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独立作业科学试题1.(2023八上·余杭期末)2023年世界水日号召人们“欲变世界,先变自身”。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因此人人都应该采取行动。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建立水资源保护区C.工业废水引入地下 D.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2.(2023八上·余杭期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可乐 B.葡萄酒 C.矿泉水 D.牛奶3.(2023八上·余杭期末)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其表现形式有向性运动、感性运动。下列现象中属于感性运动的是( )A.向日葵朝太阳向上弯曲B.蚕豆的芽的运动C.含羞草叶子受触碰合拢D.根朝向较湿润4.(2023八上·余杭期末)亚运水上运动场馆的花园地下隐藏着雨水循环系统——地下“毛细血管”。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回收后可用作场馆用水。经测算每个月可节水约1000吨。请据此材料回答问题。鹅卵石和土工布对雨水的作用与下列操作作用相似的是( )A.静置B.过滤C.蒸发D.蒸馏5.(2023八上·余杭期末)下列不是利用大气压实现的是( )A.吸饮料B.覆杯实验C.给气球吹气D.紧贴在墙上的吸盘6.(2023八上·余杭期末)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分层进行研究。下列关于大气中对流层的相关叙述,其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③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由于大气分5层,所以对流层占了大气质量的五分之一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7.(2023八上·余杭期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出现了很多像“候鸟”一样迁徙生活的人,他们在每年冬天告别北方寒冷的家乡去海南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又回到家乡。导致我国北方和海南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季风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海陆分布8.(2023八上·余杭期末)下列现象中,改变浮力的原理与潜水浮沉原理相同的是( )A.图甲:煮熟后,沉底的汤圆上浮并浮出水面B.图乙:往清水中加入食盐,沉底的鸡蛋上浮后并浮出水面C.图丙:橡皮泥被捏成碗状,能漂浮在水面上D.图丁:将空气压进浮筒,沉船上浮后并浮出水面!9.(2023八上·余杭期末) 气象测量结果发布在校园气象播报屏上,如图所示。播报屏上“湿度:22.0%”读取的测量仪器是( )A. B.C. D.10.(2023八上·余杭期末)如图为小明在科技馆中接触静电金属球后的现象。下列泡沫小球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能解释该现象的是( )A. B.C. D.11.(2023八上·余杭期末)看似“轻”的空气,却有很大作用。以下事例中,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A.塑料吸盘“吸”在光滑的墙上 B.炒螺蛳时要剪去尾部便于吸出C.茶壶盖上开小孔便于把水倒出 D.飞机机翼上面弯曲而下面较平12.(2023八上·余杭期末)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蜜蜂的舞蹈语言B.黑猩猩的模仿学习C.老鼠走迷宫D.人的学习行为13.(2023八上·余杭期末)学生发明了一款智能头盔。只有戴上头盔扣上卡扣后,头盔上的信号发射器才能发出信号。当电动车上的信号接收器(S1)接收到信号,再转动电动车钥匙(S2),车才能正常启动。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A. B.C. D.14.(2023八上·余杭期末)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由于电阻R或小灯泡L可能出现了故障,开关S闭合前后,电流表有示数且示数不变。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阻R断路 B.电阻R短路 C.小灯泡L断路 D.小灯泡L短路15.(2023八上·余杭期末)利用知识结构图来归纳总结科学知识是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对已学知识进行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A. B.C. D.16.(2023八上·余杭期末)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写出数字②所示水循环的名称 。(2)图中 环节使陆地上水得到不断的补充。(填图中序号)17.(2023八上·余杭期末)读南半球某地区天气图,回答问题:(1)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称为 (填“低压”或“高压”)。(2)乙地的天气特点为 ,丙地的风向为 ,丁地的气温将会 。18.(2023八上·余杭期末)小明同学将生长状态相似的A、B两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B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一周后,A、B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1)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2)根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图乙中a侧生长素浓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侧。19.(2023八上·余杭期末)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温度/℃ 10 30 50 70 90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1)在10℃到50℃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50℃时,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3)小科认为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下列支持小科结论的证据是____。A.该溶液底部有少量晶体B.加入少量硫酸镁不能溶解C.取该溶液139克蒸发得39.3克无水硫酸镁晶体20.(2023八上·余杭期末)图甲是小科同学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1)在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 。(2)实验时该同学在原来装置基础上增加了一支温度计(如图乙),读出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t1,移去酒精灯停止沸腾,用注射器从烧瓶内抽气,液体重新沸腾,再次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为t2,发现t1 t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1.(2023八上·余杭期末)小金用粗细均匀的一次性吸管制成一支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分别将吸管置于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示。(1)密度计在甲、乙两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 F乙(选填“<”、“=”或“>”)。(2)液体密度ρ甲 ρ乙(选填“<”“=”或“>”)。(3)小金在标注刻度时将该密度计放入酒精中,此时密度计底端到液面的长度h为12.5cm,该处刻度标记“0.8g/cm3”,则“1g/cm3”的刻度应标记于长度h为 cm处。22.(2023八上·余杭期末) 如图1是某科技小组为快递公司设计的分拣计数装置简化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R2为光敏电阻。当激光被遮挡时,计数器显示的电压增大,自动计数一次。23.(1)电路工作时,流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 。(2)R2的阻值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大致如图2中的 。(填序号)23.(2023八上·余杭期末)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提出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实验过程:①取性别和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 只成年小白鼠,分成甲、乙两组。②用一定的方法控制甲组白鼠的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乙组白鼠不做处理。③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④____。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请分析回答:(1)天气较冷,血管状况应为如图中的 (填“甲”或“乙”)。(2)写出实验过程第④步的操作过程 。(3)相关预测与分析: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4.(2023八上·余杭期末)学习了大气压有关知识后,小科想利用图甲所示的注射器(最大刻度为30毫升)和一些必要器材测定本地的大气压值。请回答:(1)小科按乙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前他 (填“需要”或“不需要”)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2)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他发现当注射器活塞刚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3牛,根据实验数据可计算当地的大气压为 帕。(3)小科再按照图丙所示的实验方案测定水的沸点时,发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可知当地的大气压为 帕。(4)对比两种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值,发现方案乙中所测数据跟实际相比偏差较大,可能的原因是 。25.(2023八上·余杭期末)实验室按如图步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22%的蔗糖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所需蔗糖的质量为 。(2)用规格为 (填“50”、“100”或“500”)mL的量筒量取 mL蒸馏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进行溶解。(水的密度约为1g/cm3)(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4)下列情况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A.蔗糖中混有少量杂质B.称量时蔗糖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使用了游码)C.用于溶解蔗糖的烧杯洗净后残留有少量的水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26.(2023八上·余杭期末)某科学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装满水的溢水杯、小桶、圆柱体物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关系”。(1)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甲、乙、丙、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由图乙和丙可知该圆柱体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 (用图中相应的字母表示)。(2)以下选项中若____成立,则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关系。A.F1﹣F2=F3﹣F4 B.F3﹣F2=F4﹣F1 C.F2﹣F3=F4﹣F1(3)实验后,小组同学又进行深入讨论,认为上述实验步骤太多,而且多次使用弹簧测力计,存在较大的误差且不够直观,于是他们对实验重新设计。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吊一金属块、下端放一接水杯,装满水的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5(如图2戊所示)。现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当金属块完全浸没,且溢出的水全部流入接水杯后,弹簧测力计示数F6(如图2己所示)。若F5 F6(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则说明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7.(2023八上·余杭期末)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选用的实验器材是:电源(3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定值电阻R1=5Ω、R2=10Ω、滑动变阻器(20Ω 2A)、开关、导线若干。(1)某同学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准备在图乙中实物连线。请你帮助把图乙补画完整。(2)滑动变阻器在本次实验中除了保护电路,还有一个作用 。(3)确认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共进行4次实验,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你认为是第 组(填写实验序号)有可能是伪造的,理由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电压/V 0.5 1.2 1.8 2.5电流/A 0.10 0.24 0.36 0.528.(2023八上·余杭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调味品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①准备足量的白糖、食盐、冰糖,并将它们研磨成粉末待用。②按如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温度 20℃ 20℃ 20℃溶质种类 白糖粉末 食盐粉末 冰糖粉末水的体积 10mL 10mL 10mL▲ (1)请在表中最后一行的第1个空格中填写需要测量并记录的项目: 。(2)从这个表格看,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 。(3)兴趣小组用10mL的酒精代替水,其他操作与1号实验相同来研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请判断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9.(2023八上·余杭期末)胰岛素的发现经历了百余年时间。材料一:1776 年,马修通过实验发现糖尿病人的尿和血液都是甜的。材料二:1889年,科夫斯基发现狗的胰腺里含有一种能维持血糖浓度正常的物质。材料三:1921年,班廷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到低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在之后的胰岛素提取研究中,科利普将捣碎的猪胰腺与稀的酒精溶液混合,当他继续添加酒精至一定量后,发现原先溶解在溶液中的胰岛素析出,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胰岛素。材料四:1965 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从马修的实验可知,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应是图中的 。(2)从科利普的实验推测,胰岛素的溶解能力与 有关。(3)医学的进步源于一代代人不懈地努力。通常一次注射的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为24小时左右,只能暂时性的控制血糖,为达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下列研究方向合理的是____。(可多选)A.研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机理,以确定治疗方案B.研究利用细菌产生胰岛素的基因技术,以提高胰岛素的产量C.研究诱导普通细胞分化成胰岛细胞的技术,使患者胰岛素分泌增加D.研究延长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以减少注射胰岛素的频率30.(2023八上·余杭期末)在电解水实验中,往往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某同学分别在等量的蒸馏水中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硫酸,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了三次实验,测出收集20mL氢气所需的时间,记录的数据如表:序号 1 2 3蒸馏水的体积/mL 200 200 200加入硫酸的体积/mL 10 5 2收集20mL氢气所需的时间/s 396 578 1231(1)图甲中的B端是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2)图乙是每次实验产生气泡的速度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结合实验数据说明曲线变化的原因: 。(3) 若实验中用4%的硫酸溶液100克,通电一段时间后,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则被分解的水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31.(2023八上·余杭期末) 如图所示为西汉时期的熊足青铜鼎,该鼎被誉为“古代高压锅”。当鼎内装部分水、盖上鼎盖、闭合锁扣,鼎下堆放干柴燃烧,在标准大气压下,鼎内的水可在120℃沸腾。已知鼎盖面积S=200cm2。如表是水的沸点(T)与气压(p)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T/℃ 90 100 105 110 114 118 120 124 128 130p/kPa 70 101 121 143 163 189 199 226 258 270(1)在标准大气压下,鼎内水在120℃沸腾时,请列式计算此时该鼎内外气体对鼎盖形成的压力差?(2)若鼎内的水沸腾时的温度低于120℃,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32.(2023八上·余杭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开展了自制潜水器的活动。图甲为小组自制的潜水器,其材质为硬质塑料瓶,塑料瓶厚度不计,两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移动注射器活塞可以实现潜水器的浮沉。(1)图乙中,潜水器完成从B到A上浮的过程,其浮力变化情况是 ,对注射器活塞的操作是 。(2)已知该小组同学采用的材料总质量0.65千克,体积800立方厘米,现有100毫升和200毫升两种规格的注射器,为了使他们小组的潜水器实现在水中的悬浮,请通过计算说明应该选择哪种规格的注射器。(潜水器装置在沉浮过程中整个装置都保持完整,不可以拆装)33.(2023八上·余杭期末)握力能反映上肢力量发展水平,是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之一,握力测试如图甲。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想制作简易握力计,选用电压表来显示握力的大小。他们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如图乙,其中电源电压3V,定值电阻R1阻值为6欧,电压表量程为0﹣3V,轻质细杆将弹簧与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相连。(1)【初步调试】用手往下拉弹簧,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 。(2)【表盘改造】为方便读数,小组同学想在电压表表盘上标注相应的握力值。经测定,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与握力F关系如图丙,求在电压表刻度为1.5V的位置上所标注的握力大小。(写出计算过程)(3)【优化改进】握力一定时,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越大,握力计精确度就越高。以下改进方法中能提高握力计精确度的有____。(可多选)A.定值电阻更换为3欧 B.电源电压增大到4伏C.电压表用0~15V量程 D.电压表改接在R1两端34.(2023八上·余杭期末)小雅在拓展课上做了一个“大米跳舞”的实验:将雪碧倒入杯中,再放入几粒大米,大米很快沉到杯底,但一会儿后就向上“弹”,露出液面后,又沉入杯底,接着又上浮,如此反复,最终,大米沉到杯的底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小雅搜集到以下资料:资料一: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小于饮料的密度。资料二:从液体中逸出的二氧化碳,会在该液体中形成气泡,且气泡容易吸附在固体表面。资料三:气压越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碳酸饮料在生产时,一般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大量二氧化碳溶于液体中。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大米跳舞”的实验现象做出解释。35.(2023八上·余杭期末)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如图甲为手指、门把手上的电荷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缩手反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干燥的秋冬季节”描述的是 (填“天气”或“气候”)的特征。(2)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 (填“→”或“←”)门把手。(3)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字母)。(4)若图中仅d处损伤,其他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人的表现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 缓解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是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解答】 ABD.使用节水型马桶、建立水资源保护区、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B、D不合题意;C.工业废水引入地下会污染水资源,故C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D【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 A.可乐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不合题意;B.葡萄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不合题意;C.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不合题意;D.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D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1、向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植物的向性运动必须受到一定方向上的刺激。2、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植物的感性运动不受到一定方向上的刺激。【解答】ABD、向日葵朝太阳向上弯曲、蚕豆的芽的运动、根朝向较湿润都是植物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属于向性运动,ABD不符合题意。C、含羞草叶子受触碰合拢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属于感性运动,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答案】B【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解答】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对雨水进行了过滤,鹅卵石和土工布对雨水的作用与下列操作作用相似的是过滤。故答案为:B。5.【答案】C【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A.吸引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则引料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口中,故A不合题意;B.在覆杯实验中,水和纸片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托住而不下落,故B不合题意;C.给气球吹气时,依靠的是口对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无关,故C符合题意;D.紧贴在墙上的吸盘,里面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则大气对吸盘产生压力,从而保证吸盘不下落,故D不合题意。故选C。6.【答案】B【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它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其温度的垂直变化,决定了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该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故①正确。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故②错误。大气垂直分层中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是对流层,故③正确。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等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④正确。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故⑤错误。故答案为:D。7.【答案】C【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季风、地形、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季风指的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海陆分布是指海洋和陆地在受热和散热方面的差异。纬度位置主要是指南北位置的区别。地形指地形表面的形态。题中提及的我国北方和海南的差异是由于纬度位置的不同。【解答】A:季风是指风向随季节变化。题中是南北差异,故A错误。B:地形是指同一纬度位置地表形态的变化,题中是南北差异,故B错误。C: 我国北方和海南 两地维度差距大,所以是纬度位置引起的,故C正确。D:海陆分布是海洋与陆地的区别,题中是南北差异,故D错误。所以选:C。8.【答案】D【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潜水艇在水面下潜行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潜水艇的体积,通过改变自重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逐项分析做出判断。【解答】 A.沉底的汤圆,浮力小于自身重力,汤圆煮熟后上浮并浮出水面,受到浮力等于汤圆的重力,所以汤圆上浮前后,受到的浮力变大,故A不合题意;B.沉底的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加盐后,鸡蛋上浮并最后漂浮在水面,鸡蛋受到的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所以鸡蛋上浮前后,受到的浮力变大,故B不合题意;C.橡皮泥被捏成碗状,增大了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浮力,所以能漂浮在水面上,故C不合题意;D.将空气压进浮筒,浮筒的重力减小,浮筒重力小于浮力,沉船上浮后并浮出水面,与潜水艇的改变浮力的原理相同,故D符合题意。故选D。9.【答案】D【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 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解答】 读图可知,A测量温度,B测量风速,C测量风向,D测量湿度。故播报屏上“湿度:22.0%”读取的测量仪器是D。故选D。10.【答案】D【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小明接触静电金属球后,头发竖起相互分开,则头发之间表现为排斥力,应该是头发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致,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1.【答案】A【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 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在流速越慢的地方压强越大。【解答】 A.使用塑料吸盘时,先挤出里边的空气,使其内部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吸盘被压在了光滑的墙面上,故A不符合题意;B.炒螺蛳的时候要剪去尾部,在大气压力下空气从螺蛳尾部进入,将肉推出,利用了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C.茶壶盖上开小孔是为了使水壶内外的气压相等,在水的重力作用下,水可以更容易倒出,故C不符合题意;D.飞机机翼设计成上表面弯曲,下表面较平,在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在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形成向上的压强差,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D。12.【答案】A【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是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解答】A、蜜蜂的舞蹈语言是一出生就有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为先天性行为。BCD、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老鼠走迷宫、人的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是学习行为。故答案为:A。13.【答案】A【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电路的基础知识,解答需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串联:一条路,一处断处处断;并联:多条路,各支路互不影响。【解答】由题意知,电动车上的S1、S2同时闭合,车才能启动,所以S1、S2与电动机应串联在电路中,而图B中,两个开关都闭合,电动机被短路,图C中,S1闭合时,电源被短路,图D中,任一开关闭合或两个开关都闭合,电动机都能工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答案】B【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中的故障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哪个与题目描述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解答】A.电阻R断路时,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没有示数,故A不合题意;B.电阻R短路时,电路里只有灯泡;当开关S闭合时,电路里还是只有灯泡,因此电流表有示数且示数不变,故B正确;C.小灯泡L断路时,电流表没有示数,故C不合题意;D.小灯泡L短路时,开关S断开,则只有电阻R工作;开关S闭合时,则没有电阻工作,此时发生短路,因此电流表的示数不同,故D不合题意。故选B。15.【答案】C【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知识点分析解答。【解答】A : 包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故A正确。B : 溶液结晶方法包含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故B正确。C : 粗盐提纯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C错误。D :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粗细)和温度,故D正确。故选C。16.【答案】(1)水汽输送(2)③【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①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方式是地表径流,如南水北调工程。②水循环的意义:促进地理环境(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整体性,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对全球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由此产生了流水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表的形态;水本身也是一种溶剂,随着它的移动也会使得岩石圈的化学物质发生迁移。【解答】(1)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可知,图中②是水汽输送。(2)水循环分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三类,根据所学知识,③降水环节,能将水汽输送带来的海洋水转化为陆上淡水,从而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17.【答案】(1)高压(2)阴雨;东北;升高【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1)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2)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近地面风向的判定方法:①先在最靠近的等压线上画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②考虑该地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南半球风向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北半球风向就画在风向右侧;③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为30°-45°之间,风的来向就是风向。【解答】(1)图示甲等压线闭合、数值内大外小是高压。(2)乙地等压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是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产生阴雨天气;丙地南侧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加上摩擦力的影响,最终丙地为西北风。丁地位于暖锋锋前,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18.【答案】(1)单侧光(2)大于【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1、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3、图甲中A和B形成以单侧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图乙a是背光一侧,b是向光一侧。【解答】(1)根据题干可知,A和B除单侧光照条件外,其他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2)由乙图可知,蚕豆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原因是单侧光使蚕豆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在背光侧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激素含量减少,细胞生长较慢。故图乙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19.【答案】(1)增大(2)49∶100(3)A;B;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 (1)根据在10℃到50℃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在10℃到50℃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50℃时,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0g:100g=49:100。(3)A.该溶液底部有少量晶体,说明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符合题意;B.加入少量硫酸镁不能溶解,说明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符合题意;C.3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39.3g,该温度下,139.3g饱和溶液中含有39.3g硫酸镁,则30℃时,取该溶液100克蒸发可能得到39.3克无水硫酸镁晶体,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无水硫酸镁晶体,说明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故C符合题意。故选ABC。20.【答案】(1)增大或减小烧瓶内的气压(2)大于【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解析】【分析】 (1)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变;(2)气压减小,沸点降低。【解答】 (1)在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增大或减小烧瓶内的气压 。(2)用注射器从烧瓶内抽气,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故t1大于t2。21.【答案】(1)=(2)>(3)10【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2)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漂浮在液体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列出密度计在酒精中、液体中的关系式,两式联立求出“1g/cm3”的刻度应标记于长度h的大小。【解答】(1)由图可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则F浮=G,因同一支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所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V乙排,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同,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2)设密度计的底面积为S;0.8g/cm3=0.8×103kg/m3,1g/cm3=1×103kg/m3,密度计测量酒精的密度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酒精=ρ酒精gV排酒精=0.8×103kg/m3×10N/kg×0.125m×S ①当测量的液体密度为1g/cm3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液=ρ液gV排液=1×103kg/m3×10N/kg×h液×S②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密度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则:F浮酒精=F浮液,即:0.8×103kg/m3×10N/kg×0.125m×S=1×103kg/m3×10N/kg×h液×S,解得:h液=0.1m=10cm。22.【答案】(1)1∶1(2)③【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电路图知两电阻串联,计数器相当于电压表,测R2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确定流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2)当激光被遮挡时,计数器显示的电压增大,自动计数一次,根据串联分压规律知无光时的电阻变化,从而得出R2的阻值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解答】 (1)根据电路图知两电阻串联,计数器相当于电压表,测R2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则流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1:1;(2)当激光被遮挡时,计数器显示的电压增大,自动计数一次,根据串联分压规律,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因而当激光被遮挡时,计数器显示的电压增大,说明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也就是没有光时电阻大,有光照时,电阻变小,符合要求的只有③。23.【答案】(1)甲(2)把甲组鼠和乙组鼠置于0℃环境中(合理即可)(3)甲组小白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知识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2、下丘脑属于高级中枢,具有调节体温、摄食、水分平衡、内分泌腺和血糖等功能。【解答】(1)天气较冷血管收缩,因此应为如图中的甲。(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该实验的变量为是否对下丘脑作处理,因此要将把甲组鼠和乙组鼠置于相同的低温环境中,低温环境更便于观察它们体温的变化。(3)甲组由于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体温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甲组小白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24.【答案】(1)需要(2)1.1×105(3)等于(4)活塞与针筒壁存在较大的摩擦【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注射器筒内有空气会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偏小,由此分析所测大气压的差异;(2)注射器的容积和长度可通过图中读,注射器是圆柱体,利用公式V=SL的变形式可求其横截面积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当活塞刚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再根据公式将测得的压力和面积代入公式即可算出大气压;(3)读出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根据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即可判断;(4)说明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是由于拉力偏大,说明筒壁与活塞间的摩擦力较大。【解答】 (1)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即有残余气体,注射器内还会有一定气压,这样会使拉力变小,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小;(2)注射器容积为30mL,即30cm3,读图可知,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L=10cm,因为注射器为圆柱体,根据其体积公积可得,;则大气压为:;(3)由丙图可知:温度计的示数是100℃;因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即:1.01×105Pa;(4)筒壁与活塞间的摩擦力较大会引起拉力偏大,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25.【答案】(1)22(2)100;78(3)搅拌,加速溶解(4)D【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2)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3)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22%的蔗糖溶液,需蔗糖的质量=100g×22%=22g;(2)根据题意可知,所需溶剂的质量为100g-22g=78g(合78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4)A.蔗糖中混有少量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B.称量时蔗糖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错误;C.用于溶解蔗糖的烧杯洗净后残留有少量的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D正确。故选D。26.【答案】(1)F2-F3(2)C(3)等于【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物体没有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重力与物体完全浸入液体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液体与桶的总重力与桶的重力之差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2)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相等;(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5、F6的大小关系。【解答】 (1)由图可知,由称重法及阿基米德原理,F浮=F2-F3;(2)排开水的重力为G排=F4-F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测得的浮力F浮与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的大小关系:F浮=G排,即F2-F3=F4-F1,故选C;(3)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戊→己),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在此过程中甲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故F5=F6;27.【答案】(1)(2)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3)①;如表数据所示,第①组实验时,电压表示数0.5V,电流0.1A,则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U滑=U-UR=3V-0.5V=2.5V,滑动变阻器连入的阻值R滑=U滑/I=2.5V/0.1A=25Ω,而实验器材中滑动变阻器最大的阻值为20Ω,所以第①组实验数据有拼凑的嫌疑(合理即可)【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 (1)滑动变阻器接一个上接线柱和一个下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定值电阻并联;(2)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3)根据表中数据,由得出第①次实验的电阻;电源电压为3V,根据 U滑=U-UR 计算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再根据计算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后与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1)滑动变阻器接一个上接线柱和一个下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定值电阻并联,如图所示: ;(2)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需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28.【答案】(1)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2)溶质种类(3)不合理。10mL酒精的质量与10mL水的质量不相同,有两个变量了(或:不合理,没有控制单一变量)【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分析;(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3)根据设计实验的原则分析。【解答】 (1)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表中最后一行的第1个空格中填写需要记录的项目是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2)根据表格数据,在三组实验中,水的质量相同,温度相同,溶质种类不同,故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为溶质种类;(3)兴趣小组用10mL的酒精代替水,其它操作与1号实验相同来研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设计不合理,因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的质量不同。29.【答案】(1)甲(2)酒精浓度(3)A;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解答】(1)马修通过实验发现糖尿病人的尿和血液都是甜的,说明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比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更高,所以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应是图中的甲。(2)科利普继续添加酒精至一定量后,酒精浓度变大,发现原先溶解在溶液中的胰岛素析出,说明此时胰岛素的溶解能力变小了,因此,从科利普的实验推测,胰岛素的溶解能力与酒精浓度有关。(3)由题可知,注射胰岛素只能暂时控制血糖,所以要根治糖尿病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胰岛素分泌不足的问题,必须从患者自身出发。四个选项中,只有AC是从糖尿病患者自身出发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机理,利用相关技术使患者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为达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研究方向合理的是AC。30.【答案】(1)正(2)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消耗的水越多,硫酸的浓度越大,所以电解水的速度就越快(3)解法一:m质=m稀a%=100g×4%=4gm浓=m质/b%=4g/5%=80gm水=m稀-m浓=100g-80g=20g解法二:设分解的水的质量为x,则100g×4%=(100g-x)×5%x=20g答:分解的水的质量为20g。【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进行分析;(2)根据电解水过程中硫酸的浓度变化进行分析;(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计算。【解答】 (1)根据图示可知,A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是B试管内气体体积的二倍,因此A试管中的气体为氢气,图甲中的A端为电源负极;B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图中甲的B端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中硫酸浓度越大,水电解速率越快。结合反应时间与产生气泡的速度关系图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产生气泡的速度越快,即水电解速度越快,可能的原因是随着电解水的不断进行,水在不断消耗,导致硫酸的浓度不断增大,进而使水电解的速度加快;(3)设分解的水的质量为x,100g×4%=(100g-x)×5%解得:x=20g。31.【答案】(1)读表格数据可以知道,当水在120℃沸腾时,鼎内鼎外气压为一标准大气压,则鼎内外的压强差为鼎内外气体对鼎盖的压力差为(2)鼎密封不好,有漏气情况【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表格确定120℃时鼎内的气压,然后根据 计算鼎内外的压强差,最后根据 计算鼎内外的压力差。(2)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低压越低,沸点越低。32.【答案】(1)露出水面之前,浮力不变;露出水面后,浮力变小;向里推动活塞(2)潜水器的总浮力为F浮=ρ水V排g=1×103kg/m3×800×10-6m3×10N/kg=8N悬浮时F浮=G总=8NG水=G总-G潜=8N-0.65kg×10N/g=1.5N潜水器要下潜到悬浮必须吸入水的体积V=m水/ρ水= G水/ρ水g=1.5×10-4m3=150mL所以要选择200mL的注射器【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分析潜水器从B到A上浮的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潜水器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要完成从B到A上浮的过程,需要减小潜水器自身的重力,据此结合甲图进行解答;(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沉浮条件进行解答,即求出注入(或抽出)水的重力,再根据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求出注入(或抽出)水的体积,而注射器的体积至少应等于注入(或抽出)水的体积。【解答】 (1)①潜水器完成从B到A上浮的过程,露出水面之前,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其受到的浮力不变;露出水面后,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则浮力变小;所以整个过程中其浮力变化情况是先不变后变小;②潜水器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完成从B到A上浮的过程,需要减小潜水器自身的重力,由图甲可知需要向潜水艇打气,从而排出水舱内的水,则对注射器活塞的操作是向内推活塞。33.【答案】(1)变大(2)U1=U﹣U2=3V﹣1.5V=1.5V,I1= =0.25A,R2= =6Ω,由丙图可知此时的握力400N,即在电压表刻度为1.5V的位置上所标注的握力为400N(3)A;B【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2)首先根据U1=U-U2 计算R1两端的电压,再根据 计算通过电路的电流,最后根据 计算R2的阻值,根据丙图确定此时的握力即可。(3) 握力一定时,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越大,握力计精确度就越高,则提高精度,其实就是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即可。【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变阻器R2与定值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R2的电压。 用手往下拉弹簧, 则R2的阻值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3)当握力不变时,R2的阻值不变。要增大它两端的电压,可以减小R1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要减小R1的阻值,故A符合题意;当R1和R2的阻值不变时,当R2的电压增大时,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R1的电压也要增大。根据U总=U1+U2可知,此时电源电压要增大,故B符合题意;选用电压表的量程越大,则指针的偏转角度越小,故C不合题意;当电压表与R1并联时,电压表的示数会随握力的增大而减小,故D不合题意。故选AB。34.【答案】答题要点:①大米因密度大于水(或重力大于浮力)会下沉到杯底。②雪碧打开后因气压减小而大量气体以气泡形式逸出。③气泡吸附在大米表面,大米排开液体体积增大,浮力增大。④大米所受浮力大于重力,大米上浮。⑤气泡破裂后,大米排开液体体积减小,浮力减小;浮力小于重力,大米下沉。【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葡萄干沉入杯底后,由于吸附了足够多的小气泡,使得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致使葡萄干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从而上升;上浮到液面后,由于小气泡破裂,导致它们受到的浮力变小,当浮力小于重力时又沉入杯底。【解答】 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既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又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力大小以及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无关,它是由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决定。当合力向上则物体上浮;当合力向下,则物体下沉;当合力为0,则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35.【答案】(1)气候(2)←(3)c(4)能感受到电刺激,但无法缩手【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1)气候是某个地方长时间内的特征;而天气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特征。(2)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缩手反应属于低级反应,据此分析;(4)d处为传出神经,d处损伤人会不缩手有电击感,据此分析;【解答】 (1)“干燥的秋冬季节”描述的是现象是气候特点;(2)由图甲可知:人体带负电,门把手带正电当人体手指触碰到门把手时,负电荷向正电荷移动,由于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移动的方向,所以表现为与负电荷移动相反的方向,电流方向由门把手传向人体,即人←门把手;(3)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缩手反应属于低级反应,完成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c处脊髓,故c正确;(4)若某人d处损伤,用针刺a处,a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b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有感觉。但是反射弧不完整,因此无反射活动。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独立作业科学试题1.(2023八上·余杭期末)2023年世界水日号召人们“欲变世界,先变自身”。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因此人人都应该采取行动。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建立水资源保护区C.工业废水引入地下 D.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答案】C【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解析】【分析】 缓解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是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解答】 ABD.使用节水型马桶、建立水资源保护区、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B、D不合题意;C.工业废水引入地下会污染水资源,故C符合题意。故选C。2.(2023八上·余杭期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可乐 B.葡萄酒 C.矿泉水 D.牛奶【答案】D【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解析】【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 A.可乐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不合题意;B.葡萄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不合题意;C.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不合题意;D.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D符合题意。故选D。3.(2023八上·余杭期末)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其表现形式有向性运动、感性运动。下列现象中属于感性运动的是( )A.向日葵朝太阳向上弯曲B.蚕豆的芽的运动C.含羞草叶子受触碰合拢D.根朝向较湿润【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解析】【分析】1、向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植物的向性运动必须受到一定方向上的刺激。2、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植物的感性运动不受到一定方向上的刺激。【解答】ABD、向日葵朝太阳向上弯曲、蚕豆的芽的运动、根朝向较湿润都是植物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属于向性运动,ABD不符合题意。C、含羞草叶子受触碰合拢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属于感性运动,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2023八上·余杭期末)亚运水上运动场馆的花园地下隐藏着雨水循环系统——地下“毛细血管”。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回收后可用作场馆用水。经测算每个月可节水约1000吨。请据此材料回答问题。鹅卵石和土工布对雨水的作用与下列操作作用相似的是( )A.静置B.过滤C.蒸发D.蒸馏【答案】B【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解答】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对雨水进行了过滤,鹅卵石和土工布对雨水的作用与下列操作作用相似的是过滤。故答案为:B。5.(2023八上·余杭期末)下列不是利用大气压实现的是( )A.吸饮料B.覆杯实验C.给气球吹气D.紧贴在墙上的吸盘【答案】C【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A.吸引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则引料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口中,故A不合题意;B.在覆杯实验中,水和纸片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托住而不下落,故B不合题意;C.给气球吹气时,依靠的是口对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无关,故C符合题意;D.紧贴在墙上的吸盘,里面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则大气对吸盘产生压力,从而保证吸盘不下落,故D不合题意。故选C。6.(2023八上·余杭期末)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分层进行研究。下列关于大气中对流层的相关叙述,其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③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由于大气分5层,所以对流层占了大气质量的五分之一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它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其温度的垂直变化,决定了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该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故①正确。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故②错误。大气垂直分层中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是对流层,故③正确。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等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④正确。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故⑤错误。故答案为:D。7.(2023八上·余杭期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出现了很多像“候鸟”一样迁徙生活的人,他们在每年冬天告别北方寒冷的家乡去海南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又回到家乡。导致我国北方和海南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季风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海陆分布【答案】C【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季风、地形、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季风指的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海陆分布是指海洋和陆地在受热和散热方面的差异。纬度位置主要是指南北位置的区别。地形指地形表面的形态。题中提及的我国北方和海南的差异是由于纬度位置的不同。【解答】A:季风是指风向随季节变化。题中是南北差异,故A错误。B:地形是指同一纬度位置地表形态的变化,题中是南北差异,故B错误。C: 我国北方和海南 两地维度差距大,所以是纬度位置引起的,故C正确。D:海陆分布是海洋与陆地的区别,题中是南北差异,故D错误。所以选:C。8.(2023八上·余杭期末)下列现象中,改变浮力的原理与潜水浮沉原理相同的是( )A.图甲:煮熟后,沉底的汤圆上浮并浮出水面B.图乙:往清水中加入食盐,沉底的鸡蛋上浮后并浮出水面C.图丙:橡皮泥被捏成碗状,能漂浮在水面上D.图丁:将空气压进浮筒,沉船上浮后并浮出水面!【答案】D【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潜水艇在水面下潜行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潜水艇的体积,通过改变自重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逐项分析做出判断。【解答】 A.沉底的汤圆,浮力小于自身重力,汤圆煮熟后上浮并浮出水面,受到浮力等于汤圆的重力,所以汤圆上浮前后,受到的浮力变大,故A不合题意;B.沉底的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加盐后,鸡蛋上浮并最后漂浮在水面,鸡蛋受到的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所以鸡蛋上浮前后,受到的浮力变大,故B不合题意;C.橡皮泥被捏成碗状,增大了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浮力,所以能漂浮在水面上,故C不合题意;D.将空气压进浮筒,浮筒的重力减小,浮筒重力小于浮力,沉船上浮后并浮出水面,与潜水艇的改变浮力的原理相同,故D符合题意。故选D。9.(2023八上·余杭期末) 气象测量结果发布在校园气象播报屏上,如图所示。播报屏上“湿度:22.0%”读取的测量仪器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 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解答】 读图可知,A测量温度,B测量风速,C测量风向,D测量湿度。故播报屏上“湿度:22.0%”读取的测量仪器是D。故选D。10.(2023八上·余杭期末)如图为小明在科技馆中接触静电金属球后的现象。下列泡沫小球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能解释该现象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小明接触静电金属球后,头发竖起相互分开,则头发之间表现为排斥力,应该是头发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致,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11.(2023八上·余杭期末)看似“轻”的空气,却有很大作用。以下事例中,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A.塑料吸盘“吸”在光滑的墙上 B.炒螺蛳时要剪去尾部便于吸出C.茶壶盖上开小孔便于把水倒出 D.飞机机翼上面弯曲而下面较平【答案】A【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 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在流速越慢的地方压强越大。【解答】 A.使用塑料吸盘时,先挤出里边的空气,使其内部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吸盘被压在了光滑的墙面上,故A不符合题意;B.炒螺蛳的时候要剪去尾部,在大气压力下空气从螺蛳尾部进入,将肉推出,利用了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C.茶壶盖上开小孔是为了使水壶内外的气压相等,在水的重力作用下,水可以更容易倒出,故C不符合题意;D.飞机机翼设计成上表面弯曲,下表面较平,在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在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形成向上的压强差,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D。12.(2023八上·余杭期末)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蜜蜂的舞蹈语言B.黑猩猩的模仿学习C.老鼠走迷宫D.人的学习行为【答案】A【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是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解答】A、蜜蜂的舞蹈语言是一出生就有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为先天性行为。BCD、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老鼠走迷宫、人的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是学习行为。故答案为:A。13.(2023八上·余杭期末)学生发明了一款智能头盔。只有戴上头盔扣上卡扣后,头盔上的信号发射器才能发出信号。当电动车上的信号接收器(S1)接收到信号,再转动电动车钥匙(S2),车才能正常启动。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电路的基础知识,解答需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串联:一条路,一处断处处断;并联:多条路,各支路互不影响。【解答】由题意知,电动车上的S1、S2同时闭合,车才能启动,所以S1、S2与电动机应串联在电路中,而图B中,两个开关都闭合,电动机被短路,图C中,S1闭合时,电源被短路,图D中,任一开关闭合或两个开关都闭合,电动机都能工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2023八上·余杭期末)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由于电阻R或小灯泡L可能出现了故障,开关S闭合前后,电流表有示数且示数不变。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阻R断路 B.电阻R短路 C.小灯泡L断路 D.小灯泡L短路【答案】B【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中的故障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哪个与题目描述一致,哪个就是正确选项。【解答】A.电阻R断路时,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没有示数,故A不合题意;B.电阻R短路时,电路里只有灯泡;当开关S闭合时,电路里还是只有灯泡,因此电流表有示数且示数不变,故B正确;C.小灯泡L断路时,电流表没有示数,故C不合题意;D.小灯泡L短路时,开关S断开,则只有电阻R工作;开关S闭合时,则没有电阻工作,此时发生短路,因此电流表的示数不同,故D不合题意。故选B。15.(2023八上·余杭期末)利用知识结构图来归纳总结科学知识是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对已学知识进行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知识点分析解答。【解答】A : 包含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故A正确。B : 溶液结晶方法包含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故B正确。C : 粗盐提纯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C错误。D :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粗细)和温度,故D正确。故选C。16.(2023八上·余杭期末)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写出数字②所示水循环的名称 。(2)图中 环节使陆地上水得到不断的补充。(填图中序号)【答案】(1)水汽输送(2)③【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①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方式是地表径流,如南水北调工程。②水循环的意义:促进地理环境(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整体性,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对全球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由此产生了流水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表的形态;水本身也是一种溶剂,随着它的移动也会使得岩石圈的化学物质发生迁移。【解答】(1)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可知,图中②是水汽输送。(2)水循环分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三类,根据所学知识,③降水环节,能将水汽输送带来的海洋水转化为陆上淡水,从而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17.(2023八上·余杭期末)读南半球某地区天气图,回答问题:(1)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称为 (填“低压”或“高压”)。(2)乙地的天气特点为 ,丙地的风向为 ,丁地的气温将会 。【答案】(1)高压(2)阴雨;东北;升高【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1)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2)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近地面风向的判定方法:①先在最靠近的等压线上画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②考虑该地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南半球风向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北半球风向就画在风向右侧;③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为30°-45°之间,风的来向就是风向。【解答】(1)图示甲等压线闭合、数值内大外小是高压。(2)乙地等压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是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产生阴雨天气;丙地南侧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加上摩擦力的影响,最终丙地为西北风。丁地位于暖锋锋前,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18.(2023八上·余杭期末)小明同学将生长状态相似的A、B两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B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一周后,A、B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1)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2)根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图乙中a侧生长素浓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侧。【答案】(1)单侧光(2)大于【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1、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3、图甲中A和B形成以单侧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图乙a是背光一侧,b是向光一侧。【解答】(1)根据题干可知,A和B除单侧光照条件外,其他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2)由乙图可知,蚕豆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原因是单侧光使蚕豆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在背光侧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激素含量减少,细胞生长较慢。故图乙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19.(2023八上·余杭期末)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温度/℃ 10 30 50 70 90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1)在10℃到50℃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50℃时,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3)小科认为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下列支持小科结论的证据是____。A.该溶液底部有少量晶体B.加入少量硫酸镁不能溶解C.取该溶液139克蒸发得39.3克无水硫酸镁晶体【答案】(1)增大(2)49∶100(3)A;B;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 (1)根据在10℃到50℃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在10℃到50℃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50℃时,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0g:100g=49:100。(3)A.该溶液底部有少量晶体,说明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符合题意;B.加入少量硫酸镁不能溶解,说明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符合题意;C.3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39.3g,该温度下,139.3g饱和溶液中含有39.3g硫酸镁,则30℃时,取该溶液100克蒸发可能得到39.3克无水硫酸镁晶体,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无水硫酸镁晶体,说明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故C符合题意。故选ABC。20.(2023八上·余杭期末)图甲是小科同学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1)在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 。(2)实验时该同学在原来装置基础上增加了一支温度计(如图乙),读出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t1,移去酒精灯停止沸腾,用注射器从烧瓶内抽气,液体重新沸腾,再次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为t2,发现t1 t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增大或减小烧瓶内的气压(2)大于【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解析】【分析】 (1)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变;(2)气压减小,沸点降低。【解答】 (1)在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增大或减小烧瓶内的气压 。(2)用注射器从烧瓶内抽气,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故t1大于t2。21.(2023八上·余杭期末)小金用粗细均匀的一次性吸管制成一支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分别将吸管置于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示。(1)密度计在甲、乙两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 F乙(选填“<”、“=”或“>”)。(2)液体密度ρ甲 ρ乙(选填“<”“=”或“>”)。(3)小金在标注刻度时将该密度计放入酒精中,此时密度计底端到液面的长度h为12.5cm,该处刻度标记“0.8g/cm3”,则“1g/cm3”的刻度应标记于长度h为 cm处。【答案】(1)=(2)>(3)10【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2)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漂浮在液体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列出密度计在酒精中、液体中的关系式,两式联立求出“1g/cm3”的刻度应标记于长度h的大小。【解答】(1)由图可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则F浮=G,因同一支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所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V乙排,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同,F浮=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2)设密度计的底面积为S;0.8g/cm3=0.8×103kg/m3,1g/cm3=1×103kg/m3,密度计测量酒精的密度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酒精=ρ酒精gV排酒精=0.8×103kg/m3×10N/kg×0.125m×S ①当测量的液体密度为1g/cm3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液=ρ液gV排液=1×103kg/m3×10N/kg×h液×S②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密度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则:F浮酒精=F浮液,即:0.8×103kg/m3×10N/kg×0.125m×S=1×103kg/m3×10N/kg×h液×S,解得:h液=0.1m=10cm。22.(2023八上·余杭期末) 如图1是某科技小组为快递公司设计的分拣计数装置简化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R2为光敏电阻。当激光被遮挡时,计数器显示的电压增大,自动计数一次。23.(1)电路工作时,流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 。(2)R2的阻值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大致如图2中的 。(填序号)【答案】(1)1∶1(2)③【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电路图知两电阻串联,计数器相当于电压表,测R2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确定流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2)当激光被遮挡时,计数器显示的电压增大,自动计数一次,根据串联分压规律知无光时的电阻变化,从而得出R2的阻值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解答】 (1)根据电路图知两电阻串联,计数器相当于电压表,测R2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则流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1:1;(2)当激光被遮挡时,计数器显示的电压增大,自动计数一次,根据串联分压规律,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因而当激光被遮挡时,计数器显示的电压增大,说明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也就是没有光时电阻大,有光照时,电阻变小,符合要求的只有③。23.(2023八上·余杭期末)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提出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实验过程:①取性别和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 只成年小白鼠,分成甲、乙两组。②用一定的方法控制甲组白鼠的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乙组白鼠不做处理。③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④____。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请分析回答:(1)天气较冷,血管状况应为如图中的 (填“甲”或“乙”)。(2)写出实验过程第④步的操作过程 。(3)相关预测与分析: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1)甲(2)把甲组鼠和乙组鼠置于0℃环境中(合理即可)(3)甲组小白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知识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2、下丘脑属于高级中枢,具有调节体温、摄食、水分平衡、内分泌腺和血糖等功能。【解答】(1)天气较冷血管收缩,因此应为如图中的甲。(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该实验的变量为是否对下丘脑作处理,因此要将把甲组鼠和乙组鼠置于相同的低温环境中,低温环境更便于观察它们体温的变化。(3)甲组由于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体温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甲组小白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24.(2023八上·余杭期末)学习了大气压有关知识后,小科想利用图甲所示的注射器(最大刻度为30毫升)和一些必要器材测定本地的大气压值。请回答:(1)小科按乙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前他 (填“需要”或“不需要”)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2)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他发现当注射器活塞刚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3牛,根据实验数据可计算当地的大气压为 帕。(3)小科再按照图丙所示的实验方案测定水的沸点时,发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可知当地的大气压为 帕。(4)对比两种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值,发现方案乙中所测数据跟实际相比偏差较大,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需要(2)1.1×105(3)等于(4)活塞与针筒壁存在较大的摩擦【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注射器筒内有空气会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偏小,由此分析所测大气压的差异;(2)注射器的容积和长度可通过图中读,注射器是圆柱体,利用公式V=SL的变形式可求其横截面积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当活塞刚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再根据公式将测得的压力和面积代入公式即可算出大气压;(3)读出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根据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即可判断;(4)说明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是由于拉力偏大,说明筒壁与活塞间的摩擦力较大。【解答】 (1)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即有残余气体,注射器内还会有一定气压,这样会使拉力变小,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小;(2)注射器容积为30mL,即30cm3,读图可知,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L=10cm,因为注射器为圆柱体,根据其体积公积可得,;则大气压为:;(3)由丙图可知:温度计的示数是100℃;因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即:1.01×105Pa;(4)筒壁与活塞间的摩擦力较大会引起拉力偏大,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25.(2023八上·余杭期末)实验室按如图步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22%的蔗糖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所需蔗糖的质量为 。(2)用规格为 (填“50”、“100”或“500”)mL的量筒量取 mL蒸馏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进行溶解。(水的密度约为1g/cm3)(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4)下列情况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A.蔗糖中混有少量杂质B.称量时蔗糖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使用了游码)C.用于溶解蔗糖的烧杯洗净后残留有少量的水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答案】(1)22(2)100;78(3)搅拌,加速溶解(4)D【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2)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3)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22%的蔗糖溶液,需蔗糖的质量=100g×22%=22g;(2)根据题意可知,所需溶剂的质量为100g-22g=78g(合78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4)A.蔗糖中混有少量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B.称量时蔗糖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错误;C.用于溶解蔗糖的烧杯洗净后残留有少量的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D正确。故选D。26.(2023八上·余杭期末)某科学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装满水的溢水杯、小桶、圆柱体物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关系”。(1)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甲、乙、丙、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由图乙和丙可知该圆柱体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 (用图中相应的字母表示)。(2)以下选项中若____成立,则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关系。A.F1﹣F2=F3﹣F4 B.F3﹣F2=F4﹣F1 C.F2﹣F3=F4﹣F1(3)实验后,小组同学又进行深入讨论,认为上述实验步骤太多,而且多次使用弹簧测力计,存在较大的误差且不够直观,于是他们对实验重新设计。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吊一金属块、下端放一接水杯,装满水的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5(如图2戊所示)。现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当金属块完全浸没,且溢出的水全部流入接水杯后,弹簧测力计示数F6(如图2己所示)。若F5 F6(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则说明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答案】(1)F2-F3(2)C(3)等于【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物体没有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重力与物体完全浸入液体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液体与桶的总重力与桶的重力之差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2)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相等;(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5、F6的大小关系。【解答】 (1)由图可知,由称重法及阿基米德原理,F浮=F2-F3;(2)排开水的重力为G排=F4-F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测得的浮力F浮与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的大小关系:F浮=G排,即F2-F3=F4-F1,故选C;(3)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戊→己),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在此过程中甲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故F5=F6;27.(2023八上·余杭期末)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选用的实验器材是:电源(3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定值电阻R1=5Ω、R2=10Ω、滑动变阻器(20Ω 2A)、开关、导线若干。(1)某同学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准备在图乙中实物连线。请你帮助把图乙补画完整。(2)滑动变阻器在本次实验中除了保护电路,还有一个作用 。(3)确认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共进行4次实验,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你认为是第 组(填写实验序号)有可能是伪造的,理由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电压/V 0.5 1.2 1.8 2.5电流/A 0.10 0.24 0.36 0.5【答案】(1)(2)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3)①;如表数据所示,第①组实验时,电压表示数0.5V,电流0.1A,则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U滑=U-UR=3V-0.5V=2.5V,滑动变阻器连入的阻值R滑=U滑/I=2.5V/0.1A=25Ω,而实验器材中滑动变阻器最大的阻值为20Ω,所以第①组实验数据有拼凑的嫌疑(合理即可)【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 (1)滑动变阻器接一个上接线柱和一个下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定值电阻并联;(2)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3)根据表中数据,由得出第①次实验的电阻;电源电压为3V,根据 U滑=U-UR 计算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再根据计算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后与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1)滑动变阻器接一个上接线柱和一个下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定值电阻并联,如图所示: ;(2)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需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28.(2023八上·余杭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调味品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①准备足量的白糖、食盐、冰糖,并将它们研磨成粉末待用。②按如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温度 20℃ 20℃ 20℃溶质种类 白糖粉末 食盐粉末 冰糖粉末水的体积 10mL 10mL 10mL▲ (1)请在表中最后一行的第1个空格中填写需要测量并记录的项目: 。(2)从这个表格看,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 。(3)兴趣小组用10mL的酒精代替水,其他操作与1号实验相同来研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请判断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1)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2)溶质种类(3)不合理。10mL酒精的质量与10mL水的质量不相同,有两个变量了(或:不合理,没有控制单一变量)【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分析;(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3)根据设计实验的原则分析。【解答】 (1)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表中最后一行的第1个空格中填写需要记录的项目是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2)根据表格数据,在三组实验中,水的质量相同,温度相同,溶质种类不同,故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为溶质种类;(3)兴趣小组用10mL的酒精代替水,其它操作与1号实验相同来研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设计不合理,因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的质量不同。29.(2023八上·余杭期末)胰岛素的发现经历了百余年时间。材料一:1776 年,马修通过实验发现糖尿病人的尿和血液都是甜的。材料二:1889年,科夫斯基发现狗的胰腺里含有一种能维持血糖浓度正常的物质。材料三:1921年,班廷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到低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在之后的胰岛素提取研究中,科利普将捣碎的猪胰腺与稀的酒精溶液混合,当他继续添加酒精至一定量后,发现原先溶解在溶液中的胰岛素析出,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胰岛素。材料四:1965 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从马修的实验可知,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应是图中的 。(2)从科利普的实验推测,胰岛素的溶解能力与 有关。(3)医学的进步源于一代代人不懈地努力。通常一次注射的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为24小时左右,只能暂时性的控制血糖,为达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下列研究方向合理的是____。(可多选)A.研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机理,以确定治疗方案B.研究利用细菌产生胰岛素的基因技术,以提高胰岛素的产量C.研究诱导普通细胞分化成胰岛细胞的技术,使患者胰岛素分泌增加D.研究延长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以减少注射胰岛素的频率【答案】(1)甲(2)酒精浓度(3)A;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解答】(1)马修通过实验发现糖尿病人的尿和血液都是甜的,说明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比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更高,所以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应是图中的甲。(2)科利普继续添加酒精至一定量后,酒精浓度变大,发现原先溶解在溶液中的胰岛素析出,说明此时胰岛素的溶解能力变小了,因此,从科利普的实验推测,胰岛素的溶解能力与酒精浓度有关。(3)由题可知,注射胰岛素只能暂时控制血糖,所以要根治糖尿病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胰岛素分泌不足的问题,必须从患者自身出发。四个选项中,只有AC是从糖尿病患者自身出发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机理,利用相关技术使患者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为达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研究方向合理的是AC。30.(2023八上·余杭期末)在电解水实验中,往往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某同学分别在等量的蒸馏水中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硫酸,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了三次实验,测出收集20mL氢气所需的时间,记录的数据如表:序号 1 2 3蒸馏水的体积/mL 200 200 200加入硫酸的体积/mL 10 5 2收集20mL氢气所需的时间/s 396 578 1231(1)图甲中的B端是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2)图乙是每次实验产生气泡的速度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结合实验数据说明曲线变化的原因: 。(3) 若实验中用4%的硫酸溶液100克,通电一段时间后,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则被分解的水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正(2)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消耗的水越多,硫酸的浓度越大,所以电解水的速度就越快(3)解法一:m质=m稀a%=100g×4%=4gm浓=m质/b%=4g/5%=80gm水=m稀-m浓=100g-80g=20g解法二:设分解的水的质量为x,则100g×4%=(100g-x)×5%x=20g答:分解的水的质量为20g。【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进行分析;(2)根据电解水过程中硫酸的浓度变化进行分析;(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计算。【解答】 (1)根据图示可知,A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是B试管内气体体积的二倍,因此A试管中的气体为氢气,图甲中的A端为电源负极;B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图中甲的B端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中硫酸浓度越大,水电解速率越快。结合反应时间与产生气泡的速度关系图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产生气泡的速度越快,即水电解速度越快,可能的原因是随着电解水的不断进行,水在不断消耗,导致硫酸的浓度不断增大,进而使水电解的速度加快;(3)设分解的水的质量为x,100g×4%=(100g-x)×5%解得:x=20g。31.(2023八上·余杭期末) 如图所示为西汉时期的熊足青铜鼎,该鼎被誉为“古代高压锅”。当鼎内装部分水、盖上鼎盖、闭合锁扣,鼎下堆放干柴燃烧,在标准大气压下,鼎内的水可在120℃沸腾。已知鼎盖面积S=200cm2。如表是水的沸点(T)与气压(p)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T/℃ 90 100 105 110 114 118 120 124 128 130p/kPa 70 101 121 143 163 189 199 226 258 270(1)在标准大气压下,鼎内水在120℃沸腾时,请列式计算此时该鼎内外气体对鼎盖形成的压力差?(2)若鼎内的水沸腾时的温度低于120℃,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答案】(1)读表格数据可以知道,当水在120℃沸腾时,鼎内鼎外气压为一标准大气压,则鼎内外的压强差为鼎内外气体对鼎盖的压力差为(2)鼎密封不好,有漏气情况【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表格确定120℃时鼎内的气压,然后根据 计算鼎内外的压强差,最后根据 计算鼎内外的压力差。(2)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低压越低,沸点越低。32.(2023八上·余杭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开展了自制潜水器的活动。图甲为小组自制的潜水器,其材质为硬质塑料瓶,塑料瓶厚度不计,两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移动注射器活塞可以实现潜水器的浮沉。(1)图乙中,潜水器完成从B到A上浮的过程,其浮力变化情况是 ,对注射器活塞的操作是 。(2)已知该小组同学采用的材料总质量0.65千克,体积800立方厘米,现有100毫升和200毫升两种规格的注射器,为了使他们小组的潜水器实现在水中的悬浮,请通过计算说明应该选择哪种规格的注射器。(潜水器装置在沉浮过程中整个装置都保持完整,不可以拆装)【答案】(1)露出水面之前,浮力不变;露出水面后,浮力变小;向里推动活塞(2)潜水器的总浮力为F浮=ρ水V排g=1×103kg/m3×800×10-6m3×10N/kg=8N悬浮时F浮=G总=8NG水=G总-G潜=8N-0.65kg×10N/g=1.5N潜水器要下潜到悬浮必须吸入水的体积V=m水/ρ水= G水/ρ水g=1.5×10-4m3=150mL所以要选择200mL的注射器【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分析潜水器从B到A上浮的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潜水器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要完成从B到A上浮的过程,需要减小潜水器自身的重力,据此结合甲图进行解答;(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沉浮条件进行解答,即求出注入(或抽出)水的重力,再根据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求出注入(或抽出)水的体积,而注射器的体积至少应等于注入(或抽出)水的体积。【解答】 (1)①潜水器完成从B到A上浮的过程,露出水面之前,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其受到的浮力不变;露出水面后,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则浮力变小;所以整个过程中其浮力变化情况是先不变后变小;②潜水器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完成从B到A上浮的过程,需要减小潜水器自身的重力,由图甲可知需要向潜水艇打气,从而排出水舱内的水,则对注射器活塞的操作是向内推活塞。33.(2023八上·余杭期末)握力能反映上肢力量发展水平,是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之一,握力测试如图甲。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想制作简易握力计,选用电压表来显示握力的大小。他们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如图乙,其中电源电压3V,定值电阻R1阻值为6欧,电压表量程为0﹣3V,轻质细杆将弹簧与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相连。(1)【初步调试】用手往下拉弹簧,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 。(2)【表盘改造】为方便读数,小组同学想在电压表表盘上标注相应的握力值。经测定,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与握力F关系如图丙,求在电压表刻度为1.5V的位置上所标注的握力大小。(写出计算过程)(3)【优化改进】握力一定时,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越大,握力计精确度就越高。以下改进方法中能提高握力计精确度的有____。(可多选)A.定值电阻更换为3欧 B.电源电压增大到4伏C.电压表用0~15V量程 D.电压表改接在R1两端【答案】(1)变大(2)U1=U﹣U2=3V﹣1.5V=1.5V,I1= =0.25A,R2= =6Ω,由丙图可知此时的握力400N,即在电压表刻度为1.5V的位置上所标注的握力为400N(3)A;B【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2)首先根据U1=U-U2 计算R1两端的电压,再根据 计算通过电路的电流,最后根据 计算R2的阻值,根据丙图确定此时的握力即可。(3) 握力一定时,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越大,握力计精确度就越高,则提高精度,其实就是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即可。【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变阻器R2与定值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R2的电压。 用手往下拉弹簧, 则R2的阻值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3)当握力不变时,R2的阻值不变。要增大它两端的电压,可以减小R1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要减小R1的阻值,故A符合题意;当R1和R2的阻值不变时,当R2的电压增大时,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R1的电压也要增大。根据U总=U1+U2可知,此时电源电压要增大,故B符合题意;选用电压表的量程越大,则指针的偏转角度越小,故C不合题意;当电压表与R1并联时,电压表的示数会随握力的增大而减小,故D不合题意。故选AB。34.(2023八上·余杭期末)小雅在拓展课上做了一个“大米跳舞”的实验:将雪碧倒入杯中,再放入几粒大米,大米很快沉到杯底,但一会儿后就向上“弹”,露出液面后,又沉入杯底,接着又上浮,如此反复,最终,大米沉到杯的底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小雅搜集到以下资料:资料一: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小于饮料的密度。资料二:从液体中逸出的二氧化碳,会在该液体中形成气泡,且气泡容易吸附在固体表面。资料三:气压越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碳酸饮料在生产时,一般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大量二氧化碳溶于液体中。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大米跳舞”的实验现象做出解释。【答案】答题要点:①大米因密度大于水(或重力大于浮力)会下沉到杯底。②雪碧打开后因气压减小而大量气体以气泡形式逸出。③气泡吸附在大米表面,大米排开液体体积增大,浮力增大。④大米所受浮力大于重力,大米上浮。⑤气泡破裂后,大米排开液体体积减小,浮力减小;浮力小于重力,大米下沉。【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葡萄干沉入杯底后,由于吸附了足够多的小气泡,使得它们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致使葡萄干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从而上升;上浮到液面后,由于小气泡破裂,导致它们受到的浮力变小,当浮力小于重力时又沉入杯底。【解答】 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既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又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力大小以及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无关,它是由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决定。当合力向上则物体上浮;当合力向下,则物体下沉;当合力为0,则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35.(2023八上·余杭期末)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如图甲为手指、门把手上的电荷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缩手反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干燥的秋冬季节”描述的是 (填“天气”或“气候”)的特征。(2)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 (填“→”或“←”)门把手。(3)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字母)。(4)若图中仅d处损伤,其他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人的表现为 。【答案】(1)气候(2)←(3)c(4)能感受到电刺激,但无法缩手【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1)气候是某个地方长时间内的特征;而天气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特征。(2)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缩手反应属于低级反应,据此分析;(4)d处为传出神经,d处损伤人会不缩手有电击感,据此分析;【解答】 (1)“干燥的秋冬季节”描述的是现象是气候特点;(2)由图甲可知:人体带负电,门把手带正电当人体手指触碰到门把手时,负电荷向正电荷移动,由于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移动的方向,所以表现为与负电荷移动相反的方向,电流方向由门把手传向人体,即人←门把手;(3)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缩手反应属于低级反应,完成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c处脊髓,故c正确;(4)若某人d处损伤,用针刺a处,a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b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有感觉。但是反射弧不完整,因此无反射活动。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独立作业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独立作业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