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遵守规则 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遵守规则 表格式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增强对社会规则的认同, 认识到遵守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基础,从而培养学生 的政治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道德修养: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 态度,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 惯。 法治观念:明确社会规则对自由的保障作用,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增强法治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秩序。 健全人格:通过遵守规则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自我约束 力和责任感,形成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认识到遵守规则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对集体和社会的 责任,积极参与规则的维护和改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 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习 惯。 教育学生认识到维护规则是每个人的责任,学会在保护自身安全的 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教学难点 理解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如何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过程
导入 2 0 2 2 年 6 月 2 2 日 , 上 海 市 公 安 局 发 布 警 情 通 报 , 一 男 子 因 违 反 防 疫 规 定 并 殴 打 民 警 被 公 安 机 关 依 法 采 取 刑 事 强 制 措 施 。 通 报 提 到 , 6 月 1 8 日 1 3 时 2 9 分 许 , 周 某 某 ( 男 , 3 3 岁 ) 在 轨 交 2 号 线 金 科 路 站 进 站 时 , 因 其 场 所 码 显 示 核 酸 检 测 阴 性 证 明 已 超 过 7 2 小 时 , 且 无 2 4 小 时 内 核 酸 采 样 证 明 , 被 现 场 工 作 人 员 拦 下 。 民 警 到 场后,即向周某某告知搭乘公共交通的有关防疫规定并希望其配合。 但 周 某 某 不 顾 民 警 劝 阻 , 欲 强 行 进 站 , 还 连 续 挥 拳 击 打 民 警 脸 部 , 后 被 民 警 当 场 控 制 。 目 前 , 犯 罪 嫌 疑 人 周 某 某 已 被 公 安 机 关 依 法 采 取 刑 事 强 制 措 施 。
O 情通据 劝 幅 年
思 考 : 周 某 某 为 什 么 会 被 采 取 刑 事 强 制 措 施 我 们 在 生 活 中 有 必 要 遵 守 防 疫 规 定 吗 为 什 么
授新课 思考:结合图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我们该怎样看待规则 学生: 教师: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规则规定自由 的边界,保障人们的自由。我们们应该自觉遵守规则。 【探究一】马女士抱着熟睡的孩子在候车室候车。邻座的一位男士 不停地大声打手机,旁若无人,引得乘客们不断侧目而视。 马女士原以为这位男士很快就会结束通话,没想到他一直在“高谈 阔论”,最终把孩子惊醒了,哇哇直哭…… 思考: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 学生: 教师: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 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 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 的的自由和权利。 【探究二】《元史 ·许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 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 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 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有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 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 思考: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你认为该如何 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学生:
教师: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 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 就是严于行聿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 自觉遵守规则。 【探究三】 思考:阅读课本P29材料,并说一说你怎样看待这三位同学的观点 学生: 教师: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 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可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探究四】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行为 面对这些行为,你会怎么做 学生1:我会告诉吐痰的人,可以把痰吐到纸上,然后扔进垃圾桶。 学生2:随地吐痰和在喷泉池里洗手都是不对的,我会请工作人员 批评教育他们。 教师: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 守规则。 【补充】劝导有技巧:有“礼”。 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有“理”。 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 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有“节”。 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 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 或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支援。
【交流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儿童的平均身高 也在增长。根据这种情况,2010年,全国铁路儿童票的身高限制 从1.1米至1.4米调整为1.2米至1.5米,即随同成年人旅行的身 高1.2米到1.5米的儿童,享受半价客票优惠。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 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学生: 教师: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课堂小结 遵守规则 自由与规 则不可分 自觉遵 守规则 维护与改 进规则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 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课堂练习 1. 自2021年3月1日起,侮辱、诽谤英雄烈士以及冒名顶替等行 为正式入刑,这说明() A.这些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B.这些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侵权行为和诽谤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2.近明,多地因不文明养犬引发的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前有 武汉女子因抵制小区有人不系绳遛狗而遭侮辱以死抗争,后有河南 安阳又因为狗咬人案件引发无数人关注……下列关于不文明养犬 行为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①影响养犬者自身的形象,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 ②表明我国人口素质偏低,加强教育和引导即可 ③威胁他人生命健康和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利 ④破坏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影响公共卫生和安全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中学生李强平时非常淘气,经常用石头砸别人家的窗户、攀折 花木等。一天,李强在马路上遇见有人用三轮车拉着镜子,便用石 头去砸,导致2000多元的镜子被砸碎。事后,镜子主人找到李强 要求赔偿,李强说:“我还是小孩,不用承担赔偿责任。”下列对 这一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淘气不涉及违法,好好教育就可以了 B.未成年人因为年龄小,所以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C.李强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D.完全是家长教育不到位,所以必须由家长赔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