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古诗大意,结合朗读想象诗中画面,感受诗歌意境并说出自己的感受。2.借助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结合具体景物描写及诗中意象,说出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梳理诗歌赏析的方法,增强古诗文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古诗魅力。二、预习自测1.请根据拼音默写字词,给加点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cānɡ( )海 碣石( ) 澹澹( ) 竦峙( )( ) 萧sè( )夜láng ( ) 归yàn( ) 天yá( )2.请根据你课前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曹操(155-220),字_________,沛(pèi)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李白(701-762),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被誉为“________”。他是屈原之后伟大的________主义诗人。结合知识链接,判断古诗体裁:《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天净沙·秋思》三、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遇见·四季之美有感情诵读四首诗歌,体会诗歌大意,结合诗意和意象描述诗歌画面,总结诗歌描绘的是哪个时节的景象。感受诗歌意境,说出自己的感受。题目 意象 时节《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学习活动二:涵泳·感悟哲思“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背后是诗人寄寓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不同,景就不同,这是诗歌的一大特点——情景交融。1.在诗人笔下同一季节的景物却有很大不同,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简单概括四首古诗表达的情感。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天净沙·秋思》:2.反复诵读《观沧海》,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诗中最能反映了作者感情的是那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3.《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律,律诗的中间两联要求对偶。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4.古诗常常借助特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以“杨花”“子规”起笔,既指明时令,又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习活动三:吟诵·声韵传情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四首诗歌中选出最喜欢的一首,画出重音、停顿,设计朗读的体态、手势、表情等,在组内展示朗诵并说明理由。小组选派代表在班内进行展示。温馨提示:班内展示,每组推荐1-2人朗诵,1-2人说推荐理由。用流畅的语言从意象、意境、手法、感情等方面进行总结推荐。四、当堂检测1.下面对《观沧海》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此诗是诗人征战途中所作,开篇点题,“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后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B.诗人登临高处,俯视大海,心情像沧海一样不平静。借想象中的山岛草木来点染、衬托大海的浩瀚壮阔、生机勃勃。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想象奇特,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D.这首诗运用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基调苍凉慷慨,意境开阔,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2.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3.下列诗句中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 (2分)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2)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了鲜明的季节特征,描绘了大海壮阔的景象。(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5)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沦落异乡的游子浓重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链接:【古诗体裁】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散套(又叫套曲、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小令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通常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曲牌表示曲调,小令另有题目。【背景资料】1.《观沧海》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2.马致远少年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执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困窘潦倒的羁旅生活。《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实而生动的写照。3.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王湾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之间,不得归家。《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4.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数次遭贬,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资料助读】杨花:柳絮,漂泊无定。指杨花落尽,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子规:杜鹃鸟,其叫声为“不如归去”。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参考答案预习自测沧海 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ɡ zhì) 萧瑟 夜郎 归雁 天涯孟德 《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浪漫3.《观沧海》 古体诗中的四言诗 《次北固山下》 近体诗中的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近体诗中的绝句 《天净沙·秋思》 元曲中的散曲(小令)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遇见·四季之美题目 意象 时节《观沧海》 沧海、山岛、树木、百草、秋风、 洪波、日月、星汉 宏大秋景《次北固山下》 青山、绿水、潮水、海日、归雁 冬末春初之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子规、明月 暮春之景《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凄凉秋景学习活动二:涵泳·感悟哲思1.《观沧海》: 壮志满怀 《次北固山下》: 思乡心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关切友人 《天净沙·秋思》: 游子之悲2.(1)感觉: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看到的尽是恢宏、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宏伟景象,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诗人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3.这一联千古名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认真品味。首先要理解字面的意思。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可见船在江正中,而写景的观察视点又是在船上,所以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这样的诗句。这两句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这道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自由发挥,丰富诗中的画面内容,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4.诗人选取这两样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是在暮春时节;二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5.这首小令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只有最有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处在于衰败、荒凉,缺乏生气、活力,作者由此写出了“断肠”的凄切心情。四、当堂检测1.【答案】B 【解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都是实写,而非“想象中的山岛草木”。故选B。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思是“潮水涨满,与两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高悬挂”,由此可知,C项“春潮渐退”表述有误。3.【答案】C【解析】本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A项诗句描写的是夏季;B项诗句描写的是秋季;C项诗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D项诗句描写的是冬季。故选C。4.(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4)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