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5 跨学科实践活动:水的净化与自制净水器第1课时 水的净化素养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水和纯净水,学会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2.了解自来水净化的过程,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水意识。3.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一杯净水来之不易,树立珍惜水、爱护水的思想。教学重点沉淀法、过滤法、吸附法等净化水的方法。教学难点过滤操作方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水样(河水)、明矾、活性炭、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项目1 认识水的净化方法[课件展示]洪灾图片。[提出问题]近几年各地洪灾频发,洪灾过后,短时期内灾区会出现饮用水短缺,污浊的河水可否饮用?为什么?[学生学生回答]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思 考]生活总我们能用什么办法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交流学生回答]可以把水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用家里的棉布或纱布来过滤水。[过 渡]大家学生回答的很好,这样得到的水是否是纯净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天然水。[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先用肉眼观察混浊的天然水,再用天然水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进行观测(教师分发同一批获取的新鲜提取天然水或冷藏保存6小时内的天然水作为观察样品)。[教师总结]天然水中含有泥沙、腐殖质、藻类、浮渣等难溶物,还有对人体有害的离子、色素等可溶杂质以及细菌等微生物,需要净化处理后才能饮用和使用。[过 渡]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法、过滤法和吸附法。实验室中也常用这三种方法实现混合物的分离。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三种净水方法。(1)沉淀法[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102【实验3-8】,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记录]操作 现象静置沉淀 取一个100 mL 的烧杯,加入约70 mL 浑浊的天然水,静置数分钟后观察烧杯上层和底层的水 固体颗粒慢慢聚沉,上层的水较底层的清澈吸附沉淀 把少量硫酸铝[Al2(SO4)3]或明矾加入烧杯中,搅拌后,继续观察变化 上层水更加清澈,下层有大量沉淀物[分析解释]静置后上层的水较底层的清澈,说明利用重力可以使较重的不溶物沉降下来;加入明矾等试剂后上层水更加清澈,下层有大量沉淀物,说明明矾有净水作用。[结论]沉淀法有净水作用。[教师讲解]硫酸铝[Al2(SO4)3]和明矾都是常用的絮凝剂,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使杂质聚集,,加速其沉降。(2)过滤法[提出问题]那么沉降下来的这些不溶性的杂质我们要如何将它们分离出来呢?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开的实例呢?[学生回答]用漏勺将煮熟的饺子和汤分开,用地漏盖子将固体垃圾和水分开,用滤布把豆腐浆和豆腐渣分离;用沙层滤水等。[提出问题]这些分开固体和液体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都是用一种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的物品,把固体和液体分开。[教师讲解]这种利用溶解性差异将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叫作过滤。除滤纸外,小卵石、细沙、粗沙、棉花、纱布等也能用于过滤直径大小不同的杂质。[过 渡]请同学们先仔细看一看自己的实验台上的实验仪器,判断哪些可以用于实验室过滤。[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102【实验3-9】,并讲解实验要点。[教师讲解]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在漏斗的内壁。防止中间不要留有气泡,液体由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去,使过滤的滤液浑浊。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由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去,使滤液浑浊。三靠:盛液烧杯口紧靠在玻璃棒的中部(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如果不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向过滤器内倾倒液体,容易使滤纸被冲破,液体溅出),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防止戳破滤纸)。漏斗下端紧靠在接液的烧杯内壁(防止滤液溅出)。[提出问题]用过滤法处理后的水与沉淀法处理后的水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烧杯中得到的滤液比过滤前的水澄清。[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按照课本P102【实验3-9】操作步骤自己完成过滤实验,思考过滤操作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实验]学生进行过滤操作,边实验边交流。[讨论交流]各实验小组将自己过滤的水与其他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请实验效果好的实验组组长介绍经验,请实验效果待提高的实验组组长分析实验失败原因。[总结]过滤所得的滤液仍浑浊的可能原因: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补充讲解]若过滤所得的滤液仍浑浊,应再检查仪器的完整性后,再重新过滤。(3)吸附法[提出问题]通过沉降、过滤操作所得到的水此时是否为纯净物?[学生回答]不是。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颜色、异味、一些可溶性的物质。[提出问题]颜色和异味我们要如何除去呢?大家回想一下,家里的冰箱里所用的除臭剂是什么?[课件展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活性炭利用其自身疏松多孔结构,将有颜色和气味的分子吸附其内,所以可以用于除臭和除颜色。这种方法称为吸附。[过 渡]下面我们来探索一下用吸附法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请同学们按照课本P103【实验3-10】和【实验3-11】操作步骤自己完成吸附法净水实验,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实验记录]实验操作 现象【实验3-10】 取【实验3-9】中滤液约50mL置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活性炭(或木炭)振荡,静置数分钟,观察现象 滤液变得更加澄清,无色、无异味【实验3-11】 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实验3-8、3-9、3-10】净化后的水,记录实验现象。 发现杂质依次变少,水中有微生物依然存在[得出结论]处理后水的净化程度:沉淀法<过滤法<吸附法。且三种净水方式均不能除去水中的微生物。[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我们所用的自来水的水源来自于何处吗?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长江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呢?[视频播放]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影片。[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3图3.5-4,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交流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并根据所学内容将P103表格补充完整。[答案][教学板书]3.5 跨学科实践活动:水的净化与自制净水器第1课时 水的净化1.天然水2.常用的净水方法①沉淀法:加明矾等絮凝剂;②过滤法: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一贴、二低、三靠”;③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3.净水程度:沉淀法<过滤法<吸附法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课后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