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到第2章)(2023八上·洞头期中)11月2日洞头区某中学举行校运动会,该校同学时刻关注着本地的天气情况。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1.右图为某时刻校气象播报屏上显示的气象测量结果,其中“东南风”的测定是利用仪器( )A. B.C. D.2.同学利用实验室的干湿球湿度计,已知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10℃和6℃,请根据下面的相对湿度表,判断此时的环境相对湿度为( )干球温度 干湿差(干球温度减去湿球温度)1℃ 2℃ 3℃ 4℃ 5℃-5℃ 77% 54% 32% 11% ------0℃ 82% 65% 47% 31% 15%5℃ 86% 71% 58% 45% 32%10℃ 88% 76% 65% 54% 44%15℃ 90% 80% 70% 61% 52%20℃ 91% 82% 74% 66% 58%A.44% B.54% C.70% D.90%(2023八上·洞头期中)洞头的一期围垦原来是一个盐场,生产的盐用于化工原料、食盐批发等。具体过程包括采盐→晒盐→溶盐过滤→结晶。班级项目组在实验室模拟了制盐的过程,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3.夏天洞头会有很多温州市区的游客来避暑,因为夏天洞头气温比温州市区地方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人类活动4.下图项目组模拟制盐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5.(2023八上·洞头期中)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海水,并置于阳光下曝晒获得粗盐,乙图是盐溶液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图。乙图中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是( )A.a B.b C.c D.无法判断6.(2023八上·洞头期中)将粗盐溶解,并用漏斗和滤纸搭建的装置去除其中的泥沙。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灰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下图中的( )A. B.C. D.7.(2023八上·洞头期中)为了验证“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小明用装有一定量沙子的玻璃瓶(带有密封盖)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玻璃瓶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大小为( )A.2N B.2.5N C.3.5N D.4.5N8.(2023八上·洞头期中)下列关于四个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拔罐”时罐子被吸附在皮肤上,是因为罐内气压小于罐外大气压B.乙图,马德堡半球实验,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拉开半球时所用的力相同C.丙图,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物是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D.丁图,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在阳光照射下,水柱向右移动。因为密闭容器中的气体随着温度升高,气压增大。(2023八上·洞头期中)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学校科技节开展了制作潜水艇的比赛,某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的潜水艇模型。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9.下列关于潜水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C.从外拉注射器活塞,模型会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将变小D.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应使瓶内的水先增加后减少10.通过注射器可以实现潜水艇从水面下沉至水底,则该潜水艇从刚开始漂浮在水面到下沉至水底的过程中其浮力F随其离水面的高度H变化曲线是( )A. B.C. D.11.(2023八上·洞头期中)图形解读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根据下面的图片,回答相应问题。(1)洞头人民历来有着冬日晒鱼鲞的习惯,传统晒鱼鲞十分依赖天气,要求低温晴燥。图甲中A、B两个天气系统图,适合晒鱼鲞的是 。(2)图乙为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在①②③三层中,③为 层。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跳伞运动员从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伞,成为第一位超音速自由落体的人,在短短三个小时内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请问该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大气温度 。A.一直升高 B.先升高后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一直降低(3)“五水共治”是浙江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举措。五水共治中放洪水、排涝水主要改变图丙水循环环节中的 (填序号)。12.(2023八上·洞头期中)某学习小组学习了“天气和气候”这部分知识后,用生活和实验室中的一些工具制作了不同的装置来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1) 小组成员自制了图甲所示的A、B两种装置,其中属于气压计的是 ,将该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气压计的液柱高度将如何变化? 。(2) 小组成员用图乙所示装置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若发现 ,可说明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3) 小组成员用如图丙所示装置探究沸点和气压关系时,将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若想证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正确的做法是 。(4) 小组成员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装置模拟风的形成。他将大饮料瓶去掉瓶底,并在瓶身一侧开一小口,在小口处插入另一个小饮料瓶的瓶口部分,如图。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小瓶瓶口附近放一支点燃的线香。图中C点箭头表示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1”、“2”或“3”),并说明判断该方向的理由 。13.(2023八上·洞头期中)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成功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1) 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其基本原理如图甲所示,请判断哪个管收集到的是氧气,并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2) 下图是水电解变化过程模型图,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请将模型图补充完整。(3)神舟十七号航天组将在未来进行首次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出舱过程中宇航员容易出现减压病。减压病是指机体在高气压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向正常气压时,因减压速度过快,机体组织和血液中原来溶解的气体因 ,形成气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害而引起的。14.(2023八上·洞头期中)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蔗糖”的项目化学习,步骤分成甘蔗擦成渣→压汁→熬制→结晶等。小明在制作过程中取了少量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来做测试,过程如下:(1)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 的方法配置热的蔗糖饱和溶液。(2)“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 的方法结晶的。(3)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等待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请分析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 (4)小明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后,进行了更改如图所示,为了加快制作棒棒糖的速度,让烧杯中的蔗糖快速析出,他是如何操作。 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 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③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 ④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15.(2023八上·洞头期中)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甲所示,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假设木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温度如何变化,并根据图甲以及图乙曲线变化说明判断理由。 16.(2023八上·洞头期中)我国的耕地面积中有五分之一左右是盐化土壤,普通水稻栽种在这类土壤中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无法正常生长。为培育能在盐化土壤中健康生长的耐盐水稻,科研人员常利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对培育的水稻幼苗进行筛选研究,装置如右图。(1) 为完成该研究项目,必须调查的相关数据是 。(2)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需配置1000克质量分数为0.3%的食盐溶液,请通过计算分析需要食盐多少克?(3) 现实验室无食盐固体,只有500g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要如何获得质量分数为0.3%的食盐溶液,请通过计算详细说明。17.(2023八上·洞头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就“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展开了讨论,设计了下面实验,请你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①②的对比基于的猜想是: (2)小明提出“硫酸铜的颗粒大小可能会影响其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准备的实验器材和材料有硫酸铜、水、量筒、相同规格烧杯若干、天平、秒表等。请将表中空缺的实验操作补充完整。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步骤一 准备相同规格的烧杯2只,均加入100mL温度均为30℃的水 划线部分的目的是① 步骤二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② 设置改变的量步骤三 ③ ,做好记录 获取因变量数据步骤四 重复步骤一、二、三 多次实验,获取证据步骤五 分析实验数据 获取事实和证据,得出实验结论18.(2023八上·洞头期中)项目学习小组利用学到的浮力知识制作一个能够测物体质量大小的浮力秤。浮力秤制作方法:①找一个足够长的饮料瓶(瓶身为圆柱体),剪掉瓶底,旋紧瓶盖,在瓶盖处系一块质量适当的小石块,使塑料瓶能倒置并竖直在水里(如图甲)。②确定零刻度线和测量范围。③标注刻度线:使用时,只要把被测物体放入瓶中,从水面所对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1)系小石块的目的是 (2) 浮力秤的零刻度线如何确定? (3) 标记零刻度线后,距离零刻度以上10cm处为测量最大值,已知饮料瓶圆柱状部分的横截面积为35cm2,则该浮力秤可以测量的最大质量是多少?(4) 最后标注刻度线时,小组成员有三种不同方案,如图乙所示你认为合理的是哪种方案,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B【知识点】风;空气的湿度【解析】【分析】 (1)根据对常见天气的测量工具的认识判断。(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1.风向是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级数越大,风力越强。“东南风”的测定是利用仪器风向标。故选D。2.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10℃和6℃,所以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为:t=10℃-6℃=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54%;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3.B4.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1)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等。受地形因素影响,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受纬度因素影响,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极地地区气温低,全年严寒;受海陆因素影响,夏季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气温低,因此夏季人们喜欢到海边避暑;受海陆因素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2) 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蒸发结晶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3.天洞头会有很多温州市区的游客来避暑,因为夏天洞头气温比温州市区气温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洞头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气温低,因此夏季人们喜欢到海边避暑。故选B。4.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故A错误;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B错误;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蒸发结晶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D。5.【答案】C【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解答】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海水,并置于阳光下曝晒获得粗盐。由乙图是盐溶液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图可知,c点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则此时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C。6.【答案】B【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滤纸是对折再对折,只有两个面会有泥沙,结合过滤时液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过滤器的制作过程是先将滤纸对折成半圆,然后折成四分之一圆制成一个圆锥形,且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所以难溶物在滤纸上的分布情况是小于滤纸的半圆,则过滤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B。故选B。7.【答案】A【知识点】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 根据F浮=G-F拉可求得当玻璃瓶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解答】 根据甲图可知,玻璃瓶的重力为4.5N;根据丁图可知,玻璃瓶浸没水中时示数为2.5N,则当玻璃瓶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大小为:F浮=G-F拉=4.5N-2.5N=2N,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答案】A【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 A.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内外压强不同,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B.根据F=pS比较拉力大小;C.针筒注射药液依靠人的推力;D.根据气体质量和体积一定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分析。【解答】 A.甲图,“拔罐”时罐子被吸附在皮肤上,是因为罐内气压小于罐外大气压,大气压把罐子压在皮肤上,故A正确;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根据F=pS,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面积不等,拉开半球时所用的力不同,故B错误;C.注射器内吸药液时用到了大气压,但注射药液时,利用的是人的推力,与大气压无关,故C错误;D.丁图,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在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吸热升温快,压强变大,大于空气的压强,则水柱向左移动,故D错误。故选A。【答案】9.D10.B【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 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知识判断;(2) 潜水艇开始时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通过注射器注水,潜水艇的重力增加,当重力大于浮力时,潜水艇下沉,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由F浮=ρ水gV排判断出浮力的变化,到全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据此判断出符合题意的图像。9.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A错误;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试管内的水将变少,总重力变小,模型将上浮,故B错误;C.从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小,试管内的水将变多,总重力变大,模型会下沉;此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D.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浮沉的,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此时应向外抽气,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让水进入瓶中,使潜艇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实现下沉,然后停止抽气,再适当充气,再向外排水使重力等于浮力而悬浮,使潜水艇下潜至更深的位置悬浮,则瓶内气体先减少后增加,应使瓶内的水先增加后减少,故D正确。故选D。10.潜水艇开始时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通过注射器注水,潜水艇的重力增加,当重力大于浮力时,潜水艇下沉,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由F浮=ρ水gV排知浮力变大,到全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符合题意。故选B。11.【答案】(1)B(2)对流层;C(3)④【知识点】水循环;大气层的作用;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 (1)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2)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3)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 (1)图甲中A、B两个天气系统图,A气流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下降,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多阴雨天气;B气流下沉,温度升高,水汽难以凝结,多晴朗天气,所以适合晒鱼鲞的是B。(2)图乙为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在①②③三层中,③为贴近地面的一层,是对层流。奥地利跳伞运动员从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伞,39千米属于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对流层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所以该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大气温度先降低后升高,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五水共治中放洪水、排涝水主要是改变水在地表流动的多少,影响地表径流,图地表径流在丙图中对应④,故选④。12.【答案】(1)B;液柱上升(2)甲示数变小,乙示数变大(3)向内推注射器,观察到液体停止沸腾(4)1;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而上升,因此瓶内气压减小,小于瓶外【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自制的温度计瓶中液体是满的,自制的气压计瓶中要留有一部分空气。(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3)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加而增大。(4)瓶内蜡烛燃烧,空气受热后密度减小而上升,因此瓶内气压减小,小于瓶外的气压,据此判断线香的烟雾飘动情况【解答】 (1)由图可知,A、B两种装置中,A中装满液体,是自制温度计;B中有一部分空气,是自制的气压计。将该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外界气压减小,液体在内部气压力作用下上升,所以气压计的液柱高度将变大。(2)实验乙中,吹风时,机翼模型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其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则上表面的气体压强小于下表面的气体压强,机翼模型将受到向上的气压差,所以,弹簧秤1示数变小,弹簧秤2示数变大。(3)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加而增大。若想证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应向烧瓶中打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大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瓶内空气上升,造成空气流动,故外界空气从小瓶流往大瓶,即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为1。13.【答案】(1)b管是氧气,因为b管气体少,a管气体多;或者b管连接的是正极,生成氧气,a管连接的是负极,生成的是氢气。(2)略(3)气压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2)化学变化的本质其实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3)气体溶解度随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据此分析。【解答】 (1)b试管收集的是氧气,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根据图片可知,a管内气体体积是b管内体积的2倍,则a为氢气,b为氧气。(2)根据图片可知,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它们都是独立存在的,则模型图补充如图所示:。(3)神舟十七号航天组将在未来进行首次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出舱过程中宇航员容易出现减压病。减压病是指机体在高气压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向正常气压时,因减压速度过快,机体组织和血液中原来溶解的气体因气压减小而逸出,形成气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害而引起的。14.【答案】(1)加蔗糖溶质,继续熬制蒸发溶剂(2)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3)最初配置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4)④【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解析】【分析】(1)根据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原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促进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配制热的蔗糖饱和溶液。(2)用筷子蘸取的是热的蔗糖饱和溶液,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的。(3)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擦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可能是因为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不饱和溶液。(4)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可能会变得不饱和,故①错误;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不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故②错误;③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对试管中的溶液几乎没有影响,故③错误;④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蔗糖的溶解度减小,次数有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故④正确。故选④。15.【答案】温度降低。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当V排变大时,液体密度减小。要使液体密度减小,在溶剂质量不变化的情况下,需析出晶体,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温度降低。【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 根据浮沉条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它始终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浮力大小不变。当温度改变时,木块浸入液体的体积增大,由F浮=ρ液gV排可知,溶液的密度应变小,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说明是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液的密度减小。16.【答案】(1)普通水稻的耐盐度或者盐化土壤溶液的浓度(2)解:m质=m液*P%=1000g*0.3%=3g(3)解:m质=m液前*P%=500g*0.9%=4.5gm液后=m质/P%=4.5/0.3%=1500gm加水=m液后-m液前=1500g-500g=1000g因此可以在原溶液中加入水1000g【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目的来分析;(2)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3)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列方程计算0.3%的盐水质量,然后与原来的盐水质量相减即可。【解答】 (1)为完成该研究项目,必须调查的相关数据是盐化土壤溶液的浓度或普通水稻的耐盐度等;(2)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0.3%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000g×0.3%=3g;(3)设可获得质量分数为0.3%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则:500g×0.9%=x×0.3%;解答:x=1500g需要水的质量为:1500g-500g=1000g。17.【答案】(1)温度高低可能会影响硫酸铜溶解快慢(2)保证无关变量相同;等质量硫酸铜晶体,其中一份磨成粉末,一份不做处理;用秒表记录硫酸铜全部溶解所需的时间。【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设计分析;(2)根据控制变量唯一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解答】 (1)实验①②中只有温度不再,实验①②对比基于的猜想是: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2)小明提出“硫酸铜的颗粒大小可能会影响其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要保证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颗粒大小,表格补充如下: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步骤一 准备相同规格的烧杯2只,均加入100mL温度均为30℃的水 划线部分的目的是保证无关变量相同步骤二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颗粒的硫酸铜, 其中一份磨成粉末,一份不做处理 设置改变的量步骤三 用秒表记录硫酸铜全部溶解所需的时间 、做好记录 获取因变量数据步骤四 重复步骤一、二、三 多次实验,获取证据步骤五 分析实验数据 获取事实和证据、得出实验结论18.【答案】(1)使浮力称能够竖直漂浮在液体里(2)将制作的空瓶竖直放置在水中,当其在水中静止时,水面所对空瓶位置即为零刻度线(3)解:V排=35cm2*10cm=350cm3=0.00035m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1*103kg/m3 *9.8N/kg *0.00035m3=3.43N因为漂浮G=F浮=3.43Nm=G/g=0.343Kg.(4)C图,G=F浮=ρ水gV排=ρ水gSh,即物体重力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由于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所称物体质量跟标注刻度成正比【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物体的重心越低越稳定,据此分析石块的目的;(2)空瓶放置在水中竖直静止时,水面所对空瓶的位置为零刻度线;(3)已知饮料瓶圆柱状部分的横截面积和距离零刻度以上10cm处为测量最大值,由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得该浮力秤的最大重力,然后再利用G=mg可求得测量的最大质量;(4)根据物体的重力G和浸入水中的深度成正比即可做出选择。【解答】 (1)系小石块的目的是使塑料瓶能倒置并竖直在水中;(2)将制作的空瓶竖直放置在水面,当空瓶放置在水中竖直静止时,此时放入物体的质量为0,因此水面所对空瓶的位置为零刻度线;(4)根据G=F浮=ρ水gV排=ρ水gSh浸入可知,物体的重力G和浸入水中的深度成正比,说明所称物体的质量跟标注刻度线成正比,故选C图。1 / 1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到第2章)(2023八上·洞头期中)11月2日洞头区某中学举行校运动会,该校同学时刻关注着本地的天气情况。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1.右图为某时刻校气象播报屏上显示的气象测量结果,其中“东南风”的测定是利用仪器( )A. B.C. D.2.同学利用实验室的干湿球湿度计,已知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10℃和6℃,请根据下面的相对湿度表,判断此时的环境相对湿度为( )干球温度 干湿差(干球温度减去湿球温度)1℃ 2℃ 3℃ 4℃ 5℃-5℃ 77% 54% 32% 11% ------0℃ 82% 65% 47% 31% 15%5℃ 86% 71% 58% 45% 32%10℃ 88% 76% 65% 54% 44%15℃ 90% 80% 70% 61% 52%20℃ 91% 82% 74% 66% 58%A.44% B.54% C.70% D.90%【答案】1.D2.B【知识点】风;空气的湿度【解析】【分析】 (1)根据对常见天气的测量工具的认识判断。(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1.风向是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级数越大,风力越强。“东南风”的测定是利用仪器风向标。故选D。2.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10℃和6℃,所以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为:t=10℃-6℃=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54%;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3八上·洞头期中)洞头的一期围垦原来是一个盐场,生产的盐用于化工原料、食盐批发等。具体过程包括采盐→晒盐→溶盐过滤→结晶。班级项目组在实验室模拟了制盐的过程,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3.夏天洞头会有很多温州市区的游客来避暑,因为夏天洞头气温比温州市区地方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人类活动4.下图项目组模拟制盐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3.B4.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1)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等。受地形因素影响,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受纬度因素影响,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极地地区气温低,全年严寒;受海陆因素影响,夏季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气温低,因此夏季人们喜欢到海边避暑;受海陆因素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2) 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蒸发结晶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3.天洞头会有很多温州市区的游客来避暑,因为夏天洞头气温比温州市区气温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洞头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气温低,因此夏季人们喜欢到海边避暑。故选B。4.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故A错误;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B错误;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蒸发结晶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D。5.(2023八上·洞头期中)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海水,并置于阳光下曝晒获得粗盐,乙图是盐溶液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图。乙图中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是( )A.a B.b C.c D.无法判断【答案】C【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解答】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海水,并置于阳光下曝晒获得粗盐。由乙图是盐溶液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图可知,c点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则此时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C。6.(2023八上·洞头期中)将粗盐溶解,并用漏斗和滤纸搭建的装置去除其中的泥沙。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灰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下图中的( )A. B.C. D.【答案】B【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滤纸是对折再对折,只有两个面会有泥沙,结合过滤时液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过滤器的制作过程是先将滤纸对折成半圆,然后折成四分之一圆制成一个圆锥形,且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所以难溶物在滤纸上的分布情况是小于滤纸的半圆,则过滤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B。故选B。7.(2023八上·洞头期中)为了验证“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小明用装有一定量沙子的玻璃瓶(带有密封盖)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玻璃瓶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大小为( )A.2N B.2.5N C.3.5N D.4.5N【答案】A【知识点】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 根据F浮=G-F拉可求得当玻璃瓶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解答】 根据甲图可知,玻璃瓶的重力为4.5N;根据丁图可知,玻璃瓶浸没水中时示数为2.5N,则当玻璃瓶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大小为:F浮=G-F拉=4.5N-2.5N=2N,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2023八上·洞头期中)下列关于四个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拔罐”时罐子被吸附在皮肤上,是因为罐内气压小于罐外大气压B.乙图,马德堡半球实验,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拉开半球时所用的力相同C.丙图,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物是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D.丁图,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在阳光照射下,水柱向右移动。因为密闭容器中的气体随着温度升高,气压增大。【答案】A【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 A.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内外压强不同,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B.根据F=pS比较拉力大小;C.针筒注射药液依靠人的推力;D.根据气体质量和体积一定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分析。【解答】 A.甲图,“拔罐”时罐子被吸附在皮肤上,是因为罐内气压小于罐外大气压,大气压把罐子压在皮肤上,故A正确;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根据F=pS,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面积不等,拉开半球时所用的力不同,故B错误;C.注射器内吸药液时用到了大气压,但注射药液时,利用的是人的推力,与大气压无关,故C错误;D.丁图,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在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吸热升温快,压强变大,大于空气的压强,则水柱向左移动,故D错误。故选A。(2023八上·洞头期中)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学校科技节开展了制作潜水艇的比赛,某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的潜水艇模型。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9.下列关于潜水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C.从外拉注射器活塞,模型会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将变小D.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应使瓶内的水先增加后减少10.通过注射器可以实现潜水艇从水面下沉至水底,则该潜水艇从刚开始漂浮在水面到下沉至水底的过程中其浮力F随其离水面的高度H变化曲线是( )A. B.C. D.【答案】9.D10.B【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 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知识判断;(2) 潜水艇开始时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通过注射器注水,潜水艇的重力增加,当重力大于浮力时,潜水艇下沉,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由F浮=ρ水gV排判断出浮力的变化,到全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据此判断出符合题意的图像。9.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A错误;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试管内的水将变少,总重力变小,模型将上浮,故B错误;C.从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小,试管内的水将变多,总重力变大,模型会下沉;此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D.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浮沉的,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此时应向外抽气,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让水进入瓶中,使潜艇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实现下沉,然后停止抽气,再适当充气,再向外排水使重力等于浮力而悬浮,使潜水艇下潜至更深的位置悬浮,则瓶内气体先减少后增加,应使瓶内的水先增加后减少,故D正确。故选D。10.潜水艇开始时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通过注射器注水,潜水艇的重力增加,当重力大于浮力时,潜水艇下沉,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由F浮=ρ水gV排知浮力变大,到全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符合题意。故选B。11.(2023八上·洞头期中)图形解读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根据下面的图片,回答相应问题。(1)洞头人民历来有着冬日晒鱼鲞的习惯,传统晒鱼鲞十分依赖天气,要求低温晴燥。图甲中A、B两个天气系统图,适合晒鱼鲞的是 。(2)图乙为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在①②③三层中,③为 层。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跳伞运动员从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伞,成为第一位超音速自由落体的人,在短短三个小时内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请问该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大气温度 。A.一直升高 B.先升高后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一直降低(3)“五水共治”是浙江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举措。五水共治中放洪水、排涝水主要改变图丙水循环环节中的 (填序号)。【答案】(1)B(2)对流层;C(3)④【知识点】水循环;大气层的作用;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 (1)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2)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3)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 (1)图甲中A、B两个天气系统图,A气流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下降,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多阴雨天气;B气流下沉,温度升高,水汽难以凝结,多晴朗天气,所以适合晒鱼鲞的是B。(2)图乙为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在①②③三层中,③为贴近地面的一层,是对层流。奥地利跳伞运动员从39千米的高度完成跳伞,39千米属于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对流层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所以该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大气温度先降低后升高,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五水共治中放洪水、排涝水主要是改变水在地表流动的多少,影响地表径流,图地表径流在丙图中对应④,故选④。12.(2023八上·洞头期中)某学习小组学习了“天气和气候”这部分知识后,用生活和实验室中的一些工具制作了不同的装置来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1) 小组成员自制了图甲所示的A、B两种装置,其中属于气压计的是 ,将该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气压计的液柱高度将如何变化? 。(2) 小组成员用图乙所示装置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若发现 ,可说明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3) 小组成员用如图丙所示装置探究沸点和气压关系时,将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若想证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正确的做法是 。(4) 小组成员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装置模拟风的形成。他将大饮料瓶去掉瓶底,并在瓶身一侧开一小口,在小口处插入另一个小饮料瓶的瓶口部分,如图。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小瓶瓶口附近放一支点燃的线香。图中C点箭头表示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1”、“2”或“3”),并说明判断该方向的理由 。【答案】(1)B;液柱上升(2)甲示数变小,乙示数变大(3)向内推注射器,观察到液体停止沸腾(4)1;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而上升,因此瓶内气压减小,小于瓶外【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自制的温度计瓶中液体是满的,自制的气压计瓶中要留有一部分空气。(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3)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加而增大。(4)瓶内蜡烛燃烧,空气受热后密度减小而上升,因此瓶内气压减小,小于瓶外的气压,据此判断线香的烟雾飘动情况【解答】 (1)由图可知,A、B两种装置中,A中装满液体,是自制温度计;B中有一部分空气,是自制的气压计。将该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外界气压减小,液体在内部气压力作用下上升,所以气压计的液柱高度将变大。(2)实验乙中,吹风时,机翼模型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其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则上表面的气体压强小于下表面的气体压强,机翼模型将受到向上的气压差,所以,弹簧秤1示数变小,弹簧秤2示数变大。(3)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加而增大。若想证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应向烧瓶中打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大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瓶内空气上升,造成空气流动,故外界空气从小瓶流往大瓶,即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为1。13.(2023八上·洞头期中)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成功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1) 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其基本原理如图甲所示,请判断哪个管收集到的是氧气,并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2) 下图是水电解变化过程模型图,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请将模型图补充完整。(3)神舟十七号航天组将在未来进行首次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出舱过程中宇航员容易出现减压病。减压病是指机体在高气压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向正常气压时,因减压速度过快,机体组织和血液中原来溶解的气体因 ,形成气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害而引起的。【答案】(1)b管是氧气,因为b管气体少,a管气体多;或者b管连接的是正极,生成氧气,a管连接的是负极,生成的是氢气。(2)略(3)气压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2)化学变化的本质其实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3)气体溶解度随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据此分析。【解答】 (1)b试管收集的是氧气,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根据图片可知,a管内气体体积是b管内体积的2倍,则a为氢气,b为氧气。(2)根据图片可知,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它们都是独立存在的,则模型图补充如图所示:。(3)神舟十七号航天组将在未来进行首次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出舱过程中宇航员容易出现减压病。减压病是指机体在高气压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向正常气压时,因减压速度过快,机体组织和血液中原来溶解的气体因气压减小而逸出,形成气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害而引起的。14.(2023八上·洞头期中)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蔗糖”的项目化学习,步骤分成甘蔗擦成渣→压汁→熬制→结晶等。小明在制作过程中取了少量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来做测试,过程如下:(1)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 的方法配置热的蔗糖饱和溶液。(2)“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 的方法结晶的。(3)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等待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请分析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 (4)小明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后,进行了更改如图所示,为了加快制作棒棒糖的速度,让烧杯中的蔗糖快速析出,他是如何操作。 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 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③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 ④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答案】(1)加蔗糖溶质,继续熬制蒸发溶剂(2)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3)最初配置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4)④【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解析】【分析】(1)根据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原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促进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1)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配制热的蔗糖饱和溶液。(2)用筷子蘸取的是热的蔗糖饱和溶液,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的。(3)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擦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可能是因为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不饱和溶液。(4)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可能会变得不饱和,故①错误;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不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故②错误;③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对试管中的溶液几乎没有影响,故③错误;④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蔗糖的溶解度减小,次数有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故④正确。故选④。15.(2023八上·洞头期中)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甲所示,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假设木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温度如何变化,并根据图甲以及图乙曲线变化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温度降低。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当V排变大时,液体密度减小。要使液体密度减小,在溶剂质量不变化的情况下,需析出晶体,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温度降低。【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 根据浮沉条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它始终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浮力大小不变。当温度改变时,木块浸入液体的体积增大,由F浮=ρ液gV排可知,溶液的密度应变小,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说明是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液的密度减小。16.(2023八上·洞头期中)我国的耕地面积中有五分之一左右是盐化土壤,普通水稻栽种在这类土壤中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无法正常生长。为培育能在盐化土壤中健康生长的耐盐水稻,科研人员常利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对培育的水稻幼苗进行筛选研究,装置如右图。(1) 为完成该研究项目,必须调查的相关数据是 。(2)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需配置1000克质量分数为0.3%的食盐溶液,请通过计算分析需要食盐多少克?(3) 现实验室无食盐固体,只有500g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要如何获得质量分数为0.3%的食盐溶液,请通过计算详细说明。【答案】(1)普通水稻的耐盐度或者盐化土壤溶液的浓度(2)解:m质=m液*P%=1000g*0.3%=3g(3)解:m质=m液前*P%=500g*0.9%=4.5gm液后=m质/P%=4.5/0.3%=1500gm加水=m液后-m液前=1500g-500g=1000g因此可以在原溶液中加入水1000g【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目的来分析;(2)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3)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列方程计算0.3%的盐水质量,然后与原来的盐水质量相减即可。【解答】 (1)为完成该研究项目,必须调查的相关数据是盐化土壤溶液的浓度或普通水稻的耐盐度等;(2)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0.3%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000g×0.3%=3g;(3)设可获得质量分数为0.3%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则:500g×0.9%=x×0.3%;解答:x=1500g需要水的质量为:1500g-500g=1000g。17.(2023八上·洞头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就“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展开了讨论,设计了下面实验,请你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①②的对比基于的猜想是: (2)小明提出“硫酸铜的颗粒大小可能会影响其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准备的实验器材和材料有硫酸铜、水、量筒、相同规格烧杯若干、天平、秒表等。请将表中空缺的实验操作补充完整。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步骤一 准备相同规格的烧杯2只,均加入100mL温度均为30℃的水 划线部分的目的是① 步骤二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② 设置改变的量步骤三 ③ ,做好记录 获取因变量数据步骤四 重复步骤一、二、三 多次实验,获取证据步骤五 分析实验数据 获取事实和证据,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温度高低可能会影响硫酸铜溶解快慢(2)保证无关变量相同;等质量硫酸铜晶体,其中一份磨成粉末,一份不做处理;用秒表记录硫酸铜全部溶解所需的时间。【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设计分析;(2)根据控制变量唯一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解答】 (1)实验①②中只有温度不再,实验①②对比基于的猜想是: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2)小明提出“硫酸铜的颗粒大小可能会影响其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要保证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颗粒大小,表格补充如下: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步骤一 准备相同规格的烧杯2只,均加入100mL温度均为30℃的水 划线部分的目的是保证无关变量相同步骤二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颗粒的硫酸铜, 其中一份磨成粉末,一份不做处理 设置改变的量步骤三 用秒表记录硫酸铜全部溶解所需的时间 、做好记录 获取因变量数据步骤四 重复步骤一、二、三 多次实验,获取证据步骤五 分析实验数据 获取事实和证据、得出实验结论18.(2023八上·洞头期中)项目学习小组利用学到的浮力知识制作一个能够测物体质量大小的浮力秤。浮力秤制作方法:①找一个足够长的饮料瓶(瓶身为圆柱体),剪掉瓶底,旋紧瓶盖,在瓶盖处系一块质量适当的小石块,使塑料瓶能倒置并竖直在水里(如图甲)。②确定零刻度线和测量范围。③标注刻度线:使用时,只要把被测物体放入瓶中,从水面所对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1)系小石块的目的是 (2) 浮力秤的零刻度线如何确定? (3) 标记零刻度线后,距离零刻度以上10cm处为测量最大值,已知饮料瓶圆柱状部分的横截面积为35cm2,则该浮力秤可以测量的最大质量是多少?(4) 最后标注刻度线时,小组成员有三种不同方案,如图乙所示你认为合理的是哪种方案,并说明理由。 【答案】(1)使浮力称能够竖直漂浮在液体里(2)将制作的空瓶竖直放置在水中,当其在水中静止时,水面所对空瓶位置即为零刻度线(3)解:V排=35cm2*10cm=350cm3=0.00035m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1*103kg/m3 *9.8N/kg *0.00035m3=3.43N因为漂浮G=F浮=3.43Nm=G/g=0.343Kg.(4)C图,G=F浮=ρ水gV排=ρ水gSh,即物体重力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由于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所称物体质量跟标注刻度成正比【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物体的重心越低越稳定,据此分析石块的目的;(2)空瓶放置在水中竖直静止时,水面所对空瓶的位置为零刻度线;(3)已知饮料瓶圆柱状部分的横截面积和距离零刻度以上10cm处为测量最大值,由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得该浮力秤的最大重力,然后再利用G=mg可求得测量的最大质量;(4)根据物体的重力G和浸入水中的深度成正比即可做出选择。【解答】 (1)系小石块的目的是使塑料瓶能倒置并竖直在水中;(2)将制作的空瓶竖直放置在水面,当空瓶放置在水中竖直静止时,此时放入物体的质量为0,因此水面所对空瓶的位置为零刻度线;(4)根据G=F浮=ρ水gV排=ρ水gSh浸入可知,物体的重力G和浸入水中的深度成正比,说明所称物体的质量跟标注刻度线成正比,故选C图。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到第2章)(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到第2章)(教师版).docx