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荷叶圆圆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荷叶圆圆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融合教育教学课例:荷叶圆圆
学校 年级 一年级 执教教师
学科 语文 教材 部编版 课题 荷叶圆圆 课时 第一课时
随班就读学生 梁智锐 残疾程度 智力残疾二级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一篇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学情分析 普通学生 随班就读学生
鹤山古劳水乡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有大片大片的荷叶、荷花供人观赏,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见过荷叶,并不陌生。在《荷叶圆圆》这一课中,朗读占课堂的大多数时间,在读中识字写字及理解课文内容。整理来看,一年级学生学生大多数活泼好动,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个别内向的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逐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堂中能遵守课堂规则,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可以跟读词语、四个字以内的短句,可以描写简单的汉字,可以进行简单的问答。但是记忆力差,注意力涣散,口语表达能力较低,认知水平较同龄人低。
教学目标 1.会认“珠、摇”等12个生字,会写“机、鱼”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感受夏天的美好。 1.可以指认荷叶,认识绿色。 2.会跟读“珠、摇”等12个生字,会描红“机、鱼”2个生字。 3.能够跟读课文,发音准确。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识字。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等方式理解课文的意思。 1.指认荷叶、认识绿色。 2.跟读课文,发音准确。
教学难点 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 1.跟读课文,发音准确。 2.参与活动,专注课堂。
教学资源 课件、图卡、字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普通学生 随班就读学生
一、音乐导入 播放《小池》的歌曲,问学生池塘里有什么? 二、新授 (一)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说一说图片里有什么? (二)揭示课题:荷叶圆圆,请学生跟读课题。 (三)出示荷叶的图片,问学生有没有见过荷叶?荷叶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然后请随班就读学生在荷叶和竹叶之间认出荷叶,且上台完成荷叶拼图游戏。 (四)荷叶很漂亮,有四个小伙伴很喜欢荷叶,现在请大家带着问题认真观看视频,看完视频把你的答案告诉老师。 在黑板上板书问题:小伙伴们将美丽的荷叶当作什么? 同学们刚刚都很认真地观看视频,且在思考老师提的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找出正确答案,好吗? 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学习第1自然段,认识荷叶的形状和颜色。 形状: 颜色: 学习第2自然段,小水珠将荷叶当作什么?(小水珠——摇篮)认识“珠、摇、躺、晶”四个生字,。 学习第3自然段,小蜻蜓将荷叶当作什么?(小蜻蜓——停机坪)认识“停、机、展、透、翅、膀”六个生字,学写生字“机”。把字卡“机”发给随班就读学生。 学习第4自然段,小青蛙将荷叶当作什么?(小青蛙——歌台)认识生字“唱”。 学习第5自然段,小鱼儿将荷叶当作什么?(小鱼儿——凉伞)认识生字“朵”,学写生字“鱼”。把字卡“鱼”发给随班就读学生。 三、练习巩固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每组发一个角色图卡作为扮演身份 读字大闯关 请随班就读学生拿着小青蛙的图卡放在指定位置,全班同学读字,读对了,随班就读学生就跟读且小青蛙往前跳一步。 匹配大闯关 小伙伴们分别将荷叶当作什么?请学生连一连。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跟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一起和荷叶度过了一个很快乐的时光,也学习了很多生字,请同学们回家后再把这篇优美的课文朗诵给你的家人听,认一认、记一记、写一写今天学习的生字。下课了,同学们再见! 举手抢答“荷叶”。 请举手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跟读课题。 答:见过。圆圆的,绿绿的。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认真思考问题。 学生答:好。 在课文标注自然段。 形状:圆圆的 颜色:绿绿的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认字。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认字写字。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认字。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认字写字。 举手抢答,完成课堂作业。 全班学生齐读汉字。 举手抢答。 和老师说“再见” 跟读“荷叶”。 荷叶 跟读课题。 认真观察荷叶的颜色和形状。 指认荷叶的图片。 完成荷叶拼图游戏(如果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请助学伙伴协助完成。) 认真观看视频。 在助学伙伴的帮助下标注好。 跟着助学伙伴读 跟读课文,认字。 跟读课文,认字描字。 跟读课文,认字。 跟读课文,认字描字。 跟着小组一起朗读课文。 拿着小青蛙复读汉字,且移动小青蛙的位置。(如果随班就读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请助学伙伴协助完成。) 观看同学的作答。 和老师说“再见”
板书设计
12 荷叶圆圆 形状:圆圆的 颜色:绿绿的 我会认:珠、摇、躺、晶、停、机、展、透、翅、膀、唱、朵 我会写:机、鱼 我知道:
教学反思 “随班就读”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一种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方式,它与特殊教育学校的集中教育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普通教育的大环境中,能更好的保障残疾儿童的情感、心理、社会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尽快的使他们与社会相融合,充分体现创建和谐教育这一理念。 本节课在环境、老师和同学三方面都尽量做到与随班就读学生融合,教师既聚焦普通生的学习,也兼顾到了随班就读学生。环境方面,设计生动有趣、层层渐进、图文并茂、视听触多感官刺激的课件和教具来吸引、辅助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老师方面,使用鼓励、温和、信任的语言来调动随班就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做练习、学写字等环节,提供语言提示、肢体提示、教具辅助给随班就读学生,充分利用助学伙伴来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完成课堂任务,促进普通生与随班就读生之间的情感;同学方面,在班主任的其他科任老师的正确教育引导下,本班学生已经把随班就读学生当作“普通特殊同学”对待,普通是课堂上一起学习课间下一起玩耍,特殊是在他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不嘲笑、不歧视随班就读学生,在本节上,有助学伙伴帮助随班就读学生一起完成“青蛙过河”的游戏。 不足之处:一是,课堂上缺少让学生合作完成的任务,缺少让学生互相学习、良性竞争的机会;二是,随班就读学生在课堂上仍然有胆怯、不自信的表现,课堂上处于被动融合的状态,不会主动融合环境、老师、同学,具体表现在:较少举手回答问题,遇到困难,不会主动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而是静静地在原地等待老师、同学提示他;三是,助学伙伴替代随班就读学生完成任务,而不是教会他完成任务。 改进方法:一是,利用分组方式来让学生合作完成课堂任务,进行小组比赛,引导学生良性竞争;二是,要多设计难度低、易操作的练习让随班就读学生去完成,让他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热爱学习、和老师同学建立信任。其次,还要注重家校联动,为随班就读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家长要有信心,才能促进学生战胜困难,增强自信,不断上进,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三是,教导同学在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时,不要做他的“手”,要教他做,而不是帮他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