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1.(2024七上·海曙期末)实验室中的两瓶试剂,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石灰水,因失去标签而无法区别。小海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倒入试管中,用吸管向液体中吹气进行区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合作与交流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2024七上·海曙期末)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下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东海小黄鱼 B.镇海棘螈
C.凤头燕鸥 D.北草蜥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解答】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A、东海小黄鱼属于鱼类,A错误。
B、镇海棘螈属于两栖动物,B错误。
C、凤头燕鸥属于鸟类,C正确。
D、北草蜥属于爬行类,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24七上·海曙期末)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mL
B.人觉得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C.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0cm
D.一本科学书本的质量大约是3kg
【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应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A、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毫升,故A正确;
B、人体的正常温度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25℃之间,故B错误;
C、人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cm=10mm,故C错误;
D、一本科学书本的质量大约是300g=0.3kg,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2024七上·海曙期末)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赛场上的“显眼包”——机器狗,承担了搬运器材的工作。下列关于机器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生物,因为它会运动,帮助搬运铁饼
B.它是生物,因为它能够根据指令作出反应
C.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ABC、会运动、根据指令作出反应、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等都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不能作为机器狗是否属于生物的判断标准,ABC错误。
D、机器人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不能够生长和繁殖、不能遗传和变异等,即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不属于生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4七上·海曙期末)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借助能放大270倍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由许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并给这种小室取名为细胞。1846年9月,德国天文学家伽勒根据勒威耶的推算,用望远镜发现了海王星。这些事实说明(  )
A.观察必须依靠观察工具
B.只要有先进的观察工具就会有新的发现
C.观察工具的使用和发展有利于拓宽观察的范围
D.只有科学家才能通过观察工具发现自然界的新奥秘
【答案】C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描述的事实,结合选项中的说法可做出判断。
【解答】A、观察既可以直接用肉眼进行,也可以依靠观察工具来进行,故A错误;
B、有先进的观察工具不一定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故B错误;
C、由题意知,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结构,而望远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更远处的物体,这些事实说明观察工具的使用和发展有利于拓宽观察的范围,故C正确;
D、并非只有科学家才能通过观察工具发现自然界的新奥秘,普通人只要用心观察,也可以有新的发现,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2024七上·海曙期末)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的“女王头”,作为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至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如图是“女王头”近几十年来的变化,有专家推测其恐在5到10年内“断颈”。改变“女王头”的外力因素主要(  )
A.风力 B.气温 C.生物 D.冰川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解答】A、图示女王头位于沿海,终年受海风的侵蚀作用,颈部变得越显细长,故A正确。
B、气温影响是全方位的,B错误。
C、改变“女王头”的外力因素与生物因素关系不大,C错误。
D、该地纬度低,海拔低,不存在冰川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4七上·海曙期末)对比一下自己的童年照片就会发现,现在的你比童年时期明显地长高、长大了。其主要原因是(  )
A.变异的结果 B.细胞分化的结果
C.细胞成熟的结果 D.细胞分裂、生长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解答】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因此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动物体。
所以,“现在的你比童年时期长高了,体重也增加了”,这是细胞分裂和成长的结果。
故答案为:D。
8.(2024七上·海曙期末)角蜂眉兰是一种兰科植物,如图所示,它的花酷似一种雌黄蜂,骗取雄蜂前来和它“交配”,从而帮助它传播花粉,以下现象与角蜂眉兰适应环境的方式类似的是(  )
A.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
B.南美天蛾静止时如着生地衣的树枝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
D.金环蛇的体表有黑黄相间的鲜艳环纹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角蜂眉兰的花酷似一种雌黄蜂,是拟态。
【解答】A、雪地中雷鸟身覆白色羽毛,这是一种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南美天蛾静止时如着生地衣的树枝,这是拟态;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这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D、金环蛇的体表有黑黄相间的鲜艳环纹,防止敌害捕食,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B。
9.(2024七上·海曙期末)小海同学在显微镜操作时,要让镜筒下降,使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应转动的调节旋钮及方向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收镜和整理。
【解答】在显微镜操作时,要让镜筒下降,使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应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A是逆时针旋转细准焦螺旋、B是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C是顺时针旋转细准焦螺旋、D是逆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4七上·海曙期末)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A.③→①→② B.1→③→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推测地球的形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综上所述,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11.(2024七上·海曙期末)生活在海水里的海带,其细胞中积累的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碘的浓度要高出许多倍,而海带细胞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事实说明(  )
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B.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C.细胞质流动有加速物质交换的作用
D.叶绿体有吸收碘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如图:
【解答】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海带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海水中的碘不断进入细胞,B符合题意。
C、细胞质能流动,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不能吸收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2024七上·海曙期末)航天航空局(NASA)发现一颗名为TOI700e的宜居行星。如图所示为该行星与其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相当于宇宙结构层次中的(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答案】B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一般而言,围绕恒星公转的是行星,围绕行星公转的是卫星。
【解答】读图可知,图示是行星围绕恒星公转,组成恒星系统,类似于太阳系,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3.(2024七上·海曙期末)如图中1~4表示某些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青蛙
B.1孢子植物、2蕨类植物、3苔藓植物、4树蕨
C.1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3裸子植物、4松树
D.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节肢动物、4蛔虫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图示中:1包含2与3,2包含4。
【解答】A、4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不属于2爬行动物,2爬行动物和3哺乳动物都是1脊椎动物,A错误;
B、1孢子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3苔藓植物、2蕨类植物,4树蕨是蕨类植物,B正确;
C、1种子植物包括2被子植物和3裸子植物,4松树属于3裸子植物,不是2被子植物,C错误;
D、4蛔虫是线虫动物不是2扁形动物,2扁形动物和3节肢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24七上·海曙期末)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
B.注意保护好身体的脆弱部位,免遭落石砸伤
C.被埋在废墟里,要保存好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
D.低层住户就地逃生,高层的住户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答案】D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目前尚难以准确预报。一旦发生地震,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灾难,因此人们要学会正确的预防措施和逃生方法。
【解答】A、地震发生时,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故A正确;
B、地震发生时,注意保护好身体的脆弱部位,免遭落石砸伤,故B正确;
C、地震发生时,如果被埋在废墟里,要保存好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故C正确;
D、低层住户就地逃生,高层的住户不能乘电梯撤离;若乘电梯,有可能被困在电梯里,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2024七上·海曙期末)为了更好地学习地球运动,小海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如图所示是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光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俯视)
②同时要保持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③该演示能模拟四季更替
④地球仪绕光源一周,光线的直射范围是30°N—30°S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的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公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①由于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应手持地球仪以光源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俯视),①错误;
②同时要保持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②正确;
③该实验能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地球公转能产生四季更替的现象,所以该演示能模拟四季更替,③正确;
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移动,故地球仪绕光源一周,光线的直射范围是23.5°N~23.5°S,④错误。
故答案为:A。
16.(2024七上·海曙期末)海曙龙观被授予“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了“蕨类绿道”、“中华水韭池”、“鸳鸯湖”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型基地,为林间生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活动
B.可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该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D.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①就地保护: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②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
③建立基因库: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
④构建法律体系: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
【解答】A、扩大珍稀濒危物种的拯救活动,可以拯救更多的濒危物种,有利于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由于该生物在我国没有天敌,会使该生物大量繁殖,无法控制,导致生物入侵,B符合题意。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
D、乱砍乱伐森林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偷猎使生物的种类减少,从而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生物入侵,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2024七上·海曙期末)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小海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紫菜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B.葫芦藓孢蒴中的孢子,落在向阳、干燥的土壤中长成新的植株
C.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进行繁殖
D.银杏是最古老的裸子植物之一,其果实俗称“白果”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解答】A、紫菜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多细胞藻类植物,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B、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和叶结构简单,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葫芦藓是苔藓植物,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B错误;
C、肾蕨等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用孢子进行繁殖,C正确;
D、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在外面。银杏是最古老的裸子植物之一,其种子(不是果实)俗称“白果”,D错误。
故答案为:C。
18.(2024七上·海曙期末)如图的溪石斑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以刮食附生于溪流岩石上的藻类为生,兼食某些昆虫及水栖幼虫。其在二歧分类表中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解答】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因此,溪石斑在二歧分类表中的位置是甲。
故答案为:A。
19.(2024七上·海曙期末)下列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系的主要质量集中在八大行星上
B.太阳系中类似地月系的天体层次只有一个
C.大部分小行星位于木星与火星轨道之间
D.太阳黑子是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又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
【解答】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以上都集中在太阳上;目前观测到的类似地月系的天体系统还有冥王星系;大部分小行星位于木星与火星轨道之间;太阳黑子是一些发光的温度较低的区域,并不是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
故答案为:C。
20.(2024七上·海曙期末)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小海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B 木尺受潮膨胀,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绕在铅笔上的头发排列稀疏 偏大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高点或最低点相平。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
(2)木尺受潮膨胀后,刻度间距离将变大,即分度值将偏大;
(3)空气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
(4)在用积累法测量头发直径时,要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否则测出的头发总直径偏大。
【解答】A、在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点或最高点相平。若俯视读数,则视线将于高于液面最低点或最高点的刻度相交,即读数会偏大,故A错误;
B、木尺受潮膨胀后,刻度间距离将变大,即分度值将偏大。用这样的刻度尺去测量物体长度,结果会偏小,故B错误;
C、空气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所以在移出沸水中后,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即示数偏小,故C错误;
D、在用积累法测量头发直径时,若没有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则测出的头发总直径偏大,导致求得的头发直径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1.(2024七上·海曙期末)下列关于生物的结构层次判断正确的是(  )
A.热水烫过的番茄表面撕下的一层“皮”属于上皮组织
B.猕猴桃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猕猴桃果实属于营养器官
C.被子植物的根与哺乳动物的心脏属于同一结构层次
D.人的肺与血液同属于结缔组织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A、热水烫过的番茄表面撕下的一层“皮”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
B、猕猴桃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猕猴桃果实属于生殖器官。B错误。
C、被子植物的根与哺乳动物的心脏都是器官,所以属于同一结构层次。C正确。
D、人的肺属于器官,血液同属于结缔组织。D错误。
故答案为:C。
22.(2024七上·海曙期末)如图是小海去天一阁的步行导航截屏图。电子地图上起点(广场)到终点(南大门)的图上距离是6cm,实际距离1.2km,请根据图片信息,计算此电子地图的比例尺大约为(  )
A.1:20 B.1:200 C.1:2000 D.1:20000
【答案】D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解答】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若电子地图上起点(广场)到终点(南大门)的图上距离是6cm,实际距离1.2km,则此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为1:20000。
故答案为:D。
23.(2024七上·海曙期末)如图是细菌结构模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是尾巴,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④是细胞质,含叶绿体
C.⑤是细胞核,有明显的边界 D.⑥是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图中的①鞭毛、②荚膜、③细胞壁、④细胞质、⑤遗传物质、⑥细胞膜。
【解答】A、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没有器官。①是鞭毛,细菌就是借助鞭毛的摆动进行运动。A错误。
B、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绝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B错误。
C、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所以⑥是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24.(2024七上·海曙期末)图甲是海曙区某学生用铅笔代替竿子进行“观竿测影”的实验,实验当天是2023年3月28日上午9:51记录铅笔影长变化,图乙是地球的公转运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铅笔的影子朝西北方向
B.一天内,竿影移动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C.记录当天,地球正运行到图中③的位置
D.这天以后的一个月内,正午时的竿影将会逐日变长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的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在北半球,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之后太阳光线向北移动,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太阳光线向南移动,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光线继续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
【解答】A、由于日出东方,实验当天是2023年3月28日上午9:51,太阳位于偏南方位,此时铅笔的影子朝西北方向,A正确;
B、一天内,竿影移动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B错误;
C、记录当天是2023年3月28日,地球正运行在春分(3月21日前后)至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即图中②的位置,C错误;
D、这天以后的一个月内,阳光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正午时的竿影将会逐日变短,D错误。
故答案为:A。
25.(2024七上·海曙期末)用天平称出某瓶子最多能装水的质量,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掉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方法二是先称出空瓶的质量,再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对这两种方法的看法正确的是(  )
A.随便用哪种方法都一样 B.用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第一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方法一,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掉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这时候有一部分水附在瓶子内壁,测出的空瓶质量偏大,计算出的水的质量就偏小。
方法二,称出空瓶的质量,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这样计算出的质量差就是倒入墨水瓶中的水的质量。
【解答】第一支种方法先装满水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掉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
因为这种方法会有水粘在瓶子内壁上倒不净,会使测出的空瓶质量偏大,使测出的水的质量会偏小一点;
而第二种方法避免了有水粘在瓶子内壁上倒不净,可以减小误差,因此应当采用第二种方法。
故答案为:B。
26.(2024七上·海曙期末)生石花是一种小型肉质植物,有两片肥厚多汁的叶子,能开花结果,常用种子繁衍后代,幼苗很小,生长迟缓。请根据上述信息判断:
(1)生石花有两片肥厚多汁的叶子,这一形态特点与   的生存环境相适应。
(2)根据“能开花结果,常用种子繁衍后代”的描述,说明生石花具有能   的生物基本特征。
【答案】(1)干旱缺水
(2)繁殖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1)生石花有两片肥厚多汁的叶子,这一形态特点与干旱的生存环境相通应。
(2)根据“能开花结果,常用种子繁衍后代”的描述,说明生石花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生命特征。
27.(2024七上·海曙期末)2023年12月2日,云南省德宏芒市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24.20°N,98.10°E。此次地震是由于   板块与   板块挤压碰撞造成的。在图上,A点表示专家测出的此次地震震中的位置,B点表示海曙所在的位置,则此次地震震中大致位于海曙位置的   方向。
【答案】亚欧;印度洋;西南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解答】云南省德宏芒市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此次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造成的。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此次地震震中A大致位于海曙位置B的西南方向。
28.(2024七上·海曙期末)请完成以下测量工具的读数:
(1)如图a,体温计的量程为   ,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是   ℃。
(2)如图b,用温度计测量冬天某一日晚上的气温,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如图c,小曙使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精确度高的那把尺测量的长度为   cm。
【答案】(1)35℃-42℃;37.5
(2)-4
(3)2.40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体温计时,先观察体温计的分度值,再观察液柱液面所对应示数;
(2)使用温度计时,先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观察0刻度线的位置,确定温度计的读数时零上还是零下;
(3)使用刻度尺时,先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再观看物体是否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1)由图(a)可知,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37.5℃;
(2)由图(b)可知,0℃在上,10℃在下,液柱液面在0℃和10℃之间,说明此时温度在零下,由液柱液面可知,此时温度为﹣4℃;
(3)由图(c)可知,第一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第二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故第二把刻度尺更精准,此时物体的长度为2.40cm。
29.(2024七上·海曙期末)研究人员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已利用小鼠干细胞培育出具有早期大脑、跳动心脏和肠道等的小鼠胚胎模型。
(1)研究人员能利用小鼠干细胞培育出心脏、大脑和肠道等,说叨细胞具有   能力,其中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可用图中的   (选填“a”或“b”)农示。
(2)小鼠的心脏属于结构层次中的   。与植物相比,小鼠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
【答案】(1)分化;b
(2)器官;系统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由胚胎干细胞经过分化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同,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再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心脏、大脑合肠道几种器官。人体的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如图,心肌属于肌肉组织,如图中的b所示。
(2)心脏的表层分布有上皮组织,心脏壁中分布有神经组织等,由此可知,心脏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小鼠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30.(2024七上·海曙期末)小曙使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指出小曙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天平平衡,他需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
(3)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曙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答案】(1)没有把游码拨到左端零刻度线处
(2)右
(3)78.4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1)从天平的正确使用进行分析: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2)用天平称量物质前要通过调节横梁两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3)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解答】(1)使用天平时,应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即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而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了游码归零这一步骤。
(2)甲图中没有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横梁就平衡了,如果将游码调零,则指针会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要使横梁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3)由图知,小石块的质量m=50g+20g+5g+3.4g=78.4g。
31.(2024七上·海曙期末)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北京冬奥会的颁奖礼仪服内胆采用了石墨烯材料,该材料可以在通电情况下发热,有效抵御-30℃的低温环境,此过程中是将   能转化为   能。
(2)杭州亚运会的游泳馆新增了尿素有机物分解器,不需要换水就可使尿素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此分解器中发生的变化展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答案】(1)电;热
(2)化学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1)通电发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2)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的种类。
【解答】(1)在通电情况下发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2)尿素有机物分解器将尿素分解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2.(2024七上·海曙期末)2022年3月,历时10年的调研成果《宁波植物丛书》正式出版,此书全面展示了宁波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家底,其中收录了野生植物2183种,其中浙江特有42种,宁波特有13种。
(1)以上资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此书收录了不少以“宁波”命名的植物,小曙为书中的6种植物绘制了分类阶层系统图,如图所示。
①据图所示,被子植物可分成两大类,其中宁波豆石兰属于被子植物中的   植物(选填“单子叶”或“双子叶”),其叶片上的叶脉为   ,根系为   。
②图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分别是   。
【答案】(1)物种
(2)单子叶;平行叶脉;须根系;宁波三角槭和天童锐角槭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指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种子的基本结构都是种皮和胚。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多为平行脉,根为须根系,花基数多为3数或3的倍数;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多为网状脉,根多为主根系,花基数多为4、5或4、5的倍数。
3、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1)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结合资料信息可知,资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
(2)①据图所示,被子植物可分成两大类:单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纲,其中宁波石豆兰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结合分析可知,作为单子叶植物的宁波石豆兰叶片上的叶脉为平行脉,根系为须根系。
②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结合题图可知,图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分别是宁波三角槭、天童锐角槭,它们都属于槭属。
33.(2024七上·海曙期末)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息息相关,耕地、播种、除草的时间都要遵循节气之规,如谚语曰:“小满前后,种瓜种豆”。读图1“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和图2“某日夜长的纬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的节气位于图1中的   (填节气名称),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
(2)农民按照节气“小满前后,种瓜种豆”时,地球运行至图1中的   附近(填图中字母)。
(3)“凉风习习,碧空万里,昼夜均分,此日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描绘的是   (填节气名称)。
【答案】(1)冬至;南回归线
(2)a
(3)秋分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1)读图2可知,90°S至66.5°S没有夜长,说明夜长时间是0,即出现极昼现象,90°N至66.5°N夜长时间是24小时,此时有极夜现象,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读图可知,有谚语曰:“小满前后,种瓜种豆”,小满位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即地球运行至图1公转轨道中的a。
(3)“凉风习习,碧空万里,昼夜均分,此日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描绘的是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34.(2024七上·海曙期末)小组同学外出旅游,小海和小曙各携带了差不多温度的开水,但不到一个小时,小海保温杯中的水已经变凉了,小曙保温杯中的水却还是暖暖的。于是他们提出问题: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同时利用家里两个不同品牌的智能保温杯(能显示杯内液体的温度)进行探究,并作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跟保温杯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跟所装液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跟所装液体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们用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相同容积的保温杯装满沸水,放置在同一室内,所测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h 0 0.5 1.0 1.5 2.0 2.5 3.0 3.5
水的温度/℃ 玻璃保温杯 100 60 50 40 30 20 20 20
不锈钢保温杯 100 80 60 50 40 30 25 20
(1)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可以通过   来比较,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时的室温为   ℃。
(2)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   。
(3)如果要验证猜想, 用同种材质的保温杯,装入   的液体。
【答案】(1)相同时间内水降低的温度;20
(2)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跟保温杯的材料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锈钢的保温杯比玻璃保温杯效果好
(3)质量相等、种类不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越好,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降低的越慢;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不再改变,说明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与室温相同;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3)影响保温效果的因素有多个,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解答】(1)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越好,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降低的越慢,水的温度越高,所以实验中通过水的温度的高低来比较保温杯的保温效果;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该物质降低到20℃时,温度不再降低,由此可知实验时的室温是20℃;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装满沸水的玻璃保温杯和不锈钢保温杯放置在同一室内,不锈钢保温杯内水的温度下降的慢,则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要好一些,这说明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与材料有关;
(3)如果要验证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跟所装液体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保温杯的材料相同、所装液体的质量相同,改变液体的种类。
35.(2024七上·海曙期末)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①为制作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2)小海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如图②,小海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则他看到的视野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
(3)小海用橡皮泥制作了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示意图,如图③,下表是制作的指标评价标准:
等级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根据评价指标,小海同学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
【答案】(1)③④②①
(2)BDAC
(3)待改进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解答】(1)制作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③滴、④撕、②展、①盖、染、吸。故正确顺序是③④②①。
(2)在视野从A到D的调节过程,B物像位于视野的左方,先将观察目标向左方移到视野中央,观察到D图像;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观察到A图像,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④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观察到C图像。
(3)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图乙小海用橡皮泥制作植物细胞示图,图中只标注了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液泡,还没有标注细胞质、细胞壁。结合指标评价标准可知,小海同学制作的模型“名称标注不全”应被评为待改进。
36.(2024七上·海曙期末)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以植物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种的扁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在相邻的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蚜虫。经分析发现紫色扁豆中含有物质A,而绿色扁豆中没有,据此设计了以下实验。假设: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
实验:取甲、乙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
项目 甲组 乙组
人工饲液 100g10%蔗糖溶液
物质A 不加物质A
实验 结果 平均取食频率 1次/小时 18次/小时
平均取食时间 0.2分钟/次 1.5分钟/次
(1)表格中“ ”处应填入   。
(2)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甲、乙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甲组平均取食频率比乙组   (选填“高”或“低”);
②   。
【答案】(1)100g10%蔗糖溶液
(2)低;乙组平均取食时间比甲组长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多次实验等。
【解答】(1)对照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所以表格中“?”处应填入一定量10%蔗糖溶液。
(2)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甲、乙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甲组平均取食频率比乙组高;②乙组平均取食频率比甲组长。
37.(2024七上·海曙期末)小曙同学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2)小曙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9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分别为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的室内温度为   ℃。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答案】(1)空气热胀冷缩
(2)30
(3)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来测量温度的;
(2)先计算出A和B之间有多少个小格,再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根据A到C共有10小格计算出室内实际温度;
(3)为提高精确程度将玻璃泡做大些,玻璃管做细些。
【解答】 (1)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由图乙可知,10℃与90℃之间有(8-4)×10=40小格,
每小格表示温度=;
液柱正好移动到C处,即从A到C共有10小格,
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2℃×10+10℃=30℃;
(3)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38.(2024七上·海曙期末)2023年3月24日农历闰二月初三晚,我国西南方天空上演一场奇妙的天象——“月掩金星”。如图1为地球上拍摄到的月球遮掩金星的全过程。
(1)如图2为发生“月掩金星”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月球与金星的位置分别在   (A.甲与A B.甲与B C.乙与A D.乙与B)
(2)本次“月掩金星”的2天前,月相为   ,常发生   现象(选填“月食”或“日食”)。
【答案】(1)D
(2)新月;日食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八大行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关系可分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当月球运行到行星前面时,会将其遮掩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农历初一左右形成的月相为新月,之后形成的是蛾眉月。
【解答】(1)据材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位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且三者位置呈一直线,因此金星和月球可能位于甲与B位置,B正确。
(2)根据材料,本次“月掩金星”发生在农历闰二月初三,当天形成的月相是蛾眉月。“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常发生日食现象。
1 / 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1.(2024七上·海曙期末)实验室中的两瓶试剂,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石灰水,因失去标签而无法区别。小海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倒入试管中,用吸管向液体中吹气进行区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合作与交流
2.(2024七上·海曙期末)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下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东海小黄鱼 B.镇海棘螈
C.凤头燕鸥 D.北草蜥
3.(2024七上·海曙期末)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mL
B.人觉得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C.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0cm
D.一本科学书本的质量大约是3kg
4.(2024七上·海曙期末)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赛场上的“显眼包”——机器狗,承担了搬运器材的工作。下列关于机器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生物,因为它会运动,帮助搬运铁饼
B.它是生物,因为它能够根据指令作出反应
C.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5.(2024七上·海曙期末)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借助能放大270倍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由许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并给这种小室取名为细胞。1846年9月,德国天文学家伽勒根据勒威耶的推算,用望远镜发现了海王星。这些事实说明(  )
A.观察必须依靠观察工具
B.只要有先进的观察工具就会有新的发现
C.观察工具的使用和发展有利于拓宽观察的范围
D.只有科学家才能通过观察工具发现自然界的新奥秘
6.(2024七上·海曙期末)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的“女王头”,作为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至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如图是“女王头”近几十年来的变化,有专家推测其恐在5到10年内“断颈”。改变“女王头”的外力因素主要(  )
A.风力 B.气温 C.生物 D.冰川
7.(2024七上·海曙期末)对比一下自己的童年照片就会发现,现在的你比童年时期明显地长高、长大了。其主要原因是(  )
A.变异的结果 B.细胞分化的结果
C.细胞成熟的结果 D.细胞分裂、生长的结果
8.(2024七上·海曙期末)角蜂眉兰是一种兰科植物,如图所示,它的花酷似一种雌黄蜂,骗取雄蜂前来和它“交配”,从而帮助它传播花粉,以下现象与角蜂眉兰适应环境的方式类似的是(  )
A.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
B.南美天蛾静止时如着生地衣的树枝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
D.金环蛇的体表有黑黄相间的鲜艳环纹
9.(2024七上·海曙期末)小海同学在显微镜操作时,要让镜筒下降,使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应转动的调节旋钮及方向是(  )
A. B.
C. D.
10.(2024七上·海曙期末)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A.③→①→② B.1→③→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11.(2024七上·海曙期末)生活在海水里的海带,其细胞中积累的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碘的浓度要高出许多倍,而海带细胞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事实说明(  )
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B.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C.细胞质流动有加速物质交换的作用
D.叶绿体有吸收碘的作用
12.(2024七上·海曙期末)航天航空局(NASA)发现一颗名为TOI700e的宜居行星。如图所示为该行星与其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相当于宇宙结构层次中的(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13.(2024七上·海曙期末)如图中1~4表示某些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青蛙
B.1孢子植物、2蕨类植物、3苔藓植物、4树蕨
C.1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3裸子植物、4松树
D.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节肢动物、4蛔虫
14.(2024七上·海曙期末)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
B.注意保护好身体的脆弱部位,免遭落石砸伤
C.被埋在废墟里,要保存好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
D.低层住户就地逃生,高层的住户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15.(2024七上·海曙期末)为了更好地学习地球运动,小海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如图所示是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光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俯视)
②同时要保持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③该演示能模拟四季更替
④地球仪绕光源一周,光线的直射范围是30°N—30°S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16.(2024七上·海曙期末)海曙龙观被授予“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了“蕨类绿道”、“中华水韭池”、“鸳鸯湖”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型基地,为林间生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活动
B.可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该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D.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17.(2024七上·海曙期末)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小海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紫菜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B.葫芦藓孢蒴中的孢子,落在向阳、干燥的土壤中长成新的植株
C.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进行繁殖
D.银杏是最古老的裸子植物之一,其果实俗称“白果”
18.(2024七上·海曙期末)如图的溪石斑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以刮食附生于溪流岩石上的藻类为生,兼食某些昆虫及水栖幼虫。其在二歧分类表中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2024七上·海曙期末)下列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系的主要质量集中在八大行星上
B.太阳系中类似地月系的天体层次只有一个
C.大部分小行星位于木星与火星轨道之间
D.太阳黑子是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
20.(2024七上·海曙期末)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小海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B 木尺受潮膨胀,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绕在铅笔上的头发排列稀疏 偏大
A.A B.B C.C D.D
21.(2024七上·海曙期末)下列关于生物的结构层次判断正确的是(  )
A.热水烫过的番茄表面撕下的一层“皮”属于上皮组织
B.猕猴桃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猕猴桃果实属于营养器官
C.被子植物的根与哺乳动物的心脏属于同一结构层次
D.人的肺与血液同属于结缔组织
22.(2024七上·海曙期末)如图是小海去天一阁的步行导航截屏图。电子地图上起点(广场)到终点(南大门)的图上距离是6cm,实际距离1.2km,请根据图片信息,计算此电子地图的比例尺大约为(  )
A.1:20 B.1:200 C.1:2000 D.1:20000
23.(2024七上·海曙期末)如图是细菌结构模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是尾巴,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④是细胞质,含叶绿体
C.⑤是细胞核,有明显的边界 D.⑥是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
24.(2024七上·海曙期末)图甲是海曙区某学生用铅笔代替竿子进行“观竿测影”的实验,实验当天是2023年3月28日上午9:51记录铅笔影长变化,图乙是地球的公转运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铅笔的影子朝西北方向
B.一天内,竿影移动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C.记录当天,地球正运行到图中③的位置
D.这天以后的一个月内,正午时的竿影将会逐日变长
25.(2024七上·海曙期末)用天平称出某瓶子最多能装水的质量,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掉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方法二是先称出空瓶的质量,再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对这两种方法的看法正确的是(  )
A.随便用哪种方法都一样 B.用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第一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无法判断
26.(2024七上·海曙期末)生石花是一种小型肉质植物,有两片肥厚多汁的叶子,能开花结果,常用种子繁衍后代,幼苗很小,生长迟缓。请根据上述信息判断:
(1)生石花有两片肥厚多汁的叶子,这一形态特点与   的生存环境相适应。
(2)根据“能开花结果,常用种子繁衍后代”的描述,说明生石花具有能   的生物基本特征。
27.(2024七上·海曙期末)2023年12月2日,云南省德宏芒市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24.20°N,98.10°E。此次地震是由于   板块与   板块挤压碰撞造成的。在图上,A点表示专家测出的此次地震震中的位置,B点表示海曙所在的位置,则此次地震震中大致位于海曙位置的   方向。
28.(2024七上·海曙期末)请完成以下测量工具的读数:
(1)如图a,体温计的量程为   ,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是   ℃。
(2)如图b,用温度计测量冬天某一日晚上的气温,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如图c,小曙使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精确度高的那把尺测量的长度为   cm。
29.(2024七上·海曙期末)研究人员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已利用小鼠干细胞培育出具有早期大脑、跳动心脏和肠道等的小鼠胚胎模型。
(1)研究人员能利用小鼠干细胞培育出心脏、大脑和肠道等,说叨细胞具有   能力,其中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可用图中的   (选填“a”或“b”)农示。
(2)小鼠的心脏属于结构层次中的   。与植物相比,小鼠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
30.(2024七上·海曙期末)小曙使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指出小曙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天平平衡,他需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
(3)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曙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1.(2024七上·海曙期末)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北京冬奥会的颁奖礼仪服内胆采用了石墨烯材料,该材料可以在通电情况下发热,有效抵御-30℃的低温环境,此过程中是将   能转化为   能。
(2)杭州亚运会的游泳馆新增了尿素有机物分解器,不需要换水就可使尿素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此分解器中发生的变化展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2.(2024七上·海曙期末)2022年3月,历时10年的调研成果《宁波植物丛书》正式出版,此书全面展示了宁波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家底,其中收录了野生植物2183种,其中浙江特有42种,宁波特有13种。
(1)以上资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此书收录了不少以“宁波”命名的植物,小曙为书中的6种植物绘制了分类阶层系统图,如图所示。
①据图所示,被子植物可分成两大类,其中宁波豆石兰属于被子植物中的   植物(选填“单子叶”或“双子叶”),其叶片上的叶脉为   ,根系为   。
②图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分别是   。
33.(2024七上·海曙期末)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息息相关,耕地、播种、除草的时间都要遵循节气之规,如谚语曰:“小满前后,种瓜种豆”。读图1“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和图2“某日夜长的纬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的节气位于图1中的   (填节气名称),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
(2)农民按照节气“小满前后,种瓜种豆”时,地球运行至图1中的   附近(填图中字母)。
(3)“凉风习习,碧空万里,昼夜均分,此日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描绘的是   (填节气名称)。
34.(2024七上·海曙期末)小组同学外出旅游,小海和小曙各携带了差不多温度的开水,但不到一个小时,小海保温杯中的水已经变凉了,小曙保温杯中的水却还是暖暖的。于是他们提出问题: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同时利用家里两个不同品牌的智能保温杯(能显示杯内液体的温度)进行探究,并作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跟保温杯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跟所装液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跟所装液体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们用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相同容积的保温杯装满沸水,放置在同一室内,所测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h 0 0.5 1.0 1.5 2.0 2.5 3.0 3.5
水的温度/℃ 玻璃保温杯 100 60 50 40 30 20 20 20
不锈钢保温杯 100 80 60 50 40 30 25 20
(1)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可以通过   来比较,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时的室温为   ℃。
(2)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   。
(3)如果要验证猜想, 用同种材质的保温杯,装入   的液体。
35.(2024七上·海曙期末)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①为制作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2)小海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如图②,小海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则他看到的视野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
(3)小海用橡皮泥制作了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示意图,如图③,下表是制作的指标评价标准:
等级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根据评价指标,小海同学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
36.(2024七上·海曙期末)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以植物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种的扁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在相邻的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蚜虫。经分析发现紫色扁豆中含有物质A,而绿色扁豆中没有,据此设计了以下实验。假设: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
实验:取甲、乙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
项目 甲组 乙组
人工饲液 100g10%蔗糖溶液
物质A 不加物质A
实验 结果 平均取食频率 1次/小时 18次/小时
平均取食时间 0.2分钟/次 1.5分钟/次
(1)表格中“ ”处应填入   。
(2)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甲、乙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甲组平均取食频率比乙组   (选填“高”或“低”);
②   。
37.(2024七上·海曙期末)小曙同学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2)小曙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9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分别为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的室内温度为   ℃。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38.(2024七上·海曙期末)2023年3月24日农历闰二月初三晚,我国西南方天空上演一场奇妙的天象——“月掩金星”。如图1为地球上拍摄到的月球遮掩金星的全过程。
(1)如图2为发生“月掩金星”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月球与金星的位置分别在   (A.甲与A B.甲与B C.乙与A D.乙与B)
(2)本次“月掩金星”的2天前,月相为   ,常发生   现象(选填“月食”或“日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解答】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A、东海小黄鱼属于鱼类,A错误。
B、镇海棘螈属于两栖动物,B错误。
C、凤头燕鸥属于鸟类,C正确。
D、北草蜥属于爬行类,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应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A、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毫升,故A正确;
B、人体的正常温度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25℃之间,故B错误;
C、人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cm=10mm,故C错误;
D、一本科学书本的质量大约是300g=0.3kg,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ABC、会运动、根据指令作出反应、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等都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不能作为机器狗是否属于生物的判断标准,ABC错误。
D、机器人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不能够生长和繁殖、不能遗传和变异等,即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不属于生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描述的事实,结合选项中的说法可做出判断。
【解答】A、观察既可以直接用肉眼进行,也可以依靠观察工具来进行,故A错误;
B、有先进的观察工具不一定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故B错误;
C、由题意知,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结构,而望远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更远处的物体,这些事实说明观察工具的使用和发展有利于拓宽观察的范围,故C正确;
D、并非只有科学家才能通过观察工具发现自然界的新奥秘,普通人只要用心观察,也可以有新的发现,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解答】A、图示女王头位于沿海,终年受海风的侵蚀作用,颈部变得越显细长,故A正确。
B、气温影响是全方位的,B错误。
C、改变“女王头”的外力因素与生物因素关系不大,C错误。
D、该地纬度低,海拔低,不存在冰川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解答】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因此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动物体。
所以,“现在的你比童年时期长高了,体重也增加了”,这是细胞分裂和成长的结果。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角蜂眉兰的花酷似一种雌黄蜂,是拟态。
【解答】A、雪地中雷鸟身覆白色羽毛,这是一种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南美天蛾静止时如着生地衣的树枝,这是拟态;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这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D、金环蛇的体表有黑黄相间的鲜艳环纹,防止敌害捕食,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收镜和整理。
【解答】在显微镜操作时,要让镜筒下降,使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应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A是逆时针旋转细准焦螺旋、B是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C是顺时针旋转细准焦螺旋、D是逆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推测地球的形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综上所述,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11.【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如图:
【解答】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海带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海水中的碘不断进入细胞,B符合题意。
C、细胞质能流动,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不能吸收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一般而言,围绕恒星公转的是行星,围绕行星公转的是卫星。
【解答】读图可知,图示是行星围绕恒星公转,组成恒星系统,类似于太阳系,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3.【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图示中:1包含2与3,2包含4。
【解答】A、4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不属于2爬行动物,2爬行动物和3哺乳动物都是1脊椎动物,A错误;
B、1孢子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3苔藓植物、2蕨类植物,4树蕨是蕨类植物,B正确;
C、1种子植物包括2被子植物和3裸子植物,4松树属于3裸子植物,不是2被子植物,C错误;
D、4蛔虫是线虫动物不是2扁形动物,2扁形动物和3节肢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目前尚难以准确预报。一旦发生地震,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灾难,因此人们要学会正确的预防措施和逃生方法。
【解答】A、地震发生时,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故A正确;
B、地震发生时,注意保护好身体的脆弱部位,免遭落石砸伤,故B正确;
C、地震发生时,如果被埋在废墟里,要保存好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故C正确;
D、低层住户就地逃生,高层的住户不能乘电梯撤离;若乘电梯,有可能被困在电梯里,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的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公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①由于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应手持地球仪以光源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俯视),①错误;
②同时要保持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②正确;
③该实验能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地球公转能产生四季更替的现象,所以该演示能模拟四季更替,③正确;
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移动,故地球仪绕光源一周,光线的直射范围是23.5°N~23.5°S,④错误。
故答案为:A。
16.【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①就地保护: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②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
③建立基因库: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
④构建法律体系: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
【解答】A、扩大珍稀濒危物种的拯救活动,可以拯救更多的濒危物种,有利于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由于该生物在我国没有天敌,会使该生物大量繁殖,无法控制,导致生物入侵,B符合题意。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
D、乱砍乱伐森林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偷猎使生物的种类减少,从而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生物入侵,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解答】A、紫菜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多细胞藻类植物,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B、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和叶结构简单,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葫芦藓是苔藓植物,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B错误;
C、肾蕨等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用孢子进行繁殖,C正确;
D、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在外面。银杏是最古老的裸子植物之一,其种子(不是果实)俗称“白果”,D错误。
故答案为:C。
18.【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解答】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因此,溪石斑在二歧分类表中的位置是甲。
故答案为:A。
19.【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又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
【解答】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以上都集中在太阳上;目前观测到的类似地月系的天体系统还有冥王星系;大部分小行星位于木星与火星轨道之间;太阳黑子是一些发光的温度较低的区域,并不是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
故答案为:C。
20.【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高点或最低点相平。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
(2)木尺受潮膨胀后,刻度间距离将变大,即分度值将偏大;
(3)空气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
(4)在用积累法测量头发直径时,要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否则测出的头发总直径偏大。
【解答】A、在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点或最高点相平。若俯视读数,则视线将于高于液面最低点或最高点的刻度相交,即读数会偏大,故A错误;
B、木尺受潮膨胀后,刻度间距离将变大,即分度值将偏大。用这样的刻度尺去测量物体长度,结果会偏小,故B错误;
C、空气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所以在移出沸水中后,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即示数偏小,故C错误;
D、在用积累法测量头发直径时,若没有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则测出的头发总直径偏大,导致求得的头发直径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1.【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A、热水烫过的番茄表面撕下的一层“皮”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
B、猕猴桃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猕猴桃果实属于生殖器官。B错误。
C、被子植物的根与哺乳动物的心脏都是器官,所以属于同一结构层次。C正确。
D、人的肺属于器官,血液同属于结缔组织。D错误。
故答案为:C。
22.【答案】D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解答】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若电子地图上起点(广场)到终点(南大门)的图上距离是6cm,实际距离1.2km,则此电子地图的比例尺为1:20000。
故答案为:D。
23.【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图中的①鞭毛、②荚膜、③细胞壁、④细胞质、⑤遗传物质、⑥细胞膜。
【解答】A、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没有器官。①是鞭毛,细菌就是借助鞭毛的摆动进行运动。A错误。
B、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绝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B错误。
C、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所以⑥是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24.【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的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在北半球,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之后太阳光线向北移动,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太阳光线向南移动,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光线继续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
【解答】A、由于日出东方,实验当天是2023年3月28日上午9:51,太阳位于偏南方位,此时铅笔的影子朝西北方向,A正确;
B、一天内,竿影移动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B错误;
C、记录当天是2023年3月28日,地球正运行在春分(3月21日前后)至夏至(6月22日前后)之间,即图中②的位置,C错误;
D、这天以后的一个月内,阳光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正午时的竿影将会逐日变短,D错误。
故答案为:A。
25.【答案】B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方法一,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掉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这时候有一部分水附在瓶子内壁,测出的空瓶质量偏大,计算出的水的质量就偏小。
方法二,称出空瓶的质量,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这样计算出的质量差就是倒入墨水瓶中的水的质量。
【解答】第一支种方法先装满水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掉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
因为这种方法会有水粘在瓶子内壁上倒不净,会使测出的空瓶质量偏大,使测出的水的质量会偏小一点;
而第二种方法避免了有水粘在瓶子内壁上倒不净,可以减小误差,因此应当采用第二种方法。
故答案为:B。
26.【答案】(1)干旱缺水
(2)繁殖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1)生石花有两片肥厚多汁的叶子,这一形态特点与干旱的生存环境相通应。
(2)根据“能开花结果,常用种子繁衍后代”的描述,说明生石花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生命特征。
27.【答案】亚欧;印度洋;西南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解答】云南省德宏芒市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此次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造成的。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此次地震震中A大致位于海曙位置B的西南方向。
28.【答案】(1)35℃-42℃;37.5
(2)-4
(3)2.40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体温计时,先观察体温计的分度值,再观察液柱液面所对应示数;
(2)使用温度计时,先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观察0刻度线的位置,确定温度计的读数时零上还是零下;
(3)使用刻度尺时,先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再观看物体是否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1)由图(a)可知,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37.5℃;
(2)由图(b)可知,0℃在上,10℃在下,液柱液面在0℃和10℃之间,说明此时温度在零下,由液柱液面可知,此时温度为﹣4℃;
(3)由图(c)可知,第一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第二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故第二把刻度尺更精准,此时物体的长度为2.40cm。
29.【答案】(1)分化;b
(2)器官;系统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由胚胎干细胞经过分化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同,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再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心脏、大脑合肠道几种器官。人体的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如图,心肌属于肌肉组织,如图中的b所示。
(2)心脏的表层分布有上皮组织,心脏壁中分布有神经组织等,由此可知,心脏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小鼠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30.【答案】(1)没有把游码拨到左端零刻度线处
(2)右
(3)78.4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1)从天平的正确使用进行分析: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2)用天平称量物质前要通过调节横梁两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3)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解答】(1)使用天平时,应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即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而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了游码归零这一步骤。
(2)甲图中没有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横梁就平衡了,如果将游码调零,则指针会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要使横梁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3)由图知,小石块的质量m=50g+20g+5g+3.4g=78.4g。
31.【答案】(1)电;热
(2)化学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1)通电发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2)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的种类。
【解答】(1)在通电情况下发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2)尿素有机物分解器将尿素分解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2.【答案】(1)物种
(2)单子叶;平行叶脉;须根系;宁波三角槭和天童锐角槭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指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种子的基本结构都是种皮和胚。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多为平行脉,根为须根系,花基数多为3数或3的倍数;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多为网状脉,根多为主根系,花基数多为4、5或4、5的倍数。
3、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1)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结合资料信息可知,资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
(2)①据图所示,被子植物可分成两大类:单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纲,其中宁波石豆兰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结合分析可知,作为单子叶植物的宁波石豆兰叶片上的叶脉为平行脉,根系为须根系。
②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结合题图可知,图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分别是宁波三角槭、天童锐角槭,它们都属于槭属。
33.【答案】(1)冬至;南回归线
(2)a
(3)秋分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1)读图2可知,90°S至66.5°S没有夜长,说明夜长时间是0,即出现极昼现象,90°N至66.5°N夜长时间是24小时,此时有极夜现象,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读图可知,有谚语曰:“小满前后,种瓜种豆”,小满位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即地球运行至图1公转轨道中的a。
(3)“凉风习习,碧空万里,昼夜均分,此日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描绘的是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34.【答案】(1)相同时间内水降低的温度;20
(2)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跟保温杯的材料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锈钢的保温杯比玻璃保温杯效果好
(3)质量相等、种类不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越好,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降低的越慢;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不再改变,说明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与室温相同;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3)影响保温效果的因素有多个,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解答】(1)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越好,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降低的越慢,水的温度越高,所以实验中通过水的温度的高低来比较保温杯的保温效果;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该物质降低到20℃时,温度不再降低,由此可知实验时的室温是20℃;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装满沸水的玻璃保温杯和不锈钢保温杯放置在同一室内,不锈钢保温杯内水的温度下降的慢,则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要好一些,这说明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与材料有关;
(3)如果要验证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跟所装液体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保温杯的材料相同、所装液体的质量相同,改变液体的种类。
35.【答案】(1)③④②①
(2)BDAC
(3)待改进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解答】(1)制作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③滴、④撕、②展、①盖、染、吸。故正确顺序是③④②①。
(2)在视野从A到D的调节过程,B物像位于视野的左方,先将观察目标向左方移到视野中央,观察到D图像;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观察到A图像,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④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观察到C图像。
(3)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图乙小海用橡皮泥制作植物细胞示图,图中只标注了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液泡,还没有标注细胞质、细胞壁。结合指标评价标准可知,小海同学制作的模型“名称标注不全”应被评为待改进。
36.【答案】(1)100g10%蔗糖溶液
(2)低;乙组平均取食时间比甲组长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多次实验等。
【解答】(1)对照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所以表格中“?”处应填入一定量10%蔗糖溶液。
(2)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甲、乙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甲组平均取食频率比乙组高;②乙组平均取食频率比甲组长。
37.【答案】(1)空气热胀冷缩
(2)30
(3)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来测量温度的;
(2)先计算出A和B之间有多少个小格,再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根据A到C共有10小格计算出室内实际温度;
(3)为提高精确程度将玻璃泡做大些,玻璃管做细些。
【解答】 (1)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由图乙可知,10℃与90℃之间有(8-4)×10=40小格,
每小格表示温度=;
液柱正好移动到C处,即从A到C共有10小格,
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2℃×10+10℃=30℃;
(3)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38.【答案】(1)D
(2)新月;日食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八大行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关系可分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当月球运行到行星前面时,会将其遮掩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农历初一左右形成的月相为新月,之后形成的是蛾眉月。
【解答】(1)据材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位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且三者位置呈一直线,因此金星和月球可能位于甲与B位置,B正确。
(2)根据材料,本次“月掩金星”发生在农历闰二月初三,当天形成的月相是蛾眉月。“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常发生日食现象。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