终身学习时代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在日新月 异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走出“舒适 区”,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口《诫子书》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收获。我们要高质量地学习,就需要静,不静,我们就做不到谈收获星款的,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热衷于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容易受到外界物质的诱惑,造成虚荣、自私等心理,不利于我们优秀品质的培养。我看到学校有很多攀比现象,比穿的衣服是不是名牌,比吃的是不是进口的,比穿的鞋子是不是明口总结自己这节课学到的主要内容:1、梳理总结自己这节课所学内容,2、请点评一下这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谈收获我明白了立志很重要,志当存高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立志,即树立人生理想。一个人 如果没有志向,就不会奋发向上,也无法成为 一个有成就的人。有志者,事竟成。青春年少 的我们,应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梦想。我明白了只有勤学才能增长才干。拥有自己的才能,才能在社会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价 值。谈收获年与时马 意与日去让我想到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们 要珍惜时间,不要等到回顾一生时才发现自己什么 贡献都没有。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 不要等到老年一事无成之时才悲叹浪费的时间。谈收获诸葛亮是儒家文化的践行者,《诫子书》是其人生经验的总结,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他劝勉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 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 夫,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字字句句都是真心话,不仅劝诫他的子 孙,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学习之处。明 主 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