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文理中学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月作业回顾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文理中学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月作业回顾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文理中学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月作业回顾试卷
1.(2024七上·杭州月考)“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
A.研究板块的碰撞时,将两本科学书相对放在一起, 然后向中间移动
B.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反复摇晃
C.研究地球形状时,用篮球和铅笔实验
D.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解答】A:研究板块的碰撞时,将两本科学书相对放在一起, 然后向中间移动,属于模拟实验。
B: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反复摇晃,属于模拟实验。
C:研究地球形状时,用篮球和铅笔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D: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属于转换法。
故选D。
2.(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舟同学就医后,医生建议使用下图退烧药水,每次10毫升,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在量取10毫升退烧药水时,小舟俯视读数,那么他实际所量取药水可能是(  )
A.9毫升 B.10毫升 C.15毫升 D.18毫升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在量取10毫升退烧药水时,小舟俯视读数, 则读出的示数偏大,那么会导致实际药水的体积小于10mL,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B.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
C.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D.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等。
【解答】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都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ABC不符合题意;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不能说明地球是球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4七上·杭州月考)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答案】D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比较认可的地壳运动学说,他提出了地球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为六大板块,这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和海沟,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解答】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板块的张裂;
故答案为:D.
5.(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0.556L=0.556×1000mL=556mL
B.1.8kg/m3=1.8×1000g/cm3=1800g/cm3
C.0.5cm=0.5×10=5mm
D.12kg=12kg×1000g=1.2×104g
【答案】A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将换算成的单位写在进率的后面。
【解答】A.L化mL,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00,将换算成的单位mL写在进率后面,故A正确;
B. 103kg/m3=1g/cm3,应该除以进率1000,故B错误;
C.换算过程中应该有单位,故C错误;
D.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故D错误。
故选A。
6.(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金想测量一本课外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数了一下共有100页(50张)。他用刻度尺进行了四次测量,量出这本书的厚度为2.00厘米、2.99厘米、1 .98厘米、2.02厘米, 则每张纸的厚度约为(  )
A.0.022厘米 B.0.04厘米 C.0.045厘米 D.0.02厘米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累积法指测量微小质量或长度时,因此测量工具的限制而采取的一种方法。滚轮法指测量操场长度,或曲线长度时用已知周长的轮子沿线滚动的测量方法。夹卡法指利用两个三角板和一个直尺测量硬币直径的方法。化曲为直指用棉线顺着曲线摆放,标记好起点、终点后,再将线拉直测量的方法。
【解答】2.99厘米这个数值是一个错误的数值,其他的三个数值求取平均值=(2.00cm+1.98cm+2.02cm)/3=2.00cm;100页等于50张,所以每张纸的厚度=2.00cm/50张=0.04cm;
故答案为:B.
7.(2024七上·杭州月考)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视野中出现以下现象,通过操作可以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针对现象甲,换成高倍物镜,可使视野变明亮
B.针对现象丙,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
C.针对现象丁,调用大光圈,可使黑圈消失
D.针对现象乙,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包括取拿和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观察、整理和存放。其中的观察时要先目视物镜将镜筒降到最低,再注视目镜缓慢提升镜筒寻找物像。找到物像如果不太清晰,需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A、甲的视野一片黑暗,这是对光的不准确造成的。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调节反光镜,同时左眼注视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A错误;
B、丙视野物像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B正确;
C、丁视野中的黑圈是气泡,这是盖盖玻片不当造成的,调用大光圈,也不能使黑圈消失,C错误。
D、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乙视野中细胞位于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D错误;
故答案为:B。
8.(2024七上·杭州月考)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和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在高层应乘电梯快速下楼
B.若在底楼,可快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
C.从室外跑进坚固的楼内躲避
D.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抢救财物
【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就近暂时躲避,躲在卫生间的墙角下,或躲在床铺底下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不能使用电梯,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在教室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地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在房间里要及时关闭电源,熄灭炉火等,在室外要到比较开阔的平地处躲避,千万不要到高大建筑物、水坝、高压电线旁躲避。
【解答】A、可能在坐电梯的过程中楼房发生倒塌,方法不可取,A错误;
B、地震发生有很短时间内,可以快速跑出去开阔的地方,B正确;
C、从室外跑进坚固的楼内躲避更不安全,C错误;
D、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抢救财物,会容易受伤或出意外,D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4七上·杭州月考)我国国产航母“山东舰”的动力装置核心燃料是380号重油。下列有关重油的描述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重油是一种黑色液体 B.重油难溶于水
C.重油比较粘稠,难挥发 D.重油具有可燃性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A. 重油是一种黑色液体 ,颜色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B. 重油难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C.重油比较粘稠,难挥发 ,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D. 重油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4七上·杭州月考)经过多年攻关,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项目“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完成研制,于今年5月15日顺利通过验收,这标志着世界首台全自动、大规模、规范化的干细胞诱导生产系统研制成功。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再生成为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或器官,这体现了细胞的(  )
A.分裂能力 B.分化能力 C.繁殖能力 D.生长能力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综合细胞分裂、分化、繁殖、生产的特点进行区分即可。
【解答】干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
故答案为:B
11.(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相关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目镜,③、④为物镜,⑤、⑥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解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镜头离玻片标本越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因此,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长目镜②,短物镜③及⑥。
故答案为:B。
1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的密度关系ρa>ρb>ρc
B.a的密度是b的两倍
C.若将b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0.5×103kg/m3
D.若将c的体积增大到4×10﹣3m3,它的密度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BC.由图像可知,当Va=Vb=Vc=2×10-3m3时,a、b、c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a、b、c的密度,并比较得出三者的大小关系;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解答】 由图像可知,横轴是质量,纵轴是体积。
AB.由图像可知,当Va=Vb=Vc=2×10-3m3时,ma=1kg,mb=2kg,mc=4kg,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所以三者的密度关系ρa<ρb<ρc,
a物质的密度是b物质密度的,故A、B错误;
CD.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所以将b的质量减半,b的密度不变,还是1×103kg/m3;
将c的体积增大到4×103m3,它的密度不变,还是2×103kg/m3,故C错误,故D错误。
故选D。
13.(2024七上·杭州月考)图所示为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水中气泡的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组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应先调整①再调整②
B.烧杯上加盖纸板的目的是提高水的沸点
C.③表示水沸腾时气泡的状态
D.④中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答案】D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 A.实验时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组装过程中需要自下而上;
B.实验时加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损失;
C.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
D.沸腾时,水中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解答】 A.组装过程中需要自下而上,所以先调整②再调整①,故A错误;
B.实验时加纸板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故B错误;
C.③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C错误;
D.沸腾时,水中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故D正确。
故选D。
14.(2024七上·杭州月考)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合理的是(  )
A.用钨制作灯泡的灯丝(熔点高)
B.用水银作为体温计的测温物质(比热小)
C.用氯乙烷治疗运动损伤的疼痛(沸点高)
D.用泡沫做表演场景中的“滚石”(密度小)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如导热性、密度、比热容、导电性、硬度等等,结合选项,确定所描述的应用实例是利用了物质的哪一特性,便可做出判断。
【解答】 A.用钨制作灯泡的灯丝是利用了钨的熔点高的性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体温计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是因为水银的比热容小,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较快,能够快捷地测出体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利用沸点较低的性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用泡沫做表演场景中的“滚石“,是利用了塑料泡沫的密度小,相同体积时质量轻的特点,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5.(2024七上·杭州月考)农历二十四节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所示为节气的物态变化实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  )
A.立春时冰化成水
B.白露时荷叶上形成露珠
C.霜降时地表落了些霜
D.大寒时房檐挂冰凌
【答案】C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A.立春时冰化成水,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白露时荷叶上形成露珠,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霜降时地表落了些霜,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大寒时房檐挂冰凌,从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6.(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正方体的棱长,
(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测得的边长应该是   
【答案】(1)0.1cm
(2)1.20cm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分度值等于一个大格表示的长度除以中间的小格数;
(2)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分度值为:1cm÷10=0.1cm;
(2)该物体的边长为:1.70cm-0.50cm=1.20cm。
17.(2024七上·杭州月考)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填序号,下同),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是   。
【答案】(1)试管;烧杯
(2)①;③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解答;
(2)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为试管,②为烧杯;
(2)可以直接加热的是试管,故选①;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是量筒,故选③。
18.(2024七上·杭州月考)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说:“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如图是细胞结构或生理功能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图。
(2)细胞的各个结构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丙图反映了[②]具有的   的作用。
(3)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需要在   (填结构名称)指挥和控制下进行。
(4)夏季吃西瓜时流出来的西瓜汁是来自于细胞中的   (填图中序号)。
【答案】(1)甲
(2)控制物质进出
(3)细胞核
(4)⑤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解答】(1)甲、乙两图中,甲图中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
(2)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3)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需要在④细胞核指挥和控制下进行。
(4)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西瓜香甜多汁深受人们喜爱,西瓜的汁水就是来自于细胞中的⑤液泡。
19.(2024七上·杭州月考)杭州市新一届田径运动会下学期就要开幕了,各个学校都展开了运动员的选拔工作,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合适的单位:
(1)在铅球项目上,男生用铅球的质量为5   ,在选拔中小虞同学投掷出10   的好成绩而入选。
(2)选拔结束,小虞带来矿泉水给同学们解渴,一瓶矿泉水体积约500   。
【答案】(1)Kg;m
(2)ml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1)质量的国际单位为kg,还有t、g和mg。长度的国际单位为m,还有km、dm、cm、mm、μm和nm;
(2)溶剂的常用单位为L和mL。
【解答】(1)在铅球项目上,男生用铅球的质量为5kg,在选拔中小虞同学投掷出10m的好成绩而入选。
(2)选拔结束,小虞带来矿泉水给同学们解渴,一瓶矿泉水体积约500mL。
20.(2024七上·杭州月考)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如图甲是小强制作的一个气体温度计,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玻璃管内液面   。(选填“下降”或“升高”)
(2)因体温计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方向观察(填“A”、“B”或“C”)。
(3)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
【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升高
(2)C
(3)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则玻璃管内液柱降低;否则,当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柱升高。
(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凸透镜可以作为放大镜使用;
(3)指针总是向膨胀系数较小的一侧偏转。
【解答】(1)如图甲是小强制作的一个气体温度计,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热胀冷缩,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玻璃管内液面升高。
(2)根据乙图可知,在C的方向上玻璃管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对液柱有放大作用,故选C。
(3)根据丙图可知,当温度升高时,右侧的铁膨胀程度小于左侧的铜片,因此指针偏向B侧。
21.(2024七上·杭州月考)学习了体积的测量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测量一形状不规则的合金块的体积(如图),其实验步骤如下:
(1)计算得V合金=V2﹣V1,即合金块的体积为   厘水3。
(2)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后交流了实验心得,他们都提出一些关于量筒使用的注意事项:①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适量,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要确保淹没后的液面不能   。
②在量筒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保持水平。
【答案】(1)15
(2)超过量程;凹液面中央最低处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读出两个量筒的示数,然后根据计算合金块的体积;
(2)①如果水面超过量程,那么由于没有刻度,就无法读数;
②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合金块的体积: V合金=V2﹣V1 =45mL-30mL=15mL=15cm3;
(2)①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适量,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要确保淹没后的液面不能超过量程。
②在量筒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22.(2024七上·杭州月考)现在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其中肺炎支原体、甲流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是三种易产生叠加感染的病原体。如果出现发烧持续不退或咳嗽剧烈,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病毒属于生物,以下各项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____。
A.病毒体积微小 B.病毒能繁殖
C.病毒有各种形状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mRNA疫苗是一类正在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在接种该种疫苗后,疫苗会进入人体细胞合成相应的物质,起到免疫作用。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首先要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
(3)75%的酒精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消毒时酒精擦拭在手上会感觉到凉爽,因为酒精蒸发时会   (填“吸热”或“放热”)。在配制酒精溶液时,将酒精和水混合,发现混合后的体积比混合前的总体积小,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
【答案】(1)B
(2)细胞膜
(3)吸热;分子之间有空隙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根据病毒的形态结构和活动特点可知;
(2)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根据汽化吸热和分子间结构特点可知。
【解答】(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只含一种核酸复制方式增殖来繁殖后代。
故选:B;
(2)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所以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首先要经过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
(3)消毒时酒精擦拭在手上会感觉到凉爽,因为酒精喷到手上后会很快蒸发,酒精蒸发时要吸热;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故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3.(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海在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他拿出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井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发现指针偏转如图甲。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2)天平调平后,小海按如图乙所示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所称量的物体质量是   克。
(3)小海发现所用的砝码磨损了,用这样的砝码测物体质量,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将两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2)46
(3)偏大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较轻的一侧调节;
(2)砝码和物体防反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游码质量;
(3)根据天平的测量原理判断。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向右侧,则右盘重左盘轻,那么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
(2)根据丙图可知,砝码质量为50g,游码质量为4g,则物体的质量:50g-4g=46g;
(3) 小海发现所用的砝码磨损了,则砝码的质量偏小,那么就需要放入更多的砝码,则用这样的砝码测物体质量,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
24.(2024七上·杭州月考)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B和CDEF两类,则分类依据是   。
(2)动物B体表覆盖着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3)请写出动物D适于水中生活的一条形态结构特征   。
(4)动物F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1)有无脊椎骨
(2)外骨骼
(3)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胎生哺乳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图中:A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是鲫鱼,属于鱼类;E是猫头鹰,属于鸟类;F是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
【解答】(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CDEF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B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动物B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脱去外骨骼)现象。
(3)动物D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形呈流线型,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4)F大熊猫,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5.(2024七上·杭州月考)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   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   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   kg/m3。
(4)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5)在C步操作中,若因铁砂较少,全部倒进并反复摇动后,没有完全覆盖颗粒,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答案】(1)168
(2)70
(3)2.4x103
(4)小
(5)大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 颗粒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2)颗粒的体积等于颗粒和铁砂的总体积减铁砂的体积;
(3)测量颗粒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颗粒的密度;
(4)如果铁砂没有充满颗粒空隙,会造成总体积增大,求得颗粒的体积增大,质量不变,密度偏小。
(5)露出的体积无法测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游码质量为3g,则颗粒的质量:m=100g+50g+10g+5g+3g=168g;
(2)颗粒的体积:V=160mL-90mL=70mL=70cm3;
(3)根据测量颗粒密度的原理:

(4)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会造成总体积增大,求得颗粒的体积增大,质量不变,密度偏小。
(5) 在C步操作中,若因铁砂较少,全部倒进并反复摇动后,没有完全覆盖颗粒,会导致测出物体体积偏小,而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大。
26.(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明观察了海带、睡莲、银杏和蕨四种植物,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检索表。
(1)2a的空格中应填上   。
(2)银杏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选填“P”“Q”“R”或“S”)。
【答案】(1)无种子
(2)S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睡莲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蕨属于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依靠孢子繁殖后代,解答即可。
【解答】(1)(2)四种植物根据有无根,可以分为两类,1b无根---P海带;1a有根---2银杏、睡莲和蕨;再把2(银杏、睡莲和蕨)进行分类,根据有无种子可以分为2a和2b,2a无种子---Q蕨,2b有种子---3银杏、睡莲;3(银杏、睡莲)根据有无果实分为3a和3b,R是有果实---睡莲,S为无果实---银杏。所以2a的空格中应填无种子。银杏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S。
27.(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科学兴趣小组对液体沸腾的探究: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1)甲实验中烧杯和试管内都盛有水,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沸腾.
(2)请写出一种使甲实验中试管内液体先沸腾的可行方案   。(烧杯和试管内液体由乙表列出的液体中选择)
【答案】(1)不能
(2)烧杯里倒入煤油,试管里装水;烧杯里倒入水,试管里装酒精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2)要使试管内的液体先沸腾,就必须时试管内液体的沸点低于烧杯内液体的沸点,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试管内的水从烧杯内吸热可以达到沸点,但是此时内外温度相同,不能再从外面的水吸热,因此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
(2)使甲实验中试管内液体先沸腾的可行方案:烧杯里倒入煤油,试管里装水;烧杯里倒入水,试管里装酒精。
28.(2024七上·杭州月考)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做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初温都相同的①②两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加热时间(分) 0 2 4 6 8 10
温度(℃) ① 20 25 30 35 40 45
② 20 30 40 50 60 70
(1)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   、初温都相同的两种液体。
(2)除了天平,该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
(3)实验中,同学们是通过比较   来判断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分析实验数据,   液体的吸热能力强。(选填“①”或“②”)
(5)该同学利用实验数据大致描绘出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表示液体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选填“A”或“B”)
(6)若要选择一种液体作为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液体   。(选填“①”或“②”)
(7)上述实验探究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有   和   。
【答案】(1)质量
(2)温度计和秒表
(3)加热时间
(4)①
(5)A
(6)①
(7)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 (1)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和初温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升高越多,则吸热能力越弱;
(2)根据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且时间越长,则放出热量越多;
(4)相同条件下,升高的温度越小则吸热能力越强;
(5)根据表格分析液体②的温度变化大小,再与乙图比较即可;
(6)吸热能力越强的液体适合作防冻液;
(7)根据实验过程确定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两种液体。
(2)在实验过程中,要测量液体的温度同时记录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为温度计和秒表;
(3)实验中,同学们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①的温度升高的少,则吸热能力强;
(5)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液体②在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更大,则表示液体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A;
(6)液体①的吸热能力强,适合做冷却液;
(7)用升高温度的大小反映吸热能力强弱,即使用转换法。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液体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即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29.(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西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西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西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
(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验证了小西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了(填“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1)10
(2)不变
(3)低
(4)变多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从凝固开始到结束时间,即为盐水的凝固过程所用时间;
(2)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3)与水凝固的图象对比即可求解;
(4)从盐水的质量角度分成凝固时间较长;
(5)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
(2)晶体凝固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3)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
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4)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盐水的质量较多,因此可以通过减少盐水的质量来缩短盐水凝固时间;
(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30.(2024七上·杭州月考)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食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某兴趣小组产生了疑问:霉菌的生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于是他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组别 A B C
处理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
方法 将烤干的面包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面包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的面包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分析实验,回答:
(1)在A、B组的对照实验中,研究的问题是   。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他们设计的C组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①、②的条件分别是   和   。
(3)结合以上实验,可得出适宜霉菌的生长环境为   。
【答案】(1)水分的多少会影响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吗
(2)湿润;寒冷
(3)温暖、湿润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生长、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解答】(1)A与B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水分(干燥环境烤干的馒头片与潮湿环境湿润的馒头片),因此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水分的多少会影响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吗?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温度(室温和低温),其它量都相同。因此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低温(寒冷)环境里。
(3)结合以上实验,在潮湿、温暖环境面包发霉了,在干燥环境和潮湿的环境中面包都没发霉,可得出适宜霉菌的生长环境为潮湿、温暖环境。
31.(2024七上·杭州月考)高脂血症是指血脂(血液中胆固醇以及脂类的总称)水平过高,可引起一些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是高脂血症的重要检测指标。研究表明,洋葱具有消炎、杀菌,降血脂等功效。为探究洋葱提取物对高血脂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体重相同的同龄健康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②分别灌喂各组大鼠等量的普通饲料一周,检测三组大鼠血浆中TC和TG水平。③分别灌喂各组大鼠等量的高脂饲料和不同浓度的洋葱提取物。④连续灌喂30天后,再次测定三组大鼠血浆中TC和TG水平,数据记录如表:
组别 每千克体重灌喂洋葱提取物剂量(g) 血浆TC水平(mmol/L) 血浆TG水平(mmol/L)
实验前 30天后 实验前 30天后
甲组 0 2.05 2.77 1.33 1.97
乙组 1.00 2.03 2.29 1.36 1.57
丙组 3.00 2.03 2.23 1.37 1.47
(1)本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2)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做法有:   (举一例)。
(3)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
【答案】(1)对照
(2)体重相同的同龄大鼠、灌喂等量的普通饲料
(3)洋葱提取物有助于降低大鼠的血脂,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洋葱提取物含量,降血脂效果更好。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解答】(1)对照实验中,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2)对照实验要求,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要控制单一变量,比如:体重相同的同龄健康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灌喂等量的普通饲料;灌喂等量的高脂饲料;灌喂等量的不同浓度的洋葱提取物等。
(3)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每千克体重灌喂洋葱提取物剂量在1~3g时,大鼠血浆中TC和TG的水平均表现为下降,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洋葱提取物对高血脂大鼠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32.(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金测定一块合金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两只相同的空烧杯放在已调平的天平两盘内,把合金块放入左盘烧杯中。
②向右盘烧杯中缓缓倒水,再用滴管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③将烧杯内水倒入空量筒中,液面静止后如图甲所示。
④用细线拴好合金,将其放入图甲的量筒内,液面静止后如图乙所示。
求:
(1) 合金块的质量;
(2) 合金块的体积;
(3) 合金块的密度。
【答案】(1)烧杯内水的体积为:V水=30mL=30cm3;
则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0g/cm3×30cm3=30g;
故合金块的质量为:m=30g;
(2)根据甲、乙量筒的示数可知,合金块体积为:V=40mL-30mL=10mL=10cm3;
(3)合金块密度:。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合金块的质量和烧杯内的水的质量相等;知道烧杯内水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水的质量,即合金块的质量;
(2)根据甲、乙的示数得出合金块的体积;
(3)根据求出合金块的密度。
33.(2024七上·杭州月考)熔模精密铸造是工艺铸造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做法如图。先用蜡做成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冷却后便铸成器物。现对某准备用于铸造的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温度达到400℃后开始记入下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分析表格,该材料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2)为制造某工件,事先用密度为0.9g/cm3的蜡制成蜡模,蜡模的质量为1800g。
①问该蜡模体积为多少厘米3?
②若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金属浇铸工件,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晶体
(2)解:①据ρ=m/v=1800g/0.9g/cm3=2000 cm3=0.002m3
②据m=ρv=2.7g/cm3x2000 cm3=5400g=5.4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设计实验测密度;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2)①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蜡模体积;
②根据题意可知金属工件的体积等于蜡模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金属工件的质量。
【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材料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该材料属于晶体。
1 / 1浙江省杭州市文理中学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1月作业回顾试卷
1.(2024七上·杭州月考)“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
A.研究板块的碰撞时,将两本科学书相对放在一起, 然后向中间移动
B.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反复摇晃
C.研究地球形状时,用篮球和铅笔实验
D.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
2.(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舟同学就医后,医生建议使用下图退烧药水,每次10毫升,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在量取10毫升退烧药水时,小舟俯视读数,那么他实际所量取药水可能是(  )
A.9毫升 B.10毫升 C.15毫升 D.18毫升
3.(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B.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
C.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D.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
4.(2024七上·杭州月考)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5.(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0.556L=0.556×1000mL=556mL
B.1.8kg/m3=1.8×1000g/cm3=1800g/cm3
C.0.5cm=0.5×10=5mm
D.12kg=12kg×1000g=1.2×104g
6.(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金想测量一本课外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数了一下共有100页(50张)。他用刻度尺进行了四次测量,量出这本书的厚度为2.00厘米、2.99厘米、1 .98厘米、2.02厘米, 则每张纸的厚度约为(  )
A.0.022厘米 B.0.04厘米 C.0.045厘米 D.0.02厘米
7.(2024七上·杭州月考)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视野中出现以下现象,通过操作可以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针对现象甲,换成高倍物镜,可使视野变明亮
B.针对现象丙,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
C.针对现象丁,调用大光圈,可使黑圈消失
D.针对现象乙,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8.(2024七上·杭州月考)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和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在高层应乘电梯快速下楼
B.若在底楼,可快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
C.从室外跑进坚固的楼内躲避
D.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抢救财物
9.(2024七上·杭州月考)我国国产航母“山东舰”的动力装置核心燃料是380号重油。下列有关重油的描述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重油是一种黑色液体 B.重油难溶于水
C.重油比较粘稠,难挥发 D.重油具有可燃性
10.(2024七上·杭州月考)经过多年攻关,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项目“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完成研制,于今年5月15日顺利通过验收,这标志着世界首台全自动、大规模、规范化的干细胞诱导生产系统研制成功。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再生成为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或器官,这体现了细胞的(  )
A.分裂能力 B.分化能力 C.繁殖能力 D.生长能力
11.(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相关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目镜,③、④为物镜,⑤、⑥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的密度关系ρa>ρb>ρc
B.a的密度是b的两倍
C.若将b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0.5×103kg/m3
D.若将c的体积增大到4×10﹣3m3,它的密度不变
13.(2024七上·杭州月考)图所示为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水中气泡的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组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应先调整①再调整②
B.烧杯上加盖纸板的目的是提高水的沸点
C.③表示水沸腾时气泡的状态
D.④中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14.(2024七上·杭州月考)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合理的是(  )
A.用钨制作灯泡的灯丝(熔点高)
B.用水银作为体温计的测温物质(比热小)
C.用氯乙烷治疗运动损伤的疼痛(沸点高)
D.用泡沫做表演场景中的“滚石”(密度小)
15.(2024七上·杭州月考)农历二十四节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所示为节气的物态变化实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  )
A.立春时冰化成水
B.白露时荷叶上形成露珠
C.霜降时地表落了些霜
D.大寒时房檐挂冰凌
16.(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正方体的棱长,
(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测得的边长应该是   
17.(2024七上·杭州月考)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填序号,下同),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是   。
18.(2024七上·杭州月考)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说:“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如图是细胞结构或生理功能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图。
(2)细胞的各个结构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丙图反映了[②]具有的   的作用。
(3)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需要在   (填结构名称)指挥和控制下进行。
(4)夏季吃西瓜时流出来的西瓜汁是来自于细胞中的   (填图中序号)。
19.(2024七上·杭州月考)杭州市新一届田径运动会下学期就要开幕了,各个学校都展开了运动员的选拔工作,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合适的单位:
(1)在铅球项目上,男生用铅球的质量为5   ,在选拔中小虞同学投掷出10   的好成绩而入选。
(2)选拔结束,小虞带来矿泉水给同学们解渴,一瓶矿泉水体积约500   。
20.(2024七上·杭州月考)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如图甲是小强制作的一个气体温度计,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玻璃管内液面   。(选填“下降”或“升高”)
(2)因体温计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方向观察(填“A”、“B”或“C”)。
(3)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
21.(2024七上·杭州月考)学习了体积的测量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测量一形状不规则的合金块的体积(如图),其实验步骤如下:
(1)计算得V合金=V2﹣V1,即合金块的体积为   厘水3。
(2)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后交流了实验心得,他们都提出一些关于量筒使用的注意事项:①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适量,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要确保淹没后的液面不能   。
②在量筒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保持水平。
22.(2024七上·杭州月考)现在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其中肺炎支原体、甲流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是三种易产生叠加感染的病原体。如果出现发烧持续不退或咳嗽剧烈,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病毒属于生物,以下各项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____。
A.病毒体积微小 B.病毒能繁殖
C.病毒有各种形状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mRNA疫苗是一类正在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在接种该种疫苗后,疫苗会进入人体细胞合成相应的物质,起到免疫作用。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首先要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
(3)75%的酒精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消毒时酒精擦拭在手上会感觉到凉爽,因为酒精蒸发时会   (填“吸热”或“放热”)。在配制酒精溶液时,将酒精和水混合,发现混合后的体积比混合前的总体积小,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
23.(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海在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他拿出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井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发现指针偏转如图甲。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2)天平调平后,小海按如图乙所示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所称量的物体质量是   克。
(3)小海发现所用的砝码磨损了,用这样的砝码测物体质量,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4.(2024七上·杭州月考)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B和CDEF两类,则分类依据是   。
(2)动物B体表覆盖着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3)请写出动物D适于水中生活的一条形态结构特征   。
(4)动物F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5.(2024七上·杭州月考)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   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   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   kg/m3。
(4)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5)在C步操作中,若因铁砂较少,全部倒进并反复摇动后,没有完全覆盖颗粒,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26.(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明观察了海带、睡莲、银杏和蕨四种植物,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检索表。
(1)2a的空格中应填上   。
(2)银杏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选填“P”“Q”“R”或“S”)。
27.(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科学兴趣小组对液体沸腾的探究: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1)甲实验中烧杯和试管内都盛有水,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沸腾.
(2)请写出一种使甲实验中试管内液体先沸腾的可行方案   。(烧杯和试管内液体由乙表列出的液体中选择)
28.(2024七上·杭州月考)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做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初温都相同的①②两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加热时间(分) 0 2 4 6 8 10
温度(℃) ① 20 25 30 35 40 45
② 20 30 40 50 60 70
(1)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   、初温都相同的两种液体。
(2)除了天平,该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
(3)实验中,同学们是通过比较   来判断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分析实验数据,   液体的吸热能力强。(选填“①”或“②”)
(5)该同学利用实验数据大致描绘出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表示液体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选填“A”或“B”)
(6)若要选择一种液体作为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液体   。(选填“①”或“②”)
(7)上述实验探究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有   和   。
29.(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西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西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西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
(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验证了小西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了(填“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30.(2024七上·杭州月考)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食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某兴趣小组产生了疑问:霉菌的生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于是他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组别 A B C
处理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
方法 将烤干的面包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面包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的面包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分析实验,回答:
(1)在A、B组的对照实验中,研究的问题是   。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他们设计的C组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①、②的条件分别是   和   。
(3)结合以上实验,可得出适宜霉菌的生长环境为   。
31.(2024七上·杭州月考)高脂血症是指血脂(血液中胆固醇以及脂类的总称)水平过高,可引起一些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是高脂血症的重要检测指标。研究表明,洋葱具有消炎、杀菌,降血脂等功效。为探究洋葱提取物对高血脂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体重相同的同龄健康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②分别灌喂各组大鼠等量的普通饲料一周,检测三组大鼠血浆中TC和TG水平。③分别灌喂各组大鼠等量的高脂饲料和不同浓度的洋葱提取物。④连续灌喂30天后,再次测定三组大鼠血浆中TC和TG水平,数据记录如表:
组别 每千克体重灌喂洋葱提取物剂量(g) 血浆TC水平(mmol/L) 血浆TG水平(mmol/L)
实验前 30天后 实验前 30天后
甲组 0 2.05 2.77 1.33 1.97
乙组 1.00 2.03 2.29 1.36 1.57
丙组 3.00 2.03 2.23 1.37 1.47
(1)本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2)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做法有:   (举一例)。
(3)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
32.(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金测定一块合金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两只相同的空烧杯放在已调平的天平两盘内,把合金块放入左盘烧杯中。
②向右盘烧杯中缓缓倒水,再用滴管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③将烧杯内水倒入空量筒中,液面静止后如图甲所示。
④用细线拴好合金,将其放入图甲的量筒内,液面静止后如图乙所示。
求:
(1) 合金块的质量;
(2) 合金块的体积;
(3) 合金块的密度。
33.(2024七上·杭州月考)熔模精密铸造是工艺铸造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做法如图。先用蜡做成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冷却后便铸成器物。现对某准备用于铸造的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温度达到400℃后开始记入下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分析表格,该材料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2)为制造某工件,事先用密度为0.9g/cm3的蜡制成蜡模,蜡模的质量为1800g。
①问该蜡模体积为多少厘米3?
②若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金属浇铸工件,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解答】A:研究板块的碰撞时,将两本科学书相对放在一起, 然后向中间移动,属于模拟实验。
B: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用芝麻和黄豆混合,反复摇晃,属于模拟实验。
C:研究地球形状时,用篮球和铅笔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D: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属于转换法。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在量取10毫升退烧药水时,小舟俯视读数, 则读出的示数偏大,那么会导致实际药水的体积小于10mL,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等。
【解答】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都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ABC不符合题意;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不能说明地球是球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比较认可的地壳运动学说,他提出了地球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为六大板块,这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和海沟,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解答】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板块的张裂;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将换算成的单位写在进率的后面。
【解答】A.L化mL,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00,将换算成的单位mL写在进率后面,故A正确;
B. 103kg/m3=1g/cm3,应该除以进率1000,故B错误;
C.换算过程中应该有单位,故C错误;
D.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累积法指测量微小质量或长度时,因此测量工具的限制而采取的一种方法。滚轮法指测量操场长度,或曲线长度时用已知周长的轮子沿线滚动的测量方法。夹卡法指利用两个三角板和一个直尺测量硬币直径的方法。化曲为直指用棉线顺着曲线摆放,标记好起点、终点后,再将线拉直测量的方法。
【解答】2.99厘米这个数值是一个错误的数值,其他的三个数值求取平均值=(2.00cm+1.98cm+2.02cm)/3=2.00cm;100页等于50张,所以每张纸的厚度=2.00cm/50张=0.04cm;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包括取拿和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观察、整理和存放。其中的观察时要先目视物镜将镜筒降到最低,再注视目镜缓慢提升镜筒寻找物像。找到物像如果不太清晰,需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A、甲的视野一片黑暗,这是对光的不准确造成的。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调节反光镜,同时左眼注视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A错误;
B、丙视野物像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B正确;
C、丁视野中的黑圈是气泡,这是盖盖玻片不当造成的,调用大光圈,也不能使黑圈消失,C错误。
D、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乙视野中细胞位于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就近暂时躲避,躲在卫生间的墙角下,或躲在床铺底下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不能使用电梯,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在教室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地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在房间里要及时关闭电源,熄灭炉火等,在室外要到比较开阔的平地处躲避,千万不要到高大建筑物、水坝、高压电线旁躲避。
【解答】A、可能在坐电梯的过程中楼房发生倒塌,方法不可取,A错误;
B、地震发生有很短时间内,可以快速跑出去开阔的地方,B正确;
C、从室外跑进坚固的楼内躲避更不安全,C错误;
D、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抢救财物,会容易受伤或出意外,D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A. 重油是一种黑色液体 ,颜色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B. 重油难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C.重油比较粘稠,难挥发 ,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D. 重油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综合细胞分裂、分化、繁殖、生产的特点进行区分即可。
【解答】干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
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解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镜头离玻片标本越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因此,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长目镜②,短物镜③及⑥。
故答案为:B。
12.【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BC.由图像可知,当Va=Vb=Vc=2×10-3m3时,a、b、c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a、b、c的密度,并比较得出三者的大小关系;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解答】 由图像可知,横轴是质量,纵轴是体积。
AB.由图像可知,当Va=Vb=Vc=2×10-3m3时,ma=1kg,mb=2kg,mc=4kg,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所以三者的密度关系ρa<ρb<ρc,
a物质的密度是b物质密度的,故A、B错误;
CD.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所以将b的质量减半,b的密度不变,还是1×103kg/m3;
将c的体积增大到4×103m3,它的密度不变,还是2×103kg/m3,故C错误,故D错误。
故选D。
13.【答案】D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 A.实验时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组装过程中需要自下而上;
B.实验时加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损失;
C.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
D.沸腾时,水中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解答】 A.组装过程中需要自下而上,所以先调整②再调整①,故A错误;
B.实验时加纸板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故B错误;
C.③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C错误;
D.沸腾时,水中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如导热性、密度、比热容、导电性、硬度等等,结合选项,确定所描述的应用实例是利用了物质的哪一特性,便可做出判断。
【解答】 A.用钨制作灯泡的灯丝是利用了钨的熔点高的性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体温计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是因为水银的比热容小,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较快,能够快捷地测出体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利用沸点较低的性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用泡沫做表演场景中的“滚石“,是利用了塑料泡沫的密度小,相同体积时质量轻的特点,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A.立春时冰化成水,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白露时荷叶上形成露珠,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霜降时地表落了些霜,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大寒时房檐挂冰凌,从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1)0.1cm
(2)1.20cm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分度值等于一个大格表示的长度除以中间的小格数;
(2)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分度值为:1cm÷10=0.1cm;
(2)该物体的边长为:1.70cm-0.50cm=1.20cm。
17.【答案】(1)试管;烧杯
(2)①;③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解答;
(2)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为试管,②为烧杯;
(2)可以直接加热的是试管,故选①;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是量筒,故选③。
18.【答案】(1)甲
(2)控制物质进出
(3)细胞核
(4)⑤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解答】(1)甲、乙两图中,甲图中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
(2)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3)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需要在④细胞核指挥和控制下进行。
(4)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西瓜香甜多汁深受人们喜爱,西瓜的汁水就是来自于细胞中的⑤液泡。
19.【答案】(1)Kg;m
(2)ml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1)质量的国际单位为kg,还有t、g和mg。长度的国际单位为m,还有km、dm、cm、mm、μm和nm;
(2)溶剂的常用单位为L和mL。
【解答】(1)在铅球项目上,男生用铅球的质量为5kg,在选拔中小虞同学投掷出10m的好成绩而入选。
(2)选拔结束,小虞带来矿泉水给同学们解渴,一瓶矿泉水体积约500mL。
20.【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升高
(2)C
(3)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则玻璃管内液柱降低;否则,当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柱升高。
(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凸透镜可以作为放大镜使用;
(3)指针总是向膨胀系数较小的一侧偏转。
【解答】(1)如图甲是小强制作的一个气体温度计,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热胀冷缩,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玻璃管内液面升高。
(2)根据乙图可知,在C的方向上玻璃管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对液柱有放大作用,故选C。
(3)根据丙图可知,当温度升高时,右侧的铁膨胀程度小于左侧的铜片,因此指针偏向B侧。
21.【答案】(1)15
(2)超过量程;凹液面中央最低处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读出两个量筒的示数,然后根据计算合金块的体积;
(2)①如果水面超过量程,那么由于没有刻度,就无法读数;
②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合金块的体积: V合金=V2﹣V1 =45mL-30mL=15mL=15cm3;
(2)①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适量,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要确保淹没后的液面不能超过量程。
②在量筒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22.【答案】(1)B
(2)细胞膜
(3)吸热;分子之间有空隙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根据病毒的形态结构和活动特点可知;
(2)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根据汽化吸热和分子间结构特点可知。
【解答】(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只含一种核酸复制方式增殖来繁殖后代。
故选:B;
(2)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所以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首先要经过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
(3)消毒时酒精擦拭在手上会感觉到凉爽,因为酒精喷到手上后会很快蒸发,酒精蒸发时要吸热;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故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3.【答案】(1)将两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2)46
(3)偏大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较轻的一侧调节;
(2)砝码和物体防反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游码质量;
(3)根据天平的测量原理判断。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向右侧,则右盘重左盘轻,那么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
(2)根据丙图可知,砝码质量为50g,游码质量为4g,则物体的质量:50g-4g=46g;
(3) 小海发现所用的砝码磨损了,则砝码的质量偏小,那么就需要放入更多的砝码,则用这样的砝码测物体质量,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
24.【答案】(1)有无脊椎骨
(2)外骨骼
(3)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胎生哺乳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图中:A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C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是鲫鱼,属于鱼类;E是猫头鹰,属于鸟类;F是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
【解答】(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CDEF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B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动物B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脱去外骨骼)现象。
(3)动物D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形呈流线型,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4)F大熊猫,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5.【答案】(1)168
(2)70
(3)2.4x103
(4)小
(5)大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 颗粒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2)颗粒的体积等于颗粒和铁砂的总体积减铁砂的体积;
(3)测量颗粒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颗粒的密度;
(4)如果铁砂没有充满颗粒空隙,会造成总体积增大,求得颗粒的体积增大,质量不变,密度偏小。
(5)露出的体积无法测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游码质量为3g,则颗粒的质量:m=100g+50g+10g+5g+3g=168g;
(2)颗粒的体积:V=160mL-90mL=70mL=70cm3;
(3)根据测量颗粒密度的原理:

(4)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会造成总体积增大,求得颗粒的体积增大,质量不变,密度偏小。
(5) 在C步操作中,若因铁砂较少,全部倒进并反复摇动后,没有完全覆盖颗粒,会导致测出物体体积偏小,而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大。
26.【答案】(1)无种子
(2)S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睡莲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蕨属于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依靠孢子繁殖后代,解答即可。
【解答】(1)(2)四种植物根据有无根,可以分为两类,1b无根---P海带;1a有根---2银杏、睡莲和蕨;再把2(银杏、睡莲和蕨)进行分类,根据有无种子可以分为2a和2b,2a无种子---Q蕨,2b有种子---3银杏、睡莲;3(银杏、睡莲)根据有无果实分为3a和3b,R是有果实---睡莲,S为无果实---银杏。所以2a的空格中应填无种子。银杏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S。
27.【答案】(1)不能
(2)烧杯里倒入煤油,试管里装水;烧杯里倒入水,试管里装酒精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1)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2)要使试管内的液体先沸腾,就必须时试管内液体的沸点低于烧杯内液体的沸点,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试管内的水从烧杯内吸热可以达到沸点,但是此时内外温度相同,不能再从外面的水吸热,因此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
(2)使甲实验中试管内液体先沸腾的可行方案:烧杯里倒入煤油,试管里装水;烧杯里倒入水,试管里装酒精。
28.【答案】(1)质量
(2)温度计和秒表
(3)加热时间
(4)①
(5)A
(6)①
(7)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 (1)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和初温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升高越多,则吸热能力越弱;
(2)根据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且时间越长,则放出热量越多;
(4)相同条件下,升高的温度越小则吸热能力越强;
(5)根据表格分析液体②的温度变化大小,再与乙图比较即可;
(6)吸热能力越强的液体适合作防冻液;
(7)根据实验过程确定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两种液体。
(2)在实验过程中,要测量液体的温度同时记录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为温度计和秒表;
(3)实验中,同学们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①的温度升高的少,则吸热能力强;
(5)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液体②在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更大,则表示液体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A;
(6)液体①的吸热能力强,适合做冷却液;
(7)用升高温度的大小反映吸热能力强弱,即使用转换法。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液体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即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29.【答案】(1)10
(2)不变
(3)低
(4)变多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从凝固开始到结束时间,即为盐水的凝固过程所用时间;
(2)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3)与水凝固的图象对比即可求解;
(4)从盐水的质量角度分成凝固时间较长;
(5)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
(2)晶体凝固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3)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
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4)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盐水的质量较多,因此可以通过减少盐水的质量来缩短盐水凝固时间;
(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30.【答案】(1)水分的多少会影响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吗
(2)湿润;寒冷
(3)温暖、湿润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生长、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解答】(1)A与B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水分(干燥环境烤干的馒头片与潮湿环境湿润的馒头片),因此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水分的多少会影响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吗?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温度(室温和低温),其它量都相同。因此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低温(寒冷)环境里。
(3)结合以上实验,在潮湿、温暖环境面包发霉了,在干燥环境和潮湿的环境中面包都没发霉,可得出适宜霉菌的生长环境为潮湿、温暖环境。
31.【答案】(1)对照
(2)体重相同的同龄大鼠、灌喂等量的普通饲料
(3)洋葱提取物有助于降低大鼠的血脂,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洋葱提取物含量,降血脂效果更好。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解答】(1)对照实验中,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2)对照实验要求,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要控制单一变量,比如:体重相同的同龄健康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灌喂等量的普通饲料;灌喂等量的高脂饲料;灌喂等量的不同浓度的洋葱提取物等。
(3)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每千克体重灌喂洋葱提取物剂量在1~3g时,大鼠血浆中TC和TG的水平均表现为下降,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洋葱提取物对高血脂大鼠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32.【答案】(1)烧杯内水的体积为:V水=30mL=30cm3;
则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0g/cm3×30cm3=30g;
故合金块的质量为:m=30g;
(2)根据甲、乙量筒的示数可知,合金块体积为:V=40mL-30mL=10mL=10cm3;
(3)合金块密度:。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合金块的质量和烧杯内的水的质量相等;知道烧杯内水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水的质量,即合金块的质量;
(2)根据甲、乙的示数得出合金块的体积;
(3)根据求出合金块的密度。
33.【答案】(1)晶体
(2)解:①据ρ=m/v=1800g/0.9g/cm3=2000 cm3=0.002m3
②据m=ρv=2.7g/cm3x2000 cm3=5400g=5.4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设计实验测密度;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2)①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蜡模体积;
②根据题意可知金属工件的体积等于蜡模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金属工件的质量。
【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材料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该材料属于晶体。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