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为人民服务》课堂实录【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初步体会“为人民服务 ”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初步了解议论文论证的几种方法,尝试运用资料简单表达。【教学重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了解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写了几层意思。2.借助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为人民服务 ”的思想内涵。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主席一篇著名的文章——生:《为人民服务》。师:请大家把课文翻开,读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PPT出示:《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作的演讲。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卫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里,牺牲时年仅29岁。毛泽东在演讲中,号召全党全军向他学习。)指名朗读资料袋。师:张思德因为什么而牺牲?生:在执行烧炭任务时,窑洞突然塌方。师:他有没有机会逃出去?生:有。但是他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牺牲了。师:你想把一个什么成语送给他?生:舍己为人。师:很好,批注在资料袋旁。(学生批注)《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即兴发表的一篇演讲。如果按照文体来分,它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书中的几个人物。(PPT出示:司马迁,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著有《史记》。李鼎铭,陕西米脂人,开明绅士。他在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并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齐读人物介绍。师:不错,读得很流利。课文里的这几个词语,我们要积累下来。请齐读一遍。(PPT出示)生齐读。师:现在,请大家把书捧起来,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一遍。(生自由读课文)师:议论文就是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也就是毛主席在这篇演讲里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生独立思考)师:大家在小组内商量一下,看看你们小组的答案是否统一。(生小组讨论)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中心论点?生:我认为中心论点在第一自然段。“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师:你的理由是什么?生:这篇文章就是强调共产党人要为了人民的利益去工作。生:我也找的是这一句,我的理由是:毛主席写的这篇文章里出现了很多次“为人民”,他说的这些话都是有利于人民的。所以,我认为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师:的确,“为人民”这三个字在文中出现了很多次很多次。最关键最关键的是,你们看题目是什么?生:为人民服务。师:这就是中心论点,所以我同意刚才两位同学的答案。请大家画出这个句子,并在句子旁批上“中心论点”。(生批注)师:请同学们把中心论点齐读一遍。(生齐读)师:这个句子里,有两个词语非常关键,你觉得是哪两个?生:我觉得是“完全”和“彻底”。师:为什么?生:完全就是百分之百,强调不能有私心杂念。彻底就是从头到尾都是为人民服务,中间不会发生改变。师:说得好!我们再把中心论点齐读一遍。(生齐读)师:为了说明这个中心论点,毛主席又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默读课文想想,毛主席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论述的?(PPT出示: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又从怎样对待 、对待 、对待 、对待 四个方面加以论述。)生默读、思考。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生:毛主席是分别从怎样对待死亡、怎样对待批评、怎样对待革命、怎样对待战士四个方面来论述的。生:我觉得第三个方面不是怎样对待革命,而是怎样对待困难。师:我也觉得“对待革命”太笼统了,我同意你说的“怎样对待困难”。生:第四个方面,我觉得应该是怎样对待老百姓。生:我觉得是怎样对待人民的意见。师:对自己人,我们不妨统称为“同志”,所以可以概括为“怎样对待同志”。好的,我们来小结一下,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又从怎样对待生死、怎样对待批评、怎样对待困难、怎样对待同志这4个方面,加以论述。(板书:对待生死 对待批评 对待困难 对待同志)师:这四个,我们可以称之为分论点,它们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PPT出示:中心论点: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分论点一:怎样对待生死分论点二:怎样对待批评分论点三:怎样对待困难分论点四:怎样对待同志)师: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针对这四个分论点,画出毛主席表达这个观点的句子。怎样对待生死,毛主席怎么说的?怎样对待批评,毛主席怎么说的?……请划下来。(生思考,画句子)师:好,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怎样对待生死?生:毛主席的观点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师:很正确,请坐。怎样对待批评呢?生:我划的句子: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生:我不同意。我觉得毛主席的意思是: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应该欢迎别人批评。师:对!不要怕批评,这是毛主席的观点。那怎样对待困难?生: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师:是的,就是说不要被困难吓倒了。怎样对待同志呢?生: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师:没错!下面,咱们来一次合作,根据我的问题,请你们齐读出相应的句子。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困难?生: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师: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批评?生: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师: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死?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师: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志?生: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师:毛主席在发表这篇演讲时,一定饱含着深情。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品一品,说说你感受到了毛主席对谁什么样的感情。(生默读、思考)师:谁来说说?生:我体会到了毛主席对张思德同志的怀念之情。这个追悼会就是为张思德同志开的,他对张思德同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张思德同志的牺牲,毛主席心里一定是很难过的,一定很舍不得这样一位好同志。毛主席最后说用开追悼会这样的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那么这场追悼会就寄托了毛主席和大家对张思德同志的哀思。师:这是对张思德同志的沉痛悼念之情。生:我体会到了毛主席对李鼎铭先生的感激之情。毛主席举例特别提到了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的意见,因为意见提得很好,所以我们采用了,对这样的人,毛主席肯定充满了感激之情。师:对人民有好处,当然要感激。如果帮助我们党和军队改正了缺点,我们就更要感激。生:我体会到了毛主席对战士们特别关心。毛主席说:“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战士们得到干部的关心,得到身边同志的关心、爱护、帮助,就会过得很幸福。师:没错,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人过上幸福的生活。生:我还体会到了毛主席对全国人民的热爱之情。全篇文章都在谈“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是因为毛主席热爱人民,所以他才把人民群众放在最最重要的位置。师:主席爱人民,人民也爱主席。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也就把谁放在心里。我们来小结一下,大家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对张思德:沉痛悼念对李鼎铭:十分感谢对战士们:关心爱护对人民群众:热爱关切)(学生齐读)师:议论文,它除了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特别讲究议论的方法,只有方法对了,才能让你的观点有说服力,让别人信服。下面我们到文中去寻找、去琢磨,看一看毛主席在表明观点时,他运用了哪些论述方法?生:请大家看到第2段,毛主席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一句名人名言。师:名人名言,那就不叫举例子了,那叫什么?引用名言。(板书:引用名言)当自己的观点很难说服别人的时候,我就引用大名人的观点,来证明我这样说是对的。生:请大家看到第3段,“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我觉得这里用的是举例子的方法。师:对!关于怎样对待别人的意见,李鼎铭先生是这样说的,我们就采纳了。这就叫举例论证。(板书:举例论证)生:请大家看到第四自然段。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说明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师:运用排比,在议论文里,特别是演讲文里,可以增强你演讲的气势。(板书:运用排比)作者还运用了什么方法?(学生想不出来,老师提示)师:请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怎样对待生死,毛主席说,为人民利益而死怎么样,替法西斯卖力怎么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生:这是强烈的对比。师:是的,这叫对比论证。(板书:对比论证)为了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候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这样一对比就很清楚了。请问还有别的方法吗?(生想不出来了)师:作者在演讲时,还注意了前后呼应。(板书:前后呼应)你发现了吗?生:文章始终都是围绕着为人民服务来谈的。生:前面第二段讲到了怎样对待生死,后面第四段又说“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前后呼应。师:对!还有一点呀,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议论文非常讲究逻辑,你不能歪说,要层层递进地说。这个时候,关联词就特别重要。毛主席在演讲时就运用了大量的关联词。(PPT出示:(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照你的办。(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 )一定会兴旺起来。)师:这段话,你能把关联词补充完整吗?生:(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师:很正确!第2句怎么填?生:(如果)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师:句子通不通顺?生:通顺。师:通顺是通顺,但感觉不到一种坚定的力量。还可以怎么填?生:(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师:好,我们把这两段话读一读,读的时候特别留意关联词。生齐读。师:现在,谁能对着黑板把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小结一下?生: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主席的一篇演讲稿,中心论点是要为人民服务。为了说明这个中心论点,毛主席从怎样对待生死、怎样对待批评、怎样对待困难、怎样对待同志这四个方面,加以论述。通过学习,我们还学会了几种论述方法,有引用名言、举例论证、运用排比、对比论证、前后呼应。师:你总结得很完整,很全面,不过呢,我们今天只是认识了这些方法,了解了这些方法,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还得靠今后在生活中、在写作中去运用,去实践,去检验。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