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情感。2.品读字词,赏析意象,体会本词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学习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 表现手法。3.结合写作背景,感悟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并写下自己的青春志向。 【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识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 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毛泽东著述丰富,有文集、诗 词、书法等作品。其作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其文学作品意境宏大,笔调雄 浑,诗词直追苏、辛,书法创立“毛草”。二、知人论世:知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是年二月,毛泽东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他先 后在韶山等地建立了农民协会,并且在韶山成立了农村党支部。同年九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 面对绚丽的秋景,触景生情,怀着极大的革命热情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革命词作。三、文学常识:明文体词兴起于唐五代,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全称“敦煌曲子 词”(因在敦煌石窟发现)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一般分上阕(上片)和下阕(下片)。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平仄及押韵。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标题高度体现词的内容(有的也没有标题,如温庭筠的“菩萨蛮”等)。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 事,词牌由此而得名。【教学过程】任务—:高声朗诵昌其气——一读,感其气概 理论储备——朗诵技巧指导:1.说好普通话,读准字音,读对节奏。2.根据文本内容设计停顿、快读慢读、重读轻读、音高音低,以及情绪面貌。3.讲究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不应全程平缓无起伏,也不应全程高亢无休息,而需一 松—紧,有张有弛。4.语言文学艺术在于“传情”,朗诵“以情动人”是根本。活动一、字词正音,划分节奏 正音:①沁园春(qìn)②百舸争流(gě)③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ó)④峥嵘(zhēng ròng)⑤挥斥方遒(qiú)⑥万户侯(hòu)⑦ 浪 遏 飞 舟 ( è )节奏: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沁园春·长沙)/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活动二、诵读经典,整体感知引导:假如你是青年毛泽东,“独立”于深秋长沙的橘子洲头,望着滚滚奔流的湘江, 你会带着什么样的情绪读这首词呢 请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这首词。成果检验:因声求气知其意(问:谁主沉浮 答:同学少年)1.本词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具体是如何展开的 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课前预习结果, 自行绘制本词的思维导图。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橘子洲头万山红遍远 眺 层林浸染 静湘江秋景图_ 近观 写 景仰视→鹰击长空 动俯瞰→鱼翔浅底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峥嵘岁月图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抒情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景中寓情 情中显志2.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说明原因。 3.读完本词,你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体会到了词作传达出的什么感情 )任务二、千金难买一字秘——二品,知其妙用 理论储备: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分析炼字艺术,也就是分析具体字词精彩的表达效果。静景描写中,我们要关注形容词和副 词;动景描写中我们往往要关注动词。活动三、找出下列极具表现力的字词,并赏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 由。1.形容词“万”极言山之多、“层”极言林之密、“漫”极言湘江水深而宽、“百”极言船之多。 2.副词“尽”极言红色浸润之全、“透”极言水之清 3.动词“遍”极言红色之广、“染”红色浸润之透、“争”主动、昂扬、奋发、“击”矫健→ 自由、“翔”轻灵→ 自由、“竞”蓬勃生命力。任务三、情景于诗合无垠— 三析,赏其手法理论储备:意象: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 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古诗词经典意象:杨柳——送别;月亮——思乡;冰雪——纯洁;竹——气节;梧桐 ——凄凉。活动四、请找出描写秋景的意象,分析它们的情感。象(客观事物) 意象(渗透主观情感的物) 意境(境界、情调) 情感山 红遍的万山 壮阔 高远 绚丽 蓬勃生命力 对自然万物 蓬勃生命力的赞 美和热爱: 流露出激情 热 血 和 豪 情 壮 志。林 尽染的层林江 碧透的整条江舸 争先恐后的百舸鹰 搏击长空的雄鹰鱼 水底自在的游鱼任务四、一片芳心千万绪——四悟,体其情感活动五、赏析——上阕之怅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上文写景诗句和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 明确:怅:江山多娇然而命途难测,由喜而忧,百感交集。问:追问自然荣枯和社会盛衰由谁来主宰,体现伟人的胸怀抱负与责任担当。深层内涵:社会动荡,各种革命力量云集涌动,谁是革命力量的领导者 谁来主宰国家命运呢 活动六、赏析——下阕之婉答: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下阕诗句写出了青年革命者怎样的形象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明确:写出了这些青年革命者勇立潮头、气势豪迈、忧国忧民、关心国事的非凡气概。2.下阕是否回答了上阙末句的问题呢 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热血青年主宰。一代革命青年具有凌云壮志, 以天下为己任,在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充满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3.拓展思考:我们这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青年,应该学习什么 明确: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与历史使命感 深远而雄浑的思想气魄少年有大志,一生能大为。青年应该敢为人先立大志,从进入高一开始早起步,踏实 奋进。作业布置,巩固提升毛泽东笔下的秋天,和古代诗人笔下的秋天,有何不同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完成一篇写景抒情的习作,要求蕴含自身对秋景的情感体会,注重意象的选取和字词 的锤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