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设计(表格式)+课堂实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设计(表格式)+课堂实录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单 位:
姓 名:
课题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所在单位
版本 人音版 学段 小学 科目 音乐
教师姓名 学生班级 四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地位】 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具有权威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在小学阶段开展国歌学习,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课程标准】 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素养价值】 通过本课学习,用饱满的政治热情和优美的歌声打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与热情,使两者深入融合、内在统一。
学生分析 【知识储备】 四年级学生能完整背唱国歌,对国歌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认知程度】 四年级学生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国歌,但对国歌所蕴含的厚重历史和重要意义了解不多,演唱国歌随意比较大,尤其不能很好理解歌词所蕴含的厚重历史和重要意义,需要更深入学习国歌的创作历史, 但如何让学生了解国歌所蕴含的厚重历史和重要意义,能准确、富于感情地演唱国歌,需要更深入学习国歌的创作历史,感受音乐的力量,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深入了解我国国歌词曲作者的成长足迹、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国歌的发展历史进程。
能力目标 懂得“三连音”及其其用法。 理解歌曲中弱气节奏和旋律上行的作用。 能准确演唱国歌,并了解演唱国歌时的礼仪和要求。
素养目标 1. 运用视觉媒介和数字媒体技术,为学生再现国歌词、曲作者具体人物形象,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中的音乐文化,增进对中国音乐文化 的了解和喜爱。 2. 通过讲故事、视觉媒介等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体会国歌的意义,感受国歌的庄严与神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了解体会国歌的庄严与神圣,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能准确、富于感情地演唱国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演奏国歌 提问,复习国歌相关知识 欣赏教师的演奏 回答有关国歌的基本知识 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演奏,吸引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创设情境,了解国歌背后的历史故事 借用聂耳小提琴,作拟人化演绎,从不同角度讲述《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历史故事。 观看视频,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及有关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歌曲,为正确演唱打下基础。
准确演唱国歌 1. 有感情朗诵歌词,感受歌词传递的力量 2. 出示歌谱,对照聆听 3. 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弱起、附点节奏、三连音、上行等技能 4. 跟随老师伴奏准确演唱国歌 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感情、自豪演唱国歌。 通过铺垫,让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准确演唱国歌,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出的力量与精神。
了解国歌的发展历史进程 1. 欣赏视频《代国歌的诞生》 2. 掌握国歌立法的时间节点 3. 有了国歌法后,在升国旗、奏国歌的场合,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欣赏视频,了解、掌握国歌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关键时间节点。 通过欣赏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国歌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深切感受,国歌传达出的力量永不过时,不可代替,警醒我们居安思危。
思考国歌的意义 1. 欣赏视频《开国大典中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 2.欣赏视频《70周年/超燃混剪》 3. 分享激动人心的“升国旗、奏国歌”的多个场景 4. 欣赏视频《援鄂医疗队离汉时含泪唱响国歌的场景》 通过欣赏老师分享的多个激动人心的视频,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说出我国建国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更深入理解国歌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唱响我们的国歌 用激昂的音乐,鼓励学生演唱国歌。 全体起立,再次有感情、自豪演唱国歌。 在老师的激昂琴声中,学生以饱满、自豪的情绪再次高唱国歌,用歌声表达出爱国之情。
板书设计 唱响我们的国歌 我们的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作词:田汉 作曲:聂耳
教学反思 《义勇军进行曲》一直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2004年被正式立法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具有权威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在小学阶段开展国歌学习,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本节课教学设计,结合2022年最新颁布艺术课程标准的精神,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实践活动中,开阔艺术视野,领会民族艺术,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本节课充分体现音乐课程思政精神,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歌为切入口,通过选取国歌相关的历史创作背景和发展历程,并与时事、政治、现实生活等事件巧妙结合,代入感强,使学生能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从教师琴声中展开,通过一系列的欣赏与感悟,让学生掌握了解国歌的创作历史背景与发展进程。以听唱法为主,适当进行教师示范演唱,对歌曲中弱起、附点节奏、三连音等音乐难点结合创作背景进行分解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准确、有感情、自豪唱响国歌。 在完成今天这一节课前,学生对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很熟悉,但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国歌跟自己的关系不大,演唱时没有感情,为唱而唱,唱国歌是可以随意对待。经过今天的学习,我引导学生运用音乐专业技能与强烈的爱国情感来唱响国歌,为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音乐课,引导学生能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我国国歌;运用音乐的力量,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音乐学习是艺术实践活动,用音乐强化德育教育,是音乐思政课的强大作用。相信在每一个同学心中,《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的国歌,它是如此的厚重,它是如此珍贵,它给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国歌,它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紧密相连,永远不可分割!
课堂实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一、导入新课
【问题】同学们,请你欣赏这段音乐,它的名称是什么?(教师演奏国歌旋律)
答案: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们的国歌。
【问题】国歌还有一个名字,是什么?
答案:《义勇军进行曲》
【问题】你知道国歌的作者是谁?
答案:作词 田汉 作曲 聂耳
教师导语:国歌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象征,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由来吗?在它身上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它背后到底蕴含着什么样强大的力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音乐思政课堂,跟随老师一起去了解国歌背后的故事吧!
二、创设情境,了解国歌背后的历史故事
(一)播放视频或画面,展示一把旧小提琴,加旁白
【旁白】 队员们,你们好,我是一把在博物馆中沉睡了近百年的小提琴。曾经,我和我的主人合作,向世界演奏出中国最强大的声音。
教师导语:刚才你们听到的是来自国家宝藏中一件红色国宝的声音,让我们将历史的指针拨回1930年,去看一看在她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播放视频或画面,展示聂耳画像,加旁白
教师导语:这把是聂耳的小提琴。它是国家宝藏特展展品之一。
【旁白】 是的,他就是我的主人聂耳。1930年,18岁的聂耳来到了上海,追寻他的音乐梦想。
教师导语:一天,热爱音乐的聂耳把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100元买了一把旧的小提琴。
(三)播放视频或画面,再次展示小提琴,加旁白
【旁白】 在商店里的我是最不起眼的一件乐器,做工不精致,琴身有破损,还是个二手的。可主人没有嫌弃我,将我买回了家。我的主人兴奋地对朋友说:愿与此琴终生为伴。从此以后,我成为了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不可或缺的“神器”,合作出了许多歌曲。
教师导语:1932年,日本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侵略了上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您的主人他做了我们的国家做了什么?
(四)播放视频或画面,展示国歌手稿或电影海报镜头,加旁白
【旁白】 我的主人跟田汉成为好朋友,经田汉的介绍,1933年我的主人聂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秋,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写了主题歌的歌词,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仓促间田汉把歌词写在了一张香烟盒包装纸背面,我的主人聂耳拿到歌词手稿后,很快完成了曲谱初稿,并且在躲避国民党反动派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并用我,第一次奏响了这首歌。
教师导语: 对,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全世界都为之震撼的中国最强音《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正当民族危难的最紧要关头,《义勇军进行曲》激发起中国人民澎湃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战斗精神的最强战歌。
三、准确演唱国歌,从歌曲技巧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强烈爱国之情
(一)出示歌谱,有感情朗诵歌词,感受歌词传递的力量
(二)老师现在演奏两个旋律,判断哪一种更有一种紧迫感?判断那种更有军号呼唤的感觉?
为什么这个乐句有紧迫感和有军号呼唤的感觉呢?因为它里面包含了一个特殊的节奏型,谁知道呢?(三连音)
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有三连音的前奏唱一遍。
同学们,现在我们跟着老师把歌曲有感情演唱一遍。
同学们,“中华民族到了”上面是什么记号呢?(强音记号)
有什么用?怎么唱?(干脆有力)
同学们,这里出现了这个记号,你知道是什么记号吗?(渐强)怎么唱?(表示由此记号处起逐渐渐强)。
同学们,其实你们有没有发现,除了渐强以外,这个旋律
5 | 1. 1 | 3. 3 | 5 - || 还有我们上节课说过的旋律什么走向呢?(上行)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把国歌演唱一遍
教师导语:国歌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更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四、国歌的发展历史进程
教师导语:你们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什么的主题曲吗?(电影)
那么为什么它可以被选为国歌呢?
(一)播放视频《代国歌的诞生》
教师导语: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主席和周总理力排众议,表明《义勇军进行曲》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使《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二)小结关键时间节点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
五、有了国歌法,在升国旗、奏国歌的场合,我们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教师导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赋予国歌宪法地位,体现我国国歌的权威和神圣不可侵犯,尊重和爱护国旗、国徽、国歌,是每一位公民的法定义务。在升国旗、奏国歌的场合,我们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结合我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请你来说一说唱、奏国歌时的礼仪和要求。
学生回答:
六、思考国歌的意义
教师导语: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斗志、代表着人民的心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缩影。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在不同的时代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
播放一段历史的真实镜头《开国大典中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
教师导语: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主席按动升旗电钮,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当时该曲由现场军乐队演奏,总共演奏了十多次 。
从1949年到2022年建国73年以来,你感受到国家有什么变化?
播放视频 《70周年/超燃混剪》,让学生回答问题。
同学们,我们会在什么场合时候唱国歌呢?
首先观看《2019年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时的升旗仪式》
国际体育比赛夺冠,那么我们国家在国际体育比赛当中,还有什么项目容易取得冠军的呢?
这么多的体育项目,证明了我们国民素质得到提高,我国成为体育强国。
2.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升旗仪式)
3. 《2011年利比亚撤侨时国歌成了救命的通行证视频片段》
观看视频有一小插曲,很多民众没有护照,他们是如何证明自己是中国公民?(唱国歌)因为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多会唱(国歌)的。
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越来越强大了,所有的中国人会唱国歌就会有这个特殊通行证的作用。
教师导语: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奋力拼搏的赛场,无论是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还是平凡朴实的普通百姓,每每听到、唱到这首歌时,都会热血沸腾!那种骄傲,那种激动,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
(三)播放视频 《2020年3月,援鄂医疗队离汉时含泪唱响国歌的场景》
教师导语: 新冠疫情,让我们措手不及,让我们悲伤难过,但同时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确能够万众一心。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举国上下,各行各业,同心抗疫,我国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让世界看到了我们的中国精神!我们为祖国骄傲,为身为中华儿女自豪,让一起来唱响我们的国歌!
(四)学生在老师的伴奏下,有感情自豪演唱国歌
教师导语:正如国歌中所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学们唯有刻苦学习,才能将个人的努力奋斗叠加为国家的发展合力,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呼号。
请同学们把手放下,站起来观看《国歌新版MTV》,跟着音乐有感情把它演唱
出来。
结束本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