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五课 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1课时 走近老师
教学目标
学习主题 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
无 无 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学难点
知道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你认识她吗?
学生回答:张桂梅。
教师:她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她点燃了大山深处女孩的希望,她把“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坚守到底。她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坚韧执着、锲而不舍,奋力冲破一切困难奉献着,用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今天我们就跟着她的故事一起来学习“走近老师”。
课件出示:
(1)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
(2)自主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1.活动一:课件展示图片,并猜猜他是谁。
提问:(1)图片中每个人都身着长袍,请问他们在向谁行拜师礼?
(2)你知道他的事迹吗?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3)他们为什么要行拜师礼?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答案提示:孔子。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相传有弟子三千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论语》记录其语录。
知识拓展:关于老师的起源。
   “教师”一词最早出自《学记》中:“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最早“师”与军队有关,后来才转变为学习知识文化。 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唐朝韩愈《师说》中一句“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更是把“老师”的职业精髓阐述得精炼明确。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这一称谓定义为“老师”。
  归纳: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教师对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活动二:现场采访——那些出现在你生命中的老师。
提问:(1)谈谈老师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2)你对教师职业了解多少?
答案提示:(1)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有丰富的学识等。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工作时间、教师的工作方式等。
归纳: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3.活动三:阅读教材P35“相关链接”。
思考:孔子和陶行知的材料让我们对教师职业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归纳: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
4.活动四:欣赏视频《张桂梅——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
拓展展示:致敬!照亮未来的擎灯人——2023年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2023年全国教师节系列宣传庆祝活动发布会上,教育部向全国宣布了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名单。他们分别是:翟津、刘少坤、史宁中、蔡小雄、兰臻、刘红宁、韩冰川、吴拥军、李青霖、德吉卓嘎、任继周、许斌。
这12位同志,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在各级各类教育不同岗位,作出了各自的突出贡献。他们有的深耕思政教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有的矢志科技攻关、取得重大创新成果,有的扎根基层一线、托举学生成才梦想,有的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他们的事迹,集中反映了新时代教师队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良好精神风貌,是广大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无愧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光荣称号!
思考: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怎样不可替代的作用?
归纳: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5.活动五:出示材料。
“万能的老师”
老师=演员+变脸大师+民事调解员+投诉部门+室内设计师+导游+心理辅导师+管理者+主持人+搬运工+收银员+学术研究者+电话咨询服务员+侦探+文职人员+维修人员……
提问:看完材料,你有什么感触?
学生自由发言。
6.活动六:播放视频《教师的自我调侃》。
一位老师曾说:“我上得了讲台,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开得了班会,访得了家长,跑得了操场,劝得住情种,破得了迷茫……”可见,现在的老师真的不好当。
思考:老师的工作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归纳: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正在不断改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情感升华:教师是一种理想,承载千百年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对教育的渴望。
教师是一种力量,积蓄着一代代华夏儿女追逐理想、实现价值的拼搏。
教师是一种光荣,饱含着亿万人民发自内心的敬仰、爱戴与感激。
从张桂梅校长到2023年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再到平凡讲台上每一位不平凡的“园丁”,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见了共同的特质: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看见了民族复兴最赤诚的底气,
看见了伟大祖国光明的未来。
课堂笔记:教师职业的特点。
(1)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3)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正在不断改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三、课堂小结
老师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古人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了解老师的职业、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老师。那些总说你所在的班级是全楼层最吵的老师、那些提问时默默埋头但还是被老师点名的时光、那些课堂上让你不耐烦的唠叨,多年以后都会成为深切的感激和怀念。愿我们都能走近老师、读懂老师,共同谱写师生和谐的乐章,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最美时光。
四、板书设计
三、课堂小结
五、教后反思
第2课时 珍惜师生情谊
教学目标
学习主题 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
无 无 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难点
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1)课件展示电影《老师·好》的精彩片段。
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
(2)课件展示电影《老师·好》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痛苦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思考: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老师怎样的情感?
教师: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与你没有血缘关系,却愿意因你的进步而高兴、因你的退步而着急,满怀期待,助你成才,舍小家顾大家并且无怨无悔的“外人”。因此我们要知师、爱师、信师,与老师建立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珍惜师生情谊”。
课件出示:
(1)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
(2)自主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1.活动一:阅读教材P37—38“生活观察”。
思考:在师生交往中,老师扮演着指导者、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答案提示:在学习中,老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在集体活动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的角色;在课外交往中,老师扮演着陪伴者、朋友的角色;等等。
归纳: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老师是我们敬重的长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也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我们应主动理解、关心老师。
2.活动二: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这种反映师生情谊的故事还有很多。请查阅他们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归纳:真诚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善于从老师的教诲中汲取成长的营养,以勤学好问、积极主动的态度与老师交流。
3.活动三:阅读教材P39“探究与分享”。
思考: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和数学老师的批评?
学生交流发言。
归纳: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对待老师的表扬,我们应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争取做得更好。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完善自我。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应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拓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判)①要多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认真对待每一门功课;②主动和老师沟通,承认自己的错误;③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对待表扬,再接再厉,对待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讨论:造成师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学生畅所欲言。
归纳: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5.活动四:模仿秀——我眼中的各科老师。
(1)请模仿任意一位任课老师,其他同学猜猜他是谁?
(2)比较各科老师在风格上的差异,思考老师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风格。
归纳:由于年龄、专业、阅历、性格等差异,每位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所不同。
6.图片欣赏:别人家的老师VS自己家的老师。
别人家的老师总是举止端庄,温文尔雅,一举一动都散发着教书人独有的书卷气。而自己家的老师,夸张的动作,稀缺的头发,处处透露着杂技演员的感觉。
归纳:我们要尊重并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不同风格的老师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情感升华:欣赏视频《那些年,老师教会了我……》。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不只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作为学生,我们要在了解老师的基础上接受和尊重老师,在理解老师的前提下爱戴和信任老师,与老师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携手共进。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我做起,为实现更好的师生交往作出自己的努力!
四、板书设计
五、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