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1.(2024七上·拱墅期末)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
2.(2024七上·拱墅期末)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
3.(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关于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单位换算中,不正确的是(  )
A.1.7m=1.7m×100cm=170cm B.6.9m=6.9×100cm=690cm
C.8.8km=8.8×1000m=8800m D.5.4m=5.4×1000mm=5400mm
5.(2024七上·拱墅期末)植物的叶一般是绿色的,这些天海外校园里银杏树的叶子是黄绿色或金黄色,但我们却依然说银杏树属于植物。这是因为银杏树(  )
A.没有叶绿素
B.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阳光下制造出氧气和有机物
C.能新陈代谢
D.能生长
6.(2024七上·拱墅期末)小文在校园内采集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如图的二歧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藻—P B.松树—Q C.柳树—R D.苏铁—S
7.(2024七上·拱墅期末)理解概念是学习和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图说明,概念之间具有包含关系。则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孢子植物 苔藓类植物
B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C 植物体 植物器官 植物组织 细胞
D 人体系统 器官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A.A B.B C.C D.D
8.(2024七上·拱墅期末)鳄雀鳝是雀鳝目鳝科大雀鳝属动物。其侧线完全,有鳔,全身长硬鳞质的超硬珐琅质鱼鳞,背鳍,尾鳍和臀鳍有黑点,大多是橄榄绿色或灰色,而臀鳍和胸鳍一般都是灰白或白色。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判断它属于(  )
A.鱼类 B.爬行类 C.哺乳类 D.两栖类
9.(2024七上·拱墅期末)莲莲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莲莲以机器人的造型代表世界遗产——西湖,名字源于西湖中的接天莲叶,寓意纯洁、高贵与祥和。下列关于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莲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B.莲是水生植物,生殖方式与藻类植物相同,也是用孢子繁殖
C.构成莲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叶绿体
D.莲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组成
10.(2024七上·拱墅期末)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坐落在浙江杭州临安境内,如图为今年2月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新发现的新物种——“苕溪鱲(liè)”。下列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不正确的是(  )
A.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
B.有利于研究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C.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
D.有利于大力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
11.(2024七上·拱墅期末)小西同学在一次旅游中得到一块岩石,通过观察,发现该岩石内含少量矿物晶体颗粒,还有少量气孔,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该岩石属于沉积岩 B.该岩石属于岩浆岩
C.他可能发现该岩石呈片状结构 D.他可能发现该岩石内含有化石
12.(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证据能支持“地壳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有(  )
①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②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
③江河的泥沙在中下游和河口沉积
④采石场工人看到开采过后暴露出来的弯曲的岩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2024七上·拱墅期末)发生在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山区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让很多国人开始关注远在新疆、西藏边防的子弟兵。以下等高线可以表示该河谷的是(  )
A. B.
C. D.
14.(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一幅是(  )
A. B.
C. D.
15.(2024七上·拱墅期末)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多火山、地震
B.丙处山脉海拔缓慢上升
C.乙处海洋面积不断缩小
D.丁处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16.(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强的爸爸已经发誓戒烟很久了,小强的妈妈出差回家闻了闻被子,小强爸爸不得不承认吸过几次,这是分子热运动保留了证据
B.打气筒的活塞处于中部位置时,封住出气口,压缩气体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外抽活塞使气体体积增大也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水面上漂着一块木板,双手水平提起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离水后很轻松,“费劲”主要是因为木板离水时分子间存在空隙
D.小时候我们吹过的肥皂泡泡,弹性好、不易破,主要是分子引力起了作用
17.(2024七上·拱墅期末)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凝固 B.升华和凝华 C.汽化和液化 D.液化和凝固
18.(2024七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煤油
C.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19.(2024七上·拱墅期末)民族英雄威继光东逐倭寇,北定边疆,而修建台州府城墙是他传奇生涯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盛行,戚继光被委以重任,到浙江台州抵卸倭寇。他发明了”空心敌台”以静制动防御措施,有效打击了来犯的倭寇空心敌台是围墙而建的中空、四面开窗的楼台,守城士卒可居住在里面,并储存武器、弹药以抗击来犯之敌。青砖是修筑”空心敌台”的首选建材制备材料来自属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灵江.以下制作青砖的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从灵江中捞取淤泥 B.反复摔打成型
C.高温烧制 D.降温备用
20.(2024七上·拱墅期末)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①没有蚂蚁 ②有蚂蚁
10个月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5月25日至6月16日 0→6.2 0→31.0
6月17日至8月3日 6.2→10.2 31.0→72.9
A.该实验的变量是幼苗的高度和存活率
B.该实验要选择多株金合欢而不是一株,是为了减小误差
C.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对其生长有害
D.实验表明,蚂蚁“侵食”金合欢,可提高幼苗存活率并能促进幼苗的生长
21.(2024七上·拱墅期末)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茶杯的高度约为0.15   ;
(2)一只兵乓球的质量大约是3   。
(3)4℃时水的密度是1.0   ;
(4)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550   。
22.(2024七上·拱墅期末)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字母按要求填空:
可用来被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可用作液体反应的仪器是   ;量取一定量液体时要用到   。
23.(2024七上·拱墅期末)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境内,如图甲为青山湖水上森林,大片的水杉笔直挺拔,像一把把收拢好的绿色巨伞插进水里,水面上长满了浮萍,所到之处都是满眼的绿色,不时还有野鸭从浮萍中穿游而过,被誉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请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并根据图乙回答下列问题。(注:在“[]”中填图乙中的数字,在“下划线”上填与数字相应的结构名称)
(1)A、B两图中,可能是野鸭上皮细胞的是图   (选填“A”或“B")。
(2)水杉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   有关。
(3)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在细胞[   ]   内。
(4)浮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是因为浮萍细胞中有[   ]   。
24.(2024七上·拱墅期末)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神经组织永久切片等材料作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   (填写步骤名称)的操作不规范引起?
(2) 若要使观察细胞数目最多,应转动图3中标号   所示结构,并选择图4中标号   (填序号)组合的物镜和目镜。
(3)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5甲所示的物象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5乙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及合理顺序是   。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适当增大光圈;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25.(2024七上·拱墅期末)小科同学利用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红墨水制作了简易温度计甲、乙,如图所示。
(1) 乙温度计是利用   这一原理制成的。
(2) 将甲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则清水的温度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温。
(3)装置改进:如果要提高两只温度计的测量精确度,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如果要扩大两支温度计的量程,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
26.(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图中图一、图二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三是地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   (填字母)层中。
(2)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3月23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二中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则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3)图三中地震要素表示正确的是   (填字母)。
A.①震中②震源④震中距
B.①震源②震中④震中距
C.①震源②震中④等震线
27.(2024七上·拱墅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是动物园平面图。若小M和小Q在地图上的距离是6.5厘米,则他们的实地距离是   米。
(2)图甲与图乙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图   。
(3)图甲中,小M沿着小路往前走,当他走到猴山的出入口处,正好位于小P的什么方向?   
(4)图丙是用图甲复制的,但明显缺少一个方向标,请你在答卷的图丙中画上方向标。
28.(2024七上·拱墅期末)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 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 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 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文中序号);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 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 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   
29.(2024七上·拱墅期末)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表示的意义是   。将一根铁丝剪断后,剩余部分的密度   ;将密封钢瓶中的气体抽出一半后,剩余气体的密度   ;液态蜡变为固态后,中间会凹陷下去,则蜡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它的体积将   ,密度   (后四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0.(2024七上·拱墅期末)一种叫做ΡroFi的特殊材料,属于塑木复合材料,密度为1.16g/cm3,可以制成空心型板材。
(1)把一块实心板材切割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大块的密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块的密度;若每块塑木板材的面积为2m2、厚度为5cm,则每块板材的质量为   kg。
(2)现有一个密封的塑木板材,经测量其体积为120cm3,质量为116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板材是否为空心?如果是空心的,算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31.(2024七上·拱墅期末)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动装片。
(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细胞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并简要说明理由   。
(3)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三所示。
根据评价指标a,你认为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哪个指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
32.(2024七上·拱墅期末)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它可以有效灭活部分病毒。小刚从网上购置了两瓶某品牌75%的医用酒精,说明书如图甲所示,小刚查到75%的医用酒精密度为0.87克/厘米3,于是想通过测量该酒精的密度来鉴定其是否合格。小刚取适量该酒精进行实验:
(1)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以下实验操作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填字母)。
A.计算酒精的密度
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52.4克
C.在烧杯中盛适量的酒精,用天平测出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
D.调节天平平衡
E.将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如图乙所示
(2)小刚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中央刻度线左侧,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又偏向中央刻度线右侧,则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3)测量酒精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计算出该酒精的密度
是   g/cm3.并判断他测出的结果与说明书不相同的原因   。
A.砝码磨损 B.砝码生锈 C.仰视量筒读数 D.俯视量筒读数
E.游码未归零就调节横梁平衡 F.砝码和待测物体放反了
33.(2024七上·拱墅期末)为了比较水和沙吸热本领的大小,某同学做了右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升温10℃所需时间/s 升温20℃所需时间/s 升温30℃所需时间/s
沙 30 64 89 124
水 30 96 163 220
(1)在此实验中用   表示水和沙吸热的多少。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或“小于”)沙吸收的热量。
(3)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____(填字母)。
A.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小
D.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
34.(2024七上·拱墅期末)小刚和同小组的同学做”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实验.
(1) 小刚组装了水浴法加热的实验装置,同组的小明认为该装置太复杂,可以去掉烧杯,将试管直接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请你判断,以下说法支持小刚的是____.
A.这种方法试管受热更均匀;
B.这种方法加热更集中;
C.这种方法加热时间更长,便于观察规律;
D.这种方法加热时间更短,便于快速完成实验。
(2)图为小刚根据正确测量绘出的某固体熔化图像.他描绘的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因为   。由图像可以看出,熔化过程历时   min.
35.(2024七上·拱墅期末)辣条因味道重、气味香、颜色鲜艳、价格低廉而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而2019年“3.15晚会”中曝光的“虾扯蛋”“黄金口味棒”等辣条问题,却令大家触目惊心。谁曾想到在校园内十分火爆的辣条,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生产地址虚标、无生产日期、无SC食品安全认证等问题层出不穷。某兴趣小组想要以小白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辣条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 1个月以后结果
甲组 各1只大小、生长情况、健康状况、活动能力基本相同的小白鼠 普通鼠粮加水研磨,再用微波炉烘干 活动能力正常
乙组 普通鼠粮加水与辣条(无SC食品安全认证)一起磨碎,再用微波炉烘干,制成掺入辣条的鼠粮(大小形状与原鼠粮一致) 活动能力弱
(1)该实验的变量是   ,起对照作用的组别是   。
(2)该实验方案有一处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该探究方案可以改进的地方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解答】A: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具有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具有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C: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具有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中,对于一些微小的量很难直接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而是将其成10倍、100倍的放大,最后将测量结果再除以倍数即可,这就是“累积法”,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分硬币的厚度很小,直接测量误差很大,因此可以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此题。
【解答】A、不能直接用手接触药品,A错误;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能超过1/3,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要用外焰加热,B错误;
C、检验装置气密性方法正确,C正确;
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引燃,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掌握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过程中单位的统一。
【解答】选项A:换算过程中单位不统一,等号后面的1.7m不应带单位m, A错误;
选项B、C、D三题的换算过程中,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单位统一,题正确;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植物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植物含有叶绿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而动物不具备叶绿细胞 ,此外植物细胞内还具有液泡,动物也不具备此细胞,植物的细胞具备全能性,即可以重新长成新的植株,但动物就无法通过细胞培养 ,只可通过克隆繁殖 。
【解答】银杏树属于植物是因为它有叶绿体,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阳光下制造出氧气和有机物;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球果是裸子植物的一种生殖结构;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解答】A.绿藻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所以A正确;
B.松树属于裸子植物,有叶子,有球果,正确;
C.柳树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有叶,无球果,有花粉,正确;
D.苏铁属于裸子植物,有球果,属于Q,D错误;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组织;结构与层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属于3,3属于2,2属于1。或者1到4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关系.据此答题。
【解答】A、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被子植物又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3和4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应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从属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D、上皮组织与肌肉组织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属于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解答】A、鳄雀鳝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鳞片是菱形硬鳞,生殖为卵生,属于鱼类,A符合题意。
B、爬行动物用肺呼吸,鳄雀鳝用鳃呼吸,不属于爬行类,B不符合题意。
C、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等。C不符合题意。
D、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数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鳄雀鳝终生用鳃呼吸,不属于两栖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组织;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2)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A、莲属于植物,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正确;
B、莲是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错误;
C、莲的细胞叶绿体,例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就没有叶绿体,错误;
D、莲是由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组成,而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组织,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自然保护区是在原始的自然状态系统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人为地划定一个区域,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那里的生态系统加以严格的保护。世界各国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都非常重视,往往以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比,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自然保护事业、教科文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作用在于:(1)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积极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加强研究合理的生态平衡和对人类环境的保护。(2)有助于加强生物物种的研究和利用物种资源。(3)可以深刻地了解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4)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科学实验基地。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大量的物种和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这就为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5)可以作为旅游的基地。(6)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解答】A. 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 ,A正确;
B. 有利于研究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B正确;
C. 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 ,C正确;
D.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不是有利于大力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D错误;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
【解析】【分析】根据成因不同,可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内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称为侵入岩,代表花岗岩,有矿物质颗粒,块状结构)或直接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代表玄武岩,流纹岩,特点有气孔,柱状结构)。沉积岩是在地壳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特点是层状结构和有化石;代表是砾岩,砂岩,石灰岩和页岩; 变质岩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的岩石,特点是片状结构,代表大理岩,片麻岩,板岩和石英岩等;
【解答】该岩石内含少量矿物质晶体颗粒,还有少量气孔,属于岩浆岩的特点;
故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证明地壳变动的例子有高山上海洋生物的化石,古道河等人类活动的遗迹,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变化,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悬崖上的峭壁以及火山和地震现象等;
【解答】①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说明地壳在变动;
②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 ,说明地壳在变动;
③江河的泥沙在中下游和河口沉积 ,属于外力流水的作用,不能说明地壳在变动;
④采石场工人看到开采过后暴露出来的弯曲的岩层 ,能说明地壳在变动;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封闭,数值中高周低}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形状与马鞍相似。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解答】形成河谷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所以B正确;A是山脊;C是山地;D是峭壁;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
【解析】【分析】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解答】A、P点的经纬度是(30°W,20°S),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故A错误;
B、P点的经纬度是0°,0°),位于赤道上,东半球,故B错误;
C、P点的经纬度是(30°E,20°N),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故C错误;
D、P 点的经纬度是(10°W,10°S),位于南半球、东半球,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
【解答】A、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如甲)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A错误。
B、丙处的喜马拉雅山是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缓慢上升,B正确。
C、乙处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C错误。
D、丁处的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在不断缩小,D错误。
故答案为:B。
16.【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A、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扩散可以到达被子中,因此能闻到被子里有烟味,故A正确;
B、封住打气筒的出气口,压缩气体时,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在气体压力作用下,很难压缩活塞;向外拉活塞时,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小于大气压,封闭气体与大气压的压力差很大,很难拉出活塞,这是气体压力作用,与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无关,故B错误;
C、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所以双手水平提起水面上漂浮的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木板离开水面后,木板不受水分子的引力作用,所以木板离开水面后,提起木板很轻松,故C错误;
D、因为泡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泡泡弹性好,不易破裂,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
17.【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从液态定型成为固态镜架,是凝固现象;即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和凝固.
18.【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热传递的方向: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解答】试管中的乙能够沸腾,说明它不但能够达到沸点,还可以从甲液体中吸热,那么甲液体的沸点肯定高于乙液体的沸点。
A.甲和乙都是水,不符合要求,故A错误;
B.甲和乙都是煤油,不符合要求,故B错误;
C.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不符合要求,故C错误;
D.煤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符合要求,故D正确。
故选D。
19.【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从灵江中捞取淤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反复摔打成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高温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降温备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20.【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
【解答】A、从表中信息可知,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所以实验的变量是蚂蚁的有无。A错误;
B、从表格中看出,①②两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蚂蚁,其它条件都相同,①号没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起对照作用;B错误;
C、从表中信息可知,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所以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C错误;
D、从表中信息可知,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因此实验表明:蚂蚁能促进合欢幼苗的生长。D正确。
故答案为:D。
21.【答案】(1)米
(2)克
(3)克/立方厘米
(4)立方厘米(毫升)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题目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1)、一个茶杯的高度约为0.15米。
(2)、一只兵乓球的质量大约是3克。
(3)、4℃时水的密度是1.0克/立方厘米。
(4)、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550立方厘米(毫升)。
22.【答案】试管;试管和烧杯;量筒和滴管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A是试管,B是烧杯,C是酒精灯,D是燃烧匙,E是胶头滴管,F是细口瓶, G量筒, H是广口瓶。
【解答】可用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可用作液体反应的仪器是试管和烧杯,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烧杯可用作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量取一定量液体时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
23.【答案】(1)A
(2)6;细胞壁
(3)3;细胞核
(4)5;叶绿体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1细胞膜、1细胞质和3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6细胞壁,4液泡,5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解答】(1)A 、B两图中,可能是野鸭上皮细胞的是图 A;因为A是动物细胞,B是植物细胞;
(2) 水杉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6]细胞壁有关。
(3) 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在细胞[3]细胞核内。
(4) 浮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是因为浮萍细胞中有[5]叶绿体。
故答案为:(1)A(2)6,细胞壁(3)3;细胞核(4)5;叶绿体
24.【答案】(1)盖盖玻片
(2)②;④⑦
(3)①③④⑤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A滴、刮、B凃、C盖、D染。
(2)图3中①粗准焦螺旋;②转换器;③反光镜。
(3)图4中④⑤有螺纹,属于物镜,⑥⑦没有螺纹,属于目镜。
(4)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解答】(1)图1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表现为四周较黑、中间较亮,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中心往往是一片空白。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防止气泡产生。因此,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所示的C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2)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因此,⑤⑥为高倍镜,④⑦为低倍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所以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转动图3中②转换器,选用低倍镜组合④⑦。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图甲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上方,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然后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④适当增大光圈,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因此则主要操作步骤是①③④⑤。
25.【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
(2)低于
(3)玻璃泡大,玻璃管细;玻璃管增长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提高温度计精确度的方法有:增大试管的体积或换用直径更细的玻璃管;增长玻璃管可以扩大温度计的量程。
【解答】(1)乙温度计属于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甲温度计属于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试管所在的清水温度较低时,会使试管中的气体收缩,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故此时清水的温度低于室温。
(3)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体积变化相同时,换用直径更细的玻璃管可以在温度变化相同时,使液面的变化更大,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增长玻璃管可以扩大温度计的量程。
26.【答案】(1)B
(2)地壳
(3)B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慢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解答】(1)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B)。
(2)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判断,A处位于地壳。
(4)据图可知,地球内部岩浆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①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点称为②震中;把地面的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③等震线;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④震中距。故选B。
27.【答案】(1)65
(2)甲
(3)北方
(4)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1)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就是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
【解答】(1)图中的比例尺是1:1000,若小M和小Q在地图中的距离是6.5厘米,则他们的实际距离是6.5厘米×1000=65米。
(2)图甲与图乙实地范围相同,甲图图幅较大,比例尺较大。
(3)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图甲中小Q沿着小路往前走,他走到猴山东南方向正好在小P的北方。
(4)图丙是用图甲复制的,但明显缺了一个指向标,指向标应在丙图的东南角处。
如图:
28.【答案】(1)①
(2)易挥发
(3)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
(2)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解答;
(3)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即可。
【解答】(1)属于化学性质的是:易燃性,故选①;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 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易挥发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 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29.【答案】体积为1m3的煤油的质量是0.8×103kg;不变;变小;变小;变大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一定体积的气体,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在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时,质量不变,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解答】 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表示的意义是 体积为1m3的煤油的质量是0.8×103kg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将一铁丝剪断后,物质种类不变,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
瓶中的气体抽出一半后,瓶内气体质量减小了一半,但瓶中气体体积不变,知,剩余气体的密度变小;
液态蜡凝固后,中间会凹陷下去,说明它的体积变小,但质量不变,由知,其密度变大。
30.【答案】(1)等于;116
(2)空心,20立方厘米(过程略)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又已知塑木板材的材料,先求出每块塑木板材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每块板材的质量,知道卡车的载重量即为板材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可以装载的体积;
(2)先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塑木板材的体积,实际体积减掉塑木板材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
【解答】 (1)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把一个板材切割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大块的密度等于小块的密度;
每块塑木板材的体积:
V=2m2×0.05m=0.1m3,
每块板材的质量:
m=ρV=1.16×103kg/m3×0.1m3=116kg,
(2)116g塑木板材的体积:

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2-V1=120cm3-100cm3=20cm3。
31.【答案】(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
(2)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细胞膜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组织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解答】(1) 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和结构;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采用在哪移哪的方法,图二中像在左下方,所以把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其跑到视野的正中央;
(2) 选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
(3) 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故答案为:(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2) 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 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32.【答案】(1)DCEBA
(2)取下最小的砝码,将游码向右移动
(3)0.88;ACE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先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液体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2)在加减砝码时,一般要试加到最小的砝码后,如果发现仍不平衡,再去调节游码使其平衡;
(3)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石块的重力,当小石块浸没在水和酒精中都受到浮力作用,求出小石块在水中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小石块排开水和排开酒精的体积,根据排开体积相等列出等式,求出酒精的密度。
【解答】(1)D.调节天平平衡;
C.在烧杯中盛适量的酒精,用天平测出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
E.将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如图乙所示;
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52.4g;
A.计算酒精的密度;
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为:DCEBA。
(2)最小砝码放入右盘之后天平右端下沉,说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但超出的质量小于最小砝码的质量,所以此时应将最小的砝码取下,再向右移动游码,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3)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m总=100g+5g+0.2g=105.2g,
酒精的质量为:m=105.2g-52.4g=52.8g,
酒精的体积为:V=60mL=60cm3,
酒精的密度:。
75%的医用酒精密度为0.87克/厘米3 ,实际测量比说明书高,
A.砝码磨损,测出来的质量读数比实际大,算出密度比实际大。
B.砝码生锈,测出来的质量读数比实际小,算出密度比实际小。
C.仰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比读数小,算出密度比实际大。
D.俯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比读数大,算出密度比实际小。
E.游码微归零就调节横梁平衡,测出来的质量读数比实际大,算出密度比实际大。
F.砝码和待测物体放反了,测出来的质量读数比实际小,算出密度比实际小。
故答案为:ACE。
33.【答案】(1)酒精灯加热的时间长短
(2)大于
(3)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在此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时间长短表示水和沙吸热的多少。不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不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比热容大的物质,升温慢;
【解答】(1) 在此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时间长短表示水和沙吸热的多少。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吸收的热量,因为表格中显示了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更久。
(3)上述实验表明,沙子的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小,可以用这个实验来解释;
故答案为:(1) 酒精灯加热的时间长短(2)大于(3)C
34.【答案】(1)A;C
(2)晶体;晶体有熔点;5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晶体是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结束,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非晶体熔化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2)温度计读书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1)在该实验中,要把试管放在烧杯中进行加热,使试管受热均匀。这种方法加热时间更长,便于观察规律;
故答案为:A C。
(2)晶体熔化的特点是:给晶体加热,在没有达到它的熔化温度之前,它的温度逐渐升高的,但并不熔化;当温度达到它的熔点时,继续加热,晶体渐渐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当全部熔化成液态后,继续加热,它的温度升高;
由图象知:他描绘的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因为晶体有熔点。
该物质2min达到熔点,7min熔化结束,熔化过程历时5min。
35.【答案】(1)有无辣条;甲
(2)小白鼠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
(3)辣条会对小白鼠身体有伤害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唯一的变量才行,该实验探究辣条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变量应该是辣条,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辣条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解答】(1)由图表中可以看到甲、乙组两组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甲组投放普通鼠粮,乙组投放掺入辣条的鼠粮,其余条件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辣条。实验组是变量有变化的一组,对照组是变量没有变化的一组(条件正常)。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甲组。
(2)小白鼠在实验不数目不易过少,少了会因为偶然性容易产生误差,但也不易过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难度,一般在5只为宜。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辣条会对小白鼠身体有伤害。
1 / 1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1.(2024七上·拱墅期末)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解答】A: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具有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具有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C: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具有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故选C。
2.(2024七上·拱墅期末)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
【答案】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中,对于一些微小的量很难直接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而是将其成10倍、100倍的放大,最后将测量结果再除以倍数即可,这就是“累积法”,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分硬币的厚度很小,直接测量误差很大,因此可以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关于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此题。
【解答】A、不能直接用手接触药品,A错误;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能超过1/3,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要用外焰加热,B错误;
C、检验装置气密性方法正确,C正确;
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引燃,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单位换算中,不正确的是(  )
A.1.7m=1.7m×100cm=170cm B.6.9m=6.9×100cm=690cm
C.8.8km=8.8×1000m=8800m D.5.4m=5.4×1000mm=5400mm
【答案】A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掌握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过程中单位的统一。
【解答】选项A:换算过程中单位不统一,等号后面的1.7m不应带单位m, A错误;
选项B、C、D三题的换算过程中,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单位统一,题正确;
故选A。
5.(2024七上·拱墅期末)植物的叶一般是绿色的,这些天海外校园里银杏树的叶子是黄绿色或金黄色,但我们却依然说银杏树属于植物。这是因为银杏树(  )
A.没有叶绿素
B.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阳光下制造出氧气和有机物
C.能新陈代谢
D.能生长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植物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植物含有叶绿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而动物不具备叶绿细胞 ,此外植物细胞内还具有液泡,动物也不具备此细胞,植物的细胞具备全能性,即可以重新长成新的植株,但动物就无法通过细胞培养 ,只可通过克隆繁殖 。
【解答】银杏树属于植物是因为它有叶绿体,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阳光下制造出氧气和有机物;
故答案为:B
6.(2024七上·拱墅期末)小文在校园内采集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如图的二歧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藻—P B.松树—Q C.柳树—R D.苏铁—S
【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球果是裸子植物的一种生殖结构;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解答】A.绿藻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所以A正确;
B.松树属于裸子植物,有叶子,有球果,正确;
C.柳树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有叶,无球果,有花粉,正确;
D.苏铁属于裸子植物,有球果,属于Q,D错误;
故答案为:D.
7.(2024七上·拱墅期末)理解概念是学习和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图说明,概念之间具有包含关系。则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孢子植物 苔藓类植物
B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C 植物体 植物器官 植物组织 细胞
D 人体系统 器官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组织;结构与层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属于3,3属于2,2属于1。或者1到4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关系.据此答题。
【解答】A、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被子植物又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3和4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应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从属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D、上皮组织与肌肉组织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属于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4七上·拱墅期末)鳄雀鳝是雀鳝目鳝科大雀鳝属动物。其侧线完全,有鳔,全身长硬鳞质的超硬珐琅质鱼鳞,背鳍,尾鳍和臀鳍有黑点,大多是橄榄绿色或灰色,而臀鳍和胸鳍一般都是灰白或白色。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判断它属于(  )
A.鱼类 B.爬行类 C.哺乳类 D.两栖类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解答】A、鳄雀鳝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鳞片是菱形硬鳞,生殖为卵生,属于鱼类,A符合题意。
B、爬行动物用肺呼吸,鳄雀鳝用鳃呼吸,不属于爬行类,B不符合题意。
C、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等。C不符合题意。
D、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数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鳄雀鳝终生用鳃呼吸,不属于两栖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4七上·拱墅期末)莲莲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莲莲以机器人的造型代表世界遗产——西湖,名字源于西湖中的接天莲叶,寓意纯洁、高贵与祥和。下列关于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莲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B.莲是水生植物,生殖方式与藻类植物相同,也是用孢子繁殖
C.构成莲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叶绿体
D.莲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组成
【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组织;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2)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A、莲属于植物,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正确;
B、莲是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错误;
C、莲的细胞叶绿体,例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就没有叶绿体,错误;
D、莲是由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组成,而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组织,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4七上·拱墅期末)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坐落在浙江杭州临安境内,如图为今年2月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新发现的新物种——“苕溪鱲(liè)”。下列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不正确的是(  )
A.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
B.有利于研究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C.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
D.有利于大力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自然保护区是在原始的自然状态系统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人为地划定一个区域,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那里的生态系统加以严格的保护。世界各国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都非常重视,往往以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比,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自然保护事业、教科文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作用在于:(1)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积极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加强研究合理的生态平衡和对人类环境的保护。(2)有助于加强生物物种的研究和利用物种资源。(3)可以深刻地了解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4)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科学实验基地。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大量的物种和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这就为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5)可以作为旅游的基地。(6)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解答】A. 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 ,A正确;
B. 有利于研究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B正确;
C. 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 ,C正确;
D.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不是有利于大力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D错误;
故答案为:D.
11.(2024七上·拱墅期末)小西同学在一次旅游中得到一块岩石,通过观察,发现该岩石内含少量矿物晶体颗粒,还有少量气孔,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该岩石属于沉积岩 B.该岩石属于岩浆岩
C.他可能发现该岩石呈片状结构 D.他可能发现该岩石内含有化石
【答案】B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
【解析】【分析】根据成因不同,可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内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称为侵入岩,代表花岗岩,有矿物质颗粒,块状结构)或直接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代表玄武岩,流纹岩,特点有气孔,柱状结构)。沉积岩是在地壳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特点是层状结构和有化石;代表是砾岩,砂岩,石灰岩和页岩; 变质岩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的岩石,特点是片状结构,代表大理岩,片麻岩,板岩和石英岩等;
【解答】该岩石内含少量矿物质晶体颗粒,还有少量气孔,属于岩浆岩的特点;
故答案为:B
12.(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证据能支持“地壳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有(  )
①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②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
③江河的泥沙在中下游和河口沉积
④采石场工人看到开采过后暴露出来的弯曲的岩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证明地壳变动的例子有高山上海洋生物的化石,古道河等人类活动的遗迹,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变化,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悬崖上的峭壁以及火山和地震现象等;
【解答】①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说明地壳在变动;
②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 ,说明地壳在变动;
③江河的泥沙在中下游和河口沉积 ,属于外力流水的作用,不能说明地壳在变动;
④采石场工人看到开采过后暴露出来的弯曲的岩层 ,能说明地壳在变动;
故答案为:C.
13.(2024七上·拱墅期末)发生在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山区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让很多国人开始关注远在新疆、西藏边防的子弟兵。以下等高线可以表示该河谷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封闭,数值中高周低}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形状与马鞍相似。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解答】形成河谷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所以B正确;A是山脊;C是山地;D是峭壁;
故答案为:B.
14.(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一幅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网
【解析】【分析】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解答】A、P点的经纬度是(30°W,20°S),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故A错误;
B、P点的经纬度是0°,0°),位于赤道上,东半球,故B错误;
C、P点的经纬度是(30°E,20°N),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故C错误;
D、P 点的经纬度是(10°W,10°S),位于南半球、东半球,故D正确。
故选:D。
15.(2024七上·拱墅期末)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多火山、地震
B.丙处山脉海拔缓慢上升
C.乙处海洋面积不断缩小
D.丁处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
【解答】A、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如甲)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A错误。
B、丙处的喜马拉雅山是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缓慢上升,B正确。
C、乙处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C错误。
D、丁处的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在不断缩小,D错误。
故答案为:B。
16.(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强的爸爸已经发誓戒烟很久了,小强的妈妈出差回家闻了闻被子,小强爸爸不得不承认吸过几次,这是分子热运动保留了证据
B.打气筒的活塞处于中部位置时,封住出气口,压缩气体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外抽活塞使气体体积增大也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水面上漂着一块木板,双手水平提起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离水后很轻松,“费劲”主要是因为木板离水时分子间存在空隙
D.小时候我们吹过的肥皂泡泡,弹性好、不易破,主要是分子引力起了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A、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扩散可以到达被子中,因此能闻到被子里有烟味,故A正确;
B、封住打气筒的出气口,压缩气体时,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在气体压力作用下,很难压缩活塞;向外拉活塞时,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小于大气压,封闭气体与大气压的压力差很大,很难拉出活塞,这是气体压力作用,与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无关,故B错误;
C、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所以双手水平提起水面上漂浮的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木板离开水面后,木板不受水分子的引力作用,所以木板离开水面后,提起木板很轻松,故C错误;
D、因为泡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泡泡弹性好,不易破裂,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
17.(2024七上·拱墅期末)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凝固 B.升华和凝华 C.汽化和液化 D.液化和凝固
【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从液态定型成为固态镜架,是凝固现象;即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和凝固.
18.(2024七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煤油
C.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热传递的方向: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解答】试管中的乙能够沸腾,说明它不但能够达到沸点,还可以从甲液体中吸热,那么甲液体的沸点肯定高于乙液体的沸点。
A.甲和乙都是水,不符合要求,故A错误;
B.甲和乙都是煤油,不符合要求,故B错误;
C.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不符合要求,故C错误;
D.煤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符合要求,故D正确。
故选D。
19.(2024七上·拱墅期末)民族英雄威继光东逐倭寇,北定边疆,而修建台州府城墙是他传奇生涯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盛行,戚继光被委以重任,到浙江台州抵卸倭寇。他发明了”空心敌台”以静制动防御措施,有效打击了来犯的倭寇空心敌台是围墙而建的中空、四面开窗的楼台,守城士卒可居住在里面,并储存武器、弹药以抗击来犯之敌。青砖是修筑”空心敌台”的首选建材制备材料来自属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灵江.以下制作青砖的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从灵江中捞取淤泥 B.反复摔打成型
C.高温烧制 D.降温备用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从灵江中捞取淤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反复摔打成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高温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降温备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20.(2024七上·拱墅期末)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①没有蚂蚁 ②有蚂蚁
10个月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5月25日至6月16日 0→6.2 0→31.0
6月17日至8月3日 6.2→10.2 31.0→72.9
A.该实验的变量是幼苗的高度和存活率
B.该实验要选择多株金合欢而不是一株,是为了减小误差
C.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对其生长有害
D.实验表明,蚂蚁“侵食”金合欢,可提高幼苗存活率并能促进幼苗的生长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
【解答】A、从表中信息可知,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所以实验的变量是蚂蚁的有无。A错误;
B、从表格中看出,①②两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蚂蚁,其它条件都相同,①号没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起对照作用;B错误;
C、从表中信息可知,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所以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C错误;
D、从表中信息可知,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因此实验表明:蚂蚁能促进合欢幼苗的生长。D正确。
故答案为:D。
21.(2024七上·拱墅期末)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茶杯的高度约为0.15   ;
(2)一只兵乓球的质量大约是3   。
(3)4℃时水的密度是1.0   ;
(4)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550   。
【答案】(1)米
(2)克
(3)克/立方厘米
(4)立方厘米(毫升)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题目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1)、一个茶杯的高度约为0.15米。
(2)、一只兵乓球的质量大约是3克。
(3)、4℃时水的密度是1.0克/立方厘米。
(4)、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550立方厘米(毫升)。
22.(2024七上·拱墅期末)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字母按要求填空:
可用来被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可用作液体反应的仪器是   ;量取一定量液体时要用到   。
【答案】试管;试管和烧杯;量筒和滴管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A是试管,B是烧杯,C是酒精灯,D是燃烧匙,E是胶头滴管,F是细口瓶, G量筒, H是广口瓶。
【解答】可用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可用作液体反应的仪器是试管和烧杯,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烧杯可用作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量取一定量液体时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
23.(2024七上·拱墅期末)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境内,如图甲为青山湖水上森林,大片的水杉笔直挺拔,像一把把收拢好的绿色巨伞插进水里,水面上长满了浮萍,所到之处都是满眼的绿色,不时还有野鸭从浮萍中穿游而过,被誉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请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并根据图乙回答下列问题。(注:在“[]”中填图乙中的数字,在“下划线”上填与数字相应的结构名称)
(1)A、B两图中,可能是野鸭上皮细胞的是图   (选填“A”或“B")。
(2)水杉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   有关。
(3)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在细胞[   ]   内。
(4)浮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是因为浮萍细胞中有[   ]   。
【答案】(1)A
(2)6;细胞壁
(3)3;细胞核
(4)5;叶绿体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1细胞膜、1细胞质和3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6细胞壁,4液泡,5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解答】(1)A 、B两图中,可能是野鸭上皮细胞的是图 A;因为A是动物细胞,B是植物细胞;
(2) 水杉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6]细胞壁有关。
(3) 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或在陆地土壤中呼吸,故水杉耐水湿。决定这一性状的物质是在细胞[3]细胞核内。
(4) 浮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是因为浮萍细胞中有[5]叶绿体。
故答案为:(1)A(2)6,细胞壁(3)3;细胞核(4)5;叶绿体
24.(2024七上·拱墅期末)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神经组织永久切片等材料作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   (填写步骤名称)的操作不规范引起?
(2) 若要使观察细胞数目最多,应转动图3中标号   所示结构,并选择图4中标号   (填序号)组合的物镜和目镜。
(3)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5甲所示的物象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5乙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及合理顺序是   。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适当增大光圈;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答案】(1)盖盖玻片
(2)②;④⑦
(3)①③④⑤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A滴、刮、B凃、C盖、D染。
(2)图3中①粗准焦螺旋;②转换器;③反光镜。
(3)图4中④⑤有螺纹,属于物镜,⑥⑦没有螺纹,属于目镜。
(4)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解答】(1)图1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表现为四周较黑、中间较亮,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中心往往是一片空白。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防止气泡产生。因此,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所示的C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2)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因此,⑤⑥为高倍镜,④⑦为低倍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所以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转动图3中②转换器,选用低倍镜组合④⑦。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图甲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上方,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然后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④适当增大光圈,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因此则主要操作步骤是①③④⑤。
25.(2024七上·拱墅期末)小科同学利用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红墨水制作了简易温度计甲、乙,如图所示。
(1) 乙温度计是利用   这一原理制成的。
(2) 将甲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则清水的温度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温。
(3)装置改进:如果要提高两只温度计的测量精确度,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如果要扩大两支温度计的量程,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
【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
(2)低于
(3)玻璃泡大,玻璃管细;玻璃管增长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提高温度计精确度的方法有:增大试管的体积或换用直径更细的玻璃管;增长玻璃管可以扩大温度计的量程。
【解答】(1)乙温度计属于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甲温度计属于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试管所在的清水温度较低时,会使试管中的气体收缩,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故此时清水的温度低于室温。
(3)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体积变化相同时,换用直径更细的玻璃管可以在温度变化相同时,使液面的变化更大,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增长玻璃管可以扩大温度计的量程。
26.(2024七上·拱墅期末)下图中图一、图二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三是地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   (填字母)层中。
(2)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3月23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二中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则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3)图三中地震要素表示正确的是   (填字母)。
A.①震中②震源④震中距
B.①震源②震中④震中距
C.①震源②震中④等震线
【答案】(1)B
(2)地壳
(3)B
【知识点】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慢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解答】(1)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B)。
(2)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判断,A处位于地壳。
(4)据图可知,地球内部岩浆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①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点称为②震中;把地面的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③等震线;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④震中距。故选B。
27.(2024七上·拱墅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是动物园平面图。若小M和小Q在地图上的距离是6.5厘米,则他们的实地距离是   米。
(2)图甲与图乙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图   。
(3)图甲中,小M沿着小路往前走,当他走到猴山的出入口处,正好位于小P的什么方向?   
(4)图丙是用图甲复制的,但明显缺少一个方向标,请你在答卷的图丙中画上方向标。
【答案】(1)65
(2)甲
(3)北方
(4)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1)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就是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
【解答】(1)图中的比例尺是1:1000,若小M和小Q在地图中的距离是6.5厘米,则他们的实际距离是6.5厘米×1000=65米。
(2)图甲与图乙实地范围相同,甲图图幅较大,比例尺较大。
(3)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图甲中小Q沿着小路往前走,他走到猴山东南方向正好在小P的北方。
(4)图丙是用图甲复制的,但明显缺了一个指向标,指向标应在丙图的东南角处。
如图:
28.(2024七上·拱墅期末)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 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 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 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文中序号);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 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 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   
【答案】(1)①
(2)易挥发
(3)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
(2)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解答;
(3)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即可。
【解答】(1)属于化学性质的是:易燃性,故选①;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 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易挥发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 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29.(2024七上·拱墅期末)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表示的意义是   。将一根铁丝剪断后,剩余部分的密度   ;将密封钢瓶中的气体抽出一半后,剩余气体的密度   ;液态蜡变为固态后,中间会凹陷下去,则蜡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它的体积将   ,密度   (后四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体积为1m3的煤油的质量是0.8×103kg;不变;变小;变小;变大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一定体积的气体,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在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时,质量不变,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解答】 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表示的意义是 体积为1m3的煤油的质量是0.8×103kg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将一铁丝剪断后,物质种类不变,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
瓶中的气体抽出一半后,瓶内气体质量减小了一半,但瓶中气体体积不变,知,剩余气体的密度变小;
液态蜡凝固后,中间会凹陷下去,说明它的体积变小,但质量不变,由知,其密度变大。
30.(2024七上·拱墅期末)一种叫做ΡroFi的特殊材料,属于塑木复合材料,密度为1.16g/cm3,可以制成空心型板材。
(1)把一块实心板材切割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大块的密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块的密度;若每块塑木板材的面积为2m2、厚度为5cm,则每块板材的质量为   kg。
(2)现有一个密封的塑木板材,经测量其体积为120cm3,质量为116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板材是否为空心?如果是空心的,算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答案】(1)等于;116
(2)空心,20立方厘米(过程略)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又已知塑木板材的材料,先求出每块塑木板材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每块板材的质量,知道卡车的载重量即为板材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可以装载的体积;
(2)先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塑木板材的体积,实际体积减掉塑木板材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
【解答】 (1)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把一个板材切割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大块的密度等于小块的密度;
每块塑木板材的体积:
V=2m2×0.05m=0.1m3,
每块板材的质量:
m=ρV=1.16×103kg/m3×0.1m3=116kg,
(2)116g塑木板材的体积:

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2-V1=120cm3-100cm3=20cm3。
31.(2024七上·拱墅期末)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动装片。
(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细胞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并简要说明理由   。
(3)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三所示。
根据评价指标a,你认为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哪个指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
(2)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细胞膜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组织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解答】(1) 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和结构;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采用在哪移哪的方法,图二中像在左下方,所以把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其跑到视野的正中央;
(2) 选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
(3) 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故答案为:(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2) 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 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32.(2024七上·拱墅期末)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它可以有效灭活部分病毒。小刚从网上购置了两瓶某品牌75%的医用酒精,说明书如图甲所示,小刚查到75%的医用酒精密度为0.87克/厘米3,于是想通过测量该酒精的密度来鉴定其是否合格。小刚取适量该酒精进行实验:
(1)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以下实验操作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填字母)。
A.计算酒精的密度
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52.4克
C.在烧杯中盛适量的酒精,用天平测出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
D.调节天平平衡
E.将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如图乙所示
(2)小刚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中央刻度线左侧,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又偏向中央刻度线右侧,则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3)测量酒精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计算出该酒精的密度
是   g/cm3.并判断他测出的结果与说明书不相同的原因   。
A.砝码磨损 B.砝码生锈 C.仰视量筒读数 D.俯视量筒读数
E.游码未归零就调节横梁平衡 F.砝码和待测物体放反了
【答案】(1)DCEBA
(2)取下最小的砝码,将游码向右移动
(3)0.88;ACE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先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液体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2)在加减砝码时,一般要试加到最小的砝码后,如果发现仍不平衡,再去调节游码使其平衡;
(3)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石块的重力,当小石块浸没在水和酒精中都受到浮力作用,求出小石块在水中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小石块排开水和排开酒精的体积,根据排开体积相等列出等式,求出酒精的密度。
【解答】(1)D.调节天平平衡;
C.在烧杯中盛适量的酒精,用天平测出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
E.将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如图乙所示;
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52.4g;
A.计算酒精的密度;
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为:DCEBA。
(2)最小砝码放入右盘之后天平右端下沉,说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但超出的质量小于最小砝码的质量,所以此时应将最小的砝码取下,再向右移动游码,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3)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m总=100g+5g+0.2g=105.2g,
酒精的质量为:m=105.2g-52.4g=52.8g,
酒精的体积为:V=60mL=60cm3,
酒精的密度:。
75%的医用酒精密度为0.87克/厘米3 ,实际测量比说明书高,
A.砝码磨损,测出来的质量读数比实际大,算出密度比实际大。
B.砝码生锈,测出来的质量读数比实际小,算出密度比实际小。
C.仰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比读数小,算出密度比实际大。
D.俯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比读数大,算出密度比实际小。
E.游码微归零就调节横梁平衡,测出来的质量读数比实际大,算出密度比实际大。
F.砝码和待测物体放反了,测出来的质量读数比实际小,算出密度比实际小。
故答案为:ACE。
33.(2024七上·拱墅期末)为了比较水和沙吸热本领的大小,某同学做了右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升温10℃所需时间/s 升温20℃所需时间/s 升温30℃所需时间/s
沙 30 64 89 124
水 30 96 163 220
(1)在此实验中用   表示水和沙吸热的多少。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或“小于”)沙吸收的热量。
(3)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____(填字母)。
A.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小
D.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
【答案】(1)酒精灯加热的时间长短
(2)大于
(3)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在此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时间长短表示水和沙吸热的多少。不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不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比热容大的物质,升温慢;
【解答】(1) 在此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时间长短表示水和沙吸热的多少。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吸收的热量,因为表格中显示了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更久。
(3)上述实验表明,沙子的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小,可以用这个实验来解释;
故答案为:(1) 酒精灯加热的时间长短(2)大于(3)C
34.(2024七上·拱墅期末)小刚和同小组的同学做”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实验.
(1) 小刚组装了水浴法加热的实验装置,同组的小明认为该装置太复杂,可以去掉烧杯,将试管直接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请你判断,以下说法支持小刚的是____.
A.这种方法试管受热更均匀;
B.这种方法加热更集中;
C.这种方法加热时间更长,便于观察规律;
D.这种方法加热时间更短,便于快速完成实验。
(2)图为小刚根据正确测量绘出的某固体熔化图像.他描绘的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因为   。由图像可以看出,熔化过程历时   min.
【答案】(1)A;C
(2)晶体;晶体有熔点;5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晶体是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结束,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非晶体熔化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2)温度计读书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1)在该实验中,要把试管放在烧杯中进行加热,使试管受热均匀。这种方法加热时间更长,便于观察规律;
故答案为:A C。
(2)晶体熔化的特点是:给晶体加热,在没有达到它的熔化温度之前,它的温度逐渐升高的,但并不熔化;当温度达到它的熔点时,继续加热,晶体渐渐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当全部熔化成液态后,继续加热,它的温度升高;
由图象知:他描绘的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因为晶体有熔点。
该物质2min达到熔点,7min熔化结束,熔化过程历时5min。
35.(2024七上·拱墅期末)辣条因味道重、气味香、颜色鲜艳、价格低廉而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而2019年“3.15晚会”中曝光的“虾扯蛋”“黄金口味棒”等辣条问题,却令大家触目惊心。谁曾想到在校园内十分火爆的辣条,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生产地址虚标、无生产日期、无SC食品安全认证等问题层出不穷。某兴趣小组想要以小白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辣条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 1个月以后结果
甲组 各1只大小、生长情况、健康状况、活动能力基本相同的小白鼠 普通鼠粮加水研磨,再用微波炉烘干 活动能力正常
乙组 普通鼠粮加水与辣条(无SC食品安全认证)一起磨碎,再用微波炉烘干,制成掺入辣条的鼠粮(大小形状与原鼠粮一致) 活动能力弱
(1)该实验的变量是   ,起对照作用的组别是   。
(2)该实验方案有一处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该探究方案可以改进的地方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有无辣条;甲
(2)小白鼠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
(3)辣条会对小白鼠身体有伤害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唯一的变量才行,该实验探究辣条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变量应该是辣条,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辣条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解答】(1)由图表中可以看到甲、乙组两组每次投放等量的鼠粮,甲组投放普通鼠粮,乙组投放掺入辣条的鼠粮,其余条件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辣条。实验组是变量有变化的一组,对照组是变量没有变化的一组(条件正常)。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甲组。
(2)小白鼠在实验不数目不易过少,少了会因为偶然性容易产生误差,但也不易过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难度,一般在5只为宜。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辣条会对小白鼠身体有伤害。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